第1卷 第十八章 阳县的妖法
豫州,谯县刺史府衙内。
一个身形单薄的年迈老者正举着油灯站在一张巨大的战事地图前,仔细查看。
一阵微风吹过,火苗轻轻晃动。老者赶紧用手遮挡,生怕油灯熄灭,自己看漏了什么细节。
“哎——”过了好一阵子,老者长叹一声,手指重重的戳在了地图上谯县位置。
“老爷,您歇一会儿吧。您都看了老半天了。”旁边一个侍女接过油灯,向老者递上一条热毛巾,想要搀扶他坐下来。
老者蓦然的摆摆手,走到桌案前,拿起几根竹签,这是刚刚才送过来的战报:沛国郡告急,黄巾贼兵五万余众围攻城池数十日,事危矣,乞援;鲁郡告急,贼兵三万余众日前已克华县,治所鲁阳危在旦夕,乞救援;颍川告急,舞阳县失守,黄巾贼将胡才率四万余围攻阳翟,乞救之。。。。。。。。
看到这里,老者又是一声长叹,望着那跳动的火苗,呆呆的出神。
他,正是大汉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字公绪,豫州陈留人。出生豪门士族,善于清谈高论,却并无多少实际才能,只因在豫州颇有声望而出任刺史。
自黄巾举事以来,孔伷数日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细细的皱纹早已爬满额头,头上的银丝不知又增添了多少。
这次起事,乃是八州并反,同时举兵,其势之大非同以往,豫州各路官军都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朝廷已紧急下旨,令各州郡自行募兵马以御敌。但时间太过仓促,一月下来,所领九郡中,竟有大部被攻破,落入敌手。
每一日,四方战报、求救的告急文书都如雪片般飞来:颍川、沛国、陈郡、鲁郡各地皆被黄巾围困,失守只怕就在旦夕之间~~~
桌案上,油灯的火苗上下跳动,孔伷目光呆滞,一脸苦相。暗自忖道:贼兵此举只怕皆为佯攻。只有谯县,吾豫州行政治所在此,此定为贼兵主攻方向。
日前闻报贼兵统帅程远志亲率主力大军十余万直奔谯县而来,前锋已至丰县乌亭。然当下谯县守军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五万多人,且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全无临战经验。谯县自保尚有不足,焉能分兵去救其他郡县。情急如此,为之奈何~~~想到这里,不由得再次长叹,双眉皱成一团。
孔伷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突然又听门外一声报告。
“报——”一个传令小校飞奔进来。
“又怎么了??”孔伷紧张的问道,
“据探马回报,黄巾贼兵势大,乌亭已经失守。”
“什么??乌亭失守啦??”孔伷惊讶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大叫道。
“是。”
“啊——”孔伷呆痴痴的愣在原地。突然间,两眼一黑,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瘫坐在榻上。
“老爷——”侍女惊呼道,赶紧将孔伷扶起。
乌亭乃是距谯县五十里地的一座险要关隘,为谯县门户。现乌亭失守,谯县便直接暴露在黄巾主力兵锋之下。
形势已到了十万火急,孔伷强打精神,赶紧下令紧闭城门,并做了战前总动员;同时飞马快报,向邻近的徐州刺史陶谦求援~~~
两日后,谯县城墙上,孔伷一身戎装,紧张的向乌亭方向张望。
只见大路上,空空荡荡,没有半个黄巾军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孔伷心中暗自嘀咕:这都过了两日了,怎么不见贼兵前来攻城?于是向旁边主簿潘俊、校尉杨焕问道:“乌亭失守,消息可否准确?”
“千真万确。在下昨日还曾去过军营,见过那些从乌亭败退下来的军士。”杨焕谨慎的回答道。
“乌亭既失,我谯县门户洞开,为何不见贼兵前来攻城??”孔伷紧张的问道,
“这~~这~~属下这就命人前去打探虚实。”潘俊也是一脸茫然,太有些不合情理了。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斥候前来汇报军情。
“报——贼兵主帅程远志昨日亲率十万大军向陈郡而去,乌亭现只有一支偏师驻守。”
“什么??陈郡??”孔伷等人大吃一惊,当场就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几人回到府衙,赶紧找来地图仔细查看。
“不好,这是贼兵欲引兵西进,汇同南阳黄巾,然后叩关虎牢,直取洛阳!!!”孔伷大惊失色,这是要直捣黄龙啊~~~
“可是~~大人,”校尉杨焕在地图上摸索了半天,心存疑虑的问道,“如此一来,那黄巾贼兵难道就不怕咱们给他来个背后一击么?腹背受敌,乃兵家大忌也!!”
“也是啊~~~放着咱谯县不打,却突然转攻陈郡??”孔伷百思不得其解。
众人正看着地图发呆,突然又有军报:
豫州各路黄巾贼兵皆分兵转攻陈郡;颍川、沛国、鲁郡等地皆是围而不打~~~
这下孔伷真的看不懂了,当场石化.。。。。。。。。。
颍川郡五十里之外,汉军大营内。
皇甫嵩也正看着地图,一脸焦虑,不停用手指在上面指点勾画。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其叔父乃是度辽将军皇甫规,为一代名将。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且好诗书,习弓马,自幼熟读兵法,被察举为孝廉,任侍郎,官至北地太守。
东汉末年,北方几个少数名族强大起来。如鲜卑、羌、羯、匈奴等各部时常扰边犯境。皇甫嵩自任北地太守以来,常带兵抵御,可称得上是身经百战。
自黄巾起事后,灵帝钦点他为左中郎将,与朱儁、卢植前往各州郡,抽调全国兵马讨伐黄巾军。
因豫州黄巾猖獗,颍川被围,皇甫嵩调集了四万兵马前来救援~~
据探马回报,此地黄巾乃为一偏师,而黄巾主力正在全力攻打谯县。若谯县失守,豫州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若能速战速决,击溃眼前的这股黄巾偏师,不仅可解颍川之围,同时还能威胁其侧翼,声援谯县,迅速扭转整个豫州战局。
然这股黄巾,虽是偏师,却也有数万余众,且兵锋正盛,一时半会儿怕是难以攻克。况且,眼下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哎~~~难啊!!!
正当皇甫嵩犯难之际,突然有探马送来军报。
皇甫嵩将军报打开一看,眉毛一挑,顿时猛吃一惊,快步走到地图前再次细细查看。
原来围困颍川的数万黄巾军不知为何昨日突然调转方向,向豫州陈郡方向开拔。现只有约五千黄巾精兵扼住险要关口,驻守在此,围而不打。
另外,不光是颍川这一路。豫州各路黄巾也都纷纷向陈郡方向移动,集结于平城。
这是怎么回事??
皇甫嵩懵了,望着地图,思索良久也难以猜透。
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解颍川之围,此刻乃是天赐良机。
皇甫嵩也来不及多想,立即组织三千精锐铁骑为先锋,向黄巾营寨发起进攻。
同时下令三军,各营步兵、弓兵积极跟进,以为后援;再传令各部、左右护军成扇形展开,前后包抄,力图全歼此地黄巾。整四万兵马全被调动了起来~~~
岂料,黄巾军只留守五千兵马在此围城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支黄巾军乃是“太平道”精锐部队,(就像当年老蒋手中那支所谓的王牌,全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那种)而且眼下还都占有地形优势。皇甫嵩四万大军连日来轮番进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有所突破。
见强攻之下一时半刻难以取胜,皇甫嵩突然心生一计,下令放弃后撤十里扎寨,并将粮草、辎重等移至前部,同时让军士卸下铠甲、散放军马、放松戒备~~~
众汉军兵将大惊,皆不明其意。
而此地黄巾军头领孙荣虽骁勇,却拙于谋略。见到此般情形,暗自欣喜,料定汉军连日进攻不利,全军疲惫,军心涣散。于是,当夜亲率小股部队分作两路前来劫营。
是夜,孙荣领军突袭杀进辕门一看,谁知这里竟是一座空营。孙荣大叫不好,知道中计,急忙下令撤退。
但此刻早已杀声四起,哪里还让他撤得出来~~~
只见四面八方汉军如潮水般涌来,后路全被截断。
一夜混战,孙荣被斩。五千黄巾没了主帅,顿时全军溃败,所有精锐几乎被屠戮殆尽。
颍川郡,在被围困三月后,终于得到解脱。
面对一片狼藉的黄巾营地,皇甫嵩却无半点欣喜,心中暗自忖道:
此战虽胜,但毕竟是在兵力上大占优势,以多胜少,连攻数日,施以巧计方才大获全胜,实在是有些令人汗颜。
若不是此前黄巾分兵转攻陈郡,只怕胜负难料。但这支黄巾偏师为何要分兵陈郡呢??此举实在是有悖兵法常理,着实蹊跷~~~~
正思索间,忽然又闻军报:
朱儁统兵攻陈留,交战几次,由于敌众我寡,战不利。现与黄巾主帅波才在长社对持。
长社,地处嵩山以东、荥阳以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长社失守,黄巾军势必叩关虎牢,直接威胁洛阳。更何况这波才乃是张角麾下有名的悍将,他所领的这一支才是真正的黄巾主力大军,兵力约有三十多万。
皇甫嵩大惊,立即下令全军向长社开进,增援朱儁。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人。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赢得各方赞誉。后被举为孝廉,黄巾前升任兰陵令,为政有异能。
自黄巾爆发以来,他与皇甫嵩分别拜左右中郎将,各令一军同讨黄巾。然皇甫嵩解颍川之围,他这路攻打陈留却失利,败退长社。
三日后,皇甫嵩领兵来到长社城中。寒暄过后,朱儁简要介绍了此前战况,承认自己作战失败。
“公伟不必自责。贼兵势大,兵锋正盛,胜败乃兵家常事。”皇甫嵩安慰朱儁说道:“如今我二人合兵一处,坚守此地,伺机而动,战局或有转机。”
朱儁微微一叹说道:“听闻将军日前曾在颍川大破黄巾,令贼闻风丧胆。今得将军引兵增援至此,儁定能重拾信心,剿灭贼兵。”
皇甫嵩神情略显尴尬,说道:“说来惭愧。。。。。嵩能解颍川之围,实属侥幸尔。”言罢,将黄巾分兵攻向陈郡一事告诉了朱儁。
朱儁也大为惊讶,与皇甫嵩一同走到地图前仔细研究起来。黄巾此举究竟有何所图?难道是陈县?新平?武平?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两人瞪大了眼睛,不时的在地图上指点着每一个县城,片刻后又摇头加以否定。
据探马回报,贼帅程远志领兵近十万,屯兵平城,这是要打哪里呢??
朱儁看了半响,突然指着地图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说道:“阳县!!!定是阳县~~~贼兵此番调动,几乎是集结了豫州所有兵力于平城,必是图谋此地。没错,就是阳县!!!”
“阳县??”皇甫嵩心中一震,望着地图,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能力有了怀疑。
“此弹丸小城,又非险要重地,竟值得动用十万兵力而攻之??这黄巾主帅意欲何为??”皇甫嵩自问道,心中大惑不解。
“这~~~”朱儁也很纳闷,小声嘀咕道:“若非图谋阳县,贼兵如此调动。。。。。。。。将作何解释??”
皇甫嵩又将地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暗自道:难道真的是阳县??这黄巾贼兵兵锋正盛,大有席卷之势。可若非为此阳县,这十万大军跑到这山沟沟里去干什么??
两人琢磨了半天,朱儁又缓缓说道:“这阳县虽地处偏远,但。。。但。。。但。。。”他卡壳了,想破脑袋也解释不出这怪异之事,只好呆呆的看着皇甫嵩。而皇甫嵩也是一脸茫然的把他看着,两人大眼瞪小眼。
又隔了好一阵子,朱儁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将军可曾听闻过这阳县县令周浩、周正明?”
“周浩?周正明??嗯,略有耳闻,传言他是前汉降侯之后,受乡人拥戴而窃居县令官职。但所知不详。”皇甫嵩长年在北地任太守,于中原人物知道的不多,特别是阳县这种根本排不上号的小地方。
“呵呵~~是了,定是如此。”朱儁嘴角上翘,两眼放光,微微笑道:“听闻此人乃一奇士,有经天纬地之才,被誉为‘当世神人’。此人在阳县为官三年,革弊立新、大建各式工厂作坊,专门制作各种世间少有的稀罕玩意儿。将一贫瘠小县治理得繁荣异常,金银满仓,其治下百姓无不歌功颂德。”
“啊??此人竟有如此大才??”皇甫嵩大惊道。
“嗯,儁当年在兰陵任上,曾略知此人名号。最初只道是以讹传讹,夸大其辞。然今遇此奇事,方才想起此人。”朱儁一边说着,一边又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了点那毫不起眼的小黑点。
又说道:“如今以此观之,想来那周正明或许真的有些手段,能以弹丸小城,万余守军引得豫州各路贼兵群起而攻之。普天之下怕是也只有此人能有这般能耐!!”
“周浩,周正明~~~”皇甫嵩盯着地图上的小黑点,心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一个身形单薄的年迈老者正举着油灯站在一张巨大的战事地图前,仔细查看。
一阵微风吹过,火苗轻轻晃动。老者赶紧用手遮挡,生怕油灯熄灭,自己看漏了什么细节。
“哎——”过了好一阵子,老者长叹一声,手指重重的戳在了地图上谯县位置。
“老爷,您歇一会儿吧。您都看了老半天了。”旁边一个侍女接过油灯,向老者递上一条热毛巾,想要搀扶他坐下来。
老者蓦然的摆摆手,走到桌案前,拿起几根竹签,这是刚刚才送过来的战报:沛国郡告急,黄巾贼兵五万余众围攻城池数十日,事危矣,乞援;鲁郡告急,贼兵三万余众日前已克华县,治所鲁阳危在旦夕,乞救援;颍川告急,舞阳县失守,黄巾贼将胡才率四万余围攻阳翟,乞救之。。。。。。。。
看到这里,老者又是一声长叹,望着那跳动的火苗,呆呆的出神。
他,正是大汉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字公绪,豫州陈留人。出生豪门士族,善于清谈高论,却并无多少实际才能,只因在豫州颇有声望而出任刺史。
自黄巾举事以来,孔伷数日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细细的皱纹早已爬满额头,头上的银丝不知又增添了多少。
这次起事,乃是八州并反,同时举兵,其势之大非同以往,豫州各路官军都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朝廷已紧急下旨,令各州郡自行募兵马以御敌。但时间太过仓促,一月下来,所领九郡中,竟有大部被攻破,落入敌手。
每一日,四方战报、求救的告急文书都如雪片般飞来:颍川、沛国、陈郡、鲁郡各地皆被黄巾围困,失守只怕就在旦夕之间~~~
桌案上,油灯的火苗上下跳动,孔伷目光呆滞,一脸苦相。暗自忖道:贼兵此举只怕皆为佯攻。只有谯县,吾豫州行政治所在此,此定为贼兵主攻方向。
日前闻报贼兵统帅程远志亲率主力大军十余万直奔谯县而来,前锋已至丰县乌亭。然当下谯县守军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五万多人,且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全无临战经验。谯县自保尚有不足,焉能分兵去救其他郡县。情急如此,为之奈何~~~想到这里,不由得再次长叹,双眉皱成一团。
孔伷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突然又听门外一声报告。
“报——”一个传令小校飞奔进来。
“又怎么了??”孔伷紧张的问道,
“据探马回报,黄巾贼兵势大,乌亭已经失守。”
“什么??乌亭失守啦??”孔伷惊讶得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大叫道。
“是。”
“啊——”孔伷呆痴痴的愣在原地。突然间,两眼一黑,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瘫坐在榻上。
“老爷——”侍女惊呼道,赶紧将孔伷扶起。
乌亭乃是距谯县五十里地的一座险要关隘,为谯县门户。现乌亭失守,谯县便直接暴露在黄巾主力兵锋之下。
形势已到了十万火急,孔伷强打精神,赶紧下令紧闭城门,并做了战前总动员;同时飞马快报,向邻近的徐州刺史陶谦求援~~~
两日后,谯县城墙上,孔伷一身戎装,紧张的向乌亭方向张望。
只见大路上,空空荡荡,没有半个黄巾军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孔伷心中暗自嘀咕:这都过了两日了,怎么不见贼兵前来攻城?于是向旁边主簿潘俊、校尉杨焕问道:“乌亭失守,消息可否准确?”
“千真万确。在下昨日还曾去过军营,见过那些从乌亭败退下来的军士。”杨焕谨慎的回答道。
“乌亭既失,我谯县门户洞开,为何不见贼兵前来攻城??”孔伷紧张的问道,
“这~~这~~属下这就命人前去打探虚实。”潘俊也是一脸茫然,太有些不合情理了。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斥候前来汇报军情。
“报——贼兵主帅程远志昨日亲率十万大军向陈郡而去,乌亭现只有一支偏师驻守。”
“什么??陈郡??”孔伷等人大吃一惊,当场就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几人回到府衙,赶紧找来地图仔细查看。
“不好,这是贼兵欲引兵西进,汇同南阳黄巾,然后叩关虎牢,直取洛阳!!!”孔伷大惊失色,这是要直捣黄龙啊~~~
“可是~~大人,”校尉杨焕在地图上摸索了半天,心存疑虑的问道,“如此一来,那黄巾贼兵难道就不怕咱们给他来个背后一击么?腹背受敌,乃兵家大忌也!!”
“也是啊~~~放着咱谯县不打,却突然转攻陈郡??”孔伷百思不得其解。
众人正看着地图发呆,突然又有军报:
豫州各路黄巾贼兵皆分兵转攻陈郡;颍川、沛国、鲁郡等地皆是围而不打~~~
这下孔伷真的看不懂了,当场石化.。。。。。。。。。
颍川郡五十里之外,汉军大营内。
皇甫嵩也正看着地图,一脸焦虑,不停用手指在上面指点勾画。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其叔父乃是度辽将军皇甫规,为一代名将。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且好诗书,习弓马,自幼熟读兵法,被察举为孝廉,任侍郎,官至北地太守。
东汉末年,北方几个少数名族强大起来。如鲜卑、羌、羯、匈奴等各部时常扰边犯境。皇甫嵩自任北地太守以来,常带兵抵御,可称得上是身经百战。
自黄巾起事后,灵帝钦点他为左中郎将,与朱儁、卢植前往各州郡,抽调全国兵马讨伐黄巾军。
因豫州黄巾猖獗,颍川被围,皇甫嵩调集了四万兵马前来救援~~
据探马回报,此地黄巾乃为一偏师,而黄巾主力正在全力攻打谯县。若谯县失守,豫州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若能速战速决,击溃眼前的这股黄巾偏师,不仅可解颍川之围,同时还能威胁其侧翼,声援谯县,迅速扭转整个豫州战局。
然这股黄巾,虽是偏师,却也有数万余众,且兵锋正盛,一时半会儿怕是难以攻克。况且,眼下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哎~~~难啊!!!
正当皇甫嵩犯难之际,突然有探马送来军报。
皇甫嵩将军报打开一看,眉毛一挑,顿时猛吃一惊,快步走到地图前再次细细查看。
原来围困颍川的数万黄巾军不知为何昨日突然调转方向,向豫州陈郡方向开拔。现只有约五千黄巾精兵扼住险要关口,驻守在此,围而不打。
另外,不光是颍川这一路。豫州各路黄巾也都纷纷向陈郡方向移动,集结于平城。
这是怎么回事??
皇甫嵩懵了,望着地图,思索良久也难以猜透。
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解颍川之围,此刻乃是天赐良机。
皇甫嵩也来不及多想,立即组织三千精锐铁骑为先锋,向黄巾营寨发起进攻。
同时下令三军,各营步兵、弓兵积极跟进,以为后援;再传令各部、左右护军成扇形展开,前后包抄,力图全歼此地黄巾。整四万兵马全被调动了起来~~~
岂料,黄巾军只留守五千兵马在此围城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支黄巾军乃是“太平道”精锐部队,(就像当年老蒋手中那支所谓的王牌,全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那种)而且眼下还都占有地形优势。皇甫嵩四万大军连日来轮番进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有所突破。
见强攻之下一时半刻难以取胜,皇甫嵩突然心生一计,下令放弃后撤十里扎寨,并将粮草、辎重等移至前部,同时让军士卸下铠甲、散放军马、放松戒备~~~
众汉军兵将大惊,皆不明其意。
而此地黄巾军头领孙荣虽骁勇,却拙于谋略。见到此般情形,暗自欣喜,料定汉军连日进攻不利,全军疲惫,军心涣散。于是,当夜亲率小股部队分作两路前来劫营。
是夜,孙荣领军突袭杀进辕门一看,谁知这里竟是一座空营。孙荣大叫不好,知道中计,急忙下令撤退。
但此刻早已杀声四起,哪里还让他撤得出来~~~
只见四面八方汉军如潮水般涌来,后路全被截断。
一夜混战,孙荣被斩。五千黄巾没了主帅,顿时全军溃败,所有精锐几乎被屠戮殆尽。
颍川郡,在被围困三月后,终于得到解脱。
面对一片狼藉的黄巾营地,皇甫嵩却无半点欣喜,心中暗自忖道:
此战虽胜,但毕竟是在兵力上大占优势,以多胜少,连攻数日,施以巧计方才大获全胜,实在是有些令人汗颜。
若不是此前黄巾分兵转攻陈郡,只怕胜负难料。但这支黄巾偏师为何要分兵陈郡呢??此举实在是有悖兵法常理,着实蹊跷~~~~
正思索间,忽然又闻军报:
朱儁统兵攻陈留,交战几次,由于敌众我寡,战不利。现与黄巾主帅波才在长社对持。
长社,地处嵩山以东、荥阳以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长社失守,黄巾军势必叩关虎牢,直接威胁洛阳。更何况这波才乃是张角麾下有名的悍将,他所领的这一支才是真正的黄巾主力大军,兵力约有三十多万。
皇甫嵩大惊,立即下令全军向长社开进,增援朱儁。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人。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赢得各方赞誉。后被举为孝廉,黄巾前升任兰陵令,为政有异能。
自黄巾爆发以来,他与皇甫嵩分别拜左右中郎将,各令一军同讨黄巾。然皇甫嵩解颍川之围,他这路攻打陈留却失利,败退长社。
三日后,皇甫嵩领兵来到长社城中。寒暄过后,朱儁简要介绍了此前战况,承认自己作战失败。
“公伟不必自责。贼兵势大,兵锋正盛,胜败乃兵家常事。”皇甫嵩安慰朱儁说道:“如今我二人合兵一处,坚守此地,伺机而动,战局或有转机。”
朱儁微微一叹说道:“听闻将军日前曾在颍川大破黄巾,令贼闻风丧胆。今得将军引兵增援至此,儁定能重拾信心,剿灭贼兵。”
皇甫嵩神情略显尴尬,说道:“说来惭愧。。。。。嵩能解颍川之围,实属侥幸尔。”言罢,将黄巾分兵攻向陈郡一事告诉了朱儁。
朱儁也大为惊讶,与皇甫嵩一同走到地图前仔细研究起来。黄巾此举究竟有何所图?难道是陈县?新平?武平?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两人瞪大了眼睛,不时的在地图上指点着每一个县城,片刻后又摇头加以否定。
据探马回报,贼帅程远志领兵近十万,屯兵平城,这是要打哪里呢??
朱儁看了半响,突然指着地图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说道:“阳县!!!定是阳县~~~贼兵此番调动,几乎是集结了豫州所有兵力于平城,必是图谋此地。没错,就是阳县!!!”
“阳县??”皇甫嵩心中一震,望着地图,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能力有了怀疑。
“此弹丸小城,又非险要重地,竟值得动用十万兵力而攻之??这黄巾主帅意欲何为??”皇甫嵩自问道,心中大惑不解。
“这~~~”朱儁也很纳闷,小声嘀咕道:“若非图谋阳县,贼兵如此调动。。。。。。。。将作何解释??”
皇甫嵩又将地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暗自道:难道真的是阳县??这黄巾贼兵兵锋正盛,大有席卷之势。可若非为此阳县,这十万大军跑到这山沟沟里去干什么??
两人琢磨了半天,朱儁又缓缓说道:“这阳县虽地处偏远,但。。。但。。。但。。。”他卡壳了,想破脑袋也解释不出这怪异之事,只好呆呆的看着皇甫嵩。而皇甫嵩也是一脸茫然的把他看着,两人大眼瞪小眼。
又隔了好一阵子,朱儁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将军可曾听闻过这阳县县令周浩、周正明?”
“周浩?周正明??嗯,略有耳闻,传言他是前汉降侯之后,受乡人拥戴而窃居县令官职。但所知不详。”皇甫嵩长年在北地任太守,于中原人物知道的不多,特别是阳县这种根本排不上号的小地方。
“呵呵~~是了,定是如此。”朱儁嘴角上翘,两眼放光,微微笑道:“听闻此人乃一奇士,有经天纬地之才,被誉为‘当世神人’。此人在阳县为官三年,革弊立新、大建各式工厂作坊,专门制作各种世间少有的稀罕玩意儿。将一贫瘠小县治理得繁荣异常,金银满仓,其治下百姓无不歌功颂德。”
“啊??此人竟有如此大才??”皇甫嵩大惊道。
“嗯,儁当年在兰陵任上,曾略知此人名号。最初只道是以讹传讹,夸大其辞。然今遇此奇事,方才想起此人。”朱儁一边说着,一边又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了点那毫不起眼的小黑点。
又说道:“如今以此观之,想来那周正明或许真的有些手段,能以弹丸小城,万余守军引得豫州各路贼兵群起而攻之。普天之下怕是也只有此人能有这般能耐!!”
“周浩,周正明~~~”皇甫嵩盯着地图上的小黑点,心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