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卷 第八章 执政阳县(上)
聚众抗税,击杀县令,篡位夺权这种事不管搁在哪朝哪代那都算是造反,是要灭族的大罪。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半个月后郡守居然派人下了一纸文书,推选我、张世平及苏双三人为孝廉,并正式任命我做阳县县令。
原来如今汉室衰微,官场混乱,国家元首——汉灵帝都在公开的卖官售爵,于是上行下效。而阳县虽说如今有了很大发展,但在郡中所辖诸县中终究不过是个派不上号的弹丸之地。
那行凶者又是身出名门,其声望在整个豫州都早已是如雷贯耳;而张、苏两家如今也算的上郡中颇有势力的大户。太守是个精明人,与其撕破脸不如收点钱。更况且前段时间兖州爆发了一场规模更大、波及更广的暴动,搞得附近各个州县都是人心惶惶。最后阳县这边的事当然也就是不了了之。
阳县,其实最早这里根本都算不得县。过去就是一片荒山,是个人烟稀少的个穷山沟。
汉代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当今天下共分为十三个州,若干个郡。每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守。郡以下才是县,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县令。但这个县令不是说每一个地方都有的,只有满了万户以上的大县才能称之为令,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不满万户的中小县,只能称之为长,比如后来吴国孙权的那个名将徐盛曾任柴桑长。
但如今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公开的卖官售爵,只要给够钱,哪管什么大县小县的,统统封县令。
甚至那些原本不是县,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也可以马上迁一些流民过去,现弄一个出来。
于是在如此背景下,这阳县在桓帝时期就是被划分了出来。如今过了几十年,阳县也渐渐的初具规模,有了些生气。
虽说如此,但在陈郡,这阳县还是只能算荒野之地,空有其名的小地方。所辖范围除去下面的十来个村镇,真正县城里边,城墙圈起来的面积只有方圆十余里,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公园大小,而且道路狭窄、城墙低矮、可以说残破不堪。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摸清楚眼下的情况,查查家底。为此我让徐长老带着人在全县境内做了一次比较细致的人口普查,并颁发了“户籍证”。
这在当今来说,又是一个新玩意儿。因为在汉代统计人口都是已户为单位。像李大牛、杨占、韩猛这些庄家汉子虽然地位较低,但可以算作是独立的自由人;而张、苏两家拥有众多的家将、奴婢、庄客那些,他们都只能算作户,不被单独算某一个人。另外如今阳县境内还有好多背井离乡、逃荒来的流民,都不好统计。因此,我颁发“户籍证”逐一核实,顺便将所有流民都做了妥善安置,好让他们安家落户,加入生产。
经调查,如今阳县境内三十二个大小村镇中共有一千多户,算上外来的流民人口也还不到八千;且境内大多都是荒山,耕地面积狭小,有一半多的百姓都还没有解决温饱。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个大问题。
这天我将徐长老找来,拿出一些东西给他看。
“周公~~额,大人。这是何物啊??”自从我当了县令,他在我面前显得更加紧张。
桌子上最左边摆着一个又长又圆、外边包裹着一层叶子、像个擀面杖一样的东西。徐长老看了半天也弄不明白。
“呵呵,你剥开看看~~”我笑道。
徐长老将那叶子小心翼翼的撕开,只见一排排黄豆似的小颗粒整整齐齐的长在一个棒子上,中间不时的还有一些头发一样的丝线。
“再闻闻~~”
“嗯,有股清香味。周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啊??”徐长老从来没见过这样怪异的东西,十分好奇。
“呵呵,这东西嘛~~叫玉米。好吃的很哦!!”我笑道。
本来当初我和赵玲是预计去张家村支边的。赵玲怕那里条件艰苦,便带着一些瓜果蔬菜,想偶尔可以改善下伙食。岂料,穿越来到这汉末时期。于是我两人一合计,在后院开了一小块地,将这些瓜果蔬菜当了种子,自己栽培。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居然还真有了收获。
而玉米,原本是在明代才传入中国的。后来种植面不断扩大,成了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当然,这些底细是不能告诉徐长老的。于是,我便说这是从西洋带回来的,简单介绍了一下种植方法,让他带人在阳县全面推广种植。
接下来,我又将花生、辣椒、土豆、番茄等全都交给了徐长老,并让他好生照料。
而这些蔬菜都是后世才流入中国的,在这汉末三国时期,就算是皇帝也都没有这等口福。
这些农作物都是适应力极强,很容易种植的物种。特别是玉米和土豆,只要广泛种植,那可是大大的缓解了阳县当前的粮食危机。
因为有了之前建设张家村的经验,现今又有了权力,手脚便更能放得开。
首先做好流民安置,让所有的百姓起码都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屋子;其次大力推广耕种玉米、土豆等新式粮食作物,让全县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然后便是扩大各种工厂的生产规模,发展纺织工业,让所有百姓都不再受冻,努力解决温饱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
解决温饱的同时,我又下令组织人手将通往各村镇的道路都整修、拓宽,最起码的要能跑马车。
百年大计,教育为重。
道路畅通后,我将张家村的学校搬到了县城中来,还扩大了规模。并下令,全县所有年满六岁的小孩都必须到学校学习。同时也在农闲时开设短训班,招收个村镇青壮学文化、学技术。学校里不仅食宿、学费全免,成绩优异者还颁发“奖学金”。不来上学的,反而要受罚。另外各村、各镇都要进行扫盲,最起码的要学会读书、写字。
而此前我在张家村教授的那些学员,除李大牛、韩猛、杨占这些佼佼者已经领了任务,实在是抽不开身以外,成绩次之的如:田贵、吴正、张平等教授一些最初级文化课程和简单自然科学还是能够胜任的。
当然,我偶尔也在百忙之余抽空去亲自去视察一番。一则监督;二则再发掘一下,看看有没有好苗子。
办报纸,扩大宣传。是我上任后另一项“创新之举”。我将县衙书吏秦恒找来,又在张、苏两家挖了几个书佣,让他们创办了《阳县日报》,报道本县的各种新闻,大力宣传我的名声和执政方针。
书吏和书佣在汉代都是专门负责抄写工作的人。虽说我已将活字印刷术“发明”了出来,在张家村还建了一间印刷工厂。但毕竟没有普及,如今在阳县,我下达发布的诸多政令大多都还是由书吏抄写了再发放到各村、各镇,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而如今我每天都是多则百余道、少则几十道的政令下达,现在又要办报纸,印刷厂当然也必须要扩建。
报纸一出,便在阳县引起了轰动,世人争相购买,看个稀奇。时间一长,阳县的那些读书人竟然养成了每天都看报纸的习惯,久而久之还得出一个结论:如今在阳县会议召开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事情没有不瞩目的,完成没有不超额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观点没有不赞同的;气氛没有不友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 。。。。。。。。。。。。
哎!!受新闻联播影响太大,改不了~~~
在我忙碌的同时,赵玲也没闲着。自从在张家村安顿下来她就全身心忙着弄一种东西,一种比黄金还珍贵百万倍的东西——盘尼西林,既青霉素。经过反复的提纯、分离,终于初见成效。虽然比起后世的那些抗生素来说品质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有药效也同样神奇,挽救了不少生命。
搬到阳县后,她又鼓捣出了一些后世常见的药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天花疫苗。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放在后世,连小学生都懂,不需我在此赘述。
另外,她还成立了一支医疗队,将自己的一些医疗知识及护理常识传授给牛老汉之女牛巧儿等一帮女眷。搬到阳县后,我便设立了阳县第一个卫生防疫站,并且下令,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身份和地位全县所有的人强制接种天花疫苗,一个都不能少。
开玩笑~~传染病病毒可不管你是皇帝还是乞丐,流行起来死一大片。此举又是在阳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不少的人都是被强行按在地上打了疫苗。打完针以后嚎啕大哭,就跟死了亲爹似的。
哎~~没文化,真可怕!!
而更令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的还在后头。赵玲要亲自给所有的乡村大夫上课,传授医学知识。并且还要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领取了“资格证”以后才能继续行医。
消息一出,反对声音一直不断,简直就是群情激奋。甚至有人学我,跑到县衙来静坐、请愿~~~
最后连张世平、苏双都三番五次的跑来劝我。在当今世人的眼里,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除了用来发泄和传宗接代没别的用处。现在却要听女人讲课,还要接受女人的考察,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但什么都可以妥协,卫生医疗却是事关重大,一步都不能退让。更何况实施摆在眼前:在几次医术比试之后,所有的人都亲眼目睹了这周夫人的医术是何等的高明,简直就是神乎其技。这让那些吼叫得最凶的反对者都彻底服软、哑口无言。但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最后除了三五个留下来以外,其余的都一跑了之,逃出了阳县。
“你怎么不跑啊??”教室里赵玲一身白大褂,带着口罩向一个留下来的青年问道。
“呵~夫人。”青年向赵玲一拜,怯生生的答道:“小的行医数年,自诩对医道还有几分自信。可昨日见夫人的那些医治手法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而夫人所讲的那些什么病毒、什么细菌、什么内分泌之类,在下从来是闻所未闻,感觉好奇,想要探个究竟~~”
“呵呵,好奇就对了。”赵玲笑道,“虚心使人进步。人类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是建立在好奇的基础上的。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张仲景,”
“什么??张仲景?你就是张仲景??”赵玲熟读医书,当然知道张仲景是谁。顿时激动万分,惊讶的大叫道,“哇塞,你太了不起啦,太厉害啦~~~偶像啊!!你知道吗?我好仰慕你啊~~~能给我签个名吗??”
“啊?!夫人,你~~~你~~你认识在下,你在说什么呀?要我签名??”赵玲这幅摸样把张仲景吓得够呛,连忙后退数步,呆呆的问道。
“啊?~~哦!啊、恩~~额~~那个啥~~”赵玲一下子说漏嘴,神情尴尬,磨了半天才说道,“我记错啦,记错啦~~我以前有个朋友,跟你同名同姓,也是医生,嘿嘿~~没事,没事!!”
张仲景:。。。。。。。。。
调整了一下情绪,赵玲又正色说道:“既然你们几个都愿意留下来,可见是真心好学之辈,比那些沽名钓誉的混蛋强多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上课。来~~先让你们看看眼界。”言毕,从带来的背包里摸出一个仪器,说道:“这东西叫做显微镜~~~”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半个月后郡守居然派人下了一纸文书,推选我、张世平及苏双三人为孝廉,并正式任命我做阳县县令。
原来如今汉室衰微,官场混乱,国家元首——汉灵帝都在公开的卖官售爵,于是上行下效。而阳县虽说如今有了很大发展,但在郡中所辖诸县中终究不过是个派不上号的弹丸之地。
那行凶者又是身出名门,其声望在整个豫州都早已是如雷贯耳;而张、苏两家如今也算的上郡中颇有势力的大户。太守是个精明人,与其撕破脸不如收点钱。更况且前段时间兖州爆发了一场规模更大、波及更广的暴动,搞得附近各个州县都是人心惶惶。最后阳县这边的事当然也就是不了了之。
阳县,其实最早这里根本都算不得县。过去就是一片荒山,是个人烟稀少的个穷山沟。
汉代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当今天下共分为十三个州,若干个郡。每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守。郡以下才是县,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县令。但这个县令不是说每一个地方都有的,只有满了万户以上的大县才能称之为令,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不满万户的中小县,只能称之为长,比如后来吴国孙权的那个名将徐盛曾任柴桑长。
但如今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公开的卖官售爵,只要给够钱,哪管什么大县小县的,统统封县令。
甚至那些原本不是县,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也可以马上迁一些流民过去,现弄一个出来。
于是在如此背景下,这阳县在桓帝时期就是被划分了出来。如今过了几十年,阳县也渐渐的初具规模,有了些生气。
虽说如此,但在陈郡,这阳县还是只能算荒野之地,空有其名的小地方。所辖范围除去下面的十来个村镇,真正县城里边,城墙圈起来的面积只有方圆十余里,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公园大小,而且道路狭窄、城墙低矮、可以说残破不堪。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摸清楚眼下的情况,查查家底。为此我让徐长老带着人在全县境内做了一次比较细致的人口普查,并颁发了“户籍证”。
这在当今来说,又是一个新玩意儿。因为在汉代统计人口都是已户为单位。像李大牛、杨占、韩猛这些庄家汉子虽然地位较低,但可以算作是独立的自由人;而张、苏两家拥有众多的家将、奴婢、庄客那些,他们都只能算作户,不被单独算某一个人。另外如今阳县境内还有好多背井离乡、逃荒来的流民,都不好统计。因此,我颁发“户籍证”逐一核实,顺便将所有流民都做了妥善安置,好让他们安家落户,加入生产。
经调查,如今阳县境内三十二个大小村镇中共有一千多户,算上外来的流民人口也还不到八千;且境内大多都是荒山,耕地面积狭小,有一半多的百姓都还没有解决温饱。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个大问题。
这天我将徐长老找来,拿出一些东西给他看。
“周公~~额,大人。这是何物啊??”自从我当了县令,他在我面前显得更加紧张。
桌子上最左边摆着一个又长又圆、外边包裹着一层叶子、像个擀面杖一样的东西。徐长老看了半天也弄不明白。
“呵呵,你剥开看看~~”我笑道。
徐长老将那叶子小心翼翼的撕开,只见一排排黄豆似的小颗粒整整齐齐的长在一个棒子上,中间不时的还有一些头发一样的丝线。
“再闻闻~~”
“嗯,有股清香味。周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啊??”徐长老从来没见过这样怪异的东西,十分好奇。
“呵呵,这东西嘛~~叫玉米。好吃的很哦!!”我笑道。
本来当初我和赵玲是预计去张家村支边的。赵玲怕那里条件艰苦,便带着一些瓜果蔬菜,想偶尔可以改善下伙食。岂料,穿越来到这汉末时期。于是我两人一合计,在后院开了一小块地,将这些瓜果蔬菜当了种子,自己栽培。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居然还真有了收获。
而玉米,原本是在明代才传入中国的。后来种植面不断扩大,成了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当然,这些底细是不能告诉徐长老的。于是,我便说这是从西洋带回来的,简单介绍了一下种植方法,让他带人在阳县全面推广种植。
接下来,我又将花生、辣椒、土豆、番茄等全都交给了徐长老,并让他好生照料。
而这些蔬菜都是后世才流入中国的,在这汉末三国时期,就算是皇帝也都没有这等口福。
这些农作物都是适应力极强,很容易种植的物种。特别是玉米和土豆,只要广泛种植,那可是大大的缓解了阳县当前的粮食危机。
因为有了之前建设张家村的经验,现今又有了权力,手脚便更能放得开。
首先做好流民安置,让所有的百姓起码都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屋子;其次大力推广耕种玉米、土豆等新式粮食作物,让全县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然后便是扩大各种工厂的生产规模,发展纺织工业,让所有百姓都不再受冻,努力解决温饱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
解决温饱的同时,我又下令组织人手将通往各村镇的道路都整修、拓宽,最起码的要能跑马车。
百年大计,教育为重。
道路畅通后,我将张家村的学校搬到了县城中来,还扩大了规模。并下令,全县所有年满六岁的小孩都必须到学校学习。同时也在农闲时开设短训班,招收个村镇青壮学文化、学技术。学校里不仅食宿、学费全免,成绩优异者还颁发“奖学金”。不来上学的,反而要受罚。另外各村、各镇都要进行扫盲,最起码的要学会读书、写字。
而此前我在张家村教授的那些学员,除李大牛、韩猛、杨占这些佼佼者已经领了任务,实在是抽不开身以外,成绩次之的如:田贵、吴正、张平等教授一些最初级文化课程和简单自然科学还是能够胜任的。
当然,我偶尔也在百忙之余抽空去亲自去视察一番。一则监督;二则再发掘一下,看看有没有好苗子。
办报纸,扩大宣传。是我上任后另一项“创新之举”。我将县衙书吏秦恒找来,又在张、苏两家挖了几个书佣,让他们创办了《阳县日报》,报道本县的各种新闻,大力宣传我的名声和执政方针。
书吏和书佣在汉代都是专门负责抄写工作的人。虽说我已将活字印刷术“发明”了出来,在张家村还建了一间印刷工厂。但毕竟没有普及,如今在阳县,我下达发布的诸多政令大多都还是由书吏抄写了再发放到各村、各镇,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而如今我每天都是多则百余道、少则几十道的政令下达,现在又要办报纸,印刷厂当然也必须要扩建。
报纸一出,便在阳县引起了轰动,世人争相购买,看个稀奇。时间一长,阳县的那些读书人竟然养成了每天都看报纸的习惯,久而久之还得出一个结论:如今在阳县会议召开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事情没有不瞩目的,完成没有不超额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观点没有不赞同的;气氛没有不友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 。。。。。。。。。。。。
哎!!受新闻联播影响太大,改不了~~~
在我忙碌的同时,赵玲也没闲着。自从在张家村安顿下来她就全身心忙着弄一种东西,一种比黄金还珍贵百万倍的东西——盘尼西林,既青霉素。经过反复的提纯、分离,终于初见成效。虽然比起后世的那些抗生素来说品质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有药效也同样神奇,挽救了不少生命。
搬到阳县后,她又鼓捣出了一些后世常见的药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天花疫苗。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放在后世,连小学生都懂,不需我在此赘述。
另外,她还成立了一支医疗队,将自己的一些医疗知识及护理常识传授给牛老汉之女牛巧儿等一帮女眷。搬到阳县后,我便设立了阳县第一个卫生防疫站,并且下令,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身份和地位全县所有的人强制接种天花疫苗,一个都不能少。
开玩笑~~传染病病毒可不管你是皇帝还是乞丐,流行起来死一大片。此举又是在阳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不少的人都是被强行按在地上打了疫苗。打完针以后嚎啕大哭,就跟死了亲爹似的。
哎~~没文化,真可怕!!
而更令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的还在后头。赵玲要亲自给所有的乡村大夫上课,传授医学知识。并且还要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领取了“资格证”以后才能继续行医。
消息一出,反对声音一直不断,简直就是群情激奋。甚至有人学我,跑到县衙来静坐、请愿~~~
最后连张世平、苏双都三番五次的跑来劝我。在当今世人的眼里,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除了用来发泄和传宗接代没别的用处。现在却要听女人讲课,还要接受女人的考察,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但什么都可以妥协,卫生医疗却是事关重大,一步都不能退让。更何况实施摆在眼前:在几次医术比试之后,所有的人都亲眼目睹了这周夫人的医术是何等的高明,简直就是神乎其技。这让那些吼叫得最凶的反对者都彻底服软、哑口无言。但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最后除了三五个留下来以外,其余的都一跑了之,逃出了阳县。
“你怎么不跑啊??”教室里赵玲一身白大褂,带着口罩向一个留下来的青年问道。
“呵~夫人。”青年向赵玲一拜,怯生生的答道:“小的行医数年,自诩对医道还有几分自信。可昨日见夫人的那些医治手法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而夫人所讲的那些什么病毒、什么细菌、什么内分泌之类,在下从来是闻所未闻,感觉好奇,想要探个究竟~~”
“呵呵,好奇就对了。”赵玲笑道,“虚心使人进步。人类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是建立在好奇的基础上的。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张仲景,”
“什么??张仲景?你就是张仲景??”赵玲熟读医书,当然知道张仲景是谁。顿时激动万分,惊讶的大叫道,“哇塞,你太了不起啦,太厉害啦~~~偶像啊!!你知道吗?我好仰慕你啊~~~能给我签个名吗??”
“啊?!夫人,你~~~你~~你认识在下,你在说什么呀?要我签名??”赵玲这幅摸样把张仲景吓得够呛,连忙后退数步,呆呆的问道。
“啊?~~哦!啊、恩~~额~~那个啥~~”赵玲一下子说漏嘴,神情尴尬,磨了半天才说道,“我记错啦,记错啦~~我以前有个朋友,跟你同名同姓,也是医生,嘿嘿~~没事,没事!!”
张仲景:。。。。。。。。。
调整了一下情绪,赵玲又正色说道:“既然你们几个都愿意留下来,可见是真心好学之辈,比那些沽名钓誉的混蛋强多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上课。来~~先让你们看看眼界。”言毕,从带来的背包里摸出一个仪器,说道:“这东西叫做显微镜~~~”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