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报告小说豪情英雄

第1卷 14

    14

    春节就要到了,长年累月过着苦日子的穷苦居民怎么都没想到,天上突然降下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兵,为百姓来造福。家住西门的居民柴维仁老汉背着红军分给的一袋白面,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快到家门时,正好碰上老邻居许加有:“老许,快去红军那儿领救济粮吧!”柴老汉乐呵呵地对许加有说道。

    “老柴哥,你说的是真的?天下哪有这样的队伍,他们不抢老百姓的东西,我就烧高香了!”昨天天亮前的啪啪枪炮声还让许加有心有余悸,根本不相信老柴头说的话。

    “兄弟,我哄你干啥?不相信你可瞅瞅去。”柴维仁老汉有些生气,觉得自己好心好意告诉了他,还不感谢,瞧许加有那疑神疑鬼的样儿,柴维仁不理睬许加有了,他背着面粉袋进了自家街门。许加有和柴维仁老汉性格不一样,既胆小怕事又好面子,却又不甘心便宜都让老柴头得去,等柴维仁的街门关上,许加有才加快步子向县城十字走去。其实柴维仁只是把街门虚掩了一下,他从门缝看着许加有急匆匆走路的背影笑了,这个贪财的老鬼,还真虚伪。

    许加有还没走到县城十字大街,就看到身背米面袋子返回自家的人不少,这才相信柴维仁说的是真事。他再也不觉得怕什么,向背粮的乡亲打问了几句,急急忙忙向红军发放救济粮的地方走去。

    三皇五帝到如今,多少年多少代,历史的长河记住了这一天,这是当时高台县城穷苦百姓最最开心的一天……。

    寒冬腊月的天气是非常冷的,真可谓滴水成冰,甚至穿着棉大衣都冷得要命,但这一天,天主教堂的红五军指挥部里,气氛却是那样地热烈。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又召集高台县工商界及附近村的首富们开会。杨主任讲话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他耐心细致地讲述了红军队伍的性质,目标。并指出:抗日不分你我,救国不分贫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杨克明还说,为了搞活高台县城的商品流通,支援革命斗争,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红军的政策是按价交易,买卖公平,绝不让老百姓吃亏。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家门。

    高台县工商界的这些头面人物们,非常赞同杨克明主任的讲话,表示会议结束后,首先要带头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救国主张与政策,积极参与支援红军队伍的活动。县商界头面人物李大年表示要向红军捐出布匹三大板,银元200块,高地东湾两个村的六家富户各表示向红军捐粮五石。城内一些手艺人也被发动起来,铁匠铺的师傅点着了长时间冷落的火炉,叮叮当当地打铁声,犹如美妙动听的音乐,师傅们为红军打造大刀长矛,一个个的裁缝们积极为红军缝制棉衣。红五军进城才短短三天,老百姓就感受到这支部队的确像杨主任所说的那样,他们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

    为了加快支援红军的行动,拥护红军的积极分子许青年也鼓动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支援红军筹备物资。他说:“乡亲们,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恩人,是恩人咱们就要报答。希望乡亲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红军打败马步芳。”在许青年的鼓动下,城内的各家商铺与居民立刻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献布匹,有的捐棉花,有的送毯子,不几天,妇女们为红军缝制的几千套棉衣棉鞋就送到设在天主教堂的红五军军部。董振堂军长与杨克明主任看到高台城的老百姓已经被发动起来,非常高兴,经商议,决定首先成立高台县贫民救济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苏维埃高台县政府。

    红军要成立贫民救济委员会的消息已经在县城传开,好吃懒做善于投机的王天佑听到这事后,非常兴奋。他知道红军刚刚进城,人生地不熟,他们要和老百姓打交道肯定离不开当地人。王天佑经过一番琢磨,表现得积极起来。他不但为搞宣传的红军战士当向导,还协助部队后勤的战士到县城附近的村子购买食品。王天佑的这些举动得到基层红军指战员的好评,都认为他是一个热心能做事的人。对此,王天佑沾沾自喜,因为他心中早就有贪占便宜的小算盘,只不过暂时没有实行罢了。

    春节虽还没到,但1937年元月4日这一天,高台城里更加热闹。身穿粗布棉衣的一个个乡亲都聚集在天主教堂门前,欢笑的容颜代替了往日的愁眉苦脸,一伙还不明事理孩子们也围着大人们凑热闹。在红五军政治部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下,高台县贫民救济委员会成立。居民王天佑选为主任委员,王三林、商人郇辅周、万小贵为委员。在贫民救济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斗争了土豪劣绅芦荣、董子清,并清算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救济贫苦群众。高台县的老百姓真正看到工农红军实实在在为穷人办事,他们确实是贫苦群众自己的队伍。有一百多名积极要求参加红军的青年首先被批准入伍,李大娘的女婿张小全还被选为红军新兵班的班长。兰英知道这事后,心里很是激动,她为自己的未婚夫当上红军战士而骄傲,但也有一丝地担心,害怕未婚夫跟着红军打仗会离开她,他们结婚的事可是在红军到来之前就定下的。

    由于红五军进城时间较短,群众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王天佑能被选为高台县救济委员会主任,只注重了他当时的表现,对他的过去并没进行严格审查,可以说王天佑就是靠伪装积极被选进高台县贫民救济委员会的。红五军政治部的同志哪里会想到,王天佑参加贫民救济会工作目的不纯。选举会议结束的当天,王天佑打着自己如意算盘来到他舅舅郑维强家里,把自己被选为贫民救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事告诉了郑维强。看着平时油嘴滑舌的外甥,郑维强半天没吭气。舅舅不冷不热的样子,让王天佑有些着急,外甥当了红军选的官,他为啥不高兴,不知舅舅葫芦里买什么药。

    “舅舅,我为红军做事您不高兴啊?”王天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天佑,你知道红军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吗?”郑维强老谋深算,问话的表情很冷谈。

    “舅舅,您问这话什么意思?”王天佑疑惑不解。

    “天佑,要是红军打不过马家军走了,你咋办?那是要被马家人砍头的。”

    “舅舅,这就不用您操心了,外甥心里自有主张。”

    郑维强反到被外甥蒙住了,搞不清王天佑究竟有啥妙招。他早已听说城里的一些富户向红军捐了钱物,就他还没表态。既然外甥说不让他操心,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呢!郑维强暗暗想,在救济会的账上报个给红军捐物的空数,要是他们的人问起来,先让天佑应付一下,红军要能守住这座城池,再做理论。若马家队伍打过来,红军跑了,他也好交帐。思谋一定,郑维强忽然堆下笑脸:“天佑,明天到了救济会,你给舅舅记到帐上,捐白银300块,蓝土布两匹。”

    “舅舅,您这不是开玩笑嘛!不见东西,我咋能记账?”

    “亏你还当什么主任,就说我随后拿去不行吗?”

    王天佑明白了,他诡秘地看看郑维强,两人都哈哈奸笑起来。

    在贫民救济委员会开始工作的几天里,王天佑为掩饰自己的惰性,表现更加积极。他领着部队的同志走东家串西家,工作非常热情,部队搞后勤工作的干部战士对王天佑也逐渐信任。有时候战士们工作忙,到邻近村子购买物资的工作就直接委托给王天佑负责。机会终于来了,回到家的王天佑和自家婆娘谋算着如何能占红军便宜的伎俩。

    为做好守卫高台城军事准备工作,部队征集资物的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投机心理极强的王天佑通过前几天的工作,发现为红军筹备物资粮食可以做点手脚,便暗地里与有钱的舅舅相互串通,倒换为红军筹集到的一些生活用品,以次充好。更为恶劣的是公然贪污为红军筹集的钱款,明目张胆敲诈百姓财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