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12
12
红五军攻占高台县城后,临时搭建的卫生队帐篷里,张红霞与几位护士正忙着蒸煮医疗器械消毒。与王东好长时间没见面,她十分惦念。与家乡远隔茫茫几千里,王东和杨克明主任是她现在最近的亲人。当年要不是杨主任相救,她一个穷苦人家的川妹子,是死是活都说不上,她与王东跟着杨主任参加了红军队伍后,学文化,当护士,这一切都离不开杨主任的关心帮助。张红霞知道杨主任家中不但有年迈的老母亲,还有年轻的妻子与嗷嗷待哺的孩子,杨主任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难道不想家吗?张红霞真为首长揪心。不过她再不愿想下去,眼下只有好好工作,才是对杨主任最好的报答。她刚刚静下心来做着手头的工作,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叫喊,侧耳细听,是王东的声音,张红霞心里一阵激动,赶忙放下手中的医疗托盘走了出去。
“王东,你还有时间过来啊?我还以为早把我忘记了。”张红霞看到王东,嘴里虽然埋怨,心里肯定甜着呢,你看她一脸的欢欣。
“我刚从杨主任那里过来,一会儿就有任务,抽空来看看你。”见到张红霞,王东也很兴奋。
“杨主任好吧?我好长时间没见他了。”张红霞关心地问道。
“首长工作忙,刚才还问你来着。”常能见到杨克明主任,王东在恋人面前说话表现出自豪的口吻。
“看把你能的,得意啥子嘛。”张红霞装作生气的样子,不理睬王东了。
王东知道张红霞故意给他使性子,玩笑道:“红霞,都这么长时间了,见面就瞪啥子眼睛嘛,难道你不想见我吗?”他做出要离开的样子。
张红霞太了解王东了,现在撵他都不走,索性装作不理他走进帐篷里。这下可让王东着急了:“红霞,我真有任务要离开,可千万不能生气啊!” 他紧跟着走了进去,什么都没看就从后面抱住张红霞,哪知里面还有几个小护士,姑娘们看着王东的举动,一阵嬉笑,他与她都闹了个大红脸……。
黎明前的一阵枪声,的确让城内群众害怕了。天亮后,高台县城虽又变得安静起来,但仍能听到远方隐隐传来的一阵一阵枪声,还有让大地震撼的炮声,让人心里发紧。好像连空气中也飘荡着令人心悸的血腥味、硫璜味、火药味。
太阳已经冒出东边的地平线,此时的天气格外得寒冷。胆大的居民家主人把自家街门打开个缝儿,探出脑袋观察外面的动静,胆小的人家还是关门闭户。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居民们除了听到生疏的外地口音,再没有异常动静,乡亲们才陆续打开街门。看到的是露宿街头而又非常疲劳的一队队战士。这与马步芳军队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形成鲜明对比。此情此景让城里的百姓非常感动。
居民李大娘走出了屋子,老人有些激动地看着三九寒天里站在大街上的一个个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也不知说些啥。她心里及不安又疑惑,天下哪里有这么守规矩的军队?她小心翼翼地走到一位挎盒子枪的军官面前:“长官,还是到屋里烤烤火吧!”
李大娘去打招呼的这位红军,正好是四十五团的政委张力雄。张政委知道,刚刚经过了天亮前攻打县城的战斗,老百姓还在担心害怕,因为他们对红军一点不了解。
张力雄非常热情地对李大娘说:“大娘,我们这支队伍叫工农红军,是天下穷苦百姓的军队,请您不要害怕。”李大娘望望这位说话和气的年轻军官,再看看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那种担惊受怕的疑虑表情逐渐消失了,她主动拉住张力雄政委的手,一定要大家进屋暖和。
张力雄政委跟着李大娘进了屋子,里面暖呼呼的,李大娘的女儿端着瓷盆正往铁锅里倒水。她迈头一看,母亲身后跟着一个带盒子枪的人,可吓坏了:“妈,他这是?”姑娘的问话声明显带出了惊颤。
“姑娘,你不要怕,我是你妈妈叫进来的。”张力雄连忙安慰大娘的女儿。
“丫头,不要害怕,这位当官的大哥是红军,他们不欺负老百姓。”李大娘知道女儿胆小。
“大娘,小姑娘叫啥名字啊?”
“叫兰英。”
兰英一看这位年轻军官说话和气,戒备心理消除了,她赶紧拿过一个小板凳:“老总,你请坐。”
张力雄笑道:“我不是什么老总,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叫我张同志就行了。”
李大娘说话了:“兰英,外面还有好多红军队伍上的人,去请他们快进屋暖和暖和。”
张力雄政委赶紧摆摆手,“大娘,还是我出去吧,咱们队伍人多,屋里也坐不下,您给他们烧点热水就行了。”
李大娘说什么也不让张力雄出门,要与女儿一起去叫门外的战士,张力雄政委也只好随了大娘的意思。
兰英姑娘今年18岁了,别看她胆子小,其实是被马家军吓的。这几年,驻守高台城的马家军横行霸道惯了,只要见到漂亮姑娘,就躲不了他们糟蹋,兰英一般很少出门。她早已和做买卖的张正富儿子张小全订立了婚约,两家说好,年过后就要给孩子完婚。这是兰英她与母亲第一次见到红军这样的队伍,刚开始的担心在所难免。
红五军四十五团的战士们,大多来自南方一带,由于长时间的打仗与急行军,部队供给非常困难,时下虽是寒冬腊月,有的战士还连棉衣都未换上。有的穿着羊皮马夹御寒,有的裹着薄毡毯防冷。李大娘这样热情,战士们也很感动,经叶团长允许,有四五个穿着实在单薄的小战士跟着李大娘进了屋。时间不大,几个小战士又出来了,有的提水通,有的拿笤把锨头,战士们提水的提水,铲雪的铲雪,红军战士都在李大娘的院内院外忙活起来。一些观看的乡亲,可从来没见过帮着老百姓干活的军队,大家伙儿纷纷邀请红军战士进屋取暖。有的乡亲进屋为红军烧热水,有的干脆在家中帮着为红军做饭。
利用这有利时机,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立即指示政治部人员在城内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干部战士们向老百姓宣传工农红军的政策主张,组织发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闹革命求解放。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红五军攻占高台县城后,临时搭建的卫生队帐篷里,张红霞与几位护士正忙着蒸煮医疗器械消毒。与王东好长时间没见面,她十分惦念。与家乡远隔茫茫几千里,王东和杨克明主任是她现在最近的亲人。当年要不是杨主任相救,她一个穷苦人家的川妹子,是死是活都说不上,她与王东跟着杨主任参加了红军队伍后,学文化,当护士,这一切都离不开杨主任的关心帮助。张红霞知道杨主任家中不但有年迈的老母亲,还有年轻的妻子与嗷嗷待哺的孩子,杨主任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难道不想家吗?张红霞真为首长揪心。不过她再不愿想下去,眼下只有好好工作,才是对杨主任最好的报答。她刚刚静下心来做着手头的工作,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叫喊,侧耳细听,是王东的声音,张红霞心里一阵激动,赶忙放下手中的医疗托盘走了出去。
“王东,你还有时间过来啊?我还以为早把我忘记了。”张红霞看到王东,嘴里虽然埋怨,心里肯定甜着呢,你看她一脸的欢欣。
“我刚从杨主任那里过来,一会儿就有任务,抽空来看看你。”见到张红霞,王东也很兴奋。
“杨主任好吧?我好长时间没见他了。”张红霞关心地问道。
“首长工作忙,刚才还问你来着。”常能见到杨克明主任,王东在恋人面前说话表现出自豪的口吻。
“看把你能的,得意啥子嘛。”张红霞装作生气的样子,不理睬王东了。
王东知道张红霞故意给他使性子,玩笑道:“红霞,都这么长时间了,见面就瞪啥子眼睛嘛,难道你不想见我吗?”他做出要离开的样子。
张红霞太了解王东了,现在撵他都不走,索性装作不理他走进帐篷里。这下可让王东着急了:“红霞,我真有任务要离开,可千万不能生气啊!” 他紧跟着走了进去,什么都没看就从后面抱住张红霞,哪知里面还有几个小护士,姑娘们看着王东的举动,一阵嬉笑,他与她都闹了个大红脸……。
黎明前的一阵枪声,的确让城内群众害怕了。天亮后,高台县城虽又变得安静起来,但仍能听到远方隐隐传来的一阵一阵枪声,还有让大地震撼的炮声,让人心里发紧。好像连空气中也飘荡着令人心悸的血腥味、硫璜味、火药味。
太阳已经冒出东边的地平线,此时的天气格外得寒冷。胆大的居民家主人把自家街门打开个缝儿,探出脑袋观察外面的动静,胆小的人家还是关门闭户。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居民们除了听到生疏的外地口音,再没有异常动静,乡亲们才陆续打开街门。看到的是露宿街头而又非常疲劳的一队队战士。这与马步芳军队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形成鲜明对比。此情此景让城里的百姓非常感动。
居民李大娘走出了屋子,老人有些激动地看着三九寒天里站在大街上的一个个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也不知说些啥。她心里及不安又疑惑,天下哪里有这么守规矩的军队?她小心翼翼地走到一位挎盒子枪的军官面前:“长官,还是到屋里烤烤火吧!”
李大娘去打招呼的这位红军,正好是四十五团的政委张力雄。张政委知道,刚刚经过了天亮前攻打县城的战斗,老百姓还在担心害怕,因为他们对红军一点不了解。
张力雄非常热情地对李大娘说:“大娘,我们这支队伍叫工农红军,是天下穷苦百姓的军队,请您不要害怕。”李大娘望望这位说话和气的年轻军官,再看看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那种担惊受怕的疑虑表情逐渐消失了,她主动拉住张力雄政委的手,一定要大家进屋暖和。
张力雄政委跟着李大娘进了屋子,里面暖呼呼的,李大娘的女儿端着瓷盆正往铁锅里倒水。她迈头一看,母亲身后跟着一个带盒子枪的人,可吓坏了:“妈,他这是?”姑娘的问话声明显带出了惊颤。
“姑娘,你不要怕,我是你妈妈叫进来的。”张力雄连忙安慰大娘的女儿。
“丫头,不要害怕,这位当官的大哥是红军,他们不欺负老百姓。”李大娘知道女儿胆小。
“大娘,小姑娘叫啥名字啊?”
“叫兰英。”
兰英一看这位年轻军官说话和气,戒备心理消除了,她赶紧拿过一个小板凳:“老总,你请坐。”
张力雄笑道:“我不是什么老总,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叫我张同志就行了。”
李大娘说话了:“兰英,外面还有好多红军队伍上的人,去请他们快进屋暖和暖和。”
张力雄政委赶紧摆摆手,“大娘,还是我出去吧,咱们队伍人多,屋里也坐不下,您给他们烧点热水就行了。”
李大娘说什么也不让张力雄出门,要与女儿一起去叫门外的战士,张力雄政委也只好随了大娘的意思。
兰英姑娘今年18岁了,别看她胆子小,其实是被马家军吓的。这几年,驻守高台城的马家军横行霸道惯了,只要见到漂亮姑娘,就躲不了他们糟蹋,兰英一般很少出门。她早已和做买卖的张正富儿子张小全订立了婚约,两家说好,年过后就要给孩子完婚。这是兰英她与母亲第一次见到红军这样的队伍,刚开始的担心在所难免。
红五军四十五团的战士们,大多来自南方一带,由于长时间的打仗与急行军,部队供给非常困难,时下虽是寒冬腊月,有的战士还连棉衣都未换上。有的穿着羊皮马夹御寒,有的裹着薄毡毯防冷。李大娘这样热情,战士们也很感动,经叶团长允许,有四五个穿着实在单薄的小战士跟着李大娘进了屋。时间不大,几个小战士又出来了,有的提水通,有的拿笤把锨头,战士们提水的提水,铲雪的铲雪,红军战士都在李大娘的院内院外忙活起来。一些观看的乡亲,可从来没见过帮着老百姓干活的军队,大家伙儿纷纷邀请红军战士进屋取暖。有的乡亲进屋为红军烧热水,有的干脆在家中帮着为红军做饭。
利用这有利时机,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立即指示政治部人员在城内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干部战士们向老百姓宣传工农红军的政策主张,组织发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闹革命求解放。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