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降临的前夜 两重天地---泰山压顶般的海水
到了洞口的脚下,我发现这个3米见方的洞口距离下边足有10米的高度。
我对威廉斯说道:“威廉斯,我要到上边洞里去查看一下,把攀爬绳索给我吧。”
“教授,不,还是让我去吧。”
“威廉斯,好吧,我们就一起去吧,这个绳索留在这里,我们回程时再用好了。”
威廉斯将绳索向上抛掷了好几次,由于上边十分光滑,三角锚根本就没有着力点。
我头顶的探灯照射到威廉斯的脸上,他的额头都渗出了汗水。
“好了,威廉斯,就到此为止吧,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上去了,以后再想办法探测不迟,走,我们回程。”
我们用引力仪测量了一下这里的引力,引力值与外边的相同,方向都指向地心,不过,这里的引力比世界其它地方的引力小了大约25%,这是隐形山中心与地心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很快就出了隐形山内的椭圆巨洞,我将我们的所见向菲利普和马教授述说了一遍。
马教授吃惊地说道:“这个地方太神奇了,隐形山这样坚硬无比的东西也能够出现如此巨大的洞穴,真是匪夷所思啊,这是天然形成的吗。”
我说道:“肯定是天然形成的,第一,椭圆形并不规则,第二,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生物活动的迹象。”
菲利普惊叹道:“宇宙可真是鬼斧神工啊,这样的奇观也能够制造出来,是不是真有上帝之手呢?”
我笑道:“是呀,如果没有上帝,我们人类恐怕是连一个苹果大的小洞都不可能挖出来呀。”
我们都完全陶醉在了这个神奇的世界之中了,一种迫切的探索欲望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对这个幽暗的巨洞仅存的一点恐惧之心,此刻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们乘坐微潜艇继续前行,很快我们就到达了隐形山的西侧,果然,西侧的地形要比东侧复杂得多,山体也要比东侧厚实了许多,路变得迂回曲折起来。
当微潜艇飞行到了中偏北部位置的时候,威廉斯大声说道:“快看,30米处的高台上有一个洞。”
果然,在距离地面30米处有一个宽8米,高15米的大洞。
微潜艇飞落到2500平方米左右的高台上,我们一行人走人洞中,洞一直向着椭圆巨洞延伸着,我盘算着这个山洞一定会连接到椭圆巨洞的。
在大约走了2。3公里后,路面开始向下15度倾斜下去,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威廉斯走在最前边,他突然停了下来,大声说道:“噢,天呐,差一点就掉了下去了,我们不能再走了,前边是个悬崖呀。”
我拿过来强光灯,向悬崖下边照去,顿时下边一片通明。
威廉斯兴奋地说道:“哈哈,教授,我们来到了椭圆大厅的上方了,看,地面上那个马蹄形的小坑,我见过的。”
威廉斯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我们测量了洞口的直径,果然与我们先前测定的数值一摸一样。
我说道:“这可真是殊途同归啊,上帝在隐形山上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如此绝妙的东西走向的通道。”
菲利普说道:“赵教授,如果我们将椭圆巨洞和引力巨洞都充分利用起来,这里生活几千万人可是不成问题的啊。”
马教授说道:“当然是可以了,但是如果要容纳几千万人,没有10年的建设时间是不行的,甚至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我赞同道:“是呀,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要完全开发出来,那恐怕需要时日了,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呢。”
我看看大家,继续说道:“好了,我们现在就回程吧,等我们绕行一周后,然后开始探索上层空间。”
我们坐回微潜艇,整整绕着隐形山转了一圈,我们还在隐形山的南端发现了一个很深的向地下倾斜而去的洞,我们用遥感测量仪探测,深度足有800米。
我对大家说道:“这个洞对我们很有利用价值,它一定连接到地球的岩层,不过,我们今天就没有时间去考察了,还是留给以后的人,我们现在立即到上层空间去探索吧。”
大家都一致同意我的提议,微潜艇开始向引力洞的上方飞去,靠近隐形山壁一侧的洞穴高度最大,这里达到了2380米高,足足比中间1850米高出了450多米。
当微潜艇上升到900多米的高度时,空气中的水分明显增加了,在1190米的零引力区,到了湿度最大值65%。
威廉斯问道:“教授啊,这个零引力区是如何形成的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威廉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嘛,地球引力和隐形山的引力在这里形成了交汇,引力在这里实现了中和。”
菲利普说道:“正是那样,哈哈,我们再往上走,头就要倒过来了,一会得要调整一下潜艇的方位了。”
威廉斯笑道:“哈哈哈,这可真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两千多米的地方分布着两重天,一会我们就要大头冲下了。”
我们都开怀地大笑着,尤其是威廉斯,他兴奋得就像个孩子一样可爱,就连我这样比较严谨的人也加入到了狂欢的行列之中,人们兴奋地互相逗笑着。
终于,我们到达了隐形山引力巨洞的最顶层,漆黑的海水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微潜艇涡轮的转动使得上方海水被搅动起来,突然间,大团海水向我们泰山压顶般倾泻下来,我们都立即惊呆了,灾难似乎不可避免。
我对威廉斯说道:“威廉斯,我要到上边洞里去查看一下,把攀爬绳索给我吧。”
“教授,不,还是让我去吧。”
“威廉斯,好吧,我们就一起去吧,这个绳索留在这里,我们回程时再用好了。”
威廉斯将绳索向上抛掷了好几次,由于上边十分光滑,三角锚根本就没有着力点。
我头顶的探灯照射到威廉斯的脸上,他的额头都渗出了汗水。
“好了,威廉斯,就到此为止吧,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上去了,以后再想办法探测不迟,走,我们回程。”
我们用引力仪测量了一下这里的引力,引力值与外边的相同,方向都指向地心,不过,这里的引力比世界其它地方的引力小了大约25%,这是隐形山中心与地心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很快就出了隐形山内的椭圆巨洞,我将我们的所见向菲利普和马教授述说了一遍。
马教授吃惊地说道:“这个地方太神奇了,隐形山这样坚硬无比的东西也能够出现如此巨大的洞穴,真是匪夷所思啊,这是天然形成的吗。”
我说道:“肯定是天然形成的,第一,椭圆形并不规则,第二,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生物活动的迹象。”
菲利普惊叹道:“宇宙可真是鬼斧神工啊,这样的奇观也能够制造出来,是不是真有上帝之手呢?”
我笑道:“是呀,如果没有上帝,我们人类恐怕是连一个苹果大的小洞都不可能挖出来呀。”
我们都完全陶醉在了这个神奇的世界之中了,一种迫切的探索欲望强烈地冲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对这个幽暗的巨洞仅存的一点恐惧之心,此刻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们乘坐微潜艇继续前行,很快我们就到达了隐形山的西侧,果然,西侧的地形要比东侧复杂得多,山体也要比东侧厚实了许多,路变得迂回曲折起来。
当微潜艇飞行到了中偏北部位置的时候,威廉斯大声说道:“快看,30米处的高台上有一个洞。”
果然,在距离地面30米处有一个宽8米,高15米的大洞。
微潜艇飞落到2500平方米左右的高台上,我们一行人走人洞中,洞一直向着椭圆巨洞延伸着,我盘算着这个山洞一定会连接到椭圆巨洞的。
在大约走了2。3公里后,路面开始向下15度倾斜下去,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威廉斯走在最前边,他突然停了下来,大声说道:“噢,天呐,差一点就掉了下去了,我们不能再走了,前边是个悬崖呀。”
我拿过来强光灯,向悬崖下边照去,顿时下边一片通明。
威廉斯兴奋地说道:“哈哈,教授,我们来到了椭圆大厅的上方了,看,地面上那个马蹄形的小坑,我见过的。”
威廉斯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我们测量了洞口的直径,果然与我们先前测定的数值一摸一样。
我说道:“这可真是殊途同归啊,上帝在隐形山上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如此绝妙的东西走向的通道。”
菲利普说道:“赵教授,如果我们将椭圆巨洞和引力巨洞都充分利用起来,这里生活几千万人可是不成问题的啊。”
马教授说道:“当然是可以了,但是如果要容纳几千万人,没有10年的建设时间是不行的,甚至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我赞同道:“是呀,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要完全开发出来,那恐怕需要时日了,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呢。”
我看看大家,继续说道:“好了,我们现在就回程吧,等我们绕行一周后,然后开始探索上层空间。”
我们坐回微潜艇,整整绕着隐形山转了一圈,我们还在隐形山的南端发现了一个很深的向地下倾斜而去的洞,我们用遥感测量仪探测,深度足有800米。
我对大家说道:“这个洞对我们很有利用价值,它一定连接到地球的岩层,不过,我们今天就没有时间去考察了,还是留给以后的人,我们现在立即到上层空间去探索吧。”
大家都一致同意我的提议,微潜艇开始向引力洞的上方飞去,靠近隐形山壁一侧的洞穴高度最大,这里达到了2380米高,足足比中间1850米高出了450多米。
当微潜艇上升到900多米的高度时,空气中的水分明显增加了,在1190米的零引力区,到了湿度最大值65%。
威廉斯问道:“教授啊,这个零引力区是如何形成的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威廉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嘛,地球引力和隐形山的引力在这里形成了交汇,引力在这里实现了中和。”
菲利普说道:“正是那样,哈哈,我们再往上走,头就要倒过来了,一会得要调整一下潜艇的方位了。”
威廉斯笑道:“哈哈哈,这可真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两千多米的地方分布着两重天,一会我们就要大头冲下了。”
我们都开怀地大笑着,尤其是威廉斯,他兴奋得就像个孩子一样可爱,就连我这样比较严谨的人也加入到了狂欢的行列之中,人们兴奋地互相逗笑着。
终于,我们到达了隐形山引力巨洞的最顶层,漆黑的海水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微潜艇涡轮的转动使得上方海水被搅动起来,突然间,大团海水向我们泰山压顶般倾泻下来,我们都立即惊呆了,灾难似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