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 妈妈知道的故事(二)
苏振国有个战友,铁打的哥们,早年有过命之交。因为这情分,两家早早的就约定好:若是两家都是生男,就结成异性兄弟;若是两家都是生女,就结成金兰姐妹;若是两家生一男一女,好事成双,就结成儿女亲家。苏家养育了两个男孩,而他那铁哥们也养育了一儿一女;不想苏家老大苏衍有先天腿疾,苏振国自然是不好提这个儿女亲家之事,只是让大儿子和铁哥们罗家的子女结成异性兄弟姐妹;直到小儿子苏正出生,苏振国才提起脸面来,把这桩婚事敲定下来。
算算老罗家的闺女今年也有24岁了,却一直没有听说有嫁女儿的消息,这样推敲下来罗家也是把这承诺认真了,多半是等着苏家上门提亲。眼下小儿子学成归来,已经没什么好推脱的理由,指不定哪天苏振国和老罗酒兴上头,一心血来潮就要谈谈儿女亲家的事情了。原本白梨花琢磨着,先不在苏正面前捅破这桩娃娃亲,私下试着撮合小儿子和老罗家的闺女,男未婚女未嫁,自己随时可以推波助澜,事情也不至于到太尴尬的境地。可如今小儿子说自己有心上人了,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按照小儿子的心性,定是不会接受这门婚事,事情俨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一旦露了底就不好收场了。
白梨花思前想后,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得亲自去看望一趟小儿子苏正,探探他的口风,才好合计合计接下来的解决之道。假借着思念小儿子的由头,白梨花不日就动身启程,前往小儿子工作的地方。
也许那时该避而不见,自己就不会有心软的理由,就不会把这份痛苦延续下去。可世上没有后悔药这味良药。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那孩子的日子,是个烟雨霏霏的午后。沿途颠簸几经周转,白梨花听工勘队的人讲,小儿子苏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寄宿在这个叫文素的女孩子家中。白梨花在等待小儿子的时间里,简单的打听了下文素这个女孩子家里的情况,也是挺可怜孩子:父母死得早,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留下孤苦伶仃的文素,一直被这七里八乡的村民救济着;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的孩子,在多少闲言碎语中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心性?听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乡里的茶园做采茶女糊生活,不由的担心文素这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会不会心机过重?苏正这孩子涉世不深,自然看人有不准的时候;而白梨花最担忧的是,文素这孩子若是利用了正儿的纯良,到头来是情殇一场,毁了小儿子的心气。
细细想来,且不说文素这孩子是不是有心机接近正儿,就拿乡上安排文素照管苏正的生活这事来讲,白梨花就觉得十分不妥。孤男寡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难免会遭旁人非议;想到这里,白梨花觉得自己得适当提点提点儿子,虽然现在已经是新时代,思想不必太过封建迂腐,可对于一个女儿家的名节问题,白梨花还是持保守态度。
轻烟裹上白梨花眺望着的远山,一股股清凉之风夹杂着湿润朝白梨花迎面扑来,等待了许久,焦急盼望着的眼睛中勾勒出两个隐隐约约的朦胧身影,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这纷纷细雨之中,极其悦耳,像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鸟。
声音越靠越近,人影越来越清晰,像是一幅山水画卷慢慢展开在白梨花眼前:一个女子身着藏青色的衫衣,背着一个竹篓并立在小儿子苏正的身旁,眉眼间天然去雕饰,和这山清水秀的风景般透着灵气,清秀淡雅;长长乌黑的头发分成两股,扎成双肩边的大辫子,赤着白皙的脚丫,走在通往小竹楼的泥泞小路上。而小儿子苏正侧立在这个女子身边,撑着一把油纸伞,手中提着皮鞋裤脚高挽着,和她一般光着大脚丫子同行着。儿子时不时地说着什么,逗得身旁的女子一阵阵清脆的欢笑;而苏正的脸上,此刻荡漾着白梨花从未看见过的灿烂,那是一种被幸福包围的甜蜜。
望着烟雨中走来的一对人儿,白梨花看得失神,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登对,用在小儿子和这个文**子身上是那么的贴切。
“妈!”
一声久违的亲切呼唤,将白梨花从失神之境中拉回到现实,小儿子像是一个雀跃的小鸟般,飞奔至白梨花面前,将她严严实实圈在怀里;都长成了虎背熊腰的大男人了,还像个小孩子般在自己面前撒娇。
“妈,你怎么来了?!”
“不就是放心不下你这个小捣蛋吗?过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白梨花温婉一笑,又端望上在烟雨中伫立的文素。
“人家姑娘家还在雨中站着呢,看你得意忘形的。”
白梨花一提点,高兴忘形的苏正才发现文素还站在雨中,一脸猴屁股臊红急急跑过去,重新为文素遮起风雨,很自然而然的拉起文素的手,靠到白梨花跟前。
“妈,这就是文素,我信里跟你提过的。”
“阿姨好。”
“你好,这些日子正儿给你添麻烦了。”
一团酡红之色浮在文素的脸上,腼腆的低下头,心里也是麻滋麻滋的乱,嘴子跟着也笨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声白梨花这个长辈。这丫头表现出的文静,倒是和性子活跃的正儿正反互补,若是过于甜言蜜语的讨好白梨花,肯定会遭到自己的反感,这质朴的温润性格倒是合了白梨花的意。
“妈,都别站着了,进屋说。”
文素毕恭毕敬的向白梨花施了个点头礼,颇为慌张的取下手腕上的铜钥匙开门,小儿子倒是看出点什么,有点怏怏不乐的在白梨花耳根子轻声嘀咕起来。
“你老板着个脸,看把文素吓成什么样子?她可是你日后的准儿媳,被你老吓跑了我怎么办,打一辈子光棍?”
“你个没大没小的混账东西。”
白梨花没好气的在苏正低下的脑瓜子上敲上一剂,有了媳妇忘了娘,真是一点不假。还没娶过门都维护成这样了,以后还得了?
苏正知道白梨花的性子,假意愠怒不过是嘴恶心善,母亲向来是个通情达理之人,自然不会多多为难文素。不过苏正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得卖力献把殷勤挣点表现,日后将母亲拉到一个阵线,才好给文素在老头子面前多说点好话。
“文素性格比较内向,你别太为难人家。”
“知道了,没出息的家伙,到了屋都不让我落个脚,你真是个孝子。”
“是!是!是!请~母亲大人。”
苏正一脸盈盈灿烂,挽着白梨花踏进了竹楼。白梨花环视了竹楼一周,将屋里的布置尽收眼底,简简单单的摆设,可谓是放眼欲穿;虽说这地方颇显清贫倒也干净,看得出文素这孩子是个勤快之人。苏正搬来一把竹椅,让白梨花安坐下来,文素则是屋里屋外的跑,又是打水,又是抱柴火,又是擦碗,看样子是把自己奉为贵宾细心对待。
不消一会,水开了,文素从墙上取下一个封着油纸的竹筒,倒出了些茶叶放在开水里,顿时间竹楼里飘逸起一股四溢的清香之气。文素又拿出一条干净的白麻布,将茶碗又细细地再擦上几遍,倒上了一小碗茶水,递到白梨花面前。
“阿姨,这是春天新摘的云峰茶,你解解渴;见谅下,家里简陋,没什么像样的茶具。。。。。。”
后面的话不用说,白梨花也猜得出文素想表达什么,是怕自己嫌弃不好。看着手中那只一小缺口的瓷碗,白梨花只是微微一笑,将香茶润上一嗓子。
“姑娘你也别太介怀,随意点就是;倒是要谢谢你忙前忙后这么一会儿,就为给我这个老太婆煮碗热茶解渴,难为你了。”
“你才知道你多为难阿素啊,急得我都口干舌燥的。”
“你这混小子。”
苏正倒是知道母亲不是生气,假意躲闪了一下,又笑盈盈的靠过来,就着白梨花手中的瓷碗,同喝上了一碗茶。白梨花看着蹲在自己面前喝茶的小儿子,不自觉的浮上一抹和煦,一抬头就对上了跟前文素嘴边那新月般的笑容,心中的好感又多了一分,人如其名的素净,不多言也不冷情,这丫头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阿正你陪阿姨多说说话,我去煮饭了。”
亲们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请你们多多留言,小月需要你们的只言片语意见,谢谢。
算算老罗家的闺女今年也有24岁了,却一直没有听说有嫁女儿的消息,这样推敲下来罗家也是把这承诺认真了,多半是等着苏家上门提亲。眼下小儿子学成归来,已经没什么好推脱的理由,指不定哪天苏振国和老罗酒兴上头,一心血来潮就要谈谈儿女亲家的事情了。原本白梨花琢磨着,先不在苏正面前捅破这桩娃娃亲,私下试着撮合小儿子和老罗家的闺女,男未婚女未嫁,自己随时可以推波助澜,事情也不至于到太尴尬的境地。可如今小儿子说自己有心上人了,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按照小儿子的心性,定是不会接受这门婚事,事情俨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一旦露了底就不好收场了。
白梨花思前想后,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得亲自去看望一趟小儿子苏正,探探他的口风,才好合计合计接下来的解决之道。假借着思念小儿子的由头,白梨花不日就动身启程,前往小儿子工作的地方。
也许那时该避而不见,自己就不会有心软的理由,就不会把这份痛苦延续下去。可世上没有后悔药这味良药。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那孩子的日子,是个烟雨霏霏的午后。沿途颠簸几经周转,白梨花听工勘队的人讲,小儿子苏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寄宿在这个叫文素的女孩子家中。白梨花在等待小儿子的时间里,简单的打听了下文素这个女孩子家里的情况,也是挺可怜孩子:父母死得早,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留下孤苦伶仃的文素,一直被这七里八乡的村民救济着;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的孩子,在多少闲言碎语中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心性?听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乡里的茶园做采茶女糊生活,不由的担心文素这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会不会心机过重?苏正这孩子涉世不深,自然看人有不准的时候;而白梨花最担忧的是,文素这孩子若是利用了正儿的纯良,到头来是情殇一场,毁了小儿子的心气。
细细想来,且不说文素这孩子是不是有心机接近正儿,就拿乡上安排文素照管苏正的生活这事来讲,白梨花就觉得十分不妥。孤男寡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难免会遭旁人非议;想到这里,白梨花觉得自己得适当提点提点儿子,虽然现在已经是新时代,思想不必太过封建迂腐,可对于一个女儿家的名节问题,白梨花还是持保守态度。
轻烟裹上白梨花眺望着的远山,一股股清凉之风夹杂着湿润朝白梨花迎面扑来,等待了许久,焦急盼望着的眼睛中勾勒出两个隐隐约约的朦胧身影,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这纷纷细雨之中,极其悦耳,像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鸟。
声音越靠越近,人影越来越清晰,像是一幅山水画卷慢慢展开在白梨花眼前:一个女子身着藏青色的衫衣,背着一个竹篓并立在小儿子苏正的身旁,眉眼间天然去雕饰,和这山清水秀的风景般透着灵气,清秀淡雅;长长乌黑的头发分成两股,扎成双肩边的大辫子,赤着白皙的脚丫,走在通往小竹楼的泥泞小路上。而小儿子苏正侧立在这个女子身边,撑着一把油纸伞,手中提着皮鞋裤脚高挽着,和她一般光着大脚丫子同行着。儿子时不时地说着什么,逗得身旁的女子一阵阵清脆的欢笑;而苏正的脸上,此刻荡漾着白梨花从未看见过的灿烂,那是一种被幸福包围的甜蜜。
望着烟雨中走来的一对人儿,白梨花看得失神,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登对,用在小儿子和这个文**子身上是那么的贴切。
“妈!”
一声久违的亲切呼唤,将白梨花从失神之境中拉回到现实,小儿子像是一个雀跃的小鸟般,飞奔至白梨花面前,将她严严实实圈在怀里;都长成了虎背熊腰的大男人了,还像个小孩子般在自己面前撒娇。
“妈,你怎么来了?!”
“不就是放心不下你这个小捣蛋吗?过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白梨花温婉一笑,又端望上在烟雨中伫立的文素。
“人家姑娘家还在雨中站着呢,看你得意忘形的。”
白梨花一提点,高兴忘形的苏正才发现文素还站在雨中,一脸猴屁股臊红急急跑过去,重新为文素遮起风雨,很自然而然的拉起文素的手,靠到白梨花跟前。
“妈,这就是文素,我信里跟你提过的。”
“阿姨好。”
“你好,这些日子正儿给你添麻烦了。”
一团酡红之色浮在文素的脸上,腼腆的低下头,心里也是麻滋麻滋的乱,嘴子跟着也笨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声白梨花这个长辈。这丫头表现出的文静,倒是和性子活跃的正儿正反互补,若是过于甜言蜜语的讨好白梨花,肯定会遭到自己的反感,这质朴的温润性格倒是合了白梨花的意。
“妈,都别站着了,进屋说。”
文素毕恭毕敬的向白梨花施了个点头礼,颇为慌张的取下手腕上的铜钥匙开门,小儿子倒是看出点什么,有点怏怏不乐的在白梨花耳根子轻声嘀咕起来。
“你老板着个脸,看把文素吓成什么样子?她可是你日后的准儿媳,被你老吓跑了我怎么办,打一辈子光棍?”
“你个没大没小的混账东西。”
白梨花没好气的在苏正低下的脑瓜子上敲上一剂,有了媳妇忘了娘,真是一点不假。还没娶过门都维护成这样了,以后还得了?
苏正知道白梨花的性子,假意愠怒不过是嘴恶心善,母亲向来是个通情达理之人,自然不会多多为难文素。不过苏正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得卖力献把殷勤挣点表现,日后将母亲拉到一个阵线,才好给文素在老头子面前多说点好话。
“文素性格比较内向,你别太为难人家。”
“知道了,没出息的家伙,到了屋都不让我落个脚,你真是个孝子。”
“是!是!是!请~母亲大人。”
苏正一脸盈盈灿烂,挽着白梨花踏进了竹楼。白梨花环视了竹楼一周,将屋里的布置尽收眼底,简简单单的摆设,可谓是放眼欲穿;虽说这地方颇显清贫倒也干净,看得出文素这孩子是个勤快之人。苏正搬来一把竹椅,让白梨花安坐下来,文素则是屋里屋外的跑,又是打水,又是抱柴火,又是擦碗,看样子是把自己奉为贵宾细心对待。
不消一会,水开了,文素从墙上取下一个封着油纸的竹筒,倒出了些茶叶放在开水里,顿时间竹楼里飘逸起一股四溢的清香之气。文素又拿出一条干净的白麻布,将茶碗又细细地再擦上几遍,倒上了一小碗茶水,递到白梨花面前。
“阿姨,这是春天新摘的云峰茶,你解解渴;见谅下,家里简陋,没什么像样的茶具。。。。。。”
后面的话不用说,白梨花也猜得出文素想表达什么,是怕自己嫌弃不好。看着手中那只一小缺口的瓷碗,白梨花只是微微一笑,将香茶润上一嗓子。
“姑娘你也别太介怀,随意点就是;倒是要谢谢你忙前忙后这么一会儿,就为给我这个老太婆煮碗热茶解渴,难为你了。”
“你才知道你多为难阿素啊,急得我都口干舌燥的。”
“你这混小子。”
苏正倒是知道母亲不是生气,假意躲闪了一下,又笑盈盈的靠过来,就着白梨花手中的瓷碗,同喝上了一碗茶。白梨花看着蹲在自己面前喝茶的小儿子,不自觉的浮上一抹和煦,一抬头就对上了跟前文素嘴边那新月般的笑容,心中的好感又多了一分,人如其名的素净,不多言也不冷情,这丫头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阿正你陪阿姨多说说话,我去煮饭了。”
亲们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请你们多多留言,小月需要你们的只言片语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