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时空 第十六章 观音禅院袈裟事件一
玄奘已经两月没有召唤兰文川了,也就是说这一路太平。虽然西行路上不少豺狼虎豹,但如今唐三藏的座驾可不一般。那可是西海来的小龙王,鹰愁涧上的小霸王。寻常的虎豹闻见白龙马的气味早就被吓得战战兢兢逃之夭夭了,哪里还敢来寻唐僧麻烦?过来吃唐僧可是要冒着被白龙马吃掉的风险的。两厢比较,还是不吃唐僧为妙。白龙马悟观,自从跟了唐僧,便戒除荤腥,只吃素食。但那一身龙王的霸气却是难以抹去的。古语有云,“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放,众人皆服。”那听来像是笑话,其实却是真有其事。特别是在畜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狼有头狼,羊有头羊,那头狼头羊,一站在哪里便有一种王霸之气,令一群小狼小羊自然臣服。因此说,就畜生而言,放出王霸之气震慑手下那是存在的。
玄奘正行间,望见山头有一处庙宇。虽然玄奘不像我们现代人,整天被屏幕辐射,但玄奘也是个用功学佛的人,夜间经常点着油灯攻读佛经,导致他也有些近视。虽然不知道玄奘近视度数多少,可以肯定的是裸视视力一定达不到5。3 。以前那油灯跟现在的电灯不一样,油灯之下比较昏暗,而且油灯的灯焰经常摇曳,所以在油灯下读书特别伤眼睛,玄奘大师的眼睛便这么给弄近视了。玄奘近视,加上天色已晚,因此那山头的庙宇他人不出来,只当是一处房子罢了。玄奘低头问白龙马道,“小白龙,你抬头替为师看看,那边的房子是什么?为师也好准备说辞去借宿一宿。”
玄奘一问,白龙马低头没理他。玄奘再问,白龙马还是没理他。玄奘三问,白龙马还是低着头,没搭理他。玄奘叹道,“呜呼……哀哉……”
白龙马听了玄奘这一句“呜呼哀哉”,猛的抬起头来,环顾左右,问道,“有人死了吗?”
玄奘抬手一拍白龙马的脑袋,生气的说道,“没人死,是为师叹气罢了。”
“嗨!没人死你‘呜呼哀哉’什么?”白龙马问道。
玄奘苦笑道,“我问你三声,那山头的房子是什么,你都不吱一声。我当你死了,便喊了声‘呜呼哀哉’。”
白龙马笑道,“师父,并非徒儿不想搭理师父。只是徒儿乃是一匹马,如果随便开口说话,别人不是当徒儿是妖怪,要打杀徒儿了。别人打杀徒儿不要紧,只怕连累师父被当成是妖僧,一齐打杀了。如果师父被当成妖怪打死,那么西行大业不是就完蛋了吗。”
玄奘一拍白龙马脑袋,“你这顽皮的小白龙。刚才恐怕是神游太虚,怕我怪罪才编造出这样的借口吧?这里四处无人,你但说无妨。”
玄奘得知那是庙宇,心里高兴不已。遇见庙宇,意味着今晚不仅有斋饭吃,还有床睡。最重要的是,可以同一般和尚讨教佛法。玄奘这个人爱好不多,辩论演讲算是一个。同那些在家的居士虽然也可辩论一番,但是唐僧总认为出家修行的僧人更专业一些。
玄奘进了那庙宇,心里更加高兴了。因为那庙中正殿提着“观音禅院”四个金字。唐僧自感路上逢观音菩萨救助颇多,此时来到观音的香火处,忍不住要去郑重朝拜一番。朝拜礼毕,院主便请玄奘用了茶膳。玄奘连日来风餐露宿,此时一顿斋饭吃的尤为鲜美。
斋饭用毕,内院中两个小童搀扶着一个老僧走了出来。那老僧头戴缀猫眼石的毗卢方帽,身穿金边锦绒褊衫,脚穿八宝僧鞋,手里拄着龙星拐杖。满面皱纹,牙齿落尽,却精神矍铄,如寿星老一般。见老僧出来,院中众僧齐道,“师祖来了。”
玄奘吃罢了饭,走到老僧面前,合掌道,“弟子玄奘向老院主问安了。”
老僧还礼道,“好好。你便是从大唐长安奉旨往西天取经的僧人?体态如佛子,神色似菩提。法师确实去得西方佛土。”
玄奘笑道,“老院主过奖了。”
老僧问道,“不知法师从长安到此,花费多少时间?”
玄奘回答道,“走了将近五个月,大约万里路程。”
老僧感叹道,“不错,不错。当真年轻有为。像老衲活了两百多年,却还不曾走如此长的路程。与法师相比,可谓坐井观天,虚度一生了。”
玄奘听说这老和尚活了两百多年,心中惊异,连忙问道,“不知老院主贵庚?”
老僧笑道,“已经两百七十岁了。”
这个时候,玄奘突然想起兰文川对他说过的一个所谓卜辞。兰文川说他会在观音禅院遇上一个老和尚,叫金池上人。这老和尚得到了妖怪传授的养生之术,已经活了两百多年。见到这个老和尚有主意的是不能让他看见自己的袈裟,否则那老和尚会见财起意。说实话,玄奘是不信任兰文川的,兰文川实在是没什么本事,唯一可以信赖的便是他的武器,金箍棒。但观音菩萨嘱咐过,遇到灾难非兰文川不能救。玄奘只当兰文川是个福将。不过这次玄奘是服了兰文川的卜算之术了,上次遇见武大郎,兰文川的卜辞极为应验。这次兰文川的卜辞又应验了。真乃一绝也。若以此趋吉避凶,岂不妙哉?玄奘哪里知道,遇到武大郎那次,兰文川纯粹是瞎猫遇见死耗子。而这一次,则是兰文川努力研究《西游记》的结果。兰文川原本只看过电视剧版《西游记》,成了唐三藏的召唤兽后不得已,只得找了本《西游记》恶补西游知识。并且认为这样就可以预知未来了。当然,西游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潘金莲和武大郎居然出现在西游之中。《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只可为参考,不可拘泥之。
玄奘赞叹道,“老院长果然养生有术,令人羡慕。”心里却暗笑这老和尚不过是得了妖怪的一些调气养生之术罢了。佛家的修炼法门与炼气士的修炼法门不同,炼气士的修炼可保身体的长存,因而长寿。佛家的修炼却不重视今生的长寿,而注重死后的功德。虽然也常有长寿的和尚,但总不如炼气养精的方士来得长寿,动不动就几百年的寿命。依仙家看来,所谓佛菩萨,不过就是鬼仙罢了。仙有五品,第一品为天仙,合混元大道,采炼内丹,重在修炼元神;第二品为地仙,合混元大道,重在修炼本身身体;第三品为神仙,炼元神,以元神升仙,成仙之后重塑身体;第四品为人仙,采阴补阳,炼气服丹,羽化升仙后同样重塑身体;第五品为鬼仙,不修元神,也不修肉身,单修炼精魂,必死后登仙,成仙后重塑身体,即所谓的金身。仙人的五品,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天仙未必强于鬼仙,人仙也未必弱于神仙。
老僧微笑不语,显然对玄奘的话很是受用。片刻,老僧笑道,“法师从东土大唐而来,大唐乃是上国,法师又是奉皇命取经,身上必然有些非凡的宝器。不知能否借贫僧一看?也好让贫僧体会一下大唐的风采。”
玄奘冷汗,这老和尚果然对宝物有一种天生的执着。当然,玄奘不能直白说出自己的想法,便敷衍道,“我在那大唐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宝贝,孑然一身。身上不过是些平常东西罢了,入不得老院主法眼。”
老僧笑道,“哈哈,法师过谦了。既然如此,贫僧便不必强求了。”
玄奘在观音禅院中休息了一夜,数日来没正经睡过觉,今日起来神清气爽。按照平日习惯,玄奘起来洗漱完毕,便开始诵经做早课,做完早课才开始用早膳。
正当玄奘诵经时候,门口进来两个僧人,对玄奘合掌道,“法师,失礼了。”
玄奘睁眼问道,“二位比丘到此,有何见教。”
其中一僧人道,“法师,我师祖素来有收集名贵袈裟的爱好,收藏有袈裟八百多件。今日却发现最为名贵的一件袈裟丢失了,师祖为此伤心不已。师父见师祖如此伤心,便令我们搜查寺中僧侣,严防内贼。为公平起见,法师也要接受搜查。不知法师能否原谅我们的失礼?实在是抱歉了。”
玄奘笑道,“出家人坦坦荡荡,二位比丘尽管搜查。”
玄奘不想,这么搜却搜出问题来了。他本来带着一件观音菩萨送来的袈裟,那袈裟名贵之极。两个僧人见这件袈裟与他们师祖丢失的那一件有些相似,一时拿不定主意。那僧人说道,“法师,这件袈裟与我家师祖丢失的袈裟有些相似,不知能否借我们向师祖请示一番。”
玄奘这下可为难了,依兰文川所言,那老和尚见这袈裟必然见财起意。院中僧人认为这袈裟像了老和尚丢失的那一件,即便有僧人认为这袈裟与老和尚丢失的那一件不同,也会因向着老和尚而缄默不语。如此,只要老和尚认定这袈裟就是自己丢了的那一件,那唐僧便百口难辩了。不仅会因此失去袈裟,而且还会背上窃贼的骂名。虽说玄奘嘴上经常说不在乎声名,但是心里还是很怕玷污自己的名头的。可是玄奘现在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除了将袈裟交出去别无它法。若执意不交,只能显得自己心虚,而且就是不交,那院中和尚也可以来明抢,之后只要老和尚一口认定,玄奘窃贼之名便更坐实了。现在的玄奘真是进退两难,只得假装无所谓地将袈裟交给那两个来搜查的僧人。
第一次写小说 写的不好的,多提提意见哈。有意见的加我的QQ群 238199607 感谢您多提意见
玄奘正行间,望见山头有一处庙宇。虽然玄奘不像我们现代人,整天被屏幕辐射,但玄奘也是个用功学佛的人,夜间经常点着油灯攻读佛经,导致他也有些近视。虽然不知道玄奘近视度数多少,可以肯定的是裸视视力一定达不到5。3 。以前那油灯跟现在的电灯不一样,油灯之下比较昏暗,而且油灯的灯焰经常摇曳,所以在油灯下读书特别伤眼睛,玄奘大师的眼睛便这么给弄近视了。玄奘近视,加上天色已晚,因此那山头的庙宇他人不出来,只当是一处房子罢了。玄奘低头问白龙马道,“小白龙,你抬头替为师看看,那边的房子是什么?为师也好准备说辞去借宿一宿。”
玄奘一问,白龙马低头没理他。玄奘再问,白龙马还是没理他。玄奘三问,白龙马还是低着头,没搭理他。玄奘叹道,“呜呼……哀哉……”
白龙马听了玄奘这一句“呜呼哀哉”,猛的抬起头来,环顾左右,问道,“有人死了吗?”
玄奘抬手一拍白龙马的脑袋,生气的说道,“没人死,是为师叹气罢了。”
“嗨!没人死你‘呜呼哀哉’什么?”白龙马问道。
玄奘苦笑道,“我问你三声,那山头的房子是什么,你都不吱一声。我当你死了,便喊了声‘呜呼哀哉’。”
白龙马笑道,“师父,并非徒儿不想搭理师父。只是徒儿乃是一匹马,如果随便开口说话,别人不是当徒儿是妖怪,要打杀徒儿了。别人打杀徒儿不要紧,只怕连累师父被当成是妖僧,一齐打杀了。如果师父被当成妖怪打死,那么西行大业不是就完蛋了吗。”
玄奘一拍白龙马脑袋,“你这顽皮的小白龙。刚才恐怕是神游太虚,怕我怪罪才编造出这样的借口吧?这里四处无人,你但说无妨。”
玄奘得知那是庙宇,心里高兴不已。遇见庙宇,意味着今晚不仅有斋饭吃,还有床睡。最重要的是,可以同一般和尚讨教佛法。玄奘这个人爱好不多,辩论演讲算是一个。同那些在家的居士虽然也可辩论一番,但是唐僧总认为出家修行的僧人更专业一些。
玄奘进了那庙宇,心里更加高兴了。因为那庙中正殿提着“观音禅院”四个金字。唐僧自感路上逢观音菩萨救助颇多,此时来到观音的香火处,忍不住要去郑重朝拜一番。朝拜礼毕,院主便请玄奘用了茶膳。玄奘连日来风餐露宿,此时一顿斋饭吃的尤为鲜美。
斋饭用毕,内院中两个小童搀扶着一个老僧走了出来。那老僧头戴缀猫眼石的毗卢方帽,身穿金边锦绒褊衫,脚穿八宝僧鞋,手里拄着龙星拐杖。满面皱纹,牙齿落尽,却精神矍铄,如寿星老一般。见老僧出来,院中众僧齐道,“师祖来了。”
玄奘吃罢了饭,走到老僧面前,合掌道,“弟子玄奘向老院主问安了。”
老僧还礼道,“好好。你便是从大唐长安奉旨往西天取经的僧人?体态如佛子,神色似菩提。法师确实去得西方佛土。”
玄奘笑道,“老院主过奖了。”
老僧问道,“不知法师从长安到此,花费多少时间?”
玄奘回答道,“走了将近五个月,大约万里路程。”
老僧感叹道,“不错,不错。当真年轻有为。像老衲活了两百多年,却还不曾走如此长的路程。与法师相比,可谓坐井观天,虚度一生了。”
玄奘听说这老和尚活了两百多年,心中惊异,连忙问道,“不知老院主贵庚?”
老僧笑道,“已经两百七十岁了。”
这个时候,玄奘突然想起兰文川对他说过的一个所谓卜辞。兰文川说他会在观音禅院遇上一个老和尚,叫金池上人。这老和尚得到了妖怪传授的养生之术,已经活了两百多年。见到这个老和尚有主意的是不能让他看见自己的袈裟,否则那老和尚会见财起意。说实话,玄奘是不信任兰文川的,兰文川实在是没什么本事,唯一可以信赖的便是他的武器,金箍棒。但观音菩萨嘱咐过,遇到灾难非兰文川不能救。玄奘只当兰文川是个福将。不过这次玄奘是服了兰文川的卜算之术了,上次遇见武大郎,兰文川的卜辞极为应验。这次兰文川的卜辞又应验了。真乃一绝也。若以此趋吉避凶,岂不妙哉?玄奘哪里知道,遇到武大郎那次,兰文川纯粹是瞎猫遇见死耗子。而这一次,则是兰文川努力研究《西游记》的结果。兰文川原本只看过电视剧版《西游记》,成了唐三藏的召唤兽后不得已,只得找了本《西游记》恶补西游知识。并且认为这样就可以预知未来了。当然,西游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潘金莲和武大郎居然出现在西游之中。《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只可为参考,不可拘泥之。
玄奘赞叹道,“老院长果然养生有术,令人羡慕。”心里却暗笑这老和尚不过是得了妖怪的一些调气养生之术罢了。佛家的修炼法门与炼气士的修炼法门不同,炼气士的修炼可保身体的长存,因而长寿。佛家的修炼却不重视今生的长寿,而注重死后的功德。虽然也常有长寿的和尚,但总不如炼气养精的方士来得长寿,动不动就几百年的寿命。依仙家看来,所谓佛菩萨,不过就是鬼仙罢了。仙有五品,第一品为天仙,合混元大道,采炼内丹,重在修炼元神;第二品为地仙,合混元大道,重在修炼本身身体;第三品为神仙,炼元神,以元神升仙,成仙之后重塑身体;第四品为人仙,采阴补阳,炼气服丹,羽化升仙后同样重塑身体;第五品为鬼仙,不修元神,也不修肉身,单修炼精魂,必死后登仙,成仙后重塑身体,即所谓的金身。仙人的五品,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天仙未必强于鬼仙,人仙也未必弱于神仙。
老僧微笑不语,显然对玄奘的话很是受用。片刻,老僧笑道,“法师从东土大唐而来,大唐乃是上国,法师又是奉皇命取经,身上必然有些非凡的宝器。不知能否借贫僧一看?也好让贫僧体会一下大唐的风采。”
玄奘冷汗,这老和尚果然对宝物有一种天生的执着。当然,玄奘不能直白说出自己的想法,便敷衍道,“我在那大唐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宝贝,孑然一身。身上不过是些平常东西罢了,入不得老院主法眼。”
老僧笑道,“哈哈,法师过谦了。既然如此,贫僧便不必强求了。”
玄奘在观音禅院中休息了一夜,数日来没正经睡过觉,今日起来神清气爽。按照平日习惯,玄奘起来洗漱完毕,便开始诵经做早课,做完早课才开始用早膳。
正当玄奘诵经时候,门口进来两个僧人,对玄奘合掌道,“法师,失礼了。”
玄奘睁眼问道,“二位比丘到此,有何见教。”
其中一僧人道,“法师,我师祖素来有收集名贵袈裟的爱好,收藏有袈裟八百多件。今日却发现最为名贵的一件袈裟丢失了,师祖为此伤心不已。师父见师祖如此伤心,便令我们搜查寺中僧侣,严防内贼。为公平起见,法师也要接受搜查。不知法师能否原谅我们的失礼?实在是抱歉了。”
玄奘笑道,“出家人坦坦荡荡,二位比丘尽管搜查。”
玄奘不想,这么搜却搜出问题来了。他本来带着一件观音菩萨送来的袈裟,那袈裟名贵之极。两个僧人见这件袈裟与他们师祖丢失的那一件有些相似,一时拿不定主意。那僧人说道,“法师,这件袈裟与我家师祖丢失的袈裟有些相似,不知能否借我们向师祖请示一番。”
玄奘这下可为难了,依兰文川所言,那老和尚见这袈裟必然见财起意。院中僧人认为这袈裟像了老和尚丢失的那一件,即便有僧人认为这袈裟与老和尚丢失的那一件不同,也会因向着老和尚而缄默不语。如此,只要老和尚认定这袈裟就是自己丢了的那一件,那唐僧便百口难辩了。不仅会因此失去袈裟,而且还会背上窃贼的骂名。虽说玄奘嘴上经常说不在乎声名,但是心里还是很怕玷污自己的名头的。可是玄奘现在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除了将袈裟交出去别无它法。若执意不交,只能显得自己心虚,而且就是不交,那院中和尚也可以来明抢,之后只要老和尚一口认定,玄奘窃贼之名便更坐实了。现在的玄奘真是进退两难,只得假装无所谓地将袈裟交给那两个来搜查的僧人。
第一次写小说 写的不好的,多提提意见哈。有意见的加我的QQ群 238199607 感谢您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