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正文 第二十六节 官渡之战(四)

    且不说陆羽那不期而遇、莫名其妙的艳遇了,在官渡,袁曹两家各施奇谋,打得如火如荼。袁绍故技重施,使兵卒掘地道,企图透营而入,曹操见袁绍营中不断有士兵来往搬运土石,对郭嘉说:“此必是袁绍在挖地道,君有何良策?”

    郭嘉曰:“可使士卒绕营寨掘一深堑,灌水以绝地道。操依其计,袁军地道被水浸泡,大半崩塌,地道之事遂绝。袁绍见久战不下,使人往冀州催粮,正欲韩猛率军三万押运粮草五十万而来,袁绍大喜,遣部将蒋奇前去接应。曹操闻袁绍粮草至,使张辽、许褚各率精兵三千,于半路埋伏,见蒋奇军到,大破之,却不见粮草。张辽道:“不好,杀错了,此非运粮之军,可速撤。”

    少时,袁绍闻曹操派人劫粮,使张颌高览率军两万前去增援,会张辽退走,乃回。韩猛入见袁绍,绍大喜,韩猛道:“曹操既知我屯粮之所,今又派人前来劫粮,想必粮草不堪敷用,主公可使人挑战,便可知其虚实。”绍大喜,欲从其计。许攸道:“曹操极善用兵,一计不成,必有准备,今粮草以足,不宜轻动。”袁绍不从,使韩猛率军挑战,曹军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韩猛乃退。

    许攸见曹操避战,乃入内见袁绍曰:“曹军避战,必是粮尽矣,可使精兵偷袭许昌,曹军必乱,击之可大获全胜。”袁绍犹豫不能决,乃召郭图问计,郭图恐许攸立大功,乃沮其计,绍遂不从,许攸因此愤恨不平。

    相持到十月,曹军粮尽,使人往许昌催粮,操见百姓运转军粮之苦,有退兵意,写信与荀彧,问其计。后史涣押粮至,带来荀彧书信,上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数月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荀彧的回信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下级给予上级答复的规范公文体,后世几千年,臣子给君主写奏章都是按这个套路来的——标准的三段式。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开头、中间、结尾,为什么?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首先开头要表明立场,跑出论点。曹操心灰意冷,荀彧就热情高涨,曹操觉得前途灰暗,荀彧就非要说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光说没用,你要有证据啊,所以第二段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二三四排列论据。很显然荀彧采用的是举例论证,以楚汉相争为例,说明当前的形势,论证曹操的优势,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

    第三段就是要给出结论了,荀彧认为现在的形势虽然险恶,比当年楚汉相争时高祖被围荧阳、成皋如何?那时候项羽、刘邦谁也不肯撤退,因为谁先撤气势上就认输了,天下大势就从此不可逆转了。现在您和袁绍已经相持数月了,穷则生变,正是施展奇谋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弃啊。

    什么叫军师本色,荀彧不仅是一个合格的战术大师、秀的总理人选、杰出的组织部长,还是一个成熟的战略家,能够准确预判事情的发展方向,而这一类人,通常历史学得都比较好。

    曹操得信之后,遂罢退兵之意,然又相持月余,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

    曹操闻徐晃得胜,语荀攸曰:“虽烧其粮草,然军中乏粮,如之奈何?”

    “今用奇之际,公权且忍耐,不可功亏一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攸再有多少奇谋妙计,也不能变出粮食来,用马哲的话来说就是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什么赶英超美,跑步进入**神马的都是如此,经济建设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就能人定胜天了。五年一换领导,然后所有的项目再重新来一遍,拆了的盖,盖了的拆,这是建设么?所以中国从政的最高智慧就是无为二字,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才是高明的政治家。今天搞突击,明天来运动,那不叫政治,那叫小孩子过家家,过不下去就散伙,这不是政治家,是土匪。

    当然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人一天不死要吃,不仅人要吃,马也要吃。但是粮食一年只收一次,渐渐入冬,谁家都要留点余粮过年,搞后勤的枣祗、任俊再有三头六臂没办法。不过危机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而问题还是出在袁绍这儿。突一日,袁军哨探截获曹操发往许昌的催粮信,因为这件事情属于高度机密,所以曹操用私人信件的方式直接寄到荀彧处,荀彧自然也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很委婉地告诉曹操,粮草都在博望坡被刘备一把火烧得差不多了,一时半会实在是凑不出来,要不您再忍耐几天,用稀饭先对付着,我这里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总之一句话,要粮暂时没有,撤军绝对不行。由于不能走正式公文渠道,荀彧只能派家仆送往官渡前线,这一不小心走错了方向,被深入曹军后方的袁军哨探给抓住了。

    哨探报给巡营的许攸,许攸见是曹操往许都催粮的回信,大喜过望,急忙持信去见袁绍。不料袁绍看完信之后,冷冷一笑:“这怕是先生与曹操里应外合来赚我吧。”这下许攸浑身如堕冰窟,袁绍见许攸答不出话,将一摞信件往许攸脸上一扔道:“汝做的好事。”原来许攸贪财,而袁绍不能足,故而其家人在冀州多有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劣迹,被人检举到审配那里,审配自然是公事公办,将许攸家人下狱。袁绍得到审配的报告,正在气头上,许攸一下子撞到枪口上,气得五内俱焚,愤然出营。心中暗道:“袁绍对吾言不听计不从,早晚必被曹操所败,吾既然与曹操有旧,何不往投之。”于是当夜借巡营为由,暗中往南去投曹操大营。

    既到曹营,许攸高声道:“孟德,许攸来也,速来相见。”曹军军士闻声,便要来绑,许攸斥道:“吾乃曹孟德故人,不可放肆。”后曹洪巡营至,得知是袁绍谋士来投,不敢怠慢,急忙将许攸接入营中。路过中军大帐,许攸高叫:“曹孟德,许攸到此,为何不相见?”

    曹操于帐内闻之,大喜,不及穿鞋,赤脚跑出营门,一把拉过许攸道:“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许攸谓曹操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曹操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

    操笑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许攸怒曰“吾诚心来投,汝既然不肯实言相告,告辞。”曹操一把拉住,摁回坐席,低声曰:“此军中机密,子远何故不信?”许攸将荀彧书信掷于案前道:“汝军中无粮矣。”操大惊:“子远,低声。”言罢,趋席向前,问曰:“子远既来,必有计教我。”

    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纳其言,欲召众谋士商议,许攸道:“汝困矣,公可自去。”言罢,于曹操卧榻和衣而睡,少时鼾声如雷。

    许攸叛变是官渡之战的一个转折点,战役的形势由袁绍占有转为曹操占有,因为许攸的到来,使得曹操知悉了袁军防线的要害之处,而偏偏这个要害之处还没有防备。而导致这个转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用人,袁绍明知许攸对自己不忠诚却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从而导致自己集团的核心机密泄露,并且在许攸叛变之后也没有采取任何防范。乌巢屯粮要所,却派淳于琼这样的庸才去把守,简直是自掘坟墓。

    许攸和曹操的那一段对话,实际上就是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首先,曹操对许攸的星夜来投大喜过望,简直就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冷静下来的曹操很快恢复了防备之心,因为这时候许攸还是袁绍的心腹谋士,所以当许攸无意间随口说中了曹操最隐蔽的秘密,曹操也随口撒了一句谎,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所以许攸也没生气,你小子少蒙我,重说。第二次曹操又说谎,这是对一个老朋友兼敌军谋士的正常态度,不说显得失礼,那我干脆说个假的。所以许攸很不高兴,你对外人说谎也就罢了,我许攸和你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星夜来到你的帐中,你居然对我连一句实话都没有,难道你不想破袁绍了?这时曹操已经猜到许攸的来意,只不过他不想先亮出自己的底牌。所以当曹操第三次说谎的时候,许攸就很愤怒了,所以他把荀彧的信亮了出来也就是揭了曹操的老底,这下曹操就明白了,这是找我合作来了,态度一下子就转变过来了,虚心求教,而且得策即行。

    荀攸、贾诩闻言,当即建议曹操率奇兵偷袭乌巢,而与此同时,陆羽也回到了新野,向刘备通报了与孙策谈判的情况,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北天折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