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节 官渡之战(二)
“将军有意北伐,趁许都空虚,奉立天子,又恐江东士卒远涉江湖,于军不利,故而遣使试探曹操。”
“孙策大惊,起身谢曰:“某甚无礼,得罪高士,望先生勿怪。”
孙策少年时期便失去父亲,所以从内心比较喜欢任用年长的谋士辅佐,而他久在军中,又喜欢和他差不多的血性汉子,比如张昭、张厷、太史慈、陈武等。而孙权中途接班,对那些所谓的父兄旧部实在无法放心使用,万一哪一天他们嫌自己干得不好,把哥哥的儿子抬出来,自己岂不是白干这么多年?所以从他成为江东之主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无论是诸葛瑾、顾雍、鲁肃还是甘宁、吕蒙、周泰、凌统,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父兄旧臣逐渐靠边站,而掌握实权的则是孙权自己提拔发掘的少壮派。
可笑碧眼小儿,江东偏安一隅,本就应该发愤图强、和衷共济,却无端掀起党争使得周瑜有志难图;陆逊不得善终。而这样的人主也只能一生困守江东、偷袭荆州,别无发展。可以说在三国这个乱世,人主不会用兵,是无法坐稳位子的,从这一点上看,江东政权从孙策去世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而一个失去了对外扩张能力的偏安政权,下场只能有一个——坐以待毙。
所以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的主要对手只有刘备一个,他最为失策的地方就在于急于统一南方,从而将孙权逼得太狠,与刘备绑在一起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从而使自己和孙权的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刘备趁势而起。等到曹操的军事威胁不在之后,孙刘两家的摩擦不断,最终导致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从根本上讲就是孙权集团基本丧失了向北扩张的能力,只能选择偷袭荆州来获取生存空间,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孙策的过早去世所造成的。
既然孙策不能死,那么现在北伐对刘备有好处么?没有,无论袁曹孙谁占据了北方,对刘备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资格影响到中原战局。所以他必须让孙策把手伸进荆州。
“孙将军明鉴,江东六郡有民不过数十万,兵不过七八万,纵然取山越之民十余万,总数亦不过十万。况南人乘舟、北人骑马,此乃人之常性。江东士卒多善水战而不善陆战,又少骑兵,纵然将军乃孙武复生,周公瑾乃吴起转世,亦无能为力矣。”陆羽的态度很明确,江东集团暂时还不具备大举北伐的实力,这也是他当初忽有鲁肃上贼船的观点。一家最终只能偏安一隅的公司对鲁肃这样的国士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依先生之见,吾等便只能偏安江东不成?”
“善用兵者,当扬长避短。江东极善水战,荆州刘景升又与将军有杀父之仇,为何不先取江夏,扼刘表之咽喉。据守江东,广招贤士,养成气力,待天下有变,吾主刘玄德率军出宛、洛;将军率军攻合肥,如此成犄角之势,北伐可期也。”
“哈哈,先生好没道理,你主刘玄德依附刘表,你却劝我去荆州。况我若取荆州,自然是将七郡之地都取了,怎会只取区区一个江夏。”
“实不相瞒,我主刘玄德曾多次劝刘表北伐,都被其一再拒绝。况荆州大佬蒯良、蔡瑁等辈视吾主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暗中诋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吾主不得已而自保,有何不可?刘表昏庸,不识天下大势,荆州早晚必属他人,吾主刘玄德愿与将军共分荆州,一同北伐。”
这话就留有余地了,共分不是平分,可以灵活掌握,而且分了之后你就得北伐,否则这个承诺可以随时作废。
“先生之言,也未尝不可。依先生之见,袁曹相争,何人可胜?”
“曹操兵虽少,但调度有方,将士奋勇;袁绍兵虽多,但分划不明,谋士相争,久后,曹操必胜。曹操若胜,兼袁绍之众,得河北之地,岂能不南下?将军宜早作决断,以免自误。”
“先生金玉良言,孙策铭记在心,但此事关系重大,策不得不与众人商议,先生且再留几日,与我一同回吴郡如何?”
“将军既然有意,羽无不从命。”
如此结盟大事,孙策当然要征求张昭和周瑜的意见。却说周瑜自陆羽、鲁肃来后,彻夜思之,觉事关重大,放心不下,乃使程普督鄱阳水师,自己乘舟顺江而下,往南徐而来,却不料孙策已回吴郡。周瑜又马不停蹄赶到吴郡,正遇孙策入城,兄弟二人相见欢喜无限。入夜,兄弟二人彻夜长谈,孙策问曰:“北伐之事,兄犹豫不定,望公瑾为我一决。”
周瑜道:“北方尚强,不可与之争。宜先取荆州,再图中原。”
孙策道:“公瑾之意与刘备军师陆汉魂所言相同,既如此,明日相见,兄欲和刘备联手,共取荆州。”
“兄长不可轻信,待明日小弟试他一试。”
次日,两家人物共聚一堂,孙策设宴款待陆羽等人。席间,陆羽道:“江东儿郎,多似公瑾这般俊秀儒雅,如将军般豪气纵横者,除项羽外,别无他人。”孙策闻言大笑,自此江东呼孙郎为“小霸王”。
周瑜道:“敢问汉魂军师,刘玄德自徐州兵败,尚有多少人马?如你我两家联手,荆州当如何瓜分?”
“吾主虽败于曹操,但主力尚存。近日于博望坡一仗,全歼曹军大将夏侯惇、于禁等部五万余人,使曹操不敢正眼视荆州。如今我主尚有马步军七万余人,与江东兵力不相伯仲。”
“既如此,先生为何还要来此与吴侯商议共取荆州呢?”
“刘景升待我主刘玄德如兄弟,本不应来此。但景升年迈,其部下蔡瑁、蒯良等早有异志,荆州久后必生祸乱,吾主不能不早做防备。况曹操一旦战胜袁绍,必然南下,到那时,孙刘两家如不联手抗曹,必然为曹操所灭。”
“诚如君言,若吴侯兴兵顺江而上,玄德公当如何自处?”
“孙将军逆江而上,击破黄祖,而荆州水军大半在蔡瑁手中,刘表必使蔡瑁来战将军。如蔡瑁不来,刘表必夺其军权,则吾主可从中取事,孙将军亦可得江夏之地。待曹操南下,我主必与孙将军联手抗曹,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到那时,天下大好河山,男儿各凭本事来取便是。”
“哈哈,先生快人快语,深得我心。烦请回禀玄德公,待我取了广陵,便来取江夏。”孙策拍板道。
“广陵陈元龙素有将略,恐非等闲可取。将军远涉大江,恐不能速胜。”
“刘馥在合肥,陈登在广陵,我军在江北如无立足之地,北伐岂不成为空谈。”
“北伐事大,需缓缓图之,将军孤军北上,恐难成事。”
“我意已决,先生勿劝。等我取了广陵,便来取江夏,那时,需分荆州一半与我。”
“若吾主能在荆州立足,当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与将军。”
两家商议既定,各自欢饮,宴罢乃散。孙策与周瑜商议,道:“吾观陆汉魂所言非虚?莫非刘备真有取荆州之意?”
“荆州乃我东吴囊中之物,怎可让一半与他人,伯符莫不是想借刘备之手除去刘表?”
“然也,荆州虽无大将,但十余万水军,非等闲可敌。若我将此消息泄露与刘表,二刘岂能不相争,待荆州内讧,则取之易如反掌。”
“兄长所言,自有道理。然刘备既遣陆羽前来,岂能不防备?我与荆州有不共戴天之仇,行此反间计,理所应当,刘表岂能轻信?”
“故我欲多留陆羽几日,寻机将消息传与刘表,人赃并获,由不得刘表不信。”
“如此甚好。”兄弟二人商议已毕,各自睡去。孙策打得好算盘,却不知这下反搭进去江东二乔,将兄弟二人的大好姻缘白白便宜了陆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孙策留陆羽在吴郡,整日观赏江南风光,登虎丘山,临阖闾墓,与太湖泛舟,在虞山行猎,好不快活。陆羽留之十余日,正欲入见孙策,当面告辞,却见孙策率亲随数十人,匆匆出府。陆羽上前见礼,问曰:“将军欲往何处?”
孙策嘿嘿一笑,道:“正欲往乔玄乔老丈处一行。”
“将军莫非尚未婚配?”
“嘿嘿,正是,本来早已说好,都是公瑾给耽误了。”
陆羽大奇,孙策与大乔应该是建安元年成婚,如今孩子都应该已经三岁多了,怎么还在打光棍?“哦,此话怎讲,愿闻其详。”
本来孙策这样的高富帅,谈恋爱是无往不利的,结果陆羽穿越而来,好死不死给貂蝉抄了一首《红豆》,顿时传唱大江南北。江东二乔何等佳丽,闻此曲,爱不释手。正巧孙策和周瑜前来求婚,机灵慧黠的小乔便要二人各送一首情歌,而且还不能比《红豆》差。可怜周瑜虽然号称“曲有误,周郎顾”,但是哪里懂得后世的流行歌曲,再者周瑜心中就算有些心得,也多半是《长河吟》这般歌以咏志的抒发男儿壮志的寄情之作,哪里有这般**裸表白的小儿女歌曲。
其实二乔不过是略作矜持,只要周瑜随便弄两首看得过去也就是了,偏偏周瑜性格高傲,最不轻易认输,一心要写出比《红豆》高明之曲。但是戎马倥偬之间,哪里有这般闲情逸致,一耽搁便是将近四年,眼瞅着二乔年方二八的大好年纪,都快等成老姑娘了,乔玄岂能不着急,今日便遣人找孙策过去商议。孙策为人主,这般隐秘之事岂能随便与外臣商议,一直无人帮他参谋,今日恰好陆羽问起,孙策便将憋了多时的郁闷一股脑全说了。
陆羽哈哈大笑:“实不相瞒,这曲《红豆》便是在下所写,却不想耽误将军大好姻缘,实在抱歉。今日既然遇到,在下愿助将军一臂之力,定要使将军抱得美人归。”
孙策恍然大悟道:“不想此曲竟为先生所谱,可惜公瑾军务缠身,否则定要和先生好好讨教一二了。”
“在下不过是略懂皮毛。哪里能和公瑾相提并论?”
“先生就不要自谦了,幸好你只是略懂皮毛,否则只怕我们兄弟二人今生都讨不到老婆了。”二人大笑。
“孙策大惊,起身谢曰:“某甚无礼,得罪高士,望先生勿怪。”
孙策少年时期便失去父亲,所以从内心比较喜欢任用年长的谋士辅佐,而他久在军中,又喜欢和他差不多的血性汉子,比如张昭、张厷、太史慈、陈武等。而孙权中途接班,对那些所谓的父兄旧部实在无法放心使用,万一哪一天他们嫌自己干得不好,把哥哥的儿子抬出来,自己岂不是白干这么多年?所以从他成为江东之主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无论是诸葛瑾、顾雍、鲁肃还是甘宁、吕蒙、周泰、凌统,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父兄旧臣逐渐靠边站,而掌握实权的则是孙权自己提拔发掘的少壮派。
可笑碧眼小儿,江东偏安一隅,本就应该发愤图强、和衷共济,却无端掀起党争使得周瑜有志难图;陆逊不得善终。而这样的人主也只能一生困守江东、偷袭荆州,别无发展。可以说在三国这个乱世,人主不会用兵,是无法坐稳位子的,从这一点上看,江东政权从孙策去世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而一个失去了对外扩张能力的偏安政权,下场只能有一个——坐以待毙。
所以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的主要对手只有刘备一个,他最为失策的地方就在于急于统一南方,从而将孙权逼得太狠,与刘备绑在一起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从而使自己和孙权的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刘备趁势而起。等到曹操的军事威胁不在之后,孙刘两家的摩擦不断,最终导致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从根本上讲就是孙权集团基本丧失了向北扩张的能力,只能选择偷袭荆州来获取生存空间,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孙策的过早去世所造成的。
既然孙策不能死,那么现在北伐对刘备有好处么?没有,无论袁曹孙谁占据了北方,对刘备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资格影响到中原战局。所以他必须让孙策把手伸进荆州。
“孙将军明鉴,江东六郡有民不过数十万,兵不过七八万,纵然取山越之民十余万,总数亦不过十万。况南人乘舟、北人骑马,此乃人之常性。江东士卒多善水战而不善陆战,又少骑兵,纵然将军乃孙武复生,周公瑾乃吴起转世,亦无能为力矣。”陆羽的态度很明确,江东集团暂时还不具备大举北伐的实力,这也是他当初忽有鲁肃上贼船的观点。一家最终只能偏安一隅的公司对鲁肃这样的国士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依先生之见,吾等便只能偏安江东不成?”
“善用兵者,当扬长避短。江东极善水战,荆州刘景升又与将军有杀父之仇,为何不先取江夏,扼刘表之咽喉。据守江东,广招贤士,养成气力,待天下有变,吾主刘玄德率军出宛、洛;将军率军攻合肥,如此成犄角之势,北伐可期也。”
“哈哈,先生好没道理,你主刘玄德依附刘表,你却劝我去荆州。况我若取荆州,自然是将七郡之地都取了,怎会只取区区一个江夏。”
“实不相瞒,我主刘玄德曾多次劝刘表北伐,都被其一再拒绝。况荆州大佬蒯良、蔡瑁等辈视吾主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暗中诋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吾主不得已而自保,有何不可?刘表昏庸,不识天下大势,荆州早晚必属他人,吾主刘玄德愿与将军共分荆州,一同北伐。”
这话就留有余地了,共分不是平分,可以灵活掌握,而且分了之后你就得北伐,否则这个承诺可以随时作废。
“先生之言,也未尝不可。依先生之见,袁曹相争,何人可胜?”
“曹操兵虽少,但调度有方,将士奋勇;袁绍兵虽多,但分划不明,谋士相争,久后,曹操必胜。曹操若胜,兼袁绍之众,得河北之地,岂能不南下?将军宜早作决断,以免自误。”
“先生金玉良言,孙策铭记在心,但此事关系重大,策不得不与众人商议,先生且再留几日,与我一同回吴郡如何?”
“将军既然有意,羽无不从命。”
如此结盟大事,孙策当然要征求张昭和周瑜的意见。却说周瑜自陆羽、鲁肃来后,彻夜思之,觉事关重大,放心不下,乃使程普督鄱阳水师,自己乘舟顺江而下,往南徐而来,却不料孙策已回吴郡。周瑜又马不停蹄赶到吴郡,正遇孙策入城,兄弟二人相见欢喜无限。入夜,兄弟二人彻夜长谈,孙策问曰:“北伐之事,兄犹豫不定,望公瑾为我一决。”
周瑜道:“北方尚强,不可与之争。宜先取荆州,再图中原。”
孙策道:“公瑾之意与刘备军师陆汉魂所言相同,既如此,明日相见,兄欲和刘备联手,共取荆州。”
“兄长不可轻信,待明日小弟试他一试。”
次日,两家人物共聚一堂,孙策设宴款待陆羽等人。席间,陆羽道:“江东儿郎,多似公瑾这般俊秀儒雅,如将军般豪气纵横者,除项羽外,别无他人。”孙策闻言大笑,自此江东呼孙郎为“小霸王”。
周瑜道:“敢问汉魂军师,刘玄德自徐州兵败,尚有多少人马?如你我两家联手,荆州当如何瓜分?”
“吾主虽败于曹操,但主力尚存。近日于博望坡一仗,全歼曹军大将夏侯惇、于禁等部五万余人,使曹操不敢正眼视荆州。如今我主尚有马步军七万余人,与江东兵力不相伯仲。”
“既如此,先生为何还要来此与吴侯商议共取荆州呢?”
“刘景升待我主刘玄德如兄弟,本不应来此。但景升年迈,其部下蔡瑁、蒯良等早有异志,荆州久后必生祸乱,吾主不能不早做防备。况曹操一旦战胜袁绍,必然南下,到那时,孙刘两家如不联手抗曹,必然为曹操所灭。”
“诚如君言,若吴侯兴兵顺江而上,玄德公当如何自处?”
“孙将军逆江而上,击破黄祖,而荆州水军大半在蔡瑁手中,刘表必使蔡瑁来战将军。如蔡瑁不来,刘表必夺其军权,则吾主可从中取事,孙将军亦可得江夏之地。待曹操南下,我主必与孙将军联手抗曹,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到那时,天下大好河山,男儿各凭本事来取便是。”
“哈哈,先生快人快语,深得我心。烦请回禀玄德公,待我取了广陵,便来取江夏。”孙策拍板道。
“广陵陈元龙素有将略,恐非等闲可取。将军远涉大江,恐不能速胜。”
“刘馥在合肥,陈登在广陵,我军在江北如无立足之地,北伐岂不成为空谈。”
“北伐事大,需缓缓图之,将军孤军北上,恐难成事。”
“我意已决,先生勿劝。等我取了广陵,便来取江夏,那时,需分荆州一半与我。”
“若吾主能在荆州立足,当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与将军。”
两家商议既定,各自欢饮,宴罢乃散。孙策与周瑜商议,道:“吾观陆汉魂所言非虚?莫非刘备真有取荆州之意?”
“荆州乃我东吴囊中之物,怎可让一半与他人,伯符莫不是想借刘备之手除去刘表?”
“然也,荆州虽无大将,但十余万水军,非等闲可敌。若我将此消息泄露与刘表,二刘岂能不相争,待荆州内讧,则取之易如反掌。”
“兄长所言,自有道理。然刘备既遣陆羽前来,岂能不防备?我与荆州有不共戴天之仇,行此反间计,理所应当,刘表岂能轻信?”
“故我欲多留陆羽几日,寻机将消息传与刘表,人赃并获,由不得刘表不信。”
“如此甚好。”兄弟二人商议已毕,各自睡去。孙策打得好算盘,却不知这下反搭进去江东二乔,将兄弟二人的大好姻缘白白便宜了陆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孙策留陆羽在吴郡,整日观赏江南风光,登虎丘山,临阖闾墓,与太湖泛舟,在虞山行猎,好不快活。陆羽留之十余日,正欲入见孙策,当面告辞,却见孙策率亲随数十人,匆匆出府。陆羽上前见礼,问曰:“将军欲往何处?”
孙策嘿嘿一笑,道:“正欲往乔玄乔老丈处一行。”
“将军莫非尚未婚配?”
“嘿嘿,正是,本来早已说好,都是公瑾给耽误了。”
陆羽大奇,孙策与大乔应该是建安元年成婚,如今孩子都应该已经三岁多了,怎么还在打光棍?“哦,此话怎讲,愿闻其详。”
本来孙策这样的高富帅,谈恋爱是无往不利的,结果陆羽穿越而来,好死不死给貂蝉抄了一首《红豆》,顿时传唱大江南北。江东二乔何等佳丽,闻此曲,爱不释手。正巧孙策和周瑜前来求婚,机灵慧黠的小乔便要二人各送一首情歌,而且还不能比《红豆》差。可怜周瑜虽然号称“曲有误,周郎顾”,但是哪里懂得后世的流行歌曲,再者周瑜心中就算有些心得,也多半是《长河吟》这般歌以咏志的抒发男儿壮志的寄情之作,哪里有这般**裸表白的小儿女歌曲。
其实二乔不过是略作矜持,只要周瑜随便弄两首看得过去也就是了,偏偏周瑜性格高傲,最不轻易认输,一心要写出比《红豆》高明之曲。但是戎马倥偬之间,哪里有这般闲情逸致,一耽搁便是将近四年,眼瞅着二乔年方二八的大好年纪,都快等成老姑娘了,乔玄岂能不着急,今日便遣人找孙策过去商议。孙策为人主,这般隐秘之事岂能随便与外臣商议,一直无人帮他参谋,今日恰好陆羽问起,孙策便将憋了多时的郁闷一股脑全说了。
陆羽哈哈大笑:“实不相瞒,这曲《红豆》便是在下所写,却不想耽误将军大好姻缘,实在抱歉。今日既然遇到,在下愿助将军一臂之力,定要使将军抱得美人归。”
孙策恍然大悟道:“不想此曲竟为先生所谱,可惜公瑾军务缠身,否则定要和先生好好讨教一二了。”
“在下不过是略懂皮毛。哪里能和公瑾相提并论?”
“先生就不要自谦了,幸好你只是略懂皮毛,否则只怕我们兄弟二人今生都讨不到老婆了。”二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