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节 狡兔三窟(中)
孔融等三人回到许昌,进传国玉玺,献帝自然大会群臣,孔融当堂向曹操发难:“太尉杨公四世清德,岂可因袁氏之罪而下狱乎?”曹操猝不及防,勉强答道:“此乃朝廷之公论也。”孔融大怒曰:“曹孟德安敢当面欺君?向使成王杀召公,周公安得言不知乎?”曹操无奈,免杨彪官,放回故里,于是遂有杀孔融之心。
由于孔融的发难,群臣不欢而散,曹操怀怒回府,暗自思虑,汉室股肱尚多,外有袁绍、刘备日渐强盛,心中烦闷,乃召众谋士商议。众人来齐,唯缺程昱。少时,程昱入,操因问曰:“仲德何故来迟?”
程昱对曰:“淮南传来消息,刘备使别驾陆羽巡视淮南诸县,恐有图寿春之意,明公不可不防。”
曹操大惊,骂曰:“大耳贼安敢如此,得了徐州汝南还不知足,吾定当伐之。”
荀彧劝道:“寿春孤悬江北,急切难以救援。况刘备方有大功于朝廷,伐之恐失议论。”
曹操大怒:“恐失议论,恐失议论。自入许昌以来,议论的还少么?等到袁绍、刘备杀进许都,他们便不议论了。”
荀彧闻言,汗流浃背,惶恐不能言。郭嘉劝道:“明公暂息雷霆之怒,听郭嘉一言。刘备行事,大半出自陆羽之谋。此人虽年不及弱冠,然行事老辣非常,让人有苦不能言。明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便挟天子以令明公。拿鸡毛当令箭,扯虎皮做大旗。文若堂堂君子,对此小人奸计自然防不胜防。”
曹操闻言,怒气渐平,乃问郭嘉曰:“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笑曰:“敢问文若?陆羽因何巡淮南诸县?”
荀彧答道:“镇东将军督青、兖、徐、扬四州军事,陆羽加从事中郎,自然有权巡视。”
“既如此,请主公下令镇东将军府,半年之内,需做三件事。如不成,按欺君论处。第一件,杨奉、韩衢祸乱江淮,半年之内,请刘备取二人首级。第二件,袁术部将雷薄、陈兰、梅乾、雷绪尚未归附,请刘备代为平定。第三件,袁术作乱多年,江淮百姓深受其害,流离失所者不下百万,请刘备一一安置。”
曹操闻言道:“前两件倒也罢了,乃疲秦之计也。第三条万万不可,刘备人杰也,善得人死力,一旦江淮百姓附于刘备,无异于如虎添翼。”
“淮南乃朝廷之淮南,待刘备平定淮南,主公则选心腹充任郡县官职,刘备如敢抗旨,我自师出有名。”曹操会意,即刻命荀彧拟旨,遣人送往徐州。
可能有的读者不理解,东汉末年的地方官员权力很大,上马官军,下马管民,和土皇帝无异。郭嘉的主意无非是借鸡下蛋,借刘备的刀平定淮南,然后等地方秩序初步安定了,百姓陆续回归故土了,曹操发一道人事命令,把整个九江郡的地方官基本换成自己的人,让刘备白忙一场。
有人要问了,刘备又不是傻子,曹操让他交权他就乖乖的交权啊。其实刘备不交权曹操更高兴,因为那是抗旨,曹操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你,你还能自己往枪口上撞?交了权,让曹操的人把持了地方政权,不出一年,淮南就会成为刘备后花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其实郭嘉的计策很简单,叫做以本伤人。玩过实况足球大师联赛的同学都知道,如果一支球队的替补阵容和主力几乎没有差别,那他将不可战胜。
曹操的本钱就是他雄厚的人才储备,刘备起家的时间不过几年,尽管陆羽用金手指帮他从曹操那里挖来了不少人才,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勉强搭起州一级的架子,到郡一级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到县一级,就根本力不从心了。到现在,陆羽能叫出名字的徐州县令只有两个,一个是东海郡功曹兼郯县令(汉朝一万户以上的县长官叫令,一万户一下的叫长)卫旌(这名字霸气,做菜少不了啊),另一个是淮阴令戴乾。刘备为什么招不到足够的人才,准确的说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呢?因为他的出身。刘备乃织席贩履的劳动人民穷苦出身,他的部下大多是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血性汉子,对士族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不够。何谓士族?东汉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察,就是选拔,举,就是推荐。前文说过,东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庄园,历经数代甚至十数代传下来,就成了门阀。再加上彼此之间互相通婚,逐渐分成了三六九等,一等大地主,把持中央三公之位,像袁绍家就号称“四世三公”,二流中地主,把持州郡官职,你推荐我的儿子做茂才,我察举你的学生当孝廉,彼此互相利用,盘根错节,官官相护,将地方政权牢牢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三流小地主,只能屈居县一级,当一个县太爷就顶天了。这就是所谓的门阀等级,在士族地主全盛时期,高门不得低配,寒门也不得高嫁,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净性。东汉时期,连皇后也只能在几个大世家里头选,这才有了外戚专权的基础,亦为后世提供宝贵的政治经验。
所以士族,就是带有地方性的知识分子官僚集团,比如袁绍出身汝南,盘踞河北,那么颍川、汝南、河北的士族知识分子便大多出仕袁绍集团,等到曹操平定河北,河北士族便投向了曹操的怀抱。刘备虽然是徐州牧,但是由于他的出身比较低微,自然会遭到徐州士族的抵制,所以整个徐州,除了陈登,刘备一个人才也没有捞到。
曹操就不一样了,尽管他是宦官之后,但毕竟属于**,拥有了天子这块招牌之后,颍川的士族便大多出仕曹操,中原地区教育比较发达,人才遍地,曹操正是以此来对抗袁绍,一统中原。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战胜袁绍,就在于他用人的高明,前文说过,曹操不仅能用士族,更能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就让许多出身贫寒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而更更重要的是,曹操在东汉末年士族知识分子普遍腐朽堕落的情况下,将其中留在北方的精英几乎一网打尽,他们就是以荀彧为代表的清流。可以说,在三国灿若星河的群英谱中,清流和寒门士子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天下。这条主线,将贯穿三国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亦是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之一。一个王朝的兴盛,有人说在于制度,但是只要是制度,就有漏洞,就要靠人去执行。主席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一本好经,但就是被那些小和尚、坏和尚、歪嘴和尚给念歪了。”用人,永远是一个国家兴盛与否的标志之一,然而历史上,大概有三个团体是要与国偕亡的,他们是北宋的禁军,满清的八旗和国朝的公务员。读史至此,有感于斯。
刘备现在的班底,除了陈群,孙乾、鲁肃、步骘、徐宣、陈矫、袁涣都是寒门弟子,糜竺、简雍、陆羽干脆连知识分子的门都没有摸着,却都在刘备集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寒门弟子毕竟缺少根基,暂时还无法动摇士族的统治地位,基本属于死一个少一个的状态,这也是蜀汉集团后继无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说清流,这是一个时代的精英,是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水平有抱负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东汉末年,谁拥有了他们,谁就能拥有天下。北方清流以荀彧为代表,投靠曹操,南方清流以诸葛亮为代表,投靠刘备。北方清流最后因为曹操的野心膨胀而分裂,荀彧、毛玠、杨修、崔琰、孔融等遭到曹操的迫害,陈群、王朗、华歆等则选择妥协,抛弃了汉室正统,转而为曹魏政权效力。但是从此,士族地主彻底走向腐朽堕落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民族悲剧,而如何挽救这场悲剧,挽救清流集团命运,亦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南方清流由于人数稀少,根基不牢,最终被历史自然淘汰,无需多言。
废话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解释郭嘉计策的高明之处,陆羽利用天子当挡箭牌浑水摸鱼,那好咱们不玩阴谋诡计,天子在手,我用阳谋一样把你玩死,我就欺负你刘备人少,咋地,有本事你造反啊。
陆羽刚到下蔡,刘备的信使也追到了,传达了天子交代的三个任务。从信使的口中不难得知,刘备也很无奈,让陆羽见机行事,不过刘老板很够意思,派赵云、陈到各率马步军一千听陆军师号令行事。有了枪杆子撑腰,陆羽自信地一笑,曹孟德,既然你想暗算我,那就别怪我开金手指了。咱们走着瞧。
紧接着,许昌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传到了陆羽的耳朵里。少府孔融迁将做大监,司徒掾刘馥任扬州刺史,加封孙策为扬州牧,讨逆将军,温恢除定陵长,赵俨除郎陵长,李通加阳安都尉,杜袭除西鄂长,张绣加偏将军,调黄河前线,夏侯惇加伏波将军领南阳太守,满宠加参军领宛城令。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地图,曹操任命的几个县级干部,都是在汝南郡的西南方向,背靠南阳,等于在刘备的后院扎了几颗钉子,但刘备能说什么?不能,天子用人何须外臣置喙,不仅如此,刘备还要保障他们在任上的人身安全,谁让你想当忠臣呢,天下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
刘备曾问陈群:“赵俨、杜袭何人也?”
陈群答道:“皆与臣同乡,颍川之俊秀也。”
刘备叹曰:“颍川何其多士耶!公可细言之”
陈群对曰:“荀文若、荀公达、钟元常、郭奉孝、戏志才、皆王佐之才也,赵伯然、杜子绪文武皆备,辛仲治、辛佐治兄弟,郭元图出仕河北袁绍,皆是一时之选。”
刘备默然长叹,良久曰:“我得长文,幸甚啊。”
陈群对曰:“主公王霸之才,思贤如渴,天下英才久后必归主公。”
其实陈群少说了一个,他就是颍川寒门的杰出人才——徐庶徐元直。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更新最快(问天夏日小说网、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由于孔融的发难,群臣不欢而散,曹操怀怒回府,暗自思虑,汉室股肱尚多,外有袁绍、刘备日渐强盛,心中烦闷,乃召众谋士商议。众人来齐,唯缺程昱。少时,程昱入,操因问曰:“仲德何故来迟?”
程昱对曰:“淮南传来消息,刘备使别驾陆羽巡视淮南诸县,恐有图寿春之意,明公不可不防。”
曹操大惊,骂曰:“大耳贼安敢如此,得了徐州汝南还不知足,吾定当伐之。”
荀彧劝道:“寿春孤悬江北,急切难以救援。况刘备方有大功于朝廷,伐之恐失议论。”
曹操大怒:“恐失议论,恐失议论。自入许昌以来,议论的还少么?等到袁绍、刘备杀进许都,他们便不议论了。”
荀彧闻言,汗流浃背,惶恐不能言。郭嘉劝道:“明公暂息雷霆之怒,听郭嘉一言。刘备行事,大半出自陆羽之谋。此人虽年不及弱冠,然行事老辣非常,让人有苦不能言。明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便挟天子以令明公。拿鸡毛当令箭,扯虎皮做大旗。文若堂堂君子,对此小人奸计自然防不胜防。”
曹操闻言,怒气渐平,乃问郭嘉曰:“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笑曰:“敢问文若?陆羽因何巡淮南诸县?”
荀彧答道:“镇东将军督青、兖、徐、扬四州军事,陆羽加从事中郎,自然有权巡视。”
“既如此,请主公下令镇东将军府,半年之内,需做三件事。如不成,按欺君论处。第一件,杨奉、韩衢祸乱江淮,半年之内,请刘备取二人首级。第二件,袁术部将雷薄、陈兰、梅乾、雷绪尚未归附,请刘备代为平定。第三件,袁术作乱多年,江淮百姓深受其害,流离失所者不下百万,请刘备一一安置。”
曹操闻言道:“前两件倒也罢了,乃疲秦之计也。第三条万万不可,刘备人杰也,善得人死力,一旦江淮百姓附于刘备,无异于如虎添翼。”
“淮南乃朝廷之淮南,待刘备平定淮南,主公则选心腹充任郡县官职,刘备如敢抗旨,我自师出有名。”曹操会意,即刻命荀彧拟旨,遣人送往徐州。
可能有的读者不理解,东汉末年的地方官员权力很大,上马官军,下马管民,和土皇帝无异。郭嘉的主意无非是借鸡下蛋,借刘备的刀平定淮南,然后等地方秩序初步安定了,百姓陆续回归故土了,曹操发一道人事命令,把整个九江郡的地方官基本换成自己的人,让刘备白忙一场。
有人要问了,刘备又不是傻子,曹操让他交权他就乖乖的交权啊。其实刘备不交权曹操更高兴,因为那是抗旨,曹操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你,你还能自己往枪口上撞?交了权,让曹操的人把持了地方政权,不出一年,淮南就会成为刘备后花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其实郭嘉的计策很简单,叫做以本伤人。玩过实况足球大师联赛的同学都知道,如果一支球队的替补阵容和主力几乎没有差别,那他将不可战胜。
曹操的本钱就是他雄厚的人才储备,刘备起家的时间不过几年,尽管陆羽用金手指帮他从曹操那里挖来了不少人才,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勉强搭起州一级的架子,到郡一级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到县一级,就根本力不从心了。到现在,陆羽能叫出名字的徐州县令只有两个,一个是东海郡功曹兼郯县令(汉朝一万户以上的县长官叫令,一万户一下的叫长)卫旌(这名字霸气,做菜少不了啊),另一个是淮阴令戴乾。刘备为什么招不到足够的人才,准确的说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呢?因为他的出身。刘备乃织席贩履的劳动人民穷苦出身,他的部下大多是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血性汉子,对士族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不够。何谓士族?东汉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察,就是选拔,举,就是推荐。前文说过,东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庄园,历经数代甚至十数代传下来,就成了门阀。再加上彼此之间互相通婚,逐渐分成了三六九等,一等大地主,把持中央三公之位,像袁绍家就号称“四世三公”,二流中地主,把持州郡官职,你推荐我的儿子做茂才,我察举你的学生当孝廉,彼此互相利用,盘根错节,官官相护,将地方政权牢牢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三流小地主,只能屈居县一级,当一个县太爷就顶天了。这就是所谓的门阀等级,在士族地主全盛时期,高门不得低配,寒门也不得高嫁,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净性。东汉时期,连皇后也只能在几个大世家里头选,这才有了外戚专权的基础,亦为后世提供宝贵的政治经验。
所以士族,就是带有地方性的知识分子官僚集团,比如袁绍出身汝南,盘踞河北,那么颍川、汝南、河北的士族知识分子便大多出仕袁绍集团,等到曹操平定河北,河北士族便投向了曹操的怀抱。刘备虽然是徐州牧,但是由于他的出身比较低微,自然会遭到徐州士族的抵制,所以整个徐州,除了陈登,刘备一个人才也没有捞到。
曹操就不一样了,尽管他是宦官之后,但毕竟属于**,拥有了天子这块招牌之后,颍川的士族便大多出仕曹操,中原地区教育比较发达,人才遍地,曹操正是以此来对抗袁绍,一统中原。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战胜袁绍,就在于他用人的高明,前文说过,曹操不仅能用士族,更能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就让许多出身贫寒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而更更重要的是,曹操在东汉末年士族知识分子普遍腐朽堕落的情况下,将其中留在北方的精英几乎一网打尽,他们就是以荀彧为代表的清流。可以说,在三国灿若星河的群英谱中,清流和寒门士子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天下。这条主线,将贯穿三国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亦是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之一。一个王朝的兴盛,有人说在于制度,但是只要是制度,就有漏洞,就要靠人去执行。主席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一本好经,但就是被那些小和尚、坏和尚、歪嘴和尚给念歪了。”用人,永远是一个国家兴盛与否的标志之一,然而历史上,大概有三个团体是要与国偕亡的,他们是北宋的禁军,满清的八旗和国朝的公务员。读史至此,有感于斯。
刘备现在的班底,除了陈群,孙乾、鲁肃、步骘、徐宣、陈矫、袁涣都是寒门弟子,糜竺、简雍、陆羽干脆连知识分子的门都没有摸着,却都在刘备集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寒门弟子毕竟缺少根基,暂时还无法动摇士族的统治地位,基本属于死一个少一个的状态,这也是蜀汉集团后继无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说清流,这是一个时代的精英,是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水平有抱负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东汉末年,谁拥有了他们,谁就能拥有天下。北方清流以荀彧为代表,投靠曹操,南方清流以诸葛亮为代表,投靠刘备。北方清流最后因为曹操的野心膨胀而分裂,荀彧、毛玠、杨修、崔琰、孔融等遭到曹操的迫害,陈群、王朗、华歆等则选择妥协,抛弃了汉室正统,转而为曹魏政权效力。但是从此,士族地主彻底走向腐朽堕落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民族悲剧,而如何挽救这场悲剧,挽救清流集团命运,亦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南方清流由于人数稀少,根基不牢,最终被历史自然淘汰,无需多言。
废话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解释郭嘉计策的高明之处,陆羽利用天子当挡箭牌浑水摸鱼,那好咱们不玩阴谋诡计,天子在手,我用阳谋一样把你玩死,我就欺负你刘备人少,咋地,有本事你造反啊。
陆羽刚到下蔡,刘备的信使也追到了,传达了天子交代的三个任务。从信使的口中不难得知,刘备也很无奈,让陆羽见机行事,不过刘老板很够意思,派赵云、陈到各率马步军一千听陆军师号令行事。有了枪杆子撑腰,陆羽自信地一笑,曹孟德,既然你想暗算我,那就别怪我开金手指了。咱们走着瞧。
紧接着,许昌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传到了陆羽的耳朵里。少府孔融迁将做大监,司徒掾刘馥任扬州刺史,加封孙策为扬州牧,讨逆将军,温恢除定陵长,赵俨除郎陵长,李通加阳安都尉,杜袭除西鄂长,张绣加偏将军,调黄河前线,夏侯惇加伏波将军领南阳太守,满宠加参军领宛城令。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地图,曹操任命的几个县级干部,都是在汝南郡的西南方向,背靠南阳,等于在刘备的后院扎了几颗钉子,但刘备能说什么?不能,天子用人何须外臣置喙,不仅如此,刘备还要保障他们在任上的人身安全,谁让你想当忠臣呢,天下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
刘备曾问陈群:“赵俨、杜袭何人也?”
陈群答道:“皆与臣同乡,颍川之俊秀也。”
刘备叹曰:“颍川何其多士耶!公可细言之”
陈群对曰:“荀文若、荀公达、钟元常、郭奉孝、戏志才、皆王佐之才也,赵伯然、杜子绪文武皆备,辛仲治、辛佐治兄弟,郭元图出仕河北袁绍,皆是一时之选。”
刘备默然长叹,良久曰:“我得长文,幸甚啊。”
陈群对曰:“主公王霸之才,思贤如渴,天下英才久后必归主公。”
其实陈群少说了一个,他就是颍川寒门的杰出人才——徐庶徐元直。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更新最快(问天夏日小说网、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