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 第二百四十二章接应与阻击
苏远在苏家村正在紧张的作出部署,根据送来的消息,情况变的越来越复杂与危险,没想到藤野这家伙变得如此的狡猾与谨慎。赵新明带领着部队居然顺利渡过封锁线,这还不算,他们已经进入敌占区十余里这藤野还没有动手,他明显是想等待最佳时机想全部消灭根据地的主力部队,这样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苏远本来安排李壮在封锁线上接应,为了安全起见他暗自选自了另一处接应地点命令李壮迅速拿下封锁沟旁的据点,并且把封锁沟弄出已通过的斜坡,但现在看来,李壮的一个连兵力远远不够了。
李壮只带了两个排,他还要打下据点填封锁沟,而现在看来,李壮必须向前出击准备接应,但是苏远考虑到万一赵新明固执的原路返回,留下的一个排是不够的。
他立即对赶来的曹豹和张大山命令道:“曹队长,你立即带队出发,到他们渡过封锁线的地方和李壮留下的那个排会合,部队由你指挥,立即占领两侧的据点,藤野很可能会利用机械化部队将这里封住,你还要把公路摧毁,来不及的话就埋上地雷。”
“是。”曹豹领命道。
“张队长,你立即去和李壮会合,你和曹豹的任务一样。”苏远命令道:“让李壮带领部队过封锁线去接应部队。”
“那你这里怎么办?”张大山关心地问道:“根据情报,藤野这鬼儿子已经在西城镇加强了兵力,要是万一他扑过来怎么办?”
这正是苏远最担心的,但是他立即轻松地说道:“没事,藤野这家伙是被打怕了,他是怕我们第三次袭击西城镇不敢随意出动的。”
虽然听苏远如此说,但是两人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苏家村太空虚了,一旦鬼子闯进来不堪设想。
“还是留下点部队吧。”曹豹建议道。
“一旦你们那边接不回过封锁线的部队,那我们的力量将会大损,藤野一样会闯进来。”苏远下决心道:“你们出发吧,这里有我呢。”曹豹和张大山无奈,于是只得珍重告别。
各部队迅速行动,按照苏远的部署,曹豹带领部队迅速赶到封锁线,他刚一到,据点里的伪军就远远地看到了,他们本来是假投降,看到游击队来了增援,他们立即杀了赵新明留在据点里的两名战士,并以火力封锁住了曹豹的进攻。
缺少重武器的曹豹心里焦急,几次抱着炸药包的战士都没能冲过眼前百十米的开阔地,无奈中只得退守封锁沟进行牵制,现在只能希望王建民能按李壮提醒的路线撤退了。
另一边,得知前进的部队遭到鬼子的伏击,战斗已经打响,李壮立即命令部队向敌人的据点展开进攻。
李壮亲自指挥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据点上的射击,突击爆破组用准备好的湿棉被作掩护,终于靠近据点将其炸毁。李壮带领战士们立即购置工事破坏沿线公路准备接应可能返回的部队。
这时,张大山带队赶到,他带来了苏远的新命令,命李壮带队出击接应部队,看到李壮手里仅有的两个排也有了伤亡。张大山提出两人换一下任务。
“还是我去吧。”李壮回道:“我和王建明商量好了,再说我去也合适,毕竟你们离开部队,不要再出意外。”
“那好吧。”张大山点了点头,但是他立即命令自己手下的一个排跟随张大山前去。
终于,李壮接到了正在撤退的王建民和负伤的张勇胜,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他们在不断的伤亡中互相掩护撤退,等他们撤回封锁线,整整三个连已经损失大半,他们已无力再抵御鬼子随即而来的进犯。
一退进根据地,赵新明从惊慌失措中有些恢复,他不敢在这里展开阻击,而是带领着部队准备撤到山里。
“我们要保留革命的火种,所以我们必须撤到山里。”赵新明说道。
冠冕堂皇的话使得李壮很是恼火,但是拦也拦不住,他想起苏远下的绝不能让鬼子进入根据地的命令,虽然部队损失很大,但幸好有张大山在,两人带领部队利用身后的丘陵地带展开节节阻击。
另一边的曹豹也在被迫中撤退,藤野这次是势在必得,他不但倾注了安城所有的部队,而且还调集了周围县城的兵力前来增援,眼看着根据地所有的部队已经出现,他立即命令展开全面进攻。一个鬼子中队从西城镇窜出,与谷飞虎的一个营向苏家村直逼过来。
现在根据地已岌岌可危,苏远在苦力支撑着,不到紧要关头他是绝不会放弃将鬼子挡在外面,他知道,一旦这一次藤野得手,那根据地将会面领着灭顶之灾,想起在虎子村看到的一切,苏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鬼子打回去。
但是兵力严重不足,李壮送回情报,他们正在节节抵抗,但是鬼子的进攻异常的凶猛,他的意思是苏远赶紧让老百姓转移。
“告诉李壮,将鬼子阻击在于家村决不能再放进一步。”苏远对通信员喝道:“让他再给我坚持六个小时。”
“大队长。”通信员有些为难。
“怎么,信不过我?”苏远喝道。
“不是。”通信员连忙说道:“我们连长决心和鬼子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可是这还有意义吗。”
“告诉李壮他们,我只向他要六个小时。”苏远说道:“以后的事他们自己说了算。”
“是!”通信员得到了准确的命令,立即出发了。
苏远接着说道:“淑媛,你骑马赶到孟天那里,告诉他,我命令他立即带领所有的部队赶到这里!”苏远终于说到最不愿说的话。
“我马上去。”淑媛答应着立即去了。
众人只得默默地看着他,这是苏远的无奈之举了,但如果不这样,那根据地将不复存在。
一旁的小云和陈兴等人都拿起了枪静静地等待着,苏远的决心已下,但是心中却升起难以压制的怒火,他拿起身边的狙击步枪命令道:“突击队跟着我出发,我们要将进犯的鬼子全部消灭。”
“是。”众人应道。
苏远本来安排李壮在封锁线上接应,为了安全起见他暗自选自了另一处接应地点命令李壮迅速拿下封锁沟旁的据点,并且把封锁沟弄出已通过的斜坡,但现在看来,李壮的一个连兵力远远不够了。
李壮只带了两个排,他还要打下据点填封锁沟,而现在看来,李壮必须向前出击准备接应,但是苏远考虑到万一赵新明固执的原路返回,留下的一个排是不够的。
他立即对赶来的曹豹和张大山命令道:“曹队长,你立即带队出发,到他们渡过封锁线的地方和李壮留下的那个排会合,部队由你指挥,立即占领两侧的据点,藤野很可能会利用机械化部队将这里封住,你还要把公路摧毁,来不及的话就埋上地雷。”
“是。”曹豹领命道。
“张队长,你立即去和李壮会合,你和曹豹的任务一样。”苏远命令道:“让李壮带领部队过封锁线去接应部队。”
“那你这里怎么办?”张大山关心地问道:“根据情报,藤野这鬼儿子已经在西城镇加强了兵力,要是万一他扑过来怎么办?”
这正是苏远最担心的,但是他立即轻松地说道:“没事,藤野这家伙是被打怕了,他是怕我们第三次袭击西城镇不敢随意出动的。”
虽然听苏远如此说,但是两人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苏家村太空虚了,一旦鬼子闯进来不堪设想。
“还是留下点部队吧。”曹豹建议道。
“一旦你们那边接不回过封锁线的部队,那我们的力量将会大损,藤野一样会闯进来。”苏远下决心道:“你们出发吧,这里有我呢。”曹豹和张大山无奈,于是只得珍重告别。
各部队迅速行动,按照苏远的部署,曹豹带领部队迅速赶到封锁线,他刚一到,据点里的伪军就远远地看到了,他们本来是假投降,看到游击队来了增援,他们立即杀了赵新明留在据点里的两名战士,并以火力封锁住了曹豹的进攻。
缺少重武器的曹豹心里焦急,几次抱着炸药包的战士都没能冲过眼前百十米的开阔地,无奈中只得退守封锁沟进行牵制,现在只能希望王建民能按李壮提醒的路线撤退了。
另一边,得知前进的部队遭到鬼子的伏击,战斗已经打响,李壮立即命令部队向敌人的据点展开进攻。
李壮亲自指挥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据点上的射击,突击爆破组用准备好的湿棉被作掩护,终于靠近据点将其炸毁。李壮带领战士们立即购置工事破坏沿线公路准备接应可能返回的部队。
这时,张大山带队赶到,他带来了苏远的新命令,命李壮带队出击接应部队,看到李壮手里仅有的两个排也有了伤亡。张大山提出两人换一下任务。
“还是我去吧。”李壮回道:“我和王建明商量好了,再说我去也合适,毕竟你们离开部队,不要再出意外。”
“那好吧。”张大山点了点头,但是他立即命令自己手下的一个排跟随张大山前去。
终于,李壮接到了正在撤退的王建民和负伤的张勇胜,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他们在不断的伤亡中互相掩护撤退,等他们撤回封锁线,整整三个连已经损失大半,他们已无力再抵御鬼子随即而来的进犯。
一退进根据地,赵新明从惊慌失措中有些恢复,他不敢在这里展开阻击,而是带领着部队准备撤到山里。
“我们要保留革命的火种,所以我们必须撤到山里。”赵新明说道。
冠冕堂皇的话使得李壮很是恼火,但是拦也拦不住,他想起苏远下的绝不能让鬼子进入根据地的命令,虽然部队损失很大,但幸好有张大山在,两人带领部队利用身后的丘陵地带展开节节阻击。
另一边的曹豹也在被迫中撤退,藤野这次是势在必得,他不但倾注了安城所有的部队,而且还调集了周围县城的兵力前来增援,眼看着根据地所有的部队已经出现,他立即命令展开全面进攻。一个鬼子中队从西城镇窜出,与谷飞虎的一个营向苏家村直逼过来。
现在根据地已岌岌可危,苏远在苦力支撑着,不到紧要关头他是绝不会放弃将鬼子挡在外面,他知道,一旦这一次藤野得手,那根据地将会面领着灭顶之灾,想起在虎子村看到的一切,苏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鬼子打回去。
但是兵力严重不足,李壮送回情报,他们正在节节抵抗,但是鬼子的进攻异常的凶猛,他的意思是苏远赶紧让老百姓转移。
“告诉李壮,将鬼子阻击在于家村决不能再放进一步。”苏远对通信员喝道:“让他再给我坚持六个小时。”
“大队长。”通信员有些为难。
“怎么,信不过我?”苏远喝道。
“不是。”通信员连忙说道:“我们连长决心和鬼子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可是这还有意义吗。”
“告诉李壮他们,我只向他要六个小时。”苏远说道:“以后的事他们自己说了算。”
“是!”通信员得到了准确的命令,立即出发了。
苏远接着说道:“淑媛,你骑马赶到孟天那里,告诉他,我命令他立即带领所有的部队赶到这里!”苏远终于说到最不愿说的话。
“我马上去。”淑媛答应着立即去了。
众人只得默默地看着他,这是苏远的无奈之举了,但如果不这样,那根据地将不复存在。
一旁的小云和陈兴等人都拿起了枪静静地等待着,苏远的决心已下,但是心中却升起难以压制的怒火,他拿起身边的狙击步枪命令道:“突击队跟着我出发,我们要将进犯的鬼子全部消灭。”
“是。”众人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