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5、流言飞
杨恪下朝回家,却见往常半开的府门紧闭,不由得心下奇怪,杨森上前叩门,见开门的竟是杨林,不由得笑道,“你回来得这么早?”却见杨林一反常态绷着脸不答话,便知有些异样,就闭了嘴不再问他。
杨恪一眼看见马车停在外院,便知阮蕙已然回家,就大踏步进了二门。
杨林抬腿就跟了上去。杨森伸手想去拉他,却连一片衣角也没捞着,不由得在后面低声嚷道,“你今儿个是怎么了,竟还往内院闯去了?敢情你老婆在里头,你就没了顾忌不成?”
杨林回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依然没有说话,快步跟上杨恪,低声跟他说了句什么,杨恪脚步一顿,旋即又往内院走去。
杨林便停下脚步,在二门处站了片刻,这才返身回来,盯着杨森冷笑,“你这小子,今儿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阻起老子的行事来了!”
“我这不是看你走得急,倒像忘了内院是咱们进不得的地方嘛!好意提相醒,你还真动了怒气了。”杨森见了,唇角露出一丝讪笑,“明日结了月钱,我请你喝两杯!”
“喝酒误事,少喝为上。” 杨林见他软了下来,便也放缓了语气,“这时节,大家都要多留心点儿,别误了事儿。”
“那是那是。”杨森连连点头,“杨爷交待的事,咱们还能不牢记在心?回头我叮嘱那几个,夜里睡觉都不许把眼睛闭严了!”
杨林这才扑哧笑出声来,“你这小子,就这张油腔滑调的嘴脸!咱们家爷可不喜欢你这一套!回头让他听见,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杨森便讪笑着蹭到他面前来。“……杨爷,是不是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胡说八道!这大好时节,哪会发生什么大事?看好你的嘴!”杨林瞪了他一眼。“若外头有什么传言,我第一个就拿你试问!”
杨森不由得撇了撇嘴,“哪有什么传言啊?全城都在议论那桩传国玉玺的事,别的流言放在它跟前。哪还算得上什么流言?”
“你方才又听人说起这事了?” 杨林往院门的方向瞄了一眼。“只记得开门,倒忘了关门了。”说着便去将院门栓上。
“可不是么?”杨森低声嘟哝着。“大街小巷,老少妇孺,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谈了。”
“不管别人怎么谈,你可要好生把府里人的嘴都给管严了。回头我听见咱们府里有人乱传这话,你小子今后也别在这府里再呆下去了!”杨林冷冷瞥了他一眼。
护卫们之间向来喜欢说笑。借以活跃一下气氛,杨林又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对待这些下级们和善有余威严不足。今天这般三番两次警告他,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郑重,由不得杨森不认真点头称是,眼睛却向内院的方向瞟去,似乎想从那里得知点儿什么讯息。
……
内院。
阮蕙与杨恪相对而坐,正跟他叙说今天发生的“撞人”事件。
“……当时颇有些蹊跷……杨林车行速度并不快,虽说是拐弯处。但马车头已经上了朱雀胡同那一条街道了,那人迟不迟早不早。恰巧就在那时候往车辕上撞来,而且一撞就倒地不起,任杨林唤了数声还是不动,我也看出不对,便让杨林给他十两银子就欲走开,哪料那人就醒了过来,连声呼救……”阮蕙简略地把事情的经过复述了一遍。
杨恪听着,满脸沉吟之色。
“后来我与蒙兄弟见了面,说了半个时辰的话,杨林便返来跟我说起那人在医馆的事。我到的时候,那人都已经快……”阮蕙脑中浮现那人满脸惊恐的表情,只觉心里一阵悸然,“只跟我说了两句话就……死状十分惨烈,杨林说,那是中了一种剧毒。”
当时在街上的情状她没有看见,不过后来听杨林说,那人在杨林返回时就已经毒发了,口味血沫浑身抽搐,引得路人驻足围观。杨林本心知有异,本不欲理睬,可守着那人的杨家厮儿却是个新买的半大小子,见状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老远看见杨林过来就一把拉住他,央他赶紧送那人去医馆。围观的路人早已经从那厮儿的口中得知那人是被杨林的马车所撞伤,所以纷纷出言指责,杨林迫于当时的形势,情急之下别无良策,只得把那人送往医馆。
后来,那人死在医馆,这附近的人都已经知道是被佑王府的马车撞死,傍晚时分,苦主的家属就寻上门来,一家子老老小小十数口人,跪在杨府门前哭声震天,整个孔雀大街的人家都给惊动了。这条街上,住的都是皇亲国戚,姓杨的几乎占了多半,因而纷纷派了管事过来向杨府的管家问明情况。
随阮蕙来长宁的管家便是老管家的儿子杨良,也就是采青的丈夫,虽然年轻,因随父亲在杨家处事多年,耳濡目染的倒也十分能干。他有条不紊地接待着众位贵勋之家的管事们,尽量把事情往小化的方向去说,只说那人先前就受了重伤,且还喝醉了酒,是杨家的马车不凑巧撞上了他,之后又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软硬兼施,好歹算是把那家子人给劝走了。
自然,这事也惊动了长宁官府。
因涉及到新晋封的佑王,官府们不敢怠慢,也不能佯作不知不过问。毕竟,舆论的压力还是要顾及一二的。
杨林做为杨家堂堂的一级护卫,可以不用去官府对质,不过那个随车的小厮就难以幸免了,被叫到府衙审问了好半天,直到晚饭时分,府衙里的差人才给杨家送信,说是事情没有解决之前,那个小厮就暂时留在衙门里,说的是“留”,并没有提及拘押。
这个时候,就连芍药与采青两个,也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府里新买的小丫头和外院的小厮儿们,更是唬得抖衣而战,要不是因为新主子是圣恩涛天的佑王,只怕个个都家中的父母都拿了卖身契来赎人了。
阮蕙自从那人撞上车辕的时候,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只是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到底是什么人要如此针对杨家?
还是因为杨恪最近晋封了佑王被人妒嫉?
或者是因为上次在贤王府的行刺事件有人泄密,苦主寻隙闹事?
又或者,是因为很快就要发生变化局势所致?
她只觉得心头纷乱。
这些都是她的猜测,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人与她猜想的哪一条有任何关联。可是,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个人的死,就是有人存心要往杨恪脸上抹一滩淤泥,让他的名声受损,给他脸上抹黑。
背后的人,必定与杨恪有着无法缓解的恩怨。
她不由得想起那一次在路上遇袭,她躲在草丛中里听见那些黑衣蒙面人的对话,其中,他们提到了某位王爷。
既然他们把手伸到了千里之外的长乐,眼下在长宁,住着大周几乎所有姓杨的老、少王爷们,行事自然更加便利了。
此时回忆起当时的点滴,阮蕙愈发肯定,这次动手的人,应该就是上次在长乐指使黑衣蒙面人设下陷井的幕后主使。虽然这一次不至于让杨恪受到什么伤害,可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在某方面来说,比直接对杨恪下手并不逊色多少。
而此时的杨恪,脑中也在把昔日与人的恩怨串连起来,尽量往这此次的事件上拼凑。此次晋封,是孝宗提出来的,自己当初也有婉拒,但朝中几位老王叔纷纷联名保奏,自己只得勉强应承,毕竟,有了官爵在身,就如同上了紧箍咒的孙悟空,行事多多少少会受了拘泥。不过,给阮蕙一个诰封,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达到,他也乐见其成。
当然,朝中也有几位重臣对他晋封佑王爵位有所不满。其中,有兵部尚书胡大人,还有晋王,这两人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不仅出言反对,还列举出他种种劣迹,甚至连他十三岁的时候去过青楼的事都给提出来了。
有心人都知道,那时候的他,就是为了掩住先帝的耳目才装出风流不羁的表像来自保的,而在孝宗面前重提旧事,无疑也就是在提醒当初孝宗——他的父亲当初犯下的那桩风流旧债。晋封一个父亲赐死的女人的儿子为王,而且还委已重任,岂不是在作茧自缚?
杨恪的能力,从来没有单独显现过,可他几乎参与了朝中所有重大机密的事件,仅仅因为这个原因,朝中无人敢垢秽于他。值此非常时期,胡大人与晋王此举,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掷下一块巨石。
他们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令孝宗追忆往事?自然不会仅止于此。他们必定还有更大的阴谋。晋王是杨恪的堂叔,当年因为举报老长乐侯的事而跟杨恪这一门几乎断绝来信,后来还是老长乐侯既往不绺,令杨恪兄妹前去为晋王祝寿才算把此事揭开。
谁知道,事情还是如此不尽人意!
晋王的心,仍旧如火山里面涌动的岩浆,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稍微柔软,依然带着致命的锋刃毫不犹豫地刺向杨恪!
这一次,绝不仅仅是要传播出“佑王府豪奴横行街道撞死无辜行人”这样的流言。
等待着杨家的,还有更为不可预知的凶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杨恪一眼看见马车停在外院,便知阮蕙已然回家,就大踏步进了二门。
杨林抬腿就跟了上去。杨森伸手想去拉他,却连一片衣角也没捞着,不由得在后面低声嚷道,“你今儿个是怎么了,竟还往内院闯去了?敢情你老婆在里头,你就没了顾忌不成?”
杨林回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依然没有说话,快步跟上杨恪,低声跟他说了句什么,杨恪脚步一顿,旋即又往内院走去。
杨林便停下脚步,在二门处站了片刻,这才返身回来,盯着杨森冷笑,“你这小子,今儿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阻起老子的行事来了!”
“我这不是看你走得急,倒像忘了内院是咱们进不得的地方嘛!好意提相醒,你还真动了怒气了。”杨森见了,唇角露出一丝讪笑,“明日结了月钱,我请你喝两杯!”
“喝酒误事,少喝为上。” 杨林见他软了下来,便也放缓了语气,“这时节,大家都要多留心点儿,别误了事儿。”
“那是那是。”杨森连连点头,“杨爷交待的事,咱们还能不牢记在心?回头我叮嘱那几个,夜里睡觉都不许把眼睛闭严了!”
杨林这才扑哧笑出声来,“你这小子,就这张油腔滑调的嘴脸!咱们家爷可不喜欢你这一套!回头让他听见,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哦!”
杨森便讪笑着蹭到他面前来。“……杨爷,是不是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胡说八道!这大好时节,哪会发生什么大事?看好你的嘴!”杨林瞪了他一眼。“若外头有什么传言,我第一个就拿你试问!”
杨森不由得撇了撇嘴,“哪有什么传言啊?全城都在议论那桩传国玉玺的事,别的流言放在它跟前。哪还算得上什么流言?”
“你方才又听人说起这事了?” 杨林往院门的方向瞄了一眼。“只记得开门,倒忘了关门了。”说着便去将院门栓上。
“可不是么?”杨森低声嘟哝着。“大街小巷,老少妇孺,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谈了。”
“不管别人怎么谈,你可要好生把府里人的嘴都给管严了。回头我听见咱们府里有人乱传这话,你小子今后也别在这府里再呆下去了!”杨林冷冷瞥了他一眼。
护卫们之间向来喜欢说笑。借以活跃一下气氛,杨林又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对待这些下级们和善有余威严不足。今天这般三番两次警告他,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郑重,由不得杨森不认真点头称是,眼睛却向内院的方向瞟去,似乎想从那里得知点儿什么讯息。
……
内院。
阮蕙与杨恪相对而坐,正跟他叙说今天发生的“撞人”事件。
“……当时颇有些蹊跷……杨林车行速度并不快,虽说是拐弯处。但马车头已经上了朱雀胡同那一条街道了,那人迟不迟早不早。恰巧就在那时候往车辕上撞来,而且一撞就倒地不起,任杨林唤了数声还是不动,我也看出不对,便让杨林给他十两银子就欲走开,哪料那人就醒了过来,连声呼救……”阮蕙简略地把事情的经过复述了一遍。
杨恪听着,满脸沉吟之色。
“后来我与蒙兄弟见了面,说了半个时辰的话,杨林便返来跟我说起那人在医馆的事。我到的时候,那人都已经快……”阮蕙脑中浮现那人满脸惊恐的表情,只觉心里一阵悸然,“只跟我说了两句话就……死状十分惨烈,杨林说,那是中了一种剧毒。”
当时在街上的情状她没有看见,不过后来听杨林说,那人在杨林返回时就已经毒发了,口味血沫浑身抽搐,引得路人驻足围观。杨林本心知有异,本不欲理睬,可守着那人的杨家厮儿却是个新买的半大小子,见状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老远看见杨林过来就一把拉住他,央他赶紧送那人去医馆。围观的路人早已经从那厮儿的口中得知那人是被杨林的马车所撞伤,所以纷纷出言指责,杨林迫于当时的形势,情急之下别无良策,只得把那人送往医馆。
后来,那人死在医馆,这附近的人都已经知道是被佑王府的马车撞死,傍晚时分,苦主的家属就寻上门来,一家子老老小小十数口人,跪在杨府门前哭声震天,整个孔雀大街的人家都给惊动了。这条街上,住的都是皇亲国戚,姓杨的几乎占了多半,因而纷纷派了管事过来向杨府的管家问明情况。
随阮蕙来长宁的管家便是老管家的儿子杨良,也就是采青的丈夫,虽然年轻,因随父亲在杨家处事多年,耳濡目染的倒也十分能干。他有条不紊地接待着众位贵勋之家的管事们,尽量把事情往小化的方向去说,只说那人先前就受了重伤,且还喝醉了酒,是杨家的马车不凑巧撞上了他,之后又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软硬兼施,好歹算是把那家子人给劝走了。
自然,这事也惊动了长宁官府。
因涉及到新晋封的佑王,官府们不敢怠慢,也不能佯作不知不过问。毕竟,舆论的压力还是要顾及一二的。
杨林做为杨家堂堂的一级护卫,可以不用去官府对质,不过那个随车的小厮就难以幸免了,被叫到府衙审问了好半天,直到晚饭时分,府衙里的差人才给杨家送信,说是事情没有解决之前,那个小厮就暂时留在衙门里,说的是“留”,并没有提及拘押。
这个时候,就连芍药与采青两个,也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府里新买的小丫头和外院的小厮儿们,更是唬得抖衣而战,要不是因为新主子是圣恩涛天的佑王,只怕个个都家中的父母都拿了卖身契来赎人了。
阮蕙自从那人撞上车辕的时候,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只是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到底是什么人要如此针对杨家?
还是因为杨恪最近晋封了佑王被人妒嫉?
或者是因为上次在贤王府的行刺事件有人泄密,苦主寻隙闹事?
又或者,是因为很快就要发生变化局势所致?
她只觉得心头纷乱。
这些都是她的猜测,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人与她猜想的哪一条有任何关联。可是,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个人的死,就是有人存心要往杨恪脸上抹一滩淤泥,让他的名声受损,给他脸上抹黑。
背后的人,必定与杨恪有着无法缓解的恩怨。
她不由得想起那一次在路上遇袭,她躲在草丛中里听见那些黑衣蒙面人的对话,其中,他们提到了某位王爷。
既然他们把手伸到了千里之外的长乐,眼下在长宁,住着大周几乎所有姓杨的老、少王爷们,行事自然更加便利了。
此时回忆起当时的点滴,阮蕙愈发肯定,这次动手的人,应该就是上次在长乐指使黑衣蒙面人设下陷井的幕后主使。虽然这一次不至于让杨恪受到什么伤害,可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在某方面来说,比直接对杨恪下手并不逊色多少。
而此时的杨恪,脑中也在把昔日与人的恩怨串连起来,尽量往这此次的事件上拼凑。此次晋封,是孝宗提出来的,自己当初也有婉拒,但朝中几位老王叔纷纷联名保奏,自己只得勉强应承,毕竟,有了官爵在身,就如同上了紧箍咒的孙悟空,行事多多少少会受了拘泥。不过,给阮蕙一个诰封,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达到,他也乐见其成。
当然,朝中也有几位重臣对他晋封佑王爵位有所不满。其中,有兵部尚书胡大人,还有晋王,这两人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不仅出言反对,还列举出他种种劣迹,甚至连他十三岁的时候去过青楼的事都给提出来了。
有心人都知道,那时候的他,就是为了掩住先帝的耳目才装出风流不羁的表像来自保的,而在孝宗面前重提旧事,无疑也就是在提醒当初孝宗——他的父亲当初犯下的那桩风流旧债。晋封一个父亲赐死的女人的儿子为王,而且还委已重任,岂不是在作茧自缚?
杨恪的能力,从来没有单独显现过,可他几乎参与了朝中所有重大机密的事件,仅仅因为这个原因,朝中无人敢垢秽于他。值此非常时期,胡大人与晋王此举,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掷下一块巨石。
他们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令孝宗追忆往事?自然不会仅止于此。他们必定还有更大的阴谋。晋王是杨恪的堂叔,当年因为举报老长乐侯的事而跟杨恪这一门几乎断绝来信,后来还是老长乐侯既往不绺,令杨恪兄妹前去为晋王祝寿才算把此事揭开。
谁知道,事情还是如此不尽人意!
晋王的心,仍旧如火山里面涌动的岩浆,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稍微柔软,依然带着致命的锋刃毫不犹豫地刺向杨恪!
这一次,绝不仅仅是要传播出“佑王府豪奴横行街道撞死无辜行人”这样的流言。
等待着杨家的,还有更为不可预知的凶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