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薄篇 第一百章 扑朔迷离
“宣城公自然不知,知晓我来了建康的只有琅琊王,世子,军咨祭酒与你。再有,”慕容翰端起茶碗饮了一口,方才漫不经心地答道:“便是跟我同来建康的的亲兵侍从了。”
乍看之下,慕容翰的回答似乎只是随意道出,但王初关心的事情他却一件都没落下。既告诉王初司马裒不知此事,又让王初知道他自己的行踪隐秘,暗示王初不需替他担心。
“幸好,”王初面上绽开一个大大地笑容,总算松了口气,她这才想起来,慕容翰私下来建康之事可能会有危险的前提条件是——登基为帝的人不是司马睿,从她所知道的历史看,这个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
所幸只是虚惊一场,王初不禁嘲笑自己是关心则乱。联想到慕容翰先前的话,她有点明白慕容翰的与司马绍相像所指的是何事了,她缓缓道出自己的结论:“你是说因为你和琅琊王世子处境相似,不忍看他的处境困顿至此,所以便想帮他一把?”
慕容翰也笑着点点头,却未告诉王初:他更不忍看见王初强颜欢笑的样子。
也许王初自己都不曾发现,这些时日她便是笑着,笑容里也总带着一丝隐忍地脆弱。每次看到王初露出这样的笑容,慕容翰的心便会如同被什么拉扯着似的,一下又一下地发紧。他不曾细想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只知道自己希望看到她再次开心起来。
按照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主动去管这些事情,可不知何时,这个少女竟能令他改变自己的习惯。
或许是在这些时日的相处中;或许在那夜的秦淮河畔;或许,早在那年洛阳的寒冬里,她的影子已模糊地留在慕容翰心间。
否则为何明知此来建康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却依旧欣然而往。
否则为何在每次想起她的时候,都有一种温暖地情绪充盈胸怀?这种温暖。自阿母逝去后,他再也没有从旁人身上感受过。而这次在建康再次见到她,这种感觉却愈发强烈。
此时王初却早已神游天外,一想到司马绍这些时日经受着这么自己所不知道的痛苦。王初便非常后悔当日与他置气。从前她难过的时候都是司马绍陪在她身边,现在她明明可以为司马绍做些事情,却因为自己的固执任性而留他一个人在痛苦中受折磨。她恨不得立刻赶到司马绍身边,告诉他自己知道了他所受的苦,告诉他自己愿意与他一同分担。
望着愣怔地盯着墙壁,思绪却已经飞到司马绍身边的王初,慕容翰也不知自己将实情告诉她是不是做对了。
原本他并不想将这些事情告诉王初。特别是不想告诉她司马绍现在的处境,出于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心理,他很不愿看到王初与司马绍那般亲密。可若是一直瞒着王初,万一将来事情败露,司马绍因为与自己私下结盟的事情被牵连,他亦不知如何面对王初。
将这些事情告与王初知晓,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思,慕容翰笑道:“小丫头可是后悔了?”
“唔。”王初浑然不知慕容翰对自己说了什么,只在口中漫然应了一声。待她凝神听清慕容翰的话,不由眉毛一挑。疑道:“后悔什么?”
“后悔当日你对琅琊王世子太过决绝了。”
王初一愣:“何出此言?”
“不是么?”慕容翰轻声笑道:“一听说琅琊王世子处境艰难,你便开始神情恍惚,一望便知,你这是在后悔当日对他过于决绝。现下你定然是在想着要去同他解释清楚。”
听了慕容翰的话,王初开始踌躇起来了。慕容翰这话说的直白,却也不是全无道理,就连他都能看出来自己此时的所思所想,那依着司马绍对自己的了解,定然也看得出来,
倘若自己一听说司马绍的困境就跑去找他。岂不是会令他误会自己对他怀有他所期待的那种情谊?若是他因此而重燃起希望,只怕到时还要生出许多事端来。
慕容翰目光闪动地盯着王初,见她面露踌躇,忽而一笑道:“只当我没说过这话,你想去便去,何必拘于世俗之见。”
“谁说我想去,”王初如同被揭了短似的提高声音反驳道,望见慕容翰面上挂着一副了然的笑容,王初的气焰一点点消了下去。像是说给慕容翰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她摇摇头轻声道:“也不急在这一时。”
“倒也是。”慕容翰淡淡应道。
王初不知作何回应,慕容翰也没有再说话,整个花厅顿时陷入一种令人心浮气躁地寂静里。
将无处安放的目光自慕容翰面上缓缓移往别处,猛然望见了摆在墙边的更漏,王初心下大为懊恼,她扬声唤道:“阿袆!”
“小娘。”一直候在门外的阿袆应声而至。
王初没好气地指了指更漏道:“都这个时辰了,怎得还不见你来叫我们用饭?”
如今王初与慕容翰也算是很熟识的了,但她对待慕容翰远不像对待司马绍那般自在随意,因此并不愿失礼于他,到了饭时还不留人用饭,却不是待客之道。
阿袆柔声笑道:“小娘,已经备下了,正要来叫慕容王子与小娘用饭呢,可巧小娘就唤阿袆进来了。”
其实备好了饭倒是真的,但阿袆此时并未预备来叫他俩去用饭。她见王初与慕容翰谈得正投入,并不敢随意打扰,只在门外守着,安静等待王初召唤自己。
王初点点头,站起身对慕容翰虚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见王初要留自己用饭,慕容翰也不多做推让,只笑着道了声:“叨扰了。”而后便随王初一道去了饭厅。
饶是王初见惯了司马绍那样散漫随性的人,但对于慕容翰这阵子的转变还是有些不习惯。
若是从前,便是凑巧赶上了饭时,他也会推辞几句。看他今日的做派,竟是真把这儿当自己家了。往来王府这么久了,慕容翰还从未在王初这儿留到饭时呢,难道他在建康无事可做了吗?
其实慕容翰比王初以为地要忙得多,因为近来京师连番传出坏消息,整个鲜卑族的部落统领都处在蠢蠢欲动中,各部互相串联,约定在适当的时候共同上书请司马睿登基,以期在新帝登基时能分一杯羹。
他们几部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一时好一时坏,但在利益面前都是这样的,前一刻或许还斗得你死我活,下一刻便可亲密地情同手足。
慕容部先一步派了慕容翰来建康向司马睿示诚,眼见京师形势每况愈下,各部亦准备派人前来建康探路,这些事情也需要他去居中联络。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翰还不忘为王初的事情忙碌,其心之赤诚亦可见一斑。
这些王初自然是不知道的,今日虽与司马绍和解,她的烦恼却更多了。
慕容翰离开乌衣巷时,王初仍在想着司马绍的事情。司马绍的承诺她不是不感动,可在此事注定不能有结果的情况下,这却更加重了她的负担,她甚至想,自己一辈子都不嫁人算了。
独自望着门窗发了半日呆,王初忽而低低唤道:“阿袆。”
“小娘。”阿袆应了一声,快步走到王初身边站下。半晌未听见王初的下文,她轻声提醒道:“小娘?”
“阿袆你说,若是我不想嫁人,阿父会怎么做,他会逼我嫁人吗?”
“难道小娘要招婿入赘吗?”阿袆惊道,她根本没想到王初问这话的意思是她想要独身一世,阿袆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琅琊王恐怕不会同意让他家世子恐怕做赘婿吧?她含含蓄蓄地说道:“小娘又何必非要招婿入赘呢,离得这样近,到谁家去不是一样呢。”
王初奇道:“谁告诉你我要招婿入赘了?”
“那小娘的意思是……”阿袆迷茫地问道。
“你说谁离得这样近?”王初睁大了双目反问道。她才醒过味来,听阿袆刚刚的话,难道王敦不声不响给自己看好了人家了?!
阿袆笑道:“哪里有谁,咱们今日到过甚么地方?又见过甚么人呀?”
王初哭笑不得地看着阿袆,她倒开起自己的玩笑来了,不过经她这么一说王初才醒悟到,原来到现在大家还依然将司马绍与自己看做一对儿呢。
她突然生出几分好奇:历史上的王初和司马绍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甚么?历史上真正的王初最后的归宿又是怎样?
为何王敦的夫人襄城公主在史书上有记载;王敦的养子王应在史书上有记载;就连王敦的侍妾阿袆史书上都有记载;唯独她这个堂堂东晋开国大臣,王敦王大将军唯一的女儿,又是正室襄城公主所出,竟不见于任何史籍,便是连只字片语也不曾见过!
王初也知道一般女子很难见于史册,可毕竟她的身份和经历放在那里。若只是因为她生平安稳,并无甚值得记上一笔的大事才未见诸于史册,这个原因王初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倘若真是因为某种隐秘的原因,才导致自己不见于史册……
想到这儿王初霎时惊出一身冷汗,难不成真被庾文君得逞了?难道是庾文君杀了王初后又仗着她皇太后的权势命令书者史官皆不得记载于王初有关的事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乍看之下,慕容翰的回答似乎只是随意道出,但王初关心的事情他却一件都没落下。既告诉王初司马裒不知此事,又让王初知道他自己的行踪隐秘,暗示王初不需替他担心。
“幸好,”王初面上绽开一个大大地笑容,总算松了口气,她这才想起来,慕容翰私下来建康之事可能会有危险的前提条件是——登基为帝的人不是司马睿,从她所知道的历史看,这个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
所幸只是虚惊一场,王初不禁嘲笑自己是关心则乱。联想到慕容翰先前的话,她有点明白慕容翰的与司马绍相像所指的是何事了,她缓缓道出自己的结论:“你是说因为你和琅琊王世子处境相似,不忍看他的处境困顿至此,所以便想帮他一把?”
慕容翰也笑着点点头,却未告诉王初:他更不忍看见王初强颜欢笑的样子。
也许王初自己都不曾发现,这些时日她便是笑着,笑容里也总带着一丝隐忍地脆弱。每次看到王初露出这样的笑容,慕容翰的心便会如同被什么拉扯着似的,一下又一下地发紧。他不曾细想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只知道自己希望看到她再次开心起来。
按照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主动去管这些事情,可不知何时,这个少女竟能令他改变自己的习惯。
或许是在这些时日的相处中;或许在那夜的秦淮河畔;或许,早在那年洛阳的寒冬里,她的影子已模糊地留在慕容翰心间。
否则为何明知此来建康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却依旧欣然而往。
否则为何在每次想起她的时候,都有一种温暖地情绪充盈胸怀?这种温暖。自阿母逝去后,他再也没有从旁人身上感受过。而这次在建康再次见到她,这种感觉却愈发强烈。
此时王初却早已神游天外,一想到司马绍这些时日经受着这么自己所不知道的痛苦。王初便非常后悔当日与他置气。从前她难过的时候都是司马绍陪在她身边,现在她明明可以为司马绍做些事情,却因为自己的固执任性而留他一个人在痛苦中受折磨。她恨不得立刻赶到司马绍身边,告诉他自己知道了他所受的苦,告诉他自己愿意与他一同分担。
望着愣怔地盯着墙壁,思绪却已经飞到司马绍身边的王初,慕容翰也不知自己将实情告诉她是不是做对了。
原本他并不想将这些事情告诉王初。特别是不想告诉她司马绍现在的处境,出于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心理,他很不愿看到王初与司马绍那般亲密。可若是一直瞒着王初,万一将来事情败露,司马绍因为与自己私下结盟的事情被牵连,他亦不知如何面对王初。
将这些事情告与王初知晓,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思,慕容翰笑道:“小丫头可是后悔了?”
“唔。”王初浑然不知慕容翰对自己说了什么,只在口中漫然应了一声。待她凝神听清慕容翰的话,不由眉毛一挑。疑道:“后悔什么?”
“后悔当日你对琅琊王世子太过决绝了。”
王初一愣:“何出此言?”
“不是么?”慕容翰轻声笑道:“一听说琅琊王世子处境艰难,你便开始神情恍惚,一望便知,你这是在后悔当日对他过于决绝。现下你定然是在想着要去同他解释清楚。”
听了慕容翰的话,王初开始踌躇起来了。慕容翰这话说的直白,却也不是全无道理,就连他都能看出来自己此时的所思所想,那依着司马绍对自己的了解,定然也看得出来,
倘若自己一听说司马绍的困境就跑去找他。岂不是会令他误会自己对他怀有他所期待的那种情谊?若是他因此而重燃起希望,只怕到时还要生出许多事端来。
慕容翰目光闪动地盯着王初,见她面露踌躇,忽而一笑道:“只当我没说过这话,你想去便去,何必拘于世俗之见。”
“谁说我想去,”王初如同被揭了短似的提高声音反驳道,望见慕容翰面上挂着一副了然的笑容,王初的气焰一点点消了下去。像是说给慕容翰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她摇摇头轻声道:“也不急在这一时。”
“倒也是。”慕容翰淡淡应道。
王初不知作何回应,慕容翰也没有再说话,整个花厅顿时陷入一种令人心浮气躁地寂静里。
将无处安放的目光自慕容翰面上缓缓移往别处,猛然望见了摆在墙边的更漏,王初心下大为懊恼,她扬声唤道:“阿袆!”
“小娘。”一直候在门外的阿袆应声而至。
王初没好气地指了指更漏道:“都这个时辰了,怎得还不见你来叫我们用饭?”
如今王初与慕容翰也算是很熟识的了,但她对待慕容翰远不像对待司马绍那般自在随意,因此并不愿失礼于他,到了饭时还不留人用饭,却不是待客之道。
阿袆柔声笑道:“小娘,已经备下了,正要来叫慕容王子与小娘用饭呢,可巧小娘就唤阿袆进来了。”
其实备好了饭倒是真的,但阿袆此时并未预备来叫他俩去用饭。她见王初与慕容翰谈得正投入,并不敢随意打扰,只在门外守着,安静等待王初召唤自己。
王初点点头,站起身对慕容翰虚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见王初要留自己用饭,慕容翰也不多做推让,只笑着道了声:“叨扰了。”而后便随王初一道去了饭厅。
饶是王初见惯了司马绍那样散漫随性的人,但对于慕容翰这阵子的转变还是有些不习惯。
若是从前,便是凑巧赶上了饭时,他也会推辞几句。看他今日的做派,竟是真把这儿当自己家了。往来王府这么久了,慕容翰还从未在王初这儿留到饭时呢,难道他在建康无事可做了吗?
其实慕容翰比王初以为地要忙得多,因为近来京师连番传出坏消息,整个鲜卑族的部落统领都处在蠢蠢欲动中,各部互相串联,约定在适当的时候共同上书请司马睿登基,以期在新帝登基时能分一杯羹。
他们几部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一时好一时坏,但在利益面前都是这样的,前一刻或许还斗得你死我活,下一刻便可亲密地情同手足。
慕容部先一步派了慕容翰来建康向司马睿示诚,眼见京师形势每况愈下,各部亦准备派人前来建康探路,这些事情也需要他去居中联络。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翰还不忘为王初的事情忙碌,其心之赤诚亦可见一斑。
这些王初自然是不知道的,今日虽与司马绍和解,她的烦恼却更多了。
慕容翰离开乌衣巷时,王初仍在想着司马绍的事情。司马绍的承诺她不是不感动,可在此事注定不能有结果的情况下,这却更加重了她的负担,她甚至想,自己一辈子都不嫁人算了。
独自望着门窗发了半日呆,王初忽而低低唤道:“阿袆。”
“小娘。”阿袆应了一声,快步走到王初身边站下。半晌未听见王初的下文,她轻声提醒道:“小娘?”
“阿袆你说,若是我不想嫁人,阿父会怎么做,他会逼我嫁人吗?”
“难道小娘要招婿入赘吗?”阿袆惊道,她根本没想到王初问这话的意思是她想要独身一世,阿袆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琅琊王恐怕不会同意让他家世子恐怕做赘婿吧?她含含蓄蓄地说道:“小娘又何必非要招婿入赘呢,离得这样近,到谁家去不是一样呢。”
王初奇道:“谁告诉你我要招婿入赘了?”
“那小娘的意思是……”阿袆迷茫地问道。
“你说谁离得这样近?”王初睁大了双目反问道。她才醒过味来,听阿袆刚刚的话,难道王敦不声不响给自己看好了人家了?!
阿袆笑道:“哪里有谁,咱们今日到过甚么地方?又见过甚么人呀?”
王初哭笑不得地看着阿袆,她倒开起自己的玩笑来了,不过经她这么一说王初才醒悟到,原来到现在大家还依然将司马绍与自己看做一对儿呢。
她突然生出几分好奇:历史上的王初和司马绍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甚么?历史上真正的王初最后的归宿又是怎样?
为何王敦的夫人襄城公主在史书上有记载;王敦的养子王应在史书上有记载;就连王敦的侍妾阿袆史书上都有记载;唯独她这个堂堂东晋开国大臣,王敦王大将军唯一的女儿,又是正室襄城公主所出,竟不见于任何史籍,便是连只字片语也不曾见过!
王初也知道一般女子很难见于史册,可毕竟她的身份和经历放在那里。若只是因为她生平安稳,并无甚值得记上一笔的大事才未见诸于史册,这个原因王初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倘若真是因为某种隐秘的原因,才导致自己不见于史册……
想到这儿王初霎时惊出一身冷汗,难不成真被庾文君得逞了?难道是庾文君杀了王初后又仗着她皇太后的权势命令书者史官皆不得记载于王初有关的事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