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十二回 失荐
噩讯毁议刁三杰,提商论选出新举。把酒练字共知音,心念皇恩急回京。
殿英的双手紧紧的攥着家丁的胳膊,急切的问道:“皇宫出了何事。”家丁的声音有些恐慌的回道:“刚刚在宫中传出来的讯息,说皇上驾崩归天。”
听见家丁的汇报,殿英的双手松开了家丁的胳膊,仰天长叹一声后说道:“给我拿官服。”身后的家丁随从听到殿英的话,急忙到卧房去那殿英的官服。殿英则掉头缓缓的回到了前厅。一会儿的功夫,家丁端着殿英的官服和官帽来到前厅。换上了官服,殿英带着沉重的心情出了大门直进皇宫。
到得宫门口,见守卫宫门的禁军人数增加一半。殿英身着官服,且守卫也识得殿英,打了招呼,殿英便进入宫门。朝着皇帝的行宫延福宫径直走去,一路上殿英发现不仅每个宫门增加了禁军看守,而且巡逻的禁军也比往常多了很多。在延福宫门口,殿英停住脚步,整理了一下官服,顺便叫公公通报。
一声通报,殿英进了延福宫。延福宫是皇上的行宫,也是皇上的寝宫,有时侯会在此处理一些政务。就比如近两年来,哲宗皇帝身体虚弱,朝中的所有事务都是在延福宫处理。延福宫中,哲宗皇帝盖着龙袍躺在龙床之上,昭怀皇后刘清菁坐在龙床边痴痴的望着皇上。
而在延福宫的正堂之上,向太后端坐在上面。下首站着章淳,曾布,蔡卞,韩忠彦几个朝中重臣。殿英进来后看到向太后本欲行礼,向太后却打了个手势,叫殿英先去祭拜哲宗皇帝。殿英走至龙床边,专注的看了哲宗皇帝一会儿,然后便行了跪拜之礼,同时也跟昭怀皇后刘清菁行了礼。刘清菁回头看了一眼殿英,开口说道:“起来吧。”
殿英在起身的时候看了一眼刘清菁,看到的是刘清菁坚毅的表情。说刘清菁的眼神坚毅,是因为在两年前刘清菁为哲宗皇帝生下了一个皇子,但因为皇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无法医治,不幸夭折。也正因为此事,在哲宗皇帝心里留下了很大的伤痕,加上平时要处理朝政,所以哲宗皇帝的身体日况而下,终于在今天走到了他的尽头。
两年内她先后失去了爱子爱人的刘清菁,心中的那份痛楚相信有很多人是不能明白的。如今她还能坐在这里,陪着哲宗皇帝,相信也是为了陪最爱的人最后一次了,从此后两个人便阴阳相隔。有一种爱是无怨无悔的守候,有一份情是欲哭无泪的相知,刘清菁将这种爱,这份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殿英来到了正堂,见过了向太后,接着开口说道:“望太后保重身体,由于皇上没有皇子,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还请太后暂时主持大局。”
殿英的这一句话瞬间刺激了跟前的大臣,章淳,曾布,蔡卞,韩忠彦四个人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殿英,而后有转移到了向太后脸上。向太后却只是微闭这双眼,仿佛没有听到殿英的言说。
“这些事不是你一个漕运司操心的,太后和我们自会处理。”蔡卞对殿英说道。
殿英听到蔡卞的话,有些气愤,随即便开口回敬蔡卞说道:“看来蔡大人已经盘算好了吧。”
蔡卞听到殿英这么一说,也来了气,便大声的说道:“你一个区区漕运司,居然敢和我这么说话,你这是犯上不敬。”
“你少拿官阶和和那些虚有的罪名来压我。”殿英毫不示弱的说道。
“都给我闭嘴,现在皇上刚刚归天,你们这些臣子就开始内乱,真实会看时机啊。”向太后终于忍不住二人的争吵,开口责骂。于此同时,曾布他们也劝说二人不要再吵了。
“端王和小王都太尉到。”公公的一声通报,将场面缓和了下来。之后便看到端王和小王都太尉两个人步入了延福宫。小王都太尉即那日买杯时和端王在一起的驸马,小王都太尉即王晋卿,他是英宗的驸马,由于和端王赵佶都喜好书画,和收藏一些宝物之内的东西而经常在一起,久而久之,端王便直接称他为驸马,而朝中之人都只唤他小王都太尉。
两个人经来后看见向太后本欲行礼,但和殿英一样,向太后打个手势叫两人先去祭拜哲宗皇帝。祭拜完后,两人问候了向太后,向太后还在对刚才殿英与蔡卞的争吵感到有些不满,但看到端王的来到,心情明显有了好转。
在平时的时候,端王每天都会到向太后的宫中问候向太后,因此端王在向太后的心里留下了不错的影响,认为端王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此今晚端王的到来使的向太后的心情很快好转了很多。
“皇兄去世,还望母后保重身体,儿臣为母后准备了一件礼物。”说着端王叫人拿了进来,并命人展了开来,是一副巨画,此画正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此图将大宋的繁华昌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上面。
“母后无需担心,我大宋如此强大繁华,定会一只传承下去。”端王的言说将向太后说的心花怒放,愁眉舒展。
“平日里我以为你只喜好那些书画,现在看来你不仅孝顺,对国事也很关心啊。”向太后对端王表示了由衷的赞扬。
端王听到太后的赞扬,心里也很舒坦。平时在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那些朝中百官,都认为端王是一个只喜好书画,并且是游手好闲,玩世不恭的皇家子弟,不会去了解和关心国事。但此次进献“清明上河图”把他的恶习抹去了很多。
“只要太后喜欢就好,如此我就先回去了,因为府里来了几个好友,他们都和我有相同的喜好,且平时很难见到他们。”端王跟向太后请辞的说道。
“既然府中有客,那你就先回去吧。”向太后应允的说道。
端王和王晋卿辞别了向太后,然后到哲宗皇帝的床前,再看了一眼皇帝,便离开了延福宫。两人一走,殿英也起身说要回府,因为跟这几个朝中的大臣,殿英跟他们总是争锋相对,如果在继续待着,相信又会争的面红耳赤。于是殿英也离开延福宫回府了。
“太后,刚才殿大人说的对,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你主持大局。”宰相章淳再次跟向太后提起的此事。刚才的争论,使向太后有点心烦意乱,也多亏后来端王的到来缓解了气氛。此时章淳又再说起,向太后不免有些生气,于是说道:“此事明日早朝的时候再议,现在你们都回去吧。”
章淳等人见向太后此时无心谈论此事,在说只会迁怒向太后,于是也都很识相的行礼各自回府了。
翌日早朝,向太后隔着帘子和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国事。在宋朝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后宫中不管什么人都不能参与朝政,而此时,向太后主持大局也是因为哲宗皇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的人选也没有,于是众大臣便请向太后来主持朝政。
向太后隔着帘子跟大臣问道:“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
向太后问众位大臣谁能继统,章淳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因为他是宰相,把持着朝政,于是便成了第一个发言的人。章淳站出来后,没有考虑张口便说道:“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
向太后听到章淳说立简王,脸色马上便变了。虽然隔着帘子章淳可能看不到,但是章淳马上反应过来这话说的太鲁莽了。因为刚归天的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所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理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么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当了皇帝。向太后随是正位中宫,但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那么向太后和朱太妃的后宫关系就不好相处了。因此,向太后才在帘子后面勃然变色,当然,章淳的这个提议也就作废不了了之了。
既然立简王不行,于是章淳又想到一个人,便有提议说道:“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说道此,不得不说一下北宋的第六代皇帝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以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部夭折,只剩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宗皇帝是第六子。于是章淳按照长幼之序便提到了老九申王。
章淳一说申王,满朝的文武官员都乐了,而帘子后面的向太后也乐了。但为了不失礼数,向太后马上控制住了自己,有些打趣的跟章淳说道:“宰相这不是成心的嘛,明知道申王有眼疾,还提及申王。”原来老九申王有眼疾,是个盲人,当了皇上,别说处理朝政,就连奏章也看不了。
既然不能立老九申王,那么继续往下数,就到了神宗的第十一位皇子,也就是端王。想到此,章淳心中暗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
章淳知道,端王赵佶整天就知道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妓勾勾搭搭,虽然昨晚在延福宫中进献了“清明上河图”。但他的那些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所有的。章淳正想着这些,帘子后面的向太后也说道:“既然申王有眼疾,不能继统,这样一来,下边就该端王了吧。”
章淳听到向太后要立端王,再加上刚才想的那些,于是脑子一乱,便张口说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太后听了章淳的话很生气,向太后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我立的你就给否决,而且完全不顾君臣礼仪,这还了得。”
章淳的一句“不可以君天下”也瞬间惹来了朝臣们的争相辩论,此时,便有大臣落井下石。枢密使曾布在这个时候便跳出来指责章淳:“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曾布的一句“居心何在”给章淳扣上了一个大帽子,章淳为了不在失言惹祸上身,便没在说话。此时帘子后面的向太后言道:“先帝经常说端王有福寿,而且非常的孝顺,和其他的皇子有明显的不同。”
向太后这样一说也就是已经拍板决定了要立端王为帝,文武百官也都没在去争论什么,因为再提异议,只会给自己惹祸。
随即向太后下了旨意,叫内侍宦官到端王府中传端王前来继承皇位。内侍宦官到得端王府中,管家告诉端王此时并不在府里。
内侍宦官便叫府里之人赶快去寻找,自己在府里焦急的来回走动。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殿英的双手紧紧的攥着家丁的胳膊,急切的问道:“皇宫出了何事。”家丁的声音有些恐慌的回道:“刚刚在宫中传出来的讯息,说皇上驾崩归天。”
听见家丁的汇报,殿英的双手松开了家丁的胳膊,仰天长叹一声后说道:“给我拿官服。”身后的家丁随从听到殿英的话,急忙到卧房去那殿英的官服。殿英则掉头缓缓的回到了前厅。一会儿的功夫,家丁端着殿英的官服和官帽来到前厅。换上了官服,殿英带着沉重的心情出了大门直进皇宫。
到得宫门口,见守卫宫门的禁军人数增加一半。殿英身着官服,且守卫也识得殿英,打了招呼,殿英便进入宫门。朝着皇帝的行宫延福宫径直走去,一路上殿英发现不仅每个宫门增加了禁军看守,而且巡逻的禁军也比往常多了很多。在延福宫门口,殿英停住脚步,整理了一下官服,顺便叫公公通报。
一声通报,殿英进了延福宫。延福宫是皇上的行宫,也是皇上的寝宫,有时侯会在此处理一些政务。就比如近两年来,哲宗皇帝身体虚弱,朝中的所有事务都是在延福宫处理。延福宫中,哲宗皇帝盖着龙袍躺在龙床之上,昭怀皇后刘清菁坐在龙床边痴痴的望着皇上。
而在延福宫的正堂之上,向太后端坐在上面。下首站着章淳,曾布,蔡卞,韩忠彦几个朝中重臣。殿英进来后看到向太后本欲行礼,向太后却打了个手势,叫殿英先去祭拜哲宗皇帝。殿英走至龙床边,专注的看了哲宗皇帝一会儿,然后便行了跪拜之礼,同时也跟昭怀皇后刘清菁行了礼。刘清菁回头看了一眼殿英,开口说道:“起来吧。”
殿英在起身的时候看了一眼刘清菁,看到的是刘清菁坚毅的表情。说刘清菁的眼神坚毅,是因为在两年前刘清菁为哲宗皇帝生下了一个皇子,但因为皇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无法医治,不幸夭折。也正因为此事,在哲宗皇帝心里留下了很大的伤痕,加上平时要处理朝政,所以哲宗皇帝的身体日况而下,终于在今天走到了他的尽头。
两年内她先后失去了爱子爱人的刘清菁,心中的那份痛楚相信有很多人是不能明白的。如今她还能坐在这里,陪着哲宗皇帝,相信也是为了陪最爱的人最后一次了,从此后两个人便阴阳相隔。有一种爱是无怨无悔的守候,有一份情是欲哭无泪的相知,刘清菁将这种爱,这份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殿英来到了正堂,见过了向太后,接着开口说道:“望太后保重身体,由于皇上没有皇子,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还请太后暂时主持大局。”
殿英的这一句话瞬间刺激了跟前的大臣,章淳,曾布,蔡卞,韩忠彦四个人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殿英,而后有转移到了向太后脸上。向太后却只是微闭这双眼,仿佛没有听到殿英的言说。
“这些事不是你一个漕运司操心的,太后和我们自会处理。”蔡卞对殿英说道。
殿英听到蔡卞的话,有些气愤,随即便开口回敬蔡卞说道:“看来蔡大人已经盘算好了吧。”
蔡卞听到殿英这么一说,也来了气,便大声的说道:“你一个区区漕运司,居然敢和我这么说话,你这是犯上不敬。”
“你少拿官阶和和那些虚有的罪名来压我。”殿英毫不示弱的说道。
“都给我闭嘴,现在皇上刚刚归天,你们这些臣子就开始内乱,真实会看时机啊。”向太后终于忍不住二人的争吵,开口责骂。于此同时,曾布他们也劝说二人不要再吵了。
“端王和小王都太尉到。”公公的一声通报,将场面缓和了下来。之后便看到端王和小王都太尉两个人步入了延福宫。小王都太尉即那日买杯时和端王在一起的驸马,小王都太尉即王晋卿,他是英宗的驸马,由于和端王赵佶都喜好书画,和收藏一些宝物之内的东西而经常在一起,久而久之,端王便直接称他为驸马,而朝中之人都只唤他小王都太尉。
两个人经来后看见向太后本欲行礼,但和殿英一样,向太后打个手势叫两人先去祭拜哲宗皇帝。祭拜完后,两人问候了向太后,向太后还在对刚才殿英与蔡卞的争吵感到有些不满,但看到端王的来到,心情明显有了好转。
在平时的时候,端王每天都会到向太后的宫中问候向太后,因此端王在向太后的心里留下了不错的影响,认为端王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此今晚端王的到来使的向太后的心情很快好转了很多。
“皇兄去世,还望母后保重身体,儿臣为母后准备了一件礼物。”说着端王叫人拿了进来,并命人展了开来,是一副巨画,此画正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此图将大宋的繁华昌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上面。
“母后无需担心,我大宋如此强大繁华,定会一只传承下去。”端王的言说将向太后说的心花怒放,愁眉舒展。
“平日里我以为你只喜好那些书画,现在看来你不仅孝顺,对国事也很关心啊。”向太后对端王表示了由衷的赞扬。
端王听到太后的赞扬,心里也很舒坦。平时在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那些朝中百官,都认为端王是一个只喜好书画,并且是游手好闲,玩世不恭的皇家子弟,不会去了解和关心国事。但此次进献“清明上河图”把他的恶习抹去了很多。
“只要太后喜欢就好,如此我就先回去了,因为府里来了几个好友,他们都和我有相同的喜好,且平时很难见到他们。”端王跟向太后请辞的说道。
“既然府中有客,那你就先回去吧。”向太后应允的说道。
端王和王晋卿辞别了向太后,然后到哲宗皇帝的床前,再看了一眼皇帝,便离开了延福宫。两人一走,殿英也起身说要回府,因为跟这几个朝中的大臣,殿英跟他们总是争锋相对,如果在继续待着,相信又会争的面红耳赤。于是殿英也离开延福宫回府了。
“太后,刚才殿大人说的对,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你主持大局。”宰相章淳再次跟向太后提起的此事。刚才的争论,使向太后有点心烦意乱,也多亏后来端王的到来缓解了气氛。此时章淳又再说起,向太后不免有些生气,于是说道:“此事明日早朝的时候再议,现在你们都回去吧。”
章淳等人见向太后此时无心谈论此事,在说只会迁怒向太后,于是也都很识相的行礼各自回府了。
翌日早朝,向太后隔着帘子和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国事。在宋朝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后宫中不管什么人都不能参与朝政,而此时,向太后主持大局也是因为哲宗皇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的人选也没有,于是众大臣便请向太后来主持朝政。
向太后隔着帘子跟大臣问道:“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
向太后问众位大臣谁能继统,章淳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因为他是宰相,把持着朝政,于是便成了第一个发言的人。章淳站出来后,没有考虑张口便说道:“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
向太后听到章淳说立简王,脸色马上便变了。虽然隔着帘子章淳可能看不到,但是章淳马上反应过来这话说的太鲁莽了。因为刚归天的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所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理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么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当了皇帝。向太后随是正位中宫,但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那么向太后和朱太妃的后宫关系就不好相处了。因此,向太后才在帘子后面勃然变色,当然,章淳的这个提议也就作废不了了之了。
既然立简王不行,于是章淳又想到一个人,便有提议说道:“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说道此,不得不说一下北宋的第六代皇帝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以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部夭折,只剩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宗皇帝是第六子。于是章淳按照长幼之序便提到了老九申王。
章淳一说申王,满朝的文武官员都乐了,而帘子后面的向太后也乐了。但为了不失礼数,向太后马上控制住了自己,有些打趣的跟章淳说道:“宰相这不是成心的嘛,明知道申王有眼疾,还提及申王。”原来老九申王有眼疾,是个盲人,当了皇上,别说处理朝政,就连奏章也看不了。
既然不能立老九申王,那么继续往下数,就到了神宗的第十一位皇子,也就是端王。想到此,章淳心中暗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
章淳知道,端王赵佶整天就知道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妓勾勾搭搭,虽然昨晚在延福宫中进献了“清明上河图”。但他的那些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所有的。章淳正想着这些,帘子后面的向太后也说道:“既然申王有眼疾,不能继统,这样一来,下边就该端王了吧。”
章淳听到向太后要立端王,再加上刚才想的那些,于是脑子一乱,便张口说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太后听了章淳的话很生气,向太后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我立的你就给否决,而且完全不顾君臣礼仪,这还了得。”
章淳的一句“不可以君天下”也瞬间惹来了朝臣们的争相辩论,此时,便有大臣落井下石。枢密使曾布在这个时候便跳出来指责章淳:“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曾布的一句“居心何在”给章淳扣上了一个大帽子,章淳为了不在失言惹祸上身,便没在说话。此时帘子后面的向太后言道:“先帝经常说端王有福寿,而且非常的孝顺,和其他的皇子有明显的不同。”
向太后这样一说也就是已经拍板决定了要立端王为帝,文武百官也都没在去争论什么,因为再提异议,只会给自己惹祸。
随即向太后下了旨意,叫内侍宦官到端王府中传端王前来继承皇位。内侍宦官到得端王府中,管家告诉端王此时并不在府里。
内侍宦官便叫府里之人赶快去寻找,自己在府里焦急的来回走动。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