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稻香村二次装修工程
紫鹃当然不能这么说,就直说潇湘馆的问题:“关键不是箱子,也不是湘云姑娘,毕竟湘云姑娘能来住几日的。问题竹子属寒,南方倒好,可是这里的天气就有些冷了,怕我们姑娘受不住。”
本来贾母大人是恨不得让孙子和外孙女继续住里外间的,不过这样王夫人不干,就是贾政也不干。总之贾母的原则是孙子和外孙女越近越好。
这个紫鹃这个现在人都理解不能。虽说老太太多少都有些做媒的爱好,而且贾老太太从自己在贾府的利益上,自身感情上都想凑合宝黛二人,可是这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么?
你要凑合他们就索性给他们订婚好了,而不是让他们一处混着就行的。我知道你根本做不了媳妇的主,既然做不了媳妇的主,还让他们这么发展,不是害他们么?要是最后不成,我们姑娘的名节怎么办?真的老糊涂了吗?
不过贾母还真的疼爱黛玉的,所以一听黛玉的身子受不了,就问:“有没有敞亮的暖和的地?”
王熙凤马上回话说:“那缀锦楼倒是敞亮;暖和么,蘅芜院的石头挡风,稻香村的太阳好。”
要说缀锦楼倒是敞亮,地方又大,但是真的可以说是大观园里最规矩平淡的建筑了,黛玉不喜欢。稻香村黛玉倒是喜欢,可是那地方到底不精致,没见过田园风光的黛玉可能一时喜欢但是老住着就不一定了。那么这剩下蘅芜苑可以住了。
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贾母说让姑娘们来选住处吧。结果王夫人带着薛宝钗和贾府三春一起来了。王夫人就对贾母说:“宝丫头是娘娘点到的,这孩子平时就喜欢素净,不爱个花儿草儿的,我看就住蘅芜苑吧。”
黛玉也知道贾母所想,就自己赶紧说:“这可好了!我正说喜欢那稻香村,正好挨着宝姐姐。到时候宝姐姐可不要嫌我烦啊!”
王夫人听了满意:“大姑娘喜欢稻香村啊。就是那里素简了些,要不让人再修修。”
贾母本来想来想去,也为黛玉取中了蘅芜苑。不过黛玉接了王夫人的话,知道黛玉不想自己为难,毕竟王夫人一开口就是“娘娘点到的”,这里贾母暗恨王夫人。
王夫人倒是高兴,给宝钗找了除怡红院外最大的院子,房子大小是小事,不过因为和怡红院相配还是好。宝钗本人也喜欢蘅芜苑清幽,这次是真的清幽了,其实这几个院子就潇湘馆和蘅芜苑能说清幽。
王夫人本以为贾母会让黛玉住潇湘馆呢,其实因为潇湘馆和怡红院近,王夫人也替宝钗考虑过。不过怕贾母不同意,才选了规模和怡红院相配的蘅芜苑。没想到黛玉也不住潇湘馆,真是太好了!所以主动提出要整理稻香村。
最后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稻香村,贾迎春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缀锦楼,宝玉住了怡红院。
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紫鹃细想这个安排,迎春的住处无论是缀锦楼还是潇湘馆都不错,看了大房还没在内斗中完全落败,当然也可能是面子上的平衡。
原著说寥寥几句就交代了搬进大观园,可是搬家哪那么容易啊。尤其是黛玉这样一直跟着贾母生活的,虽然后来有自己的三间北房居住,但是还是没独立生活。现在是独立生活了,许多东西都要置办才行。
稻香村是什么情况: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路旁有一石碣,一个酒幌依外面村庄的式样用竹竿挑在树梢。不养别的雀鸟,只是鹅鸭鸡类。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
当年前世的紫鹃看红楼梦的时候,一直不明白,贾政让宝玉题咏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那些不同季节却都在正盛开的花木是季节穿越的,还是温室培植的?起码红杏满枝的时候必须是阳春季节,可是元春省亲是冬天啊!
好吧,架空!朝代都能架空了,何况季节?还是不要管宝玉题咏的季节了,还是先考虑稻香村怎么居住吧。
稻香村的问题就出在这“泥墙茅舍,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上头了。
贾老太太本来给黛玉盘算了潇湘馆,不过紫鹃说的也是,那里属阴,怕黛玉受不了。又看中了蘅芜苑,结果王夫人用元妃之名给宝钗占了去,最后还是自己外孙女黛玉知大体,让了,最后住了稻香村。
在贾母这个富贵老太太眼里,这么素净的地方怎么让千金小姐们居住啊?所以贾老太太就不高兴了。
在紫鹃看来,其实要是贾老太太早说让黛玉住蘅芜苑,而宝钗住潇湘馆,王夫人也未必不愿意,没准还高兴呢。不过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虽然表面上和睦,其实沟通上根本不畅的,所以如此结果。
不过现在王夫人也满意黛玉的选择,所以此时乐于做好人讨好贾母。于是乎,稻香村被二次装修了。结果虽然不能说惨不忍睹,也有些不伦不类。
这稻香村说是泥墙茅舍,其实是假的,也不知道是未卜先知考虑了以后居住问题,还是贾府要面子的本性。连院子里的泥墙里头都是砖的,房子更是青砖瓦房,茅草都是上层伪装,要不原著上从没见写过李纨的房子刮了大风之后就漏雨啊。
而且田园风光么,没有那么多长门漏窗,加上双层顶,还是冬暖夏凉的。不过这是住了一年一后才能知道的。现在的好处就是宽敞,大概设计的人认为乡下地广人稀,地方大,所以房子建的大,房舍多。
贾老太太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稻香村和蘅芜苑比较,当然认为黛玉委屈到了,宝钗占了好地方。
于是贾老太太看着王夫人不痛快,这王夫人既然肯弥补,那么就拿出诚意吧!这不,贾老太太先发制人,说:把黛玉从南边带来的拔步床用上吧。这南京出的描金剔彩的紫檀拔步床一出,那么怎么配套的你王夫人看着办吧!
王夫人也是个牛人。这稻香村先天条件在这里,不可能是像蘅芜苑一样绿窗油壁了,因为四壁都是砖啊,还是不雕花的砖。王夫人就让用锦幕把四壁都包起来。真是豪华了!
可是,紫鹃还是叶之莲的时候,小时候看过的小说里头,描写到花魁的房间的时候最常用的写法就是四壁包着丝绸。
王夫人啊!这么看,你和你给住处起名“怡红院”的儿子,你们母子的审美还真是异曲同工啊!
还有这东西洗起来得多大工作量啊!洗了在挂也不容易啊!人力成本啊!对了,贾府反正也养着很多闲人,给她们找点事干,省的她们无事生非,也算是合理利用资源了。
除了那拔步床是黛玉南边带来的,老太太又给了几件家具,有自己当年的嫁妆,做媳妇以后收藏的,还有给黛玉她娘当年陪嫁的。
所以现在稻香村可以想像,外头是一处田庄,里头一屋子紫檀花梨、填漆描金的家具,而且墙上还包着绣帘丝幕。
本来照宝玉说的:“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这下连穿凿也够不上了!
稻香村的布置,那个不是紫鹃的职权范围。紫鹃的工作是收拾要搬东西,不一定自己动手装箱,但是有什麽东西的总账得在紫鹃手里。
黛玉原来的房子小,现在大了,要多许多东西。这些有些是老太太给添的,有些是黛玉自己从南边带来的。老太太给的实用的东西和摆设,比如好绸缎,各色帐幔,高级铺盖,花瓶,屏风等等。黛玉南边带来的是指黛玉想要拿出来的书和字画之类。
因为黛玉要拿东西,当然是紫鹃动手。跟着鸳鸯到老太太的库房,才知道黛玉还真是个财主,从南边带了的东西有几个库房呢。
紫鹃问鸳鸯:“这么多东西,可有个总账啊?”这个问题不过分,毕竟是黛玉的东西,将来是黛玉的嫁妆,现在老太太替她保管着,所以黛玉的管事丫鬟问个帐也不是不对。
本来贾母大人是恨不得让孙子和外孙女继续住里外间的,不过这样王夫人不干,就是贾政也不干。总之贾母的原则是孙子和外孙女越近越好。
这个紫鹃这个现在人都理解不能。虽说老太太多少都有些做媒的爱好,而且贾老太太从自己在贾府的利益上,自身感情上都想凑合宝黛二人,可是这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么?
你要凑合他们就索性给他们订婚好了,而不是让他们一处混着就行的。我知道你根本做不了媳妇的主,既然做不了媳妇的主,还让他们这么发展,不是害他们么?要是最后不成,我们姑娘的名节怎么办?真的老糊涂了吗?
不过贾母还真的疼爱黛玉的,所以一听黛玉的身子受不了,就问:“有没有敞亮的暖和的地?”
王熙凤马上回话说:“那缀锦楼倒是敞亮;暖和么,蘅芜院的石头挡风,稻香村的太阳好。”
要说缀锦楼倒是敞亮,地方又大,但是真的可以说是大观园里最规矩平淡的建筑了,黛玉不喜欢。稻香村黛玉倒是喜欢,可是那地方到底不精致,没见过田园风光的黛玉可能一时喜欢但是老住着就不一定了。那么这剩下蘅芜苑可以住了。
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贾母说让姑娘们来选住处吧。结果王夫人带着薛宝钗和贾府三春一起来了。王夫人就对贾母说:“宝丫头是娘娘点到的,这孩子平时就喜欢素净,不爱个花儿草儿的,我看就住蘅芜苑吧。”
黛玉也知道贾母所想,就自己赶紧说:“这可好了!我正说喜欢那稻香村,正好挨着宝姐姐。到时候宝姐姐可不要嫌我烦啊!”
王夫人听了满意:“大姑娘喜欢稻香村啊。就是那里素简了些,要不让人再修修。”
贾母本来想来想去,也为黛玉取中了蘅芜苑。不过黛玉接了王夫人的话,知道黛玉不想自己为难,毕竟王夫人一开口就是“娘娘点到的”,这里贾母暗恨王夫人。
王夫人倒是高兴,给宝钗找了除怡红院外最大的院子,房子大小是小事,不过因为和怡红院相配还是好。宝钗本人也喜欢蘅芜苑清幽,这次是真的清幽了,其实这几个院子就潇湘馆和蘅芜苑能说清幽。
王夫人本以为贾母会让黛玉住潇湘馆呢,其实因为潇湘馆和怡红院近,王夫人也替宝钗考虑过。不过怕贾母不同意,才选了规模和怡红院相配的蘅芜苑。没想到黛玉也不住潇湘馆,真是太好了!所以主动提出要整理稻香村。
最后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稻香村,贾迎春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缀锦楼,宝玉住了怡红院。
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紫鹃细想这个安排,迎春的住处无论是缀锦楼还是潇湘馆都不错,看了大房还没在内斗中完全落败,当然也可能是面子上的平衡。
原著说寥寥几句就交代了搬进大观园,可是搬家哪那么容易啊。尤其是黛玉这样一直跟着贾母生活的,虽然后来有自己的三间北房居住,但是还是没独立生活。现在是独立生活了,许多东西都要置办才行。
稻香村是什么情况: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路旁有一石碣,一个酒幌依外面村庄的式样用竹竿挑在树梢。不养别的雀鸟,只是鹅鸭鸡类。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
当年前世的紫鹃看红楼梦的时候,一直不明白,贾政让宝玉题咏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那些不同季节却都在正盛开的花木是季节穿越的,还是温室培植的?起码红杏满枝的时候必须是阳春季节,可是元春省亲是冬天啊!
好吧,架空!朝代都能架空了,何况季节?还是不要管宝玉题咏的季节了,还是先考虑稻香村怎么居住吧。
稻香村的问题就出在这“泥墙茅舍,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上头了。
贾老太太本来给黛玉盘算了潇湘馆,不过紫鹃说的也是,那里属阴,怕黛玉受不了。又看中了蘅芜苑,结果王夫人用元妃之名给宝钗占了去,最后还是自己外孙女黛玉知大体,让了,最后住了稻香村。
在贾母这个富贵老太太眼里,这么素净的地方怎么让千金小姐们居住啊?所以贾老太太就不高兴了。
在紫鹃看来,其实要是贾老太太早说让黛玉住蘅芜苑,而宝钗住潇湘馆,王夫人也未必不愿意,没准还高兴呢。不过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虽然表面上和睦,其实沟通上根本不畅的,所以如此结果。
不过现在王夫人也满意黛玉的选择,所以此时乐于做好人讨好贾母。于是乎,稻香村被二次装修了。结果虽然不能说惨不忍睹,也有些不伦不类。
这稻香村说是泥墙茅舍,其实是假的,也不知道是未卜先知考虑了以后居住问题,还是贾府要面子的本性。连院子里的泥墙里头都是砖的,房子更是青砖瓦房,茅草都是上层伪装,要不原著上从没见写过李纨的房子刮了大风之后就漏雨啊。
而且田园风光么,没有那么多长门漏窗,加上双层顶,还是冬暖夏凉的。不过这是住了一年一后才能知道的。现在的好处就是宽敞,大概设计的人认为乡下地广人稀,地方大,所以房子建的大,房舍多。
贾老太太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稻香村和蘅芜苑比较,当然认为黛玉委屈到了,宝钗占了好地方。
于是贾老太太看着王夫人不痛快,这王夫人既然肯弥补,那么就拿出诚意吧!这不,贾老太太先发制人,说:把黛玉从南边带来的拔步床用上吧。这南京出的描金剔彩的紫檀拔步床一出,那么怎么配套的你王夫人看着办吧!
王夫人也是个牛人。这稻香村先天条件在这里,不可能是像蘅芜苑一样绿窗油壁了,因为四壁都是砖啊,还是不雕花的砖。王夫人就让用锦幕把四壁都包起来。真是豪华了!
可是,紫鹃还是叶之莲的时候,小时候看过的小说里头,描写到花魁的房间的时候最常用的写法就是四壁包着丝绸。
王夫人啊!这么看,你和你给住处起名“怡红院”的儿子,你们母子的审美还真是异曲同工啊!
还有这东西洗起来得多大工作量啊!洗了在挂也不容易啊!人力成本啊!对了,贾府反正也养着很多闲人,给她们找点事干,省的她们无事生非,也算是合理利用资源了。
除了那拔步床是黛玉南边带来的,老太太又给了几件家具,有自己当年的嫁妆,做媳妇以后收藏的,还有给黛玉她娘当年陪嫁的。
所以现在稻香村可以想像,外头是一处田庄,里头一屋子紫檀花梨、填漆描金的家具,而且墙上还包着绣帘丝幕。
本来照宝玉说的:“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这下连穿凿也够不上了!
稻香村的布置,那个不是紫鹃的职权范围。紫鹃的工作是收拾要搬东西,不一定自己动手装箱,但是有什麽东西的总账得在紫鹃手里。
黛玉原来的房子小,现在大了,要多许多东西。这些有些是老太太给添的,有些是黛玉自己从南边带来的。老太太给的实用的东西和摆设,比如好绸缎,各色帐幔,高级铺盖,花瓶,屏风等等。黛玉南边带来的是指黛玉想要拿出来的书和字画之类。
因为黛玉要拿东西,当然是紫鹃动手。跟着鸳鸯到老太太的库房,才知道黛玉还真是个财主,从南边带了的东西有几个库房呢。
紫鹃问鸳鸯:“这么多东西,可有个总账啊?”这个问题不过分,毕竟是黛玉的东西,将来是黛玉的嫁妆,现在老太太替她保管着,所以黛玉的管事丫鬟问个帐也不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