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天下逐鹿 第两百三十一章 杀气冲天
四十余万匈奴大军踏着朝阳,头也不回的放弃对九原城的包围朝着九原郡背后的云中杀将而去。
整个大秦北部边疆,九原城是唯一的要塞之城。
在九原郡背后云中、雁门等十余个郡,基本上没有一座坚城。城墙低矮不说,大型连射弩机更是一具都没有。大秦毕竟初立,六国遗族汹涌的复辟浪潮一直困扰着大秦朝野上下。
大秦一直在强力的压制着关外山东这些中原之地的楚赵齐韩这几个大国的遗族,除了加强咸阳屏障九原、陇西两郡的边防外,很多偏远郡县基本上除了郡守是由大秦中央朝廷直接派人担任之外,剩余的县治大多都是挑选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为县令亦或是县尉。
可以说大秦对关外很多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郡县的统治都是极为薄弱的。这也造成了这些郡县定然不可能会有坚城或者强大的守城器械,毕竟守城器械只要愿意花费时间和人力,都是可以变为攻城器械的。
而这些器械如果安装在了各个郡县的城墙之上,面对汹涌的复辟浪潮,随时都有可能落入叛军之手,这些器械就会成为叛军用来对付秦军的利器了。
更何况,始皇帝为了更好的管治天下,抑制六国遗族汹涌的复辟浪潮,原本六国所有的关隘、要塞以及坚城基本上都被拆了个精光。
这一点,匈奴人也许不是很清楚。但是蒙鸿等一干九原军的将领一个个心里可都是跟明镜似的。只要这匈奴人突入云中,基本上可以说大秦整个北部边疆已经是无险可挡了。以匈奴人骑兵的机动力。甚至于可以一路北上,然后南下,在大散关之外的诸多郡县基本上都成为匈奴人口中之肉了。
听到李钢的话。蒙鸿没有说话。
战是肯定要战的。大将军蒙恬今天必然能够赶到九原城,想到蒙恬信中所说的安排和计划,更是不能让匈奴这数十万大军就这样施施然离去。
“城内所有斥候即刻出城。探查九原城周遭五十里。”蒙鸿看着已经远去的大队匈奴骑兵道,然后回身看着身后的一众九原军将领肃声道:“诸将听令!”
“末将听令!”
一众九原军将领面色尽皆一肃,抱拳齐齐喝道。
“王旭将军,领六万九原军兵卒驻守九原城!”
“末将遵命!”王旭就是先前说话的那个中年将领,他同样是王乾的堂叔。
“李钢,蒙昧,赵展,蒙过。听令,四位将军即刻点齐各部骑军共四万人,在东门集结,随时听令准备出城!”
“末将遵命!”
“蒙卓,蒙翔,听令!两位将军即刻统领八万步卒在北门集结。听令出城!”
“末将遵命!”
“其余诸将统领各部兵卒,依令而行!旦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蒙鸿眼神在一众九原军将领身上扫过。
“喏!”一众将领哄然应道。
九原军,本身就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自然不可能有人故意违抗军令。蒙鸿所说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当然,如果真的有人违抗军令,那自然是军法从事的。
等到一众将领下城各自准备。蒙鸿站在北城墙上看着匈奴骑兵远去的方向。此刻,已经逐渐远去的匈奴骑兵蒙鸿也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少许模糊人影而已,漫天的马蹄轰鸣声正在逐渐远去。
蒙鸿很清楚,匈奴人这次既是真的放弃九原城的包围想要去往云中,也是假的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对九原城秦军的包围。
说是真的,冒顿因为见九原城城高兵足确实有放弃九原城转而劫掠九原郡背后的云中、雁门数郡的想法,毕竟冒顿并不傻,即便是他再想将充作炮灰的三十万东胡骑兵都消耗光,也不会如此愚蠢的消耗在九原城下。要知道九原城中可是有近二十万的九原军精锐。
说是假的,那是因为冒顿很清楚,只要他一日没有攻破九原城,那么河南地和河套平原即便他占了,也迟早还是秦人的,同时即便他撤兵进入云中、雁门数郡劫掠,也要随时留下大部分兵力防备后方九原城中的九原军随时可能杀将出来抄他后路的可能。
而且,显然九原军不会真的因为惧怕自己匈奴大军而都躲在九原城中。那么九原军龟缩在九原城的原因就有待商酌了。除了秦人即将有援军到来,冒顿想不出来九原军为何会如此行事。即便没有蒙恬在九原城,以九原军十余年的赫赫威名任何一个统兵大将都不会做出这样有损九原军以及秦人颜面的事情来。
但是面对城墙高大又有近二十万九原军驻守的九原城,加上秦军兵械之利,冒顿除非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倾尽全力一搏才有可能攻破九原城。而那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更大的可能却是,消耗完东胡骑兵,自己的匈奴大军就要面对城内九原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了。
到时候怕是不仅河南地和河套平原夺取不了,他冒顿也将品尝到人生的第一次惨败。
冒顿,输不起;匈奴,也输不起。所以冒顿宁愿撤兵到云中、雁门等大秦北部边疆的十余郡去劫掠一圈,然后再施施然带着战利品打道回狼居胥山,也不想冒险一搏。
之所以冒顿决意半真半假的撤军,说到底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将守城的秦军给引出城外。然后两军对决,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匈奴勇士定然能够解决出城的九原军。
那个时候即便九原军在城内依然留有兵卒驻守,但是二十万九原军守城同数万九原军守城,在冒顿看来显然要攻打数万九原军驻守的九原城要容易的多。
当然,冒顿这也是在赌,他在赌九原军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这数十万匈奴骑兵进入云中、雁门数郡,要知道这几个郡可一直都是九原军的驻地。如果这几个郡被自己破坏的一干二净,想来九原军也不好同那小皇帝交代吧。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念头,所以冒顿可以让大军放缓了前进的速度。同时除了探查周围数十里的斥候骑兵外,没有在九原城周围留下任何一点埋伏。
冒顿,对自己麾下的匈奴勇士还是很有信心的。
九原城中杀将出来探查的九原军斥候很快就同匈奴精锐斥候交上手。冒顿和蒙鸿等人几乎是同时收到消息。冒顿是大喜,蒙鸿同样是大喜。
禀报给大将军蒙恬的信报早已经发出,如今匈奴大队骑兵距离九原城已经三十余里,而在九原城周围除了不断来回探查军情的匈奴斥候外,九原军斥候没有发现任何的匈奴骑兵存在。
显然,匈奴人确实是撤的干干净净。
让人血液沸腾的隆隆战鼓声陡然响彻整个九原城。
伴随这鼓声,九原城东门和北门同时打开,一队队身穿黑甲的九原军兵卒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大开的北门开拔而出,然后在九原城外列队。
与此同时,集结在北门的由李钢,蒙昧,赵展,蒙过四人统领的四万九原军精骑也同时奔驰而出,飞快的朝着还在城外列队的九原军步卒集合着。
八万步卒,一具具庞大的大型连射弩机被从城墙上拆下,搬上马车之上跟随大队步卒开出九原城。
此次开拔出城的八万九原军步卒同以往的秦军兵卒不同。至少有近三万的步卒都是手持三丈余长的长戈以及长矛等专门用来对付骑兵冲锋的兵器。八万九原军步卒差不多六万人的手中都拿着一面不大的矩形小盾,上窄下宽,包括长矛兵的手臂上也挂着一面小小的方盾。
同时还有至少两万的九原军步卒手中持有的是高达一丈的巨型大盾。
八万九原军步卒形成三个庞大的步卒方阵,成一字形品字形排列。三万长矛兵,每个步卒方阵一万,最中间的步卒方阵是由一万长矛兵和一万手持铜剑强弩的步卒,长矛兵分布在方阵最前方;在这两万步卒组成的方阵左右两侧则是另外两个步卒方阵。
这两个步卒方阵一个方阵三万人,两万长矛兵分别分布在最前方和左右两翼,在三个方阵想接的地方却是没有任何长矛兵存在。而在所有长矛兵的身后都是一员手持巨型大盾和三尺余长铜剑的秦军兵卒。
显然,三个方阵相辅相承。
九原军同匈奴征战最多,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早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战法。而且都是极为有效的。
“呜!”
苍凉的号角声,陡然自九原城城头之上响起。
原本静立在九原城城外的八万九原军步卒在锵然声响中,开始朝着匈奴大军离开的方向缓缓前行。紧接着,马蹄轰鸣,四万自东门开拔而出的九原军精骑放慢马速,紧紧跟在缓步前行的九原军步卒方阵后方策马而行。
从天上看去,这十二万的九原军如同一个整体,步履一致的朝着前方碾压而去。随着大军前行,在隆隆的脚步声响中,十二万九原军兵卒心中的战意在一点点苏醒,他们的血液在一点点沸腾。
磅礴的战意,汇聚成一股庞大的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九原军,经过十余年的承平岁月,终于要再次露出锋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整个大秦北部边疆,九原城是唯一的要塞之城。
在九原郡背后云中、雁门等十余个郡,基本上没有一座坚城。城墙低矮不说,大型连射弩机更是一具都没有。大秦毕竟初立,六国遗族汹涌的复辟浪潮一直困扰着大秦朝野上下。
大秦一直在强力的压制着关外山东这些中原之地的楚赵齐韩这几个大国的遗族,除了加强咸阳屏障九原、陇西两郡的边防外,很多偏远郡县基本上除了郡守是由大秦中央朝廷直接派人担任之外,剩余的县治大多都是挑选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为县令亦或是县尉。
可以说大秦对关外很多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郡县的统治都是极为薄弱的。这也造成了这些郡县定然不可能会有坚城或者强大的守城器械,毕竟守城器械只要愿意花费时间和人力,都是可以变为攻城器械的。
而这些器械如果安装在了各个郡县的城墙之上,面对汹涌的复辟浪潮,随时都有可能落入叛军之手,这些器械就会成为叛军用来对付秦军的利器了。
更何况,始皇帝为了更好的管治天下,抑制六国遗族汹涌的复辟浪潮,原本六国所有的关隘、要塞以及坚城基本上都被拆了个精光。
这一点,匈奴人也许不是很清楚。但是蒙鸿等一干九原军的将领一个个心里可都是跟明镜似的。只要这匈奴人突入云中,基本上可以说大秦整个北部边疆已经是无险可挡了。以匈奴人骑兵的机动力。甚至于可以一路北上,然后南下,在大散关之外的诸多郡县基本上都成为匈奴人口中之肉了。
听到李钢的话。蒙鸿没有说话。
战是肯定要战的。大将军蒙恬今天必然能够赶到九原城,想到蒙恬信中所说的安排和计划,更是不能让匈奴这数十万大军就这样施施然离去。
“城内所有斥候即刻出城。探查九原城周遭五十里。”蒙鸿看着已经远去的大队匈奴骑兵道,然后回身看着身后的一众九原军将领肃声道:“诸将听令!”
“末将听令!”
一众九原军将领面色尽皆一肃,抱拳齐齐喝道。
“王旭将军,领六万九原军兵卒驻守九原城!”
“末将遵命!”王旭就是先前说话的那个中年将领,他同样是王乾的堂叔。
“李钢,蒙昧,赵展,蒙过。听令,四位将军即刻点齐各部骑军共四万人,在东门集结,随时听令准备出城!”
“末将遵命!”
“蒙卓,蒙翔,听令!两位将军即刻统领八万步卒在北门集结。听令出城!”
“末将遵命!”
“其余诸将统领各部兵卒,依令而行!旦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蒙鸿眼神在一众九原军将领身上扫过。
“喏!”一众将领哄然应道。
九原军,本身就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自然不可能有人故意违抗军令。蒙鸿所说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当然,如果真的有人违抗军令,那自然是军法从事的。
等到一众将领下城各自准备。蒙鸿站在北城墙上看着匈奴骑兵远去的方向。此刻,已经逐渐远去的匈奴骑兵蒙鸿也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少许模糊人影而已,漫天的马蹄轰鸣声正在逐渐远去。
蒙鸿很清楚,匈奴人这次既是真的放弃九原城的包围想要去往云中,也是假的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对九原城秦军的包围。
说是真的,冒顿因为见九原城城高兵足确实有放弃九原城转而劫掠九原郡背后的云中、雁门数郡的想法,毕竟冒顿并不傻,即便是他再想将充作炮灰的三十万东胡骑兵都消耗光,也不会如此愚蠢的消耗在九原城下。要知道九原城中可是有近二十万的九原军精锐。
说是假的,那是因为冒顿很清楚,只要他一日没有攻破九原城,那么河南地和河套平原即便他占了,也迟早还是秦人的,同时即便他撤兵进入云中、雁门数郡劫掠,也要随时留下大部分兵力防备后方九原城中的九原军随时可能杀将出来抄他后路的可能。
而且,显然九原军不会真的因为惧怕自己匈奴大军而都躲在九原城中。那么九原军龟缩在九原城的原因就有待商酌了。除了秦人即将有援军到来,冒顿想不出来九原军为何会如此行事。即便没有蒙恬在九原城,以九原军十余年的赫赫威名任何一个统兵大将都不会做出这样有损九原军以及秦人颜面的事情来。
但是面对城墙高大又有近二十万九原军驻守的九原城,加上秦军兵械之利,冒顿除非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倾尽全力一搏才有可能攻破九原城。而那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更大的可能却是,消耗完东胡骑兵,自己的匈奴大军就要面对城内九原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了。
到时候怕是不仅河南地和河套平原夺取不了,他冒顿也将品尝到人生的第一次惨败。
冒顿,输不起;匈奴,也输不起。所以冒顿宁愿撤兵到云中、雁门等大秦北部边疆的十余郡去劫掠一圈,然后再施施然带着战利品打道回狼居胥山,也不想冒险一搏。
之所以冒顿决意半真半假的撤军,说到底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将守城的秦军给引出城外。然后两军对决,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匈奴勇士定然能够解决出城的九原军。
那个时候即便九原军在城内依然留有兵卒驻守,但是二十万九原军守城同数万九原军守城,在冒顿看来显然要攻打数万九原军驻守的九原城要容易的多。
当然,冒顿这也是在赌,他在赌九原军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这数十万匈奴骑兵进入云中、雁门数郡,要知道这几个郡可一直都是九原军的驻地。如果这几个郡被自己破坏的一干二净,想来九原军也不好同那小皇帝交代吧。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念头,所以冒顿可以让大军放缓了前进的速度。同时除了探查周围数十里的斥候骑兵外,没有在九原城周围留下任何一点埋伏。
冒顿,对自己麾下的匈奴勇士还是很有信心的。
九原城中杀将出来探查的九原军斥候很快就同匈奴精锐斥候交上手。冒顿和蒙鸿等人几乎是同时收到消息。冒顿是大喜,蒙鸿同样是大喜。
禀报给大将军蒙恬的信报早已经发出,如今匈奴大队骑兵距离九原城已经三十余里,而在九原城周围除了不断来回探查军情的匈奴斥候外,九原军斥候没有发现任何的匈奴骑兵存在。
显然,匈奴人确实是撤的干干净净。
让人血液沸腾的隆隆战鼓声陡然响彻整个九原城。
伴随这鼓声,九原城东门和北门同时打开,一队队身穿黑甲的九原军兵卒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大开的北门开拔而出,然后在九原城外列队。
与此同时,集结在北门的由李钢,蒙昧,赵展,蒙过四人统领的四万九原军精骑也同时奔驰而出,飞快的朝着还在城外列队的九原军步卒集合着。
八万步卒,一具具庞大的大型连射弩机被从城墙上拆下,搬上马车之上跟随大队步卒开出九原城。
此次开拔出城的八万九原军步卒同以往的秦军兵卒不同。至少有近三万的步卒都是手持三丈余长的长戈以及长矛等专门用来对付骑兵冲锋的兵器。八万九原军步卒差不多六万人的手中都拿着一面不大的矩形小盾,上窄下宽,包括长矛兵的手臂上也挂着一面小小的方盾。
同时还有至少两万的九原军步卒手中持有的是高达一丈的巨型大盾。
八万九原军步卒形成三个庞大的步卒方阵,成一字形品字形排列。三万长矛兵,每个步卒方阵一万,最中间的步卒方阵是由一万长矛兵和一万手持铜剑强弩的步卒,长矛兵分布在方阵最前方;在这两万步卒组成的方阵左右两侧则是另外两个步卒方阵。
这两个步卒方阵一个方阵三万人,两万长矛兵分别分布在最前方和左右两翼,在三个方阵想接的地方却是没有任何长矛兵存在。而在所有长矛兵的身后都是一员手持巨型大盾和三尺余长铜剑的秦军兵卒。
显然,三个方阵相辅相承。
九原军同匈奴征战最多,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早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战法。而且都是极为有效的。
“呜!”
苍凉的号角声,陡然自九原城城头之上响起。
原本静立在九原城城外的八万九原军步卒在锵然声响中,开始朝着匈奴大军离开的方向缓缓前行。紧接着,马蹄轰鸣,四万自东门开拔而出的九原军精骑放慢马速,紧紧跟在缓步前行的九原军步卒方阵后方策马而行。
从天上看去,这十二万的九原军如同一个整体,步履一致的朝着前方碾压而去。随着大军前行,在隆隆的脚步声响中,十二万九原军兵卒心中的战意在一点点苏醒,他们的血液在一点点沸腾。
磅礴的战意,汇聚成一股庞大的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九原军,经过十余年的承平岁月,终于要再次露出锋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