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七回 孙海彪乱世识能人 褚梅生醉酒失机遇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驼背老人不知从哪儿走了过来。
大伙儿很惊讶,不是成书记叫他一起上车的么?怎么他没有走?只有褚梅生心里很清楚。
他是跟着成碧显来到军车边,当时,后面工人造反队伍已近在咫尺,气氛挺紧张,趁着那些头头脑脑们乱哄哄的争先恐后上车之际,偷偷地溜了回来……被目送成碧显上车的褚梅生看到了。
“别推了,我来开门!”驼背老人举着钥匙,大着嗓门喊了一声。
显然,大铁门是驼背老人关的,也是驼背老人给上的锁。
也不知咋的,驼背老人一声喊,工人们顿时安静下来。一个穿军装的汉子从人堆里钻了过来。
“老革命,又是你,是你策划把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给弄出来的?”那个穿军装的汉子问驼背老人。
看得出,驼背老人在工人中很有威望,那个穿军装的对他说话的声音也比较柔和。
“是啊,是我叫他们把成书记请出来的,也是我电话通知了警备区,让解放军把他们接走了,不关他们的事!我说孙海彪呐,要是打起来……”驼背老人指指身后,振振有词:“今天,他们肯定不是你们的对手,可你们不想一想,日后一旦农村包围了城市,不要说打,饿也饿死你们!”驼背老人挺了挺身子:“我跟你们走,现在就走,一切责任我担当,有什么话,我对你们的王总司令说去。”
沉默,足足有几秒钟。几秒,就时间概念来说,是很短很短的,然而,在当时形势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的漫长,特别是褚梅生他们。
那个被驼背老人叫做孙海彪的沉思了片刻,答应了驼背老人的要求,但他提出要见一见那个指挥把走资派弄走的农民兄弟,他说他很佩服他的胆量和智谋。
驼背老人见时机已到,便打开了铁门,让孙海彪走了进来。工人们要跟进来,被他举手止住。
驼背老人把他领到褚梅生面前。褚梅生很乖巧,迎上一步,与他握了握手,并互通了姓名,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了。
这是褚梅生与孙海彪第一次见面,发生的第一次冲突,为了吃饭而发生的冲突;20多年后,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次冲突,虽说是为了“三角债”而发生的冲突,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为了吃饭而发生的冲突,这是后话了。
驼背老人跟着工人造反队走了,驼背老人到底是个咋样的人,褚梅生一点也不了解。在1968年下半年“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他才知道他是个老党员,参加过长征,在延安党中央所在地呆过,警卫过中央领导,受到过朱德的表扬。由于没有文化,一直当不了官,撤离延安后,一直在彭德怀领导的一野,一直到解放。由于他在履历表中写了一句“跟随彭德怀东征西讨”的话,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造反派定了个“彭德怀的忠实走狗”,阶级异己分子,最终被迫害死了。据说,他死得很惨。两个造反派,在他的病历里发现他的背部有金属疙瘩的阴影,硬是说他那隆起的背上藏有国民党的电台,一天,硬生生地用刀子割开了他的背,从他的骨头里把那金属疙瘩取了出来,第二天,他就死了。后来,造反派把那个金属疙瘩送到专门机构去鉴定,鉴定结果是日本三八大盖步枪用的一颗子弹头。
褚梅生听说后,心里酸酸的,他忘不了啊,忘不了曾经救过他和他的农民造反队的战友们的驼背老人。
申浦市的那些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一个个被打到了,资本主义被彻底批判了,可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搞不起来,于是,中央下达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可那些掌了权的造反派们,革命抓上去了,生产就是促不上来,万不得已,中央又下了“军干群三结合”指示,由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以及造反派代表组成管理机构。那些革命干部当然是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挑选出来的。说是齐抓共管,但还是有分工,军队代表主要分管政治工作,革命干部主要搞生产业务,造反派代表当然负责监督了。
风云突变,原来担任市委书记的成碧显由于解放前出身雇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而被结合了进来。后来,又被中央任命为申浦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再后来,又被中央招了去,成了中央高官。
成碧显没有忘记“咱们后会有期”的承诺,先后两次派人找了褚梅生。一次是他被中央任命为申浦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后的一个礼拜,一次是离开申浦到北京任职的前一个礼拜。两次都是他的秘书方天一来找他的。第一次来的时候,褚梅生酒喝多了,当方天一转达成碧显“希望他到市里工作”的时候,他回答“要立足郊县”闹革命,随后说了一通大道理,把方天一说得哭笑不得,摇着脑袋走了;第二次来的时候,他又喝多了酒,醉醺醺的,方天一一见他这个模样,二话没说就离他而去。后来,已结合进五钢革命委员会、担任三把手的瞿国盛对他说:那个方天一是带着成碧显的意图来的,成碧显想把你带到北京去;临走,方天一说,看来成老要失望了,我两次来,他两次都喝醉了,看来他是没救了。
真的是天意。说酒量,褚梅生还可以,但他对酒没有嗜好,不经常喝,方天生两次来找他,他两次都喝醉了,你说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38年后,在褚梅生60大寿的晚宴上,被邀而来的已是耄耋之年的瞿国盛又一次说起这件事,说当年被成碧显带到北京去的先后都担任了部级干部,要是那天你没有喝酒,今天该叫你部长了。
褚梅生诙谐地说,要是那天我没有喝酒,也许我真的跟着成老去了北京,按我的能力,混个部级干部是有可能的,但今天的寿酒你们可能喝不成了,试想,现在有多少干部不贪、不占,也许我成了其中的一个腐败分子,也许已经进了监狱……看守所,我去过,那个地方不是人呆的。
尽管他在60岁宴上对这件事很坦然,但就当时而言,当他从瞿国盛那里得悉了前因后果以后,非常失落,立志今生不再沾酒。他说到做到,尽管后来在市场的竞争中,需要“酒桌上商量、炕头上酝酿”,但他坚持不沾一滴酒。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重现当年真实的故事。纪录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记载中国民营企业家曲折的命运;解剖了人性本能;描绘当今社会众生相。
大伙儿很惊讶,不是成书记叫他一起上车的么?怎么他没有走?只有褚梅生心里很清楚。
他是跟着成碧显来到军车边,当时,后面工人造反队伍已近在咫尺,气氛挺紧张,趁着那些头头脑脑们乱哄哄的争先恐后上车之际,偷偷地溜了回来……被目送成碧显上车的褚梅生看到了。
“别推了,我来开门!”驼背老人举着钥匙,大着嗓门喊了一声。
显然,大铁门是驼背老人关的,也是驼背老人给上的锁。
也不知咋的,驼背老人一声喊,工人们顿时安静下来。一个穿军装的汉子从人堆里钻了过来。
“老革命,又是你,是你策划把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给弄出来的?”那个穿军装的汉子问驼背老人。
看得出,驼背老人在工人中很有威望,那个穿军装的对他说话的声音也比较柔和。
“是啊,是我叫他们把成书记请出来的,也是我电话通知了警备区,让解放军把他们接走了,不关他们的事!我说孙海彪呐,要是打起来……”驼背老人指指身后,振振有词:“今天,他们肯定不是你们的对手,可你们不想一想,日后一旦农村包围了城市,不要说打,饿也饿死你们!”驼背老人挺了挺身子:“我跟你们走,现在就走,一切责任我担当,有什么话,我对你们的王总司令说去。”
沉默,足足有几秒钟。几秒,就时间概念来说,是很短很短的,然而,在当时形势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的漫长,特别是褚梅生他们。
那个被驼背老人叫做孙海彪的沉思了片刻,答应了驼背老人的要求,但他提出要见一见那个指挥把走资派弄走的农民兄弟,他说他很佩服他的胆量和智谋。
驼背老人见时机已到,便打开了铁门,让孙海彪走了进来。工人们要跟进来,被他举手止住。
驼背老人把他领到褚梅生面前。褚梅生很乖巧,迎上一步,与他握了握手,并互通了姓名,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了。
这是褚梅生与孙海彪第一次见面,发生的第一次冲突,为了吃饭而发生的冲突;20多年后,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次冲突,虽说是为了“三角债”而发生的冲突,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为了吃饭而发生的冲突,这是后话了。
驼背老人跟着工人造反队走了,驼背老人到底是个咋样的人,褚梅生一点也不了解。在1968年下半年“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他才知道他是个老党员,参加过长征,在延安党中央所在地呆过,警卫过中央领导,受到过朱德的表扬。由于没有文化,一直当不了官,撤离延安后,一直在彭德怀领导的一野,一直到解放。由于他在履历表中写了一句“跟随彭德怀东征西讨”的话,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造反派定了个“彭德怀的忠实走狗”,阶级异己分子,最终被迫害死了。据说,他死得很惨。两个造反派,在他的病历里发现他的背部有金属疙瘩的阴影,硬是说他那隆起的背上藏有国民党的电台,一天,硬生生地用刀子割开了他的背,从他的骨头里把那金属疙瘩取了出来,第二天,他就死了。后来,造反派把那个金属疙瘩送到专门机构去鉴定,鉴定结果是日本三八大盖步枪用的一颗子弹头。
褚梅生听说后,心里酸酸的,他忘不了啊,忘不了曾经救过他和他的农民造反队的战友们的驼背老人。
申浦市的那些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一个个被打到了,资本主义被彻底批判了,可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搞不起来,于是,中央下达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可那些掌了权的造反派们,革命抓上去了,生产就是促不上来,万不得已,中央又下了“军干群三结合”指示,由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以及造反派代表组成管理机构。那些革命干部当然是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挑选出来的。说是齐抓共管,但还是有分工,军队代表主要分管政治工作,革命干部主要搞生产业务,造反派代表当然负责监督了。
风云突变,原来担任市委书记的成碧显由于解放前出身雇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而被结合了进来。后来,又被中央任命为申浦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再后来,又被中央招了去,成了中央高官。
成碧显没有忘记“咱们后会有期”的承诺,先后两次派人找了褚梅生。一次是他被中央任命为申浦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后的一个礼拜,一次是离开申浦到北京任职的前一个礼拜。两次都是他的秘书方天一来找他的。第一次来的时候,褚梅生酒喝多了,当方天一转达成碧显“希望他到市里工作”的时候,他回答“要立足郊县”闹革命,随后说了一通大道理,把方天一说得哭笑不得,摇着脑袋走了;第二次来的时候,他又喝多了酒,醉醺醺的,方天一一见他这个模样,二话没说就离他而去。后来,已结合进五钢革命委员会、担任三把手的瞿国盛对他说:那个方天一是带着成碧显的意图来的,成碧显想把你带到北京去;临走,方天一说,看来成老要失望了,我两次来,他两次都喝醉了,看来他是没救了。
真的是天意。说酒量,褚梅生还可以,但他对酒没有嗜好,不经常喝,方天生两次来找他,他两次都喝醉了,你说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38年后,在褚梅生60大寿的晚宴上,被邀而来的已是耄耋之年的瞿国盛又一次说起这件事,说当年被成碧显带到北京去的先后都担任了部级干部,要是那天你没有喝酒,今天该叫你部长了。
褚梅生诙谐地说,要是那天我没有喝酒,也许我真的跟着成老去了北京,按我的能力,混个部级干部是有可能的,但今天的寿酒你们可能喝不成了,试想,现在有多少干部不贪、不占,也许我成了其中的一个腐败分子,也许已经进了监狱……看守所,我去过,那个地方不是人呆的。
尽管他在60岁宴上对这件事很坦然,但就当时而言,当他从瞿国盛那里得悉了前因后果以后,非常失落,立志今生不再沾酒。他说到做到,尽管后来在市场的竞争中,需要“酒桌上商量、炕头上酝酿”,但他坚持不沾一滴酒。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重现当年真实的故事。纪录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记载中国民营企业家曲折的命运;解剖了人性本能;描绘当今社会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