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五章孽缘乘虚而入(8)
米玲以为他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怎么?你不这样认为?”
“不是,我也觉得好看。”梦军连忙说。
“现在部队上待遇好吧?”
“可以,工资涨了不少。”
“看来你很满足现状。”米玲说。
“也许吧。” 梦军承认。
“容易知足好,”米玲说,“知足者常乐。”
梦军笑道:“是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你打算一直在部队上干吗?”米玲似乎觉得他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于是忍不住这样问。
“这个——”梦军有些迟疑,“不好说,我这人比较现实,哪儿好就在哪儿呆,现在我觉得部队上待遇不错,我愿意呆在部队;如果将来有比部队更好的地方,那我也会离开部队到地方上工作。”
“你很现实,”米玲直言不讳地说。
梦军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似乎在斟酌她说这话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他承认道:“是,我觉得现实一点比不现实的一点好。”
米琳嘲笑道:“可看重现实的人大都市侩哦。”
“怎么说呢?要看你怎么理解,我认为适者生存,为了保护自已更好地发展,市侩一点也没有什么。 ”梦军说罢,打开一袋杏脯蜜饯递给米玲。“吃吧。”
米琳拣了一个杏脯放进嘴里嚼。“是啊,这个社会本来就很市侩。”她边吃边说。
“不市侩不行啊,超凡脱俗的人,走哪儿都要倒霉。”梦军颇有见地道。
这话说得米玲深有同感:“是啊是啊,现在的人都很市侩,这样的人太多了。”说着,她不禁感叹起来。“唉,真不理解现在的人怎么都变成了这样?”
“看来你是没吃过苦?”梦军看着她猜测。
“你呢?”米琳反问他。
梦军点点头说:“我当然吃过,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抓住现实最重要,其它都是空的。有钱人只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无钱的人却知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苦过的人比没有苦过的人更看重钱。换句话说更实际。”
这番话说得够坦率了。米琳猜想他肯定穷过,而且家境也许并不好,多半儿的家在农村。不过她觉得梦军有点儿奇怪,话都有说到这份上了,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已家在农村过个苦日子呢?难以启齿吗?或并不是农村的人?不可能。她很快否定了梦军不是农村人的猜测。直觉告诉她梦军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尽管他不直接介绍他的家庭情况,可是凭借女人的直觉她能猜到这一点。在她看来,穷则思变,大凡出身贫寒的人,都把现实看得很重。这一点正好在梦军身上得到了印证,就像他刚才说的“苦过的人比没有苦过的人更看重钱”。
米琳很想顺藤摸瓜地询问他家里的情况,然又羞于开口,总觉得这样单刀直入地打听别人的家底免不了有些俗气和冒昧。她思忖片刻认为这些情况还是由他自已说出来更好。既然他不打算说出来,总有他的想法。她知道很多从农村里出来的人,并不愿意对别人坦言自已是乡下人,那怕知道瞒不住,也非要等到不能瞒时才说出来。她估计梦军这个“现实”的人,恐怕也脱不了这个俗。她于是讥笑道:“太实际了的人,总是免不了俗气。”
“是吗?嘿嘿。”梦军忽然笑起来,仿佛觉得米玲的话很可笑。然后他笑道:“俗气点好,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就不俗气。”说罢,他兀自又好笑开了。
“你是这样理解的?”米玲说,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笑。“说明你的确是个‘务实’的人。”
梦军讪讪地笑着,对米玲的话不置可否。他的神态有些不自然。他又打开一包小食品,递给米玲。
米玲只管接着,并不吃。她察觉对方好象有点心神不宁,表情没有方才那么理直气壮了,略微显现一丝不安之情,似乎被人不经意揭开了他身上罩着的一层面纱似的。她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流露出这种不安和心虚之情?为避免对方尴尬,她装着没注意到这点岔开话题问:“你住哪里呢?”
“军区招待所。”梦军回答。
“哦。那你常到省城出差吗?”
梦军“嗯”了一声,象是提了一下精神,说:“一年总要来几次,有时候隔一两个月就要来一次。”
“哦?这么说你到省城还是很方便的。”米琳欣然道。
“你们部队是哪里呢?”
梦军说了一个山区的名字。
“哦,不远嘛。”米玲说。
“是呀,很方便。”
“你在部队呆了多长时间了?”米玲又问。
“我么——”梦军皱着眉头想了想,那样子就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似地,既认真又紧张。
米琳不等他回答,接下问:“那么你是哪儿的人呢?”
“河南。”梦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河南?怎么你的四川话讲得这么好呢?”米玲诧异地说。
“嘻——”梦军忍不住笑了,“我回家去,我家里人也说我变成四川人了,满口的四川话,实在是呆的时间太长了,不知不觉地就习惯说了,有时候都纠正不过来了。唉,算一算,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在部队呆了八年了。八年抗战的时间,你想想,还有啥话学不会的?早都烂熟于心了。”
“你参军就在那里吗?”
“是,”梦军点点头,说罢,他掏出一本红色的证件递给米玲。
米玲接过一看是军人证,很快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她打开证件看了看,然后还给对方。
看了梦军的证件,米玲心里踏实了不少,接下来的谈话便放松了一些。不知不觉的一下午的时间就晃过去了。估计着时间不早了,米玲抬腕看了看时间,见已经快下班了,便问:“你还要赶回城里去吧?”
梦军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嗯,是。”说罢看看表,“哦,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说罢,将零食统统装进袋子里,然后递给米玲。
“你拿去吃吧,我家里有。”米玲推开道。
“我才不吃这些东西呐。”梦军说,硬将东西塞给米玲。
米玲只好接过来,拎在手上。
俩人遂起身走出公园。到公园门口,米琳停下来说:“我们以后再联系吧。”
梦军犹豫了一下问:“这几天你有空吗?”
米琳从他的眼光中看到了那种急切的目光,她心里有数了,于是模棱两可地回答道:“看吧,我抽得出空来就给你打电话。”
“好的,你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梦军说罢,将所住的招待所的电话号码告诉给了米琳。
自此,俩人的第一次约会到此结束。
本人的小说不刺激,但有味道,越往下看,越好看,虽然写的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但是很多故事跟现在的生活都非常贴近,不信你就往下看。
“不是,我也觉得好看。”梦军连忙说。
“现在部队上待遇好吧?”
“可以,工资涨了不少。”
“看来你很满足现状。”米玲说。
“也许吧。” 梦军承认。
“容易知足好,”米玲说,“知足者常乐。”
梦军笑道:“是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你打算一直在部队上干吗?”米玲似乎觉得他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于是忍不住这样问。
“这个——”梦军有些迟疑,“不好说,我这人比较现实,哪儿好就在哪儿呆,现在我觉得部队上待遇不错,我愿意呆在部队;如果将来有比部队更好的地方,那我也会离开部队到地方上工作。”
“你很现实,”米玲直言不讳地说。
梦军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似乎在斟酌她说这话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他承认道:“是,我觉得现实一点比不现实的一点好。”
米琳嘲笑道:“可看重现实的人大都市侩哦。”
“怎么说呢?要看你怎么理解,我认为适者生存,为了保护自已更好地发展,市侩一点也没有什么。 ”梦军说罢,打开一袋杏脯蜜饯递给米玲。“吃吧。”
米琳拣了一个杏脯放进嘴里嚼。“是啊,这个社会本来就很市侩。”她边吃边说。
“不市侩不行啊,超凡脱俗的人,走哪儿都要倒霉。”梦军颇有见地道。
这话说得米玲深有同感:“是啊是啊,现在的人都很市侩,这样的人太多了。”说着,她不禁感叹起来。“唉,真不理解现在的人怎么都变成了这样?”
“看来你是没吃过苦?”梦军看着她猜测。
“你呢?”米琳反问他。
梦军点点头说:“我当然吃过,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抓住现实最重要,其它都是空的。有钱人只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无钱的人却知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苦过的人比没有苦过的人更看重钱。换句话说更实际。”
这番话说得够坦率了。米琳猜想他肯定穷过,而且家境也许并不好,多半儿的家在农村。不过她觉得梦军有点儿奇怪,话都有说到这份上了,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已家在农村过个苦日子呢?难以启齿吗?或并不是农村的人?不可能。她很快否定了梦军不是农村人的猜测。直觉告诉她梦军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尽管他不直接介绍他的家庭情况,可是凭借女人的直觉她能猜到这一点。在她看来,穷则思变,大凡出身贫寒的人,都把现实看得很重。这一点正好在梦军身上得到了印证,就像他刚才说的“苦过的人比没有苦过的人更看重钱”。
米琳很想顺藤摸瓜地询问他家里的情况,然又羞于开口,总觉得这样单刀直入地打听别人的家底免不了有些俗气和冒昧。她思忖片刻认为这些情况还是由他自已说出来更好。既然他不打算说出来,总有他的想法。她知道很多从农村里出来的人,并不愿意对别人坦言自已是乡下人,那怕知道瞒不住,也非要等到不能瞒时才说出来。她估计梦军这个“现实”的人,恐怕也脱不了这个俗。她于是讥笑道:“太实际了的人,总是免不了俗气。”
“是吗?嘿嘿。”梦军忽然笑起来,仿佛觉得米玲的话很可笑。然后他笑道:“俗气点好,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就不俗气。”说罢,他兀自又好笑开了。
“你是这样理解的?”米玲说,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笑。“说明你的确是个‘务实’的人。”
梦军讪讪地笑着,对米玲的话不置可否。他的神态有些不自然。他又打开一包小食品,递给米玲。
米玲只管接着,并不吃。她察觉对方好象有点心神不宁,表情没有方才那么理直气壮了,略微显现一丝不安之情,似乎被人不经意揭开了他身上罩着的一层面纱似的。她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流露出这种不安和心虚之情?为避免对方尴尬,她装着没注意到这点岔开话题问:“你住哪里呢?”
“军区招待所。”梦军回答。
“哦。那你常到省城出差吗?”
梦军“嗯”了一声,象是提了一下精神,说:“一年总要来几次,有时候隔一两个月就要来一次。”
“哦?这么说你到省城还是很方便的。”米琳欣然道。
“你们部队是哪里呢?”
梦军说了一个山区的名字。
“哦,不远嘛。”米玲说。
“是呀,很方便。”
“你在部队呆了多长时间了?”米玲又问。
“我么——”梦军皱着眉头想了想,那样子就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似地,既认真又紧张。
米琳不等他回答,接下问:“那么你是哪儿的人呢?”
“河南。”梦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河南?怎么你的四川话讲得这么好呢?”米玲诧异地说。
“嘻——”梦军忍不住笑了,“我回家去,我家里人也说我变成四川人了,满口的四川话,实在是呆的时间太长了,不知不觉地就习惯说了,有时候都纠正不过来了。唉,算一算,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在部队呆了八年了。八年抗战的时间,你想想,还有啥话学不会的?早都烂熟于心了。”
“你参军就在那里吗?”
“是,”梦军点点头,说罢,他掏出一本红色的证件递给米玲。
米玲接过一看是军人证,很快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她打开证件看了看,然后还给对方。
看了梦军的证件,米玲心里踏实了不少,接下来的谈话便放松了一些。不知不觉的一下午的时间就晃过去了。估计着时间不早了,米玲抬腕看了看时间,见已经快下班了,便问:“你还要赶回城里去吧?”
梦军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嗯,是。”说罢看看表,“哦,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说罢,将零食统统装进袋子里,然后递给米玲。
“你拿去吃吧,我家里有。”米玲推开道。
“我才不吃这些东西呐。”梦军说,硬将东西塞给米玲。
米玲只好接过来,拎在手上。
俩人遂起身走出公园。到公园门口,米琳停下来说:“我们以后再联系吧。”
梦军犹豫了一下问:“这几天你有空吗?”
米琳从他的眼光中看到了那种急切的目光,她心里有数了,于是模棱两可地回答道:“看吧,我抽得出空来就给你打电话。”
“好的,你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梦军说罢,将所住的招待所的电话号码告诉给了米琳。
自此,俩人的第一次约会到此结束。
本人的小说不刺激,但有味道,越往下看,越好看,虽然写的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但是很多故事跟现在的生活都非常贴近,不信你就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