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083 同舟共濟
船行太湖,一碧万顷。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远远几点白帆,偶尔一二只水鸟掠过。风把船帆吹得鼓鼓地,推动着前驶;船头激击水面,湖水“啪、啪、啪”的拍打声从船底传出,汇成“八字”波纹向两边扩展,溶入浩淼的湖水中……
王阿土咬着旱烟杆,美滋滋地巴上两口;他坐在船梢甲板上,将舵柄夹在腋下,两脚舒展;眯缝着眼不时望一下前面,凭借太阳掌控船行方向。王兴荣、李新华依在睡舱里打盹;林木森兴致颇浓,四下张望。
这条五吨双桅木船是二队的“宝贝”;打米运茧,“进山”卖菜,搞短途运输全靠着它。前舱堆码着五颜六色塑料编织袋,里面是薯干;中舱被芦席遮得严严实实地,面上是些红薯,下面却是稻谷。他们是去太湖北山用粮食换木料的。
前天晚上,王阿土、王阿桂和队里六七个重要人物在李阿三家开会。中心议题是建蚕房。
生产队建蚕房计划了五六年,砖瓦都陆陆续续地置备了,就是没有木料。年年找大队,大队年年说“等明年一定想办法解决。”近二年连公社都没有“木材指标”了。新的蚕房盖不了,旧的己无法修了;七间蚕房就象断了销钉的桶,一散架就箍不拢。一刮风,整个屋子都在晃荡,一下雨,接漏的盆要十七八只。队里年年议几次,想尽办法还是眼睛望鼻梁,“油光一片”。
这次有人提议去太湖北山用粮食换木料。太湖中的北山公社田地少,属“半林区”,一直靠山上树木和水果、山货换口粮。“文革”开始,北山公社决心以大寨为榜样,提出“我们也有一双手,石板地头收‘口粮’”。可是“以粮为纲,越开越荒”;于是,瞒上不瞒下,时常有些黑市交易。
粮食生产队里倒集了五六千斤储备粮,大家决定先垫上换回木料,分三五年补齐。
谁去呢?王阿土一拍胸脯说,“我带队”;按常理,王兴荣、李新华是一对行船的搭档,可是为了朱丽洁“闹翻”了。找他俩谈,单独说,都没意见,凑在一起,俩人都不吭声。王阿土也不知怎么办好。有人说,“换个人去。”换谁去?排了一圈,好象有几个都行,又一分析,谁也不大合式。钱北虽在太湖南岸,现在属江苏;不经商、不搞运输,队里没有几个人闯过太湖。
王阿桂说:“要不多去一个人,有什么事可以调和一下。”
王阿土说:“这是‘闯太湖’!要是去山里,就是上杭州,我一个人也能招呼他们;在太湖上,只要一个人暗地松点劲,我扯破嗓子也没用!”
林木森听了,脑袋一热;说:“我去!”
“你?”王阿土倏地从长凳上跳了下来,说,“我怎么把你忘了?对呀,你是他俩的克星!”
众人顿时被提醒,个个称好。李金凤不高兴了;在里屋大声说:
“阿土叔,他又不会摇船,怎么能去太湖?”
“金凤倒挺心疼木森哩!”王阿土生怕有变,忙说,“小姑奶奶,放心!我把木森放在船上好生供着。一不让他摇船,二不让他扯帆,保证不少一根毫毛还给你,行不行?”
果然,叫来王兴荣、李新华;听说林木森也去,俩人没说二话,答应了。
林木森去收购站请假,王建华说:“请什么假,只是你去过太湖吗?”
林木森说:“没有。我在船上只是个‘指导员’。冒点风险,给队里作点事;万一有什么机会,也好让他们帮我一把。”
“这样说倒也是。”王建华点头说,“对了,你们在北山有换木料的人吗?”
林木森说:“没有。阿土叔说,去了再找。说是北山的人都愿意换。”
王建华说:“愿意归愿意,事还是事;粮食、木料都是‘统购物质’,得遮掩些。这样,我帮你们一把。”
原来三年前,王建华也是“闯太湖”换回木料盖的房。
王建华写了一封信,说:
“你们找他,邓光明;是我的战友。他是北山西港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胆大讲义气;就是他队里没木料,也能帮着找找人。”
王阿土听林木森一说,拉着他找到薛天康,说:
“去买条‘雄狮’,让木森送给王站长。真是雪中送炭!我正愁到北山怎么办?总不能滿山去吆喝‘粮食换木料。’万一遇上‘拆白党’,这边答应给你换了,米挑走,你没开船就送进了公社,可就驼背跌倒,两边不着了。”
薛天康说:“木森真是‘福星’,有他在,缺什么来什么!”
钱北街虽在太湖南岸,对“闯太湖”却很神秘。依规矩,要“闯太湖”的人不能“同房”,为避免惜别私情,误说忌讳话。队里在蚕房铺上厚厚的稻草,让四个出门人睡在一起。王阿桂领着七八个人,把五吨木船认真地检查了一番,每块舱板,每条“水沟” 都擦得干干净净地。王阿土带着王兴荣、李新华把二张帆摊在晒谷坪,每条帆索都寸寸查过。
半夜里,队委们和几位老人(包括李阿三)焚香点烛,祈祷一番。连夜装上四千五百斤谷,上面盖了一千七百多斤薯干,五六百斤红薯。太阳刚泛白,李阿土领着上了船;码头上没有一个人(送行的人都回避在远处),林木森解开缆绳,王阿土一撑篙,王兴荣、李新华合力摇橹,船上了路。
一路顺顺利利,待太阳升起,船已进入太湖。顺风;不用吩咐,王兴荣、李新华配合默契,竖桅杆,扯船帆,理帆索,手脚麻利,三下二下,帆便兜满了风,推着船前进了。
“我先使船。”王阿土说,“你们吃早点,歇一下。”
大家打开各自的“饭包”, 这“饭包”是各自的家眷精心准备的;在回避时,她们也“歇公假”。于是便把满腹的牵掛、衷心的祝福都揉入团子掺入小菜里。
王阿土让林木森从每人“饭包”里取出一个团子,用蓝布袋装上,挂在睡舱油蓬撑杆上。家眷的心和情将陪同他们完成这趟航行。
没有客气话,出门不分彼此,大家把菜合在一起,同舟共济。船行太湖,大家心里都有些敬畏;又不知什么犯忌,都只好少说为佳。
一小时后,王兴荣换下王阿土。年青人吸香烟;一上船,王阿土便给他们每人一包“雄狮”。李新华每次抽烟,都先吸燃两支,分递给王兴荣和林木森,自己再点一支。
替朋友吸燃烟是一种亲密行为,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信任与友谊。不过,当年的烟可没有过滤咀,这里得掌握技巧;点烟时必须保持嘴唇的湿润度,干了,烟会贴在嘴唇上,弄不好会扯下一小块皮;湿了,香烟会湿,你总不能把口水给别人“吃”!
林木森嫌麻烦,抿拢嘴,舌头一润,取三支叼在嘴上,正准备划火柴;被李新华抽去一支,低声说:“在湖上不能同时点三支烟。”
林木森问:“为什么?”
“不清楚。”李新华想了一会,说,“可能三支为香;人不能和龙王爷在湖上同享香火吧?”
李新华换下王兴荣,双脚一叉,哼唱起《游南山》:
“骆驼桥下往来船,川流不息似梭穿,也有船家去北山,互相招呼多留神……”
王阿土嘿嘿一笑,接了下去:
“甘棠桥下穿船过,好似长虹挂空中,长桥上下真热闹,百步之间连两桥……”
从来不唱歌的王兴荣接了腔:
“行一程来又一程,一橹摇到四面厅,地名典故说几桩,月河漾水似琴声……”
王兴荣的歌唱得真不行,调子少说“跑”到了苏州城。大家一面喊好,一面大笑了一阵。
渐渐在水天交界处,看见一个小黑点,又是一点,又是一点;黑点子慢慢变大,看得见篷帆了,看得清船舷了。那些是五条樯、七条樯、九条樯的大网船排列在一起作业,远远望去,又雄壮又威风。这些比内河轮船还要大的渔船,终年在太湖里捕鱼;除非遇上十级以上的台风才进港避避风。船已驶入深水区了; 湖面的岛屿稀少了,湖天一色,碧空浩淼……
李新华突然指着前面说:“看,哪里——那是什么?”
王兴荣朝前眯眼察看,笑了;说:“野鸭,是野鸭。晚饭菜来了!”
李新华一转舵柄,王兴荣一扯帆索,船头略转,船身倾斜,似乎贴着水面行驶,很快见到水面上有两只野鸭在拍打翅膀,几番挣扎,可无法飞起。
“木森,来;把住舵柄就行。”
李新华把舵交给林木森,跑到船头上。王阿土和王兴荣已伏在船头甲板上,李新华拖住他俩的腿;船擦野鸭而过时,王阿土伸手一探,抓住野鸭的翅膀,王兴荣则向前一扑,手一勾,抓着野鸭的脖子,俩人顺李新华的扯动,翻身坐起。三个人好一阵笑,逗得林木森心里痒痒的。
“每只足有二三斤哩!”李新华接过野鸭掂了掂。
“好肥!”王阿土翻动挣扎的野鸭说,“被打伤了翅膀。”
在太湖里驶船似乎比龙溪还简单,无遮无挡,航道辽阔。你只需瞄准前面一个方位,把住舵柄;船若偏开,朝相反方向扳动舵柄便可调正过来。林木森按他们的动作,把舵柄夹在腋下,身子略后仰,倚在舵柱上;浑身放松,双脚叉开。听风刮得帆呼呼地响,浪花被劈成两边敞开;乘风破浪,林木森想到句最贴切的话,“我也作了回‘船老大’!”他心里美滋滋地。
时间一长,胳膊酸痛起来;舵在水里行,不时地被湖水推搅,使舵柄一颤一颤地,捣得腋窝生疼。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神思神游顿时消逝一空。好在前面出现了岛屿,岛屿越来越大;李新华过来换下了他。
李新华说:“前面就是北山。”
上下五千年,纠葛在文章,无论多少辛酸泪,留于他人讲。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王阿土咬着旱烟杆,美滋滋地巴上两口;他坐在船梢甲板上,将舵柄夹在腋下,两脚舒展;眯缝着眼不时望一下前面,凭借太阳掌控船行方向。王兴荣、李新华依在睡舱里打盹;林木森兴致颇浓,四下张望。
这条五吨双桅木船是二队的“宝贝”;打米运茧,“进山”卖菜,搞短途运输全靠着它。前舱堆码着五颜六色塑料编织袋,里面是薯干;中舱被芦席遮得严严实实地,面上是些红薯,下面却是稻谷。他们是去太湖北山用粮食换木料的。
前天晚上,王阿土、王阿桂和队里六七个重要人物在李阿三家开会。中心议题是建蚕房。
生产队建蚕房计划了五六年,砖瓦都陆陆续续地置备了,就是没有木料。年年找大队,大队年年说“等明年一定想办法解决。”近二年连公社都没有“木材指标”了。新的蚕房盖不了,旧的己无法修了;七间蚕房就象断了销钉的桶,一散架就箍不拢。一刮风,整个屋子都在晃荡,一下雨,接漏的盆要十七八只。队里年年议几次,想尽办法还是眼睛望鼻梁,“油光一片”。
这次有人提议去太湖北山用粮食换木料。太湖中的北山公社田地少,属“半林区”,一直靠山上树木和水果、山货换口粮。“文革”开始,北山公社决心以大寨为榜样,提出“我们也有一双手,石板地头收‘口粮’”。可是“以粮为纲,越开越荒”;于是,瞒上不瞒下,时常有些黑市交易。
粮食生产队里倒集了五六千斤储备粮,大家决定先垫上换回木料,分三五年补齐。
谁去呢?王阿土一拍胸脯说,“我带队”;按常理,王兴荣、李新华是一对行船的搭档,可是为了朱丽洁“闹翻”了。找他俩谈,单独说,都没意见,凑在一起,俩人都不吭声。王阿土也不知怎么办好。有人说,“换个人去。”换谁去?排了一圈,好象有几个都行,又一分析,谁也不大合式。钱北虽在太湖南岸,现在属江苏;不经商、不搞运输,队里没有几个人闯过太湖。
王阿桂说:“要不多去一个人,有什么事可以调和一下。”
王阿土说:“这是‘闯太湖’!要是去山里,就是上杭州,我一个人也能招呼他们;在太湖上,只要一个人暗地松点劲,我扯破嗓子也没用!”
林木森听了,脑袋一热;说:“我去!”
“你?”王阿土倏地从长凳上跳了下来,说,“我怎么把你忘了?对呀,你是他俩的克星!”
众人顿时被提醒,个个称好。李金凤不高兴了;在里屋大声说:
“阿土叔,他又不会摇船,怎么能去太湖?”
“金凤倒挺心疼木森哩!”王阿土生怕有变,忙说,“小姑奶奶,放心!我把木森放在船上好生供着。一不让他摇船,二不让他扯帆,保证不少一根毫毛还给你,行不行?”
果然,叫来王兴荣、李新华;听说林木森也去,俩人没说二话,答应了。
林木森去收购站请假,王建华说:“请什么假,只是你去过太湖吗?”
林木森说:“没有。我在船上只是个‘指导员’。冒点风险,给队里作点事;万一有什么机会,也好让他们帮我一把。”
“这样说倒也是。”王建华点头说,“对了,你们在北山有换木料的人吗?”
林木森说:“没有。阿土叔说,去了再找。说是北山的人都愿意换。”
王建华说:“愿意归愿意,事还是事;粮食、木料都是‘统购物质’,得遮掩些。这样,我帮你们一把。”
原来三年前,王建华也是“闯太湖”换回木料盖的房。
王建华写了一封信,说:
“你们找他,邓光明;是我的战友。他是北山西港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胆大讲义气;就是他队里没木料,也能帮着找找人。”
王阿土听林木森一说,拉着他找到薛天康,说:
“去买条‘雄狮’,让木森送给王站长。真是雪中送炭!我正愁到北山怎么办?总不能滿山去吆喝‘粮食换木料。’万一遇上‘拆白党’,这边答应给你换了,米挑走,你没开船就送进了公社,可就驼背跌倒,两边不着了。”
薛天康说:“木森真是‘福星’,有他在,缺什么来什么!”
钱北街虽在太湖南岸,对“闯太湖”却很神秘。依规矩,要“闯太湖”的人不能“同房”,为避免惜别私情,误说忌讳话。队里在蚕房铺上厚厚的稻草,让四个出门人睡在一起。王阿桂领着七八个人,把五吨木船认真地检查了一番,每块舱板,每条“水沟” 都擦得干干净净地。王阿土带着王兴荣、李新华把二张帆摊在晒谷坪,每条帆索都寸寸查过。
半夜里,队委们和几位老人(包括李阿三)焚香点烛,祈祷一番。连夜装上四千五百斤谷,上面盖了一千七百多斤薯干,五六百斤红薯。太阳刚泛白,李阿土领着上了船;码头上没有一个人(送行的人都回避在远处),林木森解开缆绳,王阿土一撑篙,王兴荣、李新华合力摇橹,船上了路。
一路顺顺利利,待太阳升起,船已进入太湖。顺风;不用吩咐,王兴荣、李新华配合默契,竖桅杆,扯船帆,理帆索,手脚麻利,三下二下,帆便兜满了风,推着船前进了。
“我先使船。”王阿土说,“你们吃早点,歇一下。”
大家打开各自的“饭包”, 这“饭包”是各自的家眷精心准备的;在回避时,她们也“歇公假”。于是便把满腹的牵掛、衷心的祝福都揉入团子掺入小菜里。
王阿土让林木森从每人“饭包”里取出一个团子,用蓝布袋装上,挂在睡舱油蓬撑杆上。家眷的心和情将陪同他们完成这趟航行。
没有客气话,出门不分彼此,大家把菜合在一起,同舟共济。船行太湖,大家心里都有些敬畏;又不知什么犯忌,都只好少说为佳。
一小时后,王兴荣换下王阿土。年青人吸香烟;一上船,王阿土便给他们每人一包“雄狮”。李新华每次抽烟,都先吸燃两支,分递给王兴荣和林木森,自己再点一支。
替朋友吸燃烟是一种亲密行为,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信任与友谊。不过,当年的烟可没有过滤咀,这里得掌握技巧;点烟时必须保持嘴唇的湿润度,干了,烟会贴在嘴唇上,弄不好会扯下一小块皮;湿了,香烟会湿,你总不能把口水给别人“吃”!
林木森嫌麻烦,抿拢嘴,舌头一润,取三支叼在嘴上,正准备划火柴;被李新华抽去一支,低声说:“在湖上不能同时点三支烟。”
林木森问:“为什么?”
“不清楚。”李新华想了一会,说,“可能三支为香;人不能和龙王爷在湖上同享香火吧?”
李新华换下王兴荣,双脚一叉,哼唱起《游南山》:
“骆驼桥下往来船,川流不息似梭穿,也有船家去北山,互相招呼多留神……”
王阿土嘿嘿一笑,接了下去:
“甘棠桥下穿船过,好似长虹挂空中,长桥上下真热闹,百步之间连两桥……”
从来不唱歌的王兴荣接了腔:
“行一程来又一程,一橹摇到四面厅,地名典故说几桩,月河漾水似琴声……”
王兴荣的歌唱得真不行,调子少说“跑”到了苏州城。大家一面喊好,一面大笑了一阵。
渐渐在水天交界处,看见一个小黑点,又是一点,又是一点;黑点子慢慢变大,看得见篷帆了,看得清船舷了。那些是五条樯、七条樯、九条樯的大网船排列在一起作业,远远望去,又雄壮又威风。这些比内河轮船还要大的渔船,终年在太湖里捕鱼;除非遇上十级以上的台风才进港避避风。船已驶入深水区了; 湖面的岛屿稀少了,湖天一色,碧空浩淼……
李新华突然指着前面说:“看,哪里——那是什么?”
王兴荣朝前眯眼察看,笑了;说:“野鸭,是野鸭。晚饭菜来了!”
李新华一转舵柄,王兴荣一扯帆索,船头略转,船身倾斜,似乎贴着水面行驶,很快见到水面上有两只野鸭在拍打翅膀,几番挣扎,可无法飞起。
“木森,来;把住舵柄就行。”
李新华把舵交给林木森,跑到船头上。王阿土和王兴荣已伏在船头甲板上,李新华拖住他俩的腿;船擦野鸭而过时,王阿土伸手一探,抓住野鸭的翅膀,王兴荣则向前一扑,手一勾,抓着野鸭的脖子,俩人顺李新华的扯动,翻身坐起。三个人好一阵笑,逗得林木森心里痒痒的。
“每只足有二三斤哩!”李新华接过野鸭掂了掂。
“好肥!”王阿土翻动挣扎的野鸭说,“被打伤了翅膀。”
在太湖里驶船似乎比龙溪还简单,无遮无挡,航道辽阔。你只需瞄准前面一个方位,把住舵柄;船若偏开,朝相反方向扳动舵柄便可调正过来。林木森按他们的动作,把舵柄夹在腋下,身子略后仰,倚在舵柱上;浑身放松,双脚叉开。听风刮得帆呼呼地响,浪花被劈成两边敞开;乘风破浪,林木森想到句最贴切的话,“我也作了回‘船老大’!”他心里美滋滋地。
时间一长,胳膊酸痛起来;舵在水里行,不时地被湖水推搅,使舵柄一颤一颤地,捣得腋窝生疼。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神思神游顿时消逝一空。好在前面出现了岛屿,岛屿越来越大;李新华过来换下了他。
李新华说:“前面就是北山。”
上下五千年,纠葛在文章,无论多少辛酸泪,留于他人讲。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