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044 空穴來風
谁能料到,盛传城乡的“招工”竟然是场子虚乌有的闹剧。
在“文革”的红色激潮里,人人都把“一颗红心献给党”;每当北京传来“最高指示”,喇叭一响,不需要通知,人们深更半夜都会爬起床到广场集合欢呼庆祝,全城锣鼓喧天,跳着“忠字舞”的游行队伍遍布大街小巷。不等天亮,响应的大标语会贴满全城。
而同时,“地下消息”也非常盛行。六七年,说是“鸡血能强身健体,治愈百病”;一夜之间,农村公鸡绝迹。
据说,早在一九六五年,某国民党的一个“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还说在台湾的蒋介石就靠鸡血活着。此“秘方”开始在某些“上层社会”悄悄地进行,“文革”时,这些“走资派”被批斗,在催逼追问下坦白了打鸡血的事情。于是被当作“延年益寿,抢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深揭狠批。结果,“鸡血能强身健体,治愈百病”广为流传。“造反派”更需要强壮的身体干革命!革命群众也要有健康身体建设祖国。于是,各单位有病无病的人们,纷纷拎着大公鸡去医院排队打鸡血。
林木森的母亲也打过“鸡血针”,还是他抱着只大雄鸡去替母亲排的队。大雄鸡有四斤多重,是他二哥高中的一个同学家的“闹钟”。同学原想 “跳出农门”,他多读了一年书,赶上了“文革”,农村青年没有单位管饭,家里靠出工挣工分生活,他没有参加“文化大革命”,跟着“串联”队伍去了一趟韶山,还是回家作了社员。俩个同学在街上碰见,很是高兴;同学听二哥要买公鸡,马上把二哥邀去他家。市井说是“毛鸡肉价”,公鸡一下卖到了三元一斤,比肉价翻了三四倍。在同学的坚持下,二哥二元一斤买的,来回走了六十里路;捧回了大雄鸡,全家很高兴。
大雄鸡高高的鸡冠通红,高翘的尾巴毛黑里透出黛绿,高高的鸡爪又粗又黄。母亲有些犹豫,怕“造反派”借机抓父亲“辫子”。父亲说:“我的‘历史问题’与你无关;只是,这只鸡太张扬了些。”
林木森没作声,拣长的尾毛拔了七八根;二哥把碳素墨水涂在鸡冠上,又在鸡爪上抹些煤屑,用网兜紧紧兜上,再把脖子上的毛弄湿。横行庭院的“司晨官”变成了“秃尾巴落水鸡”。
工厂职工医院大门口,贴着“鸡血治百病”的《辟谣通告》;门诊注射室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聚集了众多的公鸡,有趾高气扬的、有萎缩一团的、还有刚刚会啼的“小毛鸡”。排队的人相互不作声,大家好象都不认识。母亲的担忧有道理,父亲的防范很有效;不时有“造反派”来巡视,并把一些捧着张扬公鸡的“黑五类”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回来时,面部毫无表情,只是手中的公鸡变小了。这样的事似乎挺理直气壮;“造反派”更需要旺盛的精力投入革命事业中去。
林木森回家后,给抽了血的公鸡喂了半斤米;拿着公鸡的长长的尾巴毛四处炫耀。果然有“造反派”上门来,说了一番革命理论;以 二元五角一斤,兴高采烈地把公鸡抱了去。
下班后,父母埋怨他,说:“作人要诚实!”
林木森说:“要看对什么人!”
二哥笑着说:“早知你这样精,我应多买二只回来。”
湖兴“招工”的信息来源,谁也说不清。或许是四面八方汇集的“马路消息”, 唯一可佐证的是中央确实在二月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知青’可作为招工对象。”
一九六八年底与一九六九年初是“上山下乡”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由于“文革”,六六、六、六八届的高、初中毕业生全因停课闹革命耽误在学校,本来还有个“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工矿,面向边疆),北京一道指示,六六、六、六八届的高、初中毕业生“一窝端”,共计达二百万人,全部下农村;由此全国的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股“上山下乡”的大潮。
两年多来,几乎所有“城里人”都在关心、注视着“知青”政策动向;毛主席也是让“知青”去农村接受“再教育”, 教育二三年,就象读了一届初中、高中,也该毕业了。果然,今年情况似乎很微妙。一、中央有“‘知青’可作为招工对象”的新精神;二、“知青”已在七0年全面“断奶”,不足三个月,就吃光了“积蓄”,生活陷入困境;三、城里近年在动员“上山下乡”的时候,政策有些松动,“已经有‘知青’家庭可以留一个”;还有的人家提出,“自家子女换班”的想法,得到许多人持。四、各级革委会今年都强调要注重“知青”扎实参加农业生产。“众星望月”之际,有些大队干部在执行上级指示,要求“知青”参加“双抢”的动员会上,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来‘上山下乡’,连‘双抢’都不参加,如果遇上‘招工、提干’,我怎么写推荐意见?”
于是,各种渠道集拢的信息,经过了层层的过滤、思索;虽然城乡之间的再三探赜索隐,仍是莫衷一是,却在一些人心底里点亮了一盞灯。于是,再经过相互的交流,又有些人添加了一些理想化设想,一套完美的“招工方案”在城乡半秘密地运行起来。
一人传虚,众人传实。“双抢”后,“知青”大批回城,“招工方案”堂而皇之地浮出了水面;尽管各个单位领导都如坠五里云雾,却为自己的亲友感到幸慰,便宽慰道,“如果真有‘招工指标’,一定考虑!”
消息越传越盛,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家长叫回了蒙在鼓里的子女。暗地里“托门子”演变成公开地找单位。有“靠山”的相互打招呼,没有“靠山”的便聚集一起,商量对策。这是求菩萨告城隍神的事,一番商量后,没有“靠山”的“知青”们不争也不吵。三五成群,十人结伙地在城里游荡;聚上几十人往骆驼桥、小西街、府皇庙等城里热闹的地方临街一坐,无声胜有声;给“当权派”造成一个无形的压力。
“知青”家家有,公安局、“城市民兵” 都无从着手,措手无策。听了汇报,地、市、县革委会更是莫名其妙,忙让市、县“知青办”出面辟谣。谁知一夜之间,谣言纷纭;说是“招工名额”被些“有权势的据为已有。”众议成林,市、县“知青办”招架不住。地、市、县委与各级革委紧急榷商,决定分而治之;一方面让各公社、大队派人进城,劝说“知青”返乡;一方面让各部门、单位领导带头,立即动员自己或亲友的“知青”子女返乡。
徐武垂头丧气来找林木森时,林木森已作好回钱北的准备。
徐武走后,姨妈见林木森情绪不对,饭也顾不上烧,就去找了甘平。
甘平正在开“农办”的动员会,抽出身作了一番解释。姨妈把这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消息带回来,林木森只是淡淡地一笑。“招工”的流产,对林木森算不上什么安慰;他很是茫然,不知怎样走出这个低谷困境?
“向毛主席保证!这里一定有个阴谋。”徐武忿忿地说,“湖兴真的要建一个大丝绸厂,规模全省第一,号称‘东方丝绸之花’。木森,用脚趾头去想,也知道要‘招工’。向毛主席保证!肯定是省里插手,拿走了大批名额,县里摆不平;加上所有的‘知青’全‘返城’,阿猫阿狗都想挤这班船,县里怕闹事,只好暂停下来。”
林木森听他说“阿猫阿狗都想挤这班船”,心里有些不舒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笑了笑,说: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连厂房都没建,怎么会‘招工’?徐武,今天回钱北吗?”
徐武吞吞吐吐推说还有些事;又要林木森卖个面子给他哥哥。林木森弄清卖个面子是徐文想多两个“劝归返乡”的成绩;而徐武留下来是想请来劝归的大队干部吃餐“便饭”,再领他们到各“知青”家走走。
徐武解释说:“他们对城里路不熟,我只是给他们带个路。”
林木森想,田树勋的父亲田阿兴在县供销社工作,是库房的副主任,田树勋从九岁就生活在城里,是“湖兴二中”毕业的。李忠良的大舅哥王石头是城西公安分局副局长,钱北有他俩在,湖兴城还有找不到的地方?又一想,准是杨慧丽出的点子;她就热衷于这种“感情投资”。干脆卖个顺水人情。说:
“徐武,城里毕竟是我姨妈家;再说……我也不想请他们吃饭。如果问起我,就说是你哥动员我回钱北了。”
徐武很是高兴,再三“向毛主席保证!”只要听到“招工”的消息,第一个告诉林木森。
上下五千年,纠葛在文章,无论多少辛酸泪,留于他人讲。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在“文革”的红色激潮里,人人都把“一颗红心献给党”;每当北京传来“最高指示”,喇叭一响,不需要通知,人们深更半夜都会爬起床到广场集合欢呼庆祝,全城锣鼓喧天,跳着“忠字舞”的游行队伍遍布大街小巷。不等天亮,响应的大标语会贴满全城。
而同时,“地下消息”也非常盛行。六七年,说是“鸡血能强身健体,治愈百病”;一夜之间,农村公鸡绝迹。
据说,早在一九六五年,某国民党的一个“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还说在台湾的蒋介石就靠鸡血活着。此“秘方”开始在某些“上层社会”悄悄地进行,“文革”时,这些“走资派”被批斗,在催逼追问下坦白了打鸡血的事情。于是被当作“延年益寿,抢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深揭狠批。结果,“鸡血能强身健体,治愈百病”广为流传。“造反派”更需要强壮的身体干革命!革命群众也要有健康身体建设祖国。于是,各单位有病无病的人们,纷纷拎着大公鸡去医院排队打鸡血。
林木森的母亲也打过“鸡血针”,还是他抱着只大雄鸡去替母亲排的队。大雄鸡有四斤多重,是他二哥高中的一个同学家的“闹钟”。同学原想 “跳出农门”,他多读了一年书,赶上了“文革”,农村青年没有单位管饭,家里靠出工挣工分生活,他没有参加“文化大革命”,跟着“串联”队伍去了一趟韶山,还是回家作了社员。俩个同学在街上碰见,很是高兴;同学听二哥要买公鸡,马上把二哥邀去他家。市井说是“毛鸡肉价”,公鸡一下卖到了三元一斤,比肉价翻了三四倍。在同学的坚持下,二哥二元一斤买的,来回走了六十里路;捧回了大雄鸡,全家很高兴。
大雄鸡高高的鸡冠通红,高翘的尾巴毛黑里透出黛绿,高高的鸡爪又粗又黄。母亲有些犹豫,怕“造反派”借机抓父亲“辫子”。父亲说:“我的‘历史问题’与你无关;只是,这只鸡太张扬了些。”
林木森没作声,拣长的尾毛拔了七八根;二哥把碳素墨水涂在鸡冠上,又在鸡爪上抹些煤屑,用网兜紧紧兜上,再把脖子上的毛弄湿。横行庭院的“司晨官”变成了“秃尾巴落水鸡”。
工厂职工医院大门口,贴着“鸡血治百病”的《辟谣通告》;门诊注射室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聚集了众多的公鸡,有趾高气扬的、有萎缩一团的、还有刚刚会啼的“小毛鸡”。排队的人相互不作声,大家好象都不认识。母亲的担忧有道理,父亲的防范很有效;不时有“造反派”来巡视,并把一些捧着张扬公鸡的“黑五类”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回来时,面部毫无表情,只是手中的公鸡变小了。这样的事似乎挺理直气壮;“造反派”更需要旺盛的精力投入革命事业中去。
林木森回家后,给抽了血的公鸡喂了半斤米;拿着公鸡的长长的尾巴毛四处炫耀。果然有“造反派”上门来,说了一番革命理论;以 二元五角一斤,兴高采烈地把公鸡抱了去。
下班后,父母埋怨他,说:“作人要诚实!”
林木森说:“要看对什么人!”
二哥笑着说:“早知你这样精,我应多买二只回来。”
湖兴“招工”的信息来源,谁也说不清。或许是四面八方汇集的“马路消息”, 唯一可佐证的是中央确实在二月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知青’可作为招工对象。”
一九六八年底与一九六九年初是“上山下乡”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由于“文革”,六六、六、六八届的高、初中毕业生全因停课闹革命耽误在学校,本来还有个“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工矿,面向边疆),北京一道指示,六六、六、六八届的高、初中毕业生“一窝端”,共计达二百万人,全部下农村;由此全国的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股“上山下乡”的大潮。
两年多来,几乎所有“城里人”都在关心、注视着“知青”政策动向;毛主席也是让“知青”去农村接受“再教育”, 教育二三年,就象读了一届初中、高中,也该毕业了。果然,今年情况似乎很微妙。一、中央有“‘知青’可作为招工对象”的新精神;二、“知青”已在七0年全面“断奶”,不足三个月,就吃光了“积蓄”,生活陷入困境;三、城里近年在动员“上山下乡”的时候,政策有些松动,“已经有‘知青’家庭可以留一个”;还有的人家提出,“自家子女换班”的想法,得到许多人持。四、各级革委会今年都强调要注重“知青”扎实参加农业生产。“众星望月”之际,有些大队干部在执行上级指示,要求“知青”参加“双抢”的动员会上,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来‘上山下乡’,连‘双抢’都不参加,如果遇上‘招工、提干’,我怎么写推荐意见?”
于是,各种渠道集拢的信息,经过了层层的过滤、思索;虽然城乡之间的再三探赜索隐,仍是莫衷一是,却在一些人心底里点亮了一盞灯。于是,再经过相互的交流,又有些人添加了一些理想化设想,一套完美的“招工方案”在城乡半秘密地运行起来。
一人传虚,众人传实。“双抢”后,“知青”大批回城,“招工方案”堂而皇之地浮出了水面;尽管各个单位领导都如坠五里云雾,却为自己的亲友感到幸慰,便宽慰道,“如果真有‘招工指标’,一定考虑!”
消息越传越盛,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家长叫回了蒙在鼓里的子女。暗地里“托门子”演变成公开地找单位。有“靠山”的相互打招呼,没有“靠山”的便聚集一起,商量对策。这是求菩萨告城隍神的事,一番商量后,没有“靠山”的“知青”们不争也不吵。三五成群,十人结伙地在城里游荡;聚上几十人往骆驼桥、小西街、府皇庙等城里热闹的地方临街一坐,无声胜有声;给“当权派”造成一个无形的压力。
“知青”家家有,公安局、“城市民兵” 都无从着手,措手无策。听了汇报,地、市、县革委会更是莫名其妙,忙让市、县“知青办”出面辟谣。谁知一夜之间,谣言纷纭;说是“招工名额”被些“有权势的据为已有。”众议成林,市、县“知青办”招架不住。地、市、县委与各级革委紧急榷商,决定分而治之;一方面让各公社、大队派人进城,劝说“知青”返乡;一方面让各部门、单位领导带头,立即动员自己或亲友的“知青”子女返乡。
徐武垂头丧气来找林木森时,林木森已作好回钱北的准备。
徐武走后,姨妈见林木森情绪不对,饭也顾不上烧,就去找了甘平。
甘平正在开“农办”的动员会,抽出身作了一番解释。姨妈把这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消息带回来,林木森只是淡淡地一笑。“招工”的流产,对林木森算不上什么安慰;他很是茫然,不知怎样走出这个低谷困境?
“向毛主席保证!这里一定有个阴谋。”徐武忿忿地说,“湖兴真的要建一个大丝绸厂,规模全省第一,号称‘东方丝绸之花’。木森,用脚趾头去想,也知道要‘招工’。向毛主席保证!肯定是省里插手,拿走了大批名额,县里摆不平;加上所有的‘知青’全‘返城’,阿猫阿狗都想挤这班船,县里怕闹事,只好暂停下来。”
林木森听他说“阿猫阿狗都想挤这班船”,心里有些不舒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笑了笑,说: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连厂房都没建,怎么会‘招工’?徐武,今天回钱北吗?”
徐武吞吞吐吐推说还有些事;又要林木森卖个面子给他哥哥。林木森弄清卖个面子是徐文想多两个“劝归返乡”的成绩;而徐武留下来是想请来劝归的大队干部吃餐“便饭”,再领他们到各“知青”家走走。
徐武解释说:“他们对城里路不熟,我只是给他们带个路。”
林木森想,田树勋的父亲田阿兴在县供销社工作,是库房的副主任,田树勋从九岁就生活在城里,是“湖兴二中”毕业的。李忠良的大舅哥王石头是城西公安分局副局长,钱北有他俩在,湖兴城还有找不到的地方?又一想,准是杨慧丽出的点子;她就热衷于这种“感情投资”。干脆卖个顺水人情。说:
“徐武,城里毕竟是我姨妈家;再说……我也不想请他们吃饭。如果问起我,就说是你哥动员我回钱北了。”
徐武很是高兴,再三“向毛主席保证!”只要听到“招工”的消息,第一个告诉林木森。
上下五千年,纠葛在文章,无论多少辛酸泪,留于他人讲。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