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老屋的风景 第一章 家境
连绵起伏的大别山区,抗战时期曾经新四军的革命根据地,随着时光的变迁,硝烟虽然远去了,故事仍然一天天在这里上演。 大别山在湖北省境内安陆县与随州交界的地方有个叫钱冲的小村庄。这里是山势渐渐过渡到丘陵的最后一座小山村。
钱冲的石咀头山是邻近几个村庄上山砍柴的首选之地,1959年的一天晌午,上山砍柴的人陆续下山,顺着山路一字排开,这阵势好像一条龙。他们有男有女,上身穿着清一色的深蓝粗布棉袄,有的着蓝布单裤,有的着蓝布絮裤,脚上有的还是草鞋,肩上的柴火担子摇曳着,发出个嘎吱的声音,就像一部劳动交响曲。口里喘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了一屡屡白烟。不一会大部队在小河边的银杏树下停了下来,他们把柴火顺势靠在路边的山脚上,有的人找个石头坐了下来,有的就斜靠在扁担上休息,还有有两个男人忍不住渴,想去河里喝水。
河边住着几户人家,他们门前的银杏树成了这帮砍柴人歇脚的好地方,又阴凉又有清澈的河水可以洗脸可以解渴。
这里住着一个外号叫金口碑的人,他是倒插门来这里的,是个退伍军人,在食品站喂猪,也是个屠夫。他不仅生得英俊威武,慈眉善目,更有一腔热心肠。有时休息就帮家里做点家务。
这时,金口碑正挑着木桶去河边挑水,看见大冷的天有砍柴人想去喝冰凉生冷的河水,心生同情,于是他叫住他们说:“伙计们 ,这么大冷的天 怎么能喝这么冷的生水呢?你们等会吧我去我家拿开水给你们喝。”说完他挑起一担水走向了家里。
金口碑麻利的把水倒进水缸,放下木桶和扁担。又从屋里拿了一只茶壶和一摞碗走了出来。他给大伙倒茶递了过去,不停有人道谢,金口碑笑着,两个显眼的金门牙露了出来,这时有人认出了他。
那个人报以微笑试探着问道:“我瞅你怎么这么面熟呢,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您?” 此人剑眉浓须,黝黑透红的脸色,很象门神上的人物。
金口碑和颜悦色的说:“哦,我在乡食品站当饲养员和屠夫。”
那个人说:“哦,对了,那次我们公社送猪过去,我们过称的时候好像就是你过去帮了忙,我听到别人喊你喊金口碑,原来你家就在这里啊?”
金口碑依旧笑着说:“是的,我就是那个金口碑,我本名姓陈叫陈远怀,别人看见我有两颗金门牙就给我改了个外号。”
那个人又小心翼翼的问道:“我看你年纪轻轻怎么就镶上金牙了呢?”
金口碑说:“这就说来话长了,一九五零年我参军了,后来上了朝鲜战场,在部队做炊事员,有一次给前线的战士送饭时,突然被敌人的火力盯上,我倒掉一锅饭用锅把身旁的首长和自己保护了下来,当我打开一个小缝瞭望的时候,一颗子弹飞了过来,锅边被打缺了一块,两颗牙也没有了,双腿也多处被子弹打伤。这两颗金牙是部队给我安的,我们首长说这是国家给我一个炊事员立的一座金口碑。一九五三年转业以后就分配在乡食品站上班负责喂养公社送来的猪。有猪要杀时我就是个屠夫。。”
那个人佩服的说:“哦,那你还是个英雄哦,又有手艺,是个有福之人,佩服,佩服,国家的这碗饭该您吃。不像我们都是些穷苦人,难得您还看得起我们,还拿茶给我们过路的人喝。”
金口碑谦逊的说:“哪里话,我也穷苦人出身,我老家就在山口外的陈贩公社,不瞒你说,我是来这里做上门女婿的,家里还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弟弟。”
这时一个女人迈着坚实的步伐,还牵个约五岁的女伢一蹦一跳的从山洼走了过来。女人约摸二十多岁,长得圆脸大眼,齐耳长的齐整五四学生头,脸两旁的头发挂在耳后,脸掩映在乌黑的头发里,显得很白净。一身蓝印花布的棉袄棉裤,配上一双黑色的棉鞋,走起路来,步伐轻快,举手投足间透着干练的气质。小女孩看上去五岁的样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乌黑发亮的眸子,在略显宽阔的眼眶里转悠着,睫毛扑闪着,脸上笑盈盈的,两个酒窝镶嵌在嘴角两边。头上用红头绳扎着一个朝天的马尾,一蹦一跳。马尾也随之起舞,分外可爱。
那个伢一头扑在金口碑的怀里撒娇的说:“爸爸,你陪我玩吧。”
女的则说:“歇气了,我回来换个锄头,我妈的锄头脱了,要换协子,回来再拿另外一个给她。晚上叫我爸修一修。”
刚才和金口碑说话的那个人问道:“这是你的伢,和堂客呀?我砍柴路过这里经常看见她们。”
金口碑说:“是的,她是我的内人,叫贾氏。伢叫大丫子,我屋的还有岳父岳母,你们以后要喝茶就直接喊她们,反正家里别的没有,水和柴有的是”
那个人说:“那就劳慰你们了,你们这里山好水好,我们好羡慕这里,我们山外的人一年四季的烧柴木料,夏天来摘果子打个野味,雨季摘蘑菇什么的,恐怕也断不了这条路,我们山外人没有什么给你们的。”
贾氏面露笑意接着说:“我们还羡慕你们贩上的人呢。我们山里田地少,阳光少,交通不便,你们山外天地宽,阳光足,粮食产量高,赶集都方便一点。”
金口碑接过话茬说:“人都是这样的,你看着我好,我看着他好,这山望着那山高。”
那个人记起刚才的话茬,略带兴奋的说:“对了,大哥,我们同病相怜啊,我也是个上门女婿,我姓肖,叫肖维德,娘家在肖贩,我们弟兄太多,有五弟兄,上面有三个姐姐,我在孙湾做女婿。”
金口碑说:“哦,这么巧啊,可惜我不是很熟。”
贾氏有些调侃的语气说:“你当然不熟啊,你那么小就去随州你姨妈家里了,后来又参军几年,现在又上班没有和他们打什么交道嘛,我对他们很熟的,方圆一块的人都知道个大概。”
肖维德说:“哦,难怪你刚才说你是陈贩人,我心里还纳闷呢,陈贩的人我多数都认识,怎么我不太认识你呢,原来你是在随州姨妈家长大的啊。”
金口碑的思绪又回到多年前,他面色凝重说:“是啊,我命苦,我七岁那年,国民党来村里抓壮丁,父亲不肯去,被乱枪打伤了,后来过了几天就去世了,可怜弟弟陈二雷只有两岁,连父亲的模样都没有记清,妈妈带着我和弟弟靠给人织布,苦苦维持了两年,那时天天打仗,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本鬼子到处抓妇女,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了改嫁,嫁到许坡,可是许家家里也有三个稍大一点的孩子,还是吃不饱,为了让哥俩都能活下来,我妈把我送到随州姨妈屋里寄养,姨妈家里虽然穷但有几亩薄地,姨妈有五个孩子,大的有二十岁了,小的也比我大两岁,姨夫死了好几年了,靠姨妈织布种田和左邻右舍的关照我勉强长到参军的年纪。在姨妈家我还跟着表哥一起读了几年免费私塾。而我弟弟跟着妈妈在继父屋里吃尽了苦头,从小就挨打挨饿还要帮地主家放牛。后来当地乡亲们看弟弟可怜经常会给些衣服红薯接济他。现在继父死了,几个孩子都成家了,我们两弟兄终于都长大成家了。”
说完,金口碑长长的嘘了口气,有种雨过天晴的感觉。
肖维德说:“哦,陈二雷我认识,他跟我一起结的婚,他现在当父亲了,我的伢要是活着也有两岁了。好人总是有好报的,现在日子有盼头了,你看这个地方这么好,有山有水,门口有条河,洗衣,挑水,灌溉都方便,门前屋后都是山,不用走远路去砍柴,还有这么大几棵千年的银杏树,虽然不值钱,但拴个牛,乘个凉多好啊。交通也还算是便利,这门口一条路,朝北就进钱冲大山了,朝南就出山口。这石咀头的木料可是响当当的啊,你们响通湾这个地方谁人不羡慕啊。”
不回忆以往的痛苦回到现实中, 金口碑又有些许安慰,他满足的说:“没错,这个地方确实是个好地方。”
这时,公社的哨子响了,歇气的时间结束了。贾氏起身拿起家里的好锄头走向山洼,背影依旧干练利落。
大丫子则留下来看着爸爸和别人聊天,可是肖维德也起了身,他感激的说:“多谢你的茶水,我们也聊半天了,也要回去了吃午饭了,还有几里路要赶呢?回去晚了公社食堂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出工的那些人比我们还辛苦,还耐不住俄,我们砍柴班的十天就换人,轮着进山。”
金口碑牵着女儿的手目送着这支大部队离去,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成就感。他嘱咐女儿以后有人要喝茶就回家拿给别人喝。大丫子高兴的帮着爸爸把茶壶提进屋,孩子贪玩和爱热闹的天性,让她很期盼下次能看到这些砍柴的人。
以后砍柴的人都认这个叫大丫子的女伢,她总是热情跑回家提茶壶出来给他们喝。
有一次肖维德又带着人来砍柴了,歇脚的时候大伙都来逗大丫玩。
有人说:“伢呀,别人的女伢都叫丫头,老大就叫大丫头。老二就叫二丫头,你怎么叫大丫子呢?”
大丫子笑眯眯的说:“我爷爷跟我改个名字说叫贾招男,我奶奶说叫贾招娣,我爸爸没同意。”
那个人说:“你爸爸为什么不同意呀,叫招男,招娣可以生弟弟呀。”
大丫子调皮的说:“我爸爸说,招男也好招娣就是姓没有姓好。”
那个人继续逗她说:“你姓什么呀?”
大丫子认真地说:“我姓贾。”
“那你改成姓真算了”大伙还在逗她。
“你傻呀,只能改名不能改姓,你不知道吗?”大丫子人小鬼大的给她上了一课,接着说“我妈妈说我的脚丫子很大就改个小名叫大丫子,大名以后上学再改。”
大伙都笑翻了,都更喜欢这个聪敏可爱的女伢了。
清晨,金口碑又出发了,出了山口朝乡里的食品站走去,一路上要经过几个公社,公社里有人们在忙着参加各种劳动,食堂里炊烟缭绕。
{ 时代背景解说。}旁白: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 ,经过了长期战争的洗礼,虽然解放了,但是却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精气神很足,就像刚组建的新家庭一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仍然有使不完的劲,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化,打倒地主分田地,开仓放粮,成立农业社吃大锅饭。这一切对于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来说就像是天降甘霖朽木逢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大快人心。天亮了公社的哨子一响全部老百姓就像现在人去上班一样来到田里参加集体劳动。劳动实行记分制,当然各种劳动的分工不同所记分得办法也不同。收工以后集体在公社食堂吃饭。食堂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食堂。食堂里摆了几张从各家收上来的大桌子和条凳,那种场面就像现在人摆酒席一样。但是吃的东西却很单调,都是种的的菜,品种也很单一,最多每桌两样菜,用瓦盆盛着。为了尽可能的多产粮食,社员们开荒辟地,修梯田,挖水塘,筑水渠。。。。。。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一九五九年自然灾害无情的席卷了中国,几个月不怎么下雨,金口碑家门前潺潺的小河断流了,几汪小水潭只够人畜饮水用,洼子里的庄稼干渴难耐,人们望着快要干枯的田地个个愁容满面到处挖井抗旱,贾氏和父母也整天在公社抗旱,但是小水救不了大火还是于事无补。
后 来又蝗虫又来了,走在上班的路上,金口碑不时听到震天的锣鼓声和漫天烟雾,那不是什么红白喜事和炊烟,而是驱赶蝗虫的。可怜那时没有农药,可恶的蝗虫铺天盖地袭来,常常是这边赶走了那边又来了没几天功夫公社的田里就颗粒无收了。农业社的大锅里先是煮的粥,后来是野菜树叶汤,再后来一天开一次火。饥饿的人们到处想办法弄吃的,一度被废用的家庭小灶又重新燃起了炊烟,可是锅里除了野菜就是树皮,山上的野菜本来长势就不好,结果还成了香饽饽,后来野菜也绝迹,橡树果,朗树皮,茵陈,蒲公英,夏枯草。。。。太多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上了人们的餐桌,能吃的不能够吃的吃了再说,多少人因为误食了有毒的东西而丧命啊。偶尔弄只老鼠算是打牙祭了。饥饿席卷了整个中国,操着北方口音的逃荒要饭的人一拨接一拨,每天都有人饿死。。。。。。
金口碑照例挑着食品站的猪粪来到公社的田里,他的身后是一路扬起的灰尘,脚上的鞋子也变成了土色,空气都是干燥多尘的,呼吸以后让人的喉咙发紧发干。
田里已经因为干旱荒芜了,田里的杂草也是稀稀疏疏,能吃的野菜也被挖光了,留下或大或下的土坑。
这时围过来一群孩子,看见他倒了猪粪在田里,都跑上来哄抢猪粪里没有消化的玉米碎和豆粒。这时金口碑才意识到以往追随着自己的是一群鸡,今天突然换成了一帮孩子。
金口碑的心疼了一下,恨起了这可恶的天灾,他嘱咐那帮孩子说:“伢们呀,这是鸡吃的,太脏了人不能吃,吃了会得病的。”
伢们抢着说:“没有鸡了,人都没有吃的了,拿什么喂鸡哟,鸡都被公社食堂炖汤吃了。”他们个个脏兮兮的,饿得面黄肌瘦,但是精气神很好,求生的欲望极强。
金口碑半蹲着身子怜惜说:“这个捡回去可以,但一定要洗干净,叫屋的大人煮熟了再吃啊。记住了,一定要煮熟,千万别吃直接吃,太脏了”
那帮孩子每天都准时在田里等着金口碑的到来。金口碑还拿来一个大瓦盆,弄了一盆水放在那里,给他们洗猪粪豆。
后来贾氏的食堂因为无米下锅不开火了,公社的生产也停了下来,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找野菜糊口上,各家的小灶也冒出了久违的炊烟。可是飘出来的都是野菜的味道。
金口碑家里也不例外,父母和妻子每天外出找吃的,餐桌上除了野菜汤就是炒野菜,没有油水也没有主食。饥饿折磨着每个人,这时金口碑的工资也发不下来了,于是金口碑咬着牙,也学着那帮孩子开始捡起了猪粪豆,刚开始那几天,闻着那种刺鼻的味道,有几次他都差点吐了出来,后来他努力的不去想这是吃的东西,才让自己坚强起来。
猪槽边边角角没有吃完的粗糠他也时常捡回家给家人改善伙食,他们总是洗了又洗,还漂水,然后放在野菜汤里煮着吃,刚开始吃,还是有点恶心,吃着吃着就习惯了,偶尔还送点去弟弟家里,接济一下母亲和侄女。日子就这样艰难的支撑着,相对于被饿死他们还算是幸运的。
住在金口碑隔壁的江大姐一家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夫妻二人育有四个孩子,最小的那个刚出生不久还在吃奶呢,后来大人吃不饱奶水也没有了,没有多久孩子就夭折了,江大姐就整天抹眼泪,眼睛成天红肿的像两个桃似的。三个孩子成天饿得哇哇的哭,一家老小的日子靠丈夫王钦文操持着。王钦文是个寡言少语的忠厚人,每天都在埋头做事但还是难以糊口,但他似乎没有什么怨言和脾气。对妻子的指责他是逆来顺受,包容一切。
看着眼前的一家子金口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自己悲惨的童年时代。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自己和弟弟小时候也都曾经得到别人的恩惠,想到这里金口碑决定把自己家里洗好的猪粪豆拿到隔壁去。
王钦文正在家里扫地,他看见金口碑端了一碗豆碎喜出望外,赶紧说:“老弟呀,今天有空来我屋的呀,来,过来坐会吧。”
金口碑说:“不坐了,我送碗豆碎给你们扛饥荒的。煮在野菜里吃,我家也吃这个,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每天都拿一碗过来。”
王钦文说:“那就太感谢你了,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现在只要能吃就行,那就太麻烦你了。”
金口碑说:“不麻烦,都是邻居,何必那么见外呢。”
这时江大姐走过来拿了个碗把豆碎倒在自己家的碗里,然后低下头仔细的瞅了瞅这个豆碎,然后说:“这到底是国家人,这么稀罕的东西也能弄得到。我们沾你的光了”
金口碑说:“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们食品站喂猪的饲料里就有这个东西。我以后天天送点过来。”
金口碑回去了。
江大姐自言自语的说:“这年头虽说是解放了,老百姓过的日子不如食品站的猪,人都没有吃的了还养猪干吗?”
王钦文听到了说:“你小声点,别让人听到了,现在是闹饥荒嘛,以后的日子会好的。你还羡慕猪,那猪挨宰的时候还在羡慕你呢,你身体不好的时候还想要吃点肉补一补呢,人家不养猪你还吃不到这豆碎呢。”
此后金口碑每天都会送一碗洗干净的猪粪豆碎到邻居家里。
。
饥荒还在蔓延着,后来发生了一场变故,不但救济邻居的善举终止了,还为此惹来了更大的麻烦。
作者:猴姐
•;;赞赞赞赞
此书的原型是姨妈一家人五十年的生活变迁。故事内容丰富曲折,引人入胜,看来看吧!
钱冲的石咀头山是邻近几个村庄上山砍柴的首选之地,1959年的一天晌午,上山砍柴的人陆续下山,顺着山路一字排开,这阵势好像一条龙。他们有男有女,上身穿着清一色的深蓝粗布棉袄,有的着蓝布单裤,有的着蓝布絮裤,脚上有的还是草鞋,肩上的柴火担子摇曳着,发出个嘎吱的声音,就像一部劳动交响曲。口里喘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了一屡屡白烟。不一会大部队在小河边的银杏树下停了下来,他们把柴火顺势靠在路边的山脚上,有的人找个石头坐了下来,有的就斜靠在扁担上休息,还有有两个男人忍不住渴,想去河里喝水。
河边住着几户人家,他们门前的银杏树成了这帮砍柴人歇脚的好地方,又阴凉又有清澈的河水可以洗脸可以解渴。
这里住着一个外号叫金口碑的人,他是倒插门来这里的,是个退伍军人,在食品站喂猪,也是个屠夫。他不仅生得英俊威武,慈眉善目,更有一腔热心肠。有时休息就帮家里做点家务。
这时,金口碑正挑着木桶去河边挑水,看见大冷的天有砍柴人想去喝冰凉生冷的河水,心生同情,于是他叫住他们说:“伙计们 ,这么大冷的天 怎么能喝这么冷的生水呢?你们等会吧我去我家拿开水给你们喝。”说完他挑起一担水走向了家里。
金口碑麻利的把水倒进水缸,放下木桶和扁担。又从屋里拿了一只茶壶和一摞碗走了出来。他给大伙倒茶递了过去,不停有人道谢,金口碑笑着,两个显眼的金门牙露了出来,这时有人认出了他。
那个人报以微笑试探着问道:“我瞅你怎么这么面熟呢,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您?” 此人剑眉浓须,黝黑透红的脸色,很象门神上的人物。
金口碑和颜悦色的说:“哦,我在乡食品站当饲养员和屠夫。”
那个人说:“哦,对了,那次我们公社送猪过去,我们过称的时候好像就是你过去帮了忙,我听到别人喊你喊金口碑,原来你家就在这里啊?”
金口碑依旧笑着说:“是的,我就是那个金口碑,我本名姓陈叫陈远怀,别人看见我有两颗金门牙就给我改了个外号。”
那个人又小心翼翼的问道:“我看你年纪轻轻怎么就镶上金牙了呢?”
金口碑说:“这就说来话长了,一九五零年我参军了,后来上了朝鲜战场,在部队做炊事员,有一次给前线的战士送饭时,突然被敌人的火力盯上,我倒掉一锅饭用锅把身旁的首长和自己保护了下来,当我打开一个小缝瞭望的时候,一颗子弹飞了过来,锅边被打缺了一块,两颗牙也没有了,双腿也多处被子弹打伤。这两颗金牙是部队给我安的,我们首长说这是国家给我一个炊事员立的一座金口碑。一九五三年转业以后就分配在乡食品站上班负责喂养公社送来的猪。有猪要杀时我就是个屠夫。。”
那个人佩服的说:“哦,那你还是个英雄哦,又有手艺,是个有福之人,佩服,佩服,国家的这碗饭该您吃。不像我们都是些穷苦人,难得您还看得起我们,还拿茶给我们过路的人喝。”
金口碑谦逊的说:“哪里话,我也穷苦人出身,我老家就在山口外的陈贩公社,不瞒你说,我是来这里做上门女婿的,家里还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弟弟。”
这时一个女人迈着坚实的步伐,还牵个约五岁的女伢一蹦一跳的从山洼走了过来。女人约摸二十多岁,长得圆脸大眼,齐耳长的齐整五四学生头,脸两旁的头发挂在耳后,脸掩映在乌黑的头发里,显得很白净。一身蓝印花布的棉袄棉裤,配上一双黑色的棉鞋,走起路来,步伐轻快,举手投足间透着干练的气质。小女孩看上去五岁的样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乌黑发亮的眸子,在略显宽阔的眼眶里转悠着,睫毛扑闪着,脸上笑盈盈的,两个酒窝镶嵌在嘴角两边。头上用红头绳扎着一个朝天的马尾,一蹦一跳。马尾也随之起舞,分外可爱。
那个伢一头扑在金口碑的怀里撒娇的说:“爸爸,你陪我玩吧。”
女的则说:“歇气了,我回来换个锄头,我妈的锄头脱了,要换协子,回来再拿另外一个给她。晚上叫我爸修一修。”
刚才和金口碑说话的那个人问道:“这是你的伢,和堂客呀?我砍柴路过这里经常看见她们。”
金口碑说:“是的,她是我的内人,叫贾氏。伢叫大丫子,我屋的还有岳父岳母,你们以后要喝茶就直接喊她们,反正家里别的没有,水和柴有的是”
那个人说:“那就劳慰你们了,你们这里山好水好,我们好羡慕这里,我们山外的人一年四季的烧柴木料,夏天来摘果子打个野味,雨季摘蘑菇什么的,恐怕也断不了这条路,我们山外人没有什么给你们的。”
贾氏面露笑意接着说:“我们还羡慕你们贩上的人呢。我们山里田地少,阳光少,交通不便,你们山外天地宽,阳光足,粮食产量高,赶集都方便一点。”
金口碑接过话茬说:“人都是这样的,你看着我好,我看着他好,这山望着那山高。”
那个人记起刚才的话茬,略带兴奋的说:“对了,大哥,我们同病相怜啊,我也是个上门女婿,我姓肖,叫肖维德,娘家在肖贩,我们弟兄太多,有五弟兄,上面有三个姐姐,我在孙湾做女婿。”
金口碑说:“哦,这么巧啊,可惜我不是很熟。”
贾氏有些调侃的语气说:“你当然不熟啊,你那么小就去随州你姨妈家里了,后来又参军几年,现在又上班没有和他们打什么交道嘛,我对他们很熟的,方圆一块的人都知道个大概。”
肖维德说:“哦,难怪你刚才说你是陈贩人,我心里还纳闷呢,陈贩的人我多数都认识,怎么我不太认识你呢,原来你是在随州姨妈家长大的啊。”
金口碑的思绪又回到多年前,他面色凝重说:“是啊,我命苦,我七岁那年,国民党来村里抓壮丁,父亲不肯去,被乱枪打伤了,后来过了几天就去世了,可怜弟弟陈二雷只有两岁,连父亲的模样都没有记清,妈妈带着我和弟弟靠给人织布,苦苦维持了两年,那时天天打仗,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本鬼子到处抓妇女,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了改嫁,嫁到许坡,可是许家家里也有三个稍大一点的孩子,还是吃不饱,为了让哥俩都能活下来,我妈把我送到随州姨妈屋里寄养,姨妈家里虽然穷但有几亩薄地,姨妈有五个孩子,大的有二十岁了,小的也比我大两岁,姨夫死了好几年了,靠姨妈织布种田和左邻右舍的关照我勉强长到参军的年纪。在姨妈家我还跟着表哥一起读了几年免费私塾。而我弟弟跟着妈妈在继父屋里吃尽了苦头,从小就挨打挨饿还要帮地主家放牛。后来当地乡亲们看弟弟可怜经常会给些衣服红薯接济他。现在继父死了,几个孩子都成家了,我们两弟兄终于都长大成家了。”
说完,金口碑长长的嘘了口气,有种雨过天晴的感觉。
肖维德说:“哦,陈二雷我认识,他跟我一起结的婚,他现在当父亲了,我的伢要是活着也有两岁了。好人总是有好报的,现在日子有盼头了,你看这个地方这么好,有山有水,门口有条河,洗衣,挑水,灌溉都方便,门前屋后都是山,不用走远路去砍柴,还有这么大几棵千年的银杏树,虽然不值钱,但拴个牛,乘个凉多好啊。交通也还算是便利,这门口一条路,朝北就进钱冲大山了,朝南就出山口。这石咀头的木料可是响当当的啊,你们响通湾这个地方谁人不羡慕啊。”
不回忆以往的痛苦回到现实中, 金口碑又有些许安慰,他满足的说:“没错,这个地方确实是个好地方。”
这时,公社的哨子响了,歇气的时间结束了。贾氏起身拿起家里的好锄头走向山洼,背影依旧干练利落。
大丫子则留下来看着爸爸和别人聊天,可是肖维德也起了身,他感激的说:“多谢你的茶水,我们也聊半天了,也要回去了吃午饭了,还有几里路要赶呢?回去晚了公社食堂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出工的那些人比我们还辛苦,还耐不住俄,我们砍柴班的十天就换人,轮着进山。”
金口碑牵着女儿的手目送着这支大部队离去,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成就感。他嘱咐女儿以后有人要喝茶就回家拿给别人喝。大丫子高兴的帮着爸爸把茶壶提进屋,孩子贪玩和爱热闹的天性,让她很期盼下次能看到这些砍柴的人。
以后砍柴的人都认这个叫大丫子的女伢,她总是热情跑回家提茶壶出来给他们喝。
有一次肖维德又带着人来砍柴了,歇脚的时候大伙都来逗大丫玩。
有人说:“伢呀,别人的女伢都叫丫头,老大就叫大丫头。老二就叫二丫头,你怎么叫大丫子呢?”
大丫子笑眯眯的说:“我爷爷跟我改个名字说叫贾招男,我奶奶说叫贾招娣,我爸爸没同意。”
那个人说:“你爸爸为什么不同意呀,叫招男,招娣可以生弟弟呀。”
大丫子调皮的说:“我爸爸说,招男也好招娣就是姓没有姓好。”
那个人继续逗她说:“你姓什么呀?”
大丫子认真地说:“我姓贾。”
“那你改成姓真算了”大伙还在逗她。
“你傻呀,只能改名不能改姓,你不知道吗?”大丫子人小鬼大的给她上了一课,接着说“我妈妈说我的脚丫子很大就改个小名叫大丫子,大名以后上学再改。”
大伙都笑翻了,都更喜欢这个聪敏可爱的女伢了。
清晨,金口碑又出发了,出了山口朝乡里的食品站走去,一路上要经过几个公社,公社里有人们在忙着参加各种劳动,食堂里炊烟缭绕。
{ 时代背景解说。}旁白: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 ,经过了长期战争的洗礼,虽然解放了,但是却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精气神很足,就像刚组建的新家庭一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仍然有使不完的劲,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化,打倒地主分田地,开仓放粮,成立农业社吃大锅饭。这一切对于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来说就像是天降甘霖朽木逢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大快人心。天亮了公社的哨子一响全部老百姓就像现在人去上班一样来到田里参加集体劳动。劳动实行记分制,当然各种劳动的分工不同所记分得办法也不同。收工以后集体在公社食堂吃饭。食堂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个食堂。食堂里摆了几张从各家收上来的大桌子和条凳,那种场面就像现在人摆酒席一样。但是吃的东西却很单调,都是种的的菜,品种也很单一,最多每桌两样菜,用瓦盆盛着。为了尽可能的多产粮食,社员们开荒辟地,修梯田,挖水塘,筑水渠。。。。。。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一九五九年自然灾害无情的席卷了中国,几个月不怎么下雨,金口碑家门前潺潺的小河断流了,几汪小水潭只够人畜饮水用,洼子里的庄稼干渴难耐,人们望着快要干枯的田地个个愁容满面到处挖井抗旱,贾氏和父母也整天在公社抗旱,但是小水救不了大火还是于事无补。
后 来又蝗虫又来了,走在上班的路上,金口碑不时听到震天的锣鼓声和漫天烟雾,那不是什么红白喜事和炊烟,而是驱赶蝗虫的。可怜那时没有农药,可恶的蝗虫铺天盖地袭来,常常是这边赶走了那边又来了没几天功夫公社的田里就颗粒无收了。农业社的大锅里先是煮的粥,后来是野菜树叶汤,再后来一天开一次火。饥饿的人们到处想办法弄吃的,一度被废用的家庭小灶又重新燃起了炊烟,可是锅里除了野菜就是树皮,山上的野菜本来长势就不好,结果还成了香饽饽,后来野菜也绝迹,橡树果,朗树皮,茵陈,蒲公英,夏枯草。。。。太多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上了人们的餐桌,能吃的不能够吃的吃了再说,多少人因为误食了有毒的东西而丧命啊。偶尔弄只老鼠算是打牙祭了。饥饿席卷了整个中国,操着北方口音的逃荒要饭的人一拨接一拨,每天都有人饿死。。。。。。
金口碑照例挑着食品站的猪粪来到公社的田里,他的身后是一路扬起的灰尘,脚上的鞋子也变成了土色,空气都是干燥多尘的,呼吸以后让人的喉咙发紧发干。
田里已经因为干旱荒芜了,田里的杂草也是稀稀疏疏,能吃的野菜也被挖光了,留下或大或下的土坑。
这时围过来一群孩子,看见他倒了猪粪在田里,都跑上来哄抢猪粪里没有消化的玉米碎和豆粒。这时金口碑才意识到以往追随着自己的是一群鸡,今天突然换成了一帮孩子。
金口碑的心疼了一下,恨起了这可恶的天灾,他嘱咐那帮孩子说:“伢们呀,这是鸡吃的,太脏了人不能吃,吃了会得病的。”
伢们抢着说:“没有鸡了,人都没有吃的了,拿什么喂鸡哟,鸡都被公社食堂炖汤吃了。”他们个个脏兮兮的,饿得面黄肌瘦,但是精气神很好,求生的欲望极强。
金口碑半蹲着身子怜惜说:“这个捡回去可以,但一定要洗干净,叫屋的大人煮熟了再吃啊。记住了,一定要煮熟,千万别吃直接吃,太脏了”
那帮孩子每天都准时在田里等着金口碑的到来。金口碑还拿来一个大瓦盆,弄了一盆水放在那里,给他们洗猪粪豆。
后来贾氏的食堂因为无米下锅不开火了,公社的生产也停了下来,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找野菜糊口上,各家的小灶也冒出了久违的炊烟。可是飘出来的都是野菜的味道。
金口碑家里也不例外,父母和妻子每天外出找吃的,餐桌上除了野菜汤就是炒野菜,没有油水也没有主食。饥饿折磨着每个人,这时金口碑的工资也发不下来了,于是金口碑咬着牙,也学着那帮孩子开始捡起了猪粪豆,刚开始那几天,闻着那种刺鼻的味道,有几次他都差点吐了出来,后来他努力的不去想这是吃的东西,才让自己坚强起来。
猪槽边边角角没有吃完的粗糠他也时常捡回家给家人改善伙食,他们总是洗了又洗,还漂水,然后放在野菜汤里煮着吃,刚开始吃,还是有点恶心,吃着吃着就习惯了,偶尔还送点去弟弟家里,接济一下母亲和侄女。日子就这样艰难的支撑着,相对于被饿死他们还算是幸运的。
住在金口碑隔壁的江大姐一家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夫妻二人育有四个孩子,最小的那个刚出生不久还在吃奶呢,后来大人吃不饱奶水也没有了,没有多久孩子就夭折了,江大姐就整天抹眼泪,眼睛成天红肿的像两个桃似的。三个孩子成天饿得哇哇的哭,一家老小的日子靠丈夫王钦文操持着。王钦文是个寡言少语的忠厚人,每天都在埋头做事但还是难以糊口,但他似乎没有什么怨言和脾气。对妻子的指责他是逆来顺受,包容一切。
看着眼前的一家子金口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自己悲惨的童年时代。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自己和弟弟小时候也都曾经得到别人的恩惠,想到这里金口碑决定把自己家里洗好的猪粪豆拿到隔壁去。
王钦文正在家里扫地,他看见金口碑端了一碗豆碎喜出望外,赶紧说:“老弟呀,今天有空来我屋的呀,来,过来坐会吧。”
金口碑说:“不坐了,我送碗豆碎给你们扛饥荒的。煮在野菜里吃,我家也吃这个,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每天都拿一碗过来。”
王钦文说:“那就太感谢你了,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现在只要能吃就行,那就太麻烦你了。”
金口碑说:“不麻烦,都是邻居,何必那么见外呢。”
这时江大姐走过来拿了个碗把豆碎倒在自己家的碗里,然后低下头仔细的瞅了瞅这个豆碎,然后说:“这到底是国家人,这么稀罕的东西也能弄得到。我们沾你的光了”
金口碑说:“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们食品站喂猪的饲料里就有这个东西。我以后天天送点过来。”
金口碑回去了。
江大姐自言自语的说:“这年头虽说是解放了,老百姓过的日子不如食品站的猪,人都没有吃的了还养猪干吗?”
王钦文听到了说:“你小声点,别让人听到了,现在是闹饥荒嘛,以后的日子会好的。你还羡慕猪,那猪挨宰的时候还在羡慕你呢,你身体不好的时候还想要吃点肉补一补呢,人家不养猪你还吃不到这豆碎呢。”
此后金口碑每天都会送一碗洗干净的猪粪豆碎到邻居家里。
。
饥荒还在蔓延着,后来发生了一场变故,不但救济邻居的善举终止了,还为此惹来了更大的麻烦。
作者:猴姐
•;;赞赞赞赞
此书的原型是姨妈一家人五十年的生活变迁。故事内容丰富曲折,引人入胜,看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