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歌 一段情 第十一章 一曲清歌(2)
“边境再传密报,父王宣我们进见!”
舒子清与舒子骞匆匆赶往御书房,皇帝手握着密报,似要将那份薄弱的纸捏成碎片。
这次,房里只有他们父子三人。
皇帝鬓角发白,神色凌然,“你们看看吧,云国誓要奸灭。”
舒子骞上前接过密报,迅速扫了几眼,神色凝重地交给太子,这次的事情真的闹大了。
舒子清接过密报,手指紧了几分,看完后迅速收起呈交皇帝。
“父皇,这次就交由儿臣处理吧!”舒子骞上前请命,皇帝只召见了他们兄弟二人,他便猜出皇帝的用意。
“嗯!退下吧!”皇帝甩甩手,遣退两个儿子,随后对李公公说,“摆驾正太殿!”
“皇上起驾!”李公公手持拂尘,大声宣道。
朝阳下的正太殿,一片繁忙。
皇后命宫女们准备好点心,红色的枣糕,绿色的绿豆糕,黄色的玉米糕,白色的栀子花糕,紫色的芋奶糕,五色俱应,足足摆了一大盘子。
她坐在桌前等着皇帝,昨夜皇帝与她商量上舒子骞上战场的事,没想到今天看到舒子骞和舒子清去了御书房,她赶紧回来准备这一桌的东西。
他真的又想让小七让战场吗?他就不怕那件事重演一次吗?
微微叹气,只道在圣旨传达之前,她能阻止皇上。
“皇上驾到!”门口宦官高声宣道,皇后起身迎驾,站在门口一侧等侍皇帝驾临。
宫中嫔妃虽多,皇帝独宠皇后,只惜皇后命薄,未曾诞下鳞儿,太子舒子清乃西宫芸妃所出,凌王爷舒子骞乃已故华贵妃所出,十皇子舒子隽乃冷宫安美人所出。
在明人眼里,他最疼爱的不是太子舒子清,而是十皇子舒子隽,虽他有十二儿九女,无一是皇后嫡出。
安美人本可母凭子贵,升为嫔妃,一件意外,她不止失去皇帝宠信,甚至痛失腹中胎儿,十皇子被强行从她身边夺走,交由皇后带养,而她被打入冷宫之中。
她恨,恨皇后,恨后宫所有的人,更恨皇上。
她什么也不想要了,只要她唯一所剩下的儿子舒子隽,她在冷宫之中,每日期盼舒子隽可以看她一眼。
那一年他十岁,年纪尚幼,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失去了所有记忆。
十年过去,风过虫鸣,她的隽儿却未曾到过冷宫看望她一眼。
也许,宫里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他的娘亲不是皇后,是冷宫中的安美人。
青灯常伴,安美人如今只想保舒子隽周全,望皇后摒弃前嫌,真心对她的儿子好。
皇上十二个儿子,老七和老十由皇后带大,也是皇后最疼爱的两个孩子,朝中本以为两人中必有一人会成为皇太子,可在舒子骞及冠之年封为凌王搬出了皇宫,同年,舒子清被册封皇太子,其亲娘,芸嫔升为芸妃。
群臣猜测,或许与舒子骞十八岁那年率军出征有关。
那年攻克的是北方金国。
虽然舒子骞只有十八岁,熟读各路兵书,军事才能早已超出同龄人,甚至超越前辈,武功堪称天朝国第一高手。
他的能力无需置疑,但,他的同情心是他致命的弱点。
一个国家需要的不是拥有同情心的帝君,即使才能出色,带给国家的不是兴旺,有可能是灭亡。
金国一战,虽签订了和平协议,事实上,以天朝国失利而告终。
这一次,事隔六年之后,皇上再一次派舒子骞上战场用意何在?
皇后内心揣测不安,她不希望金国之事再次发生,若不是舒子骞看到金国臣民向他求救饶命,一时心软,反被俘虏,金国之事就不会发生,如今的金国就只是天朝国一个洲县罢了。
也正是从那以后,舒子骞性情大变,是她所不熟知的小七,虽听从她的话,但她已经猜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梓潼,在想什么,朕与你说话都不曾听。”皇帝捏起一块玉米糕,细细品尝,“梓潼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御厨们都不及你半分。”
“皇上喜欢甚好,臣妾每日换着花样做给您吃!”皇后淡笑,拿起一声芋奶糕,“皇上,尝尝这个!”
“哦,紫色,祥瑞之色,朕要好好尝尝!”皇帝轻咬了口,瞥了眼皇后,缓声道,“梓潼,有什么就说出来吧!”
“皇上既然直接从御书房来此,臣妾不说,您定也知道臣妾心中想法!”
“是骞儿的事吧!”
“是,臣妾希望皇上给臣妾一个说法,朝中武臣甚多,一个小小云国,为何要小七亲自去处理?”皇后离开椅子,退后一步,跪地,“愿皇上原谅臣妾无理。”
皇帝轻笑几声,拿起一块栀子花糕,“骞儿就像这糕点,干净纯白,梓潼,难道想让骞儿永远只是一朵栀子花?”他咬上一口,啧啧称香,又道,“有隽儿在,朕相信骞儿不会再犯金国那样的错误,梓潼也该相信骞儿。”
“可是皇上……”皇后低下头,皇帝说的没错,当初舒子骞被封为凌王,正是太子之位空着,怕舒子骞会被众兄弟先除而快之,皇后出于保护舒子骞,向皇帝提议,封舒子骞为凌王,先行搬出皇宫。
皇子须及冠之年才可赐封出宫。
凌王之位,算是皇后送给舒子骞的及冠贺礼。
“可是什么?”皇帝看着跪地的皇后,又拿起一块栀子花糕。
皇后摇头,道,“臣妾希望李铁可以随小七一起出征!”
“李铁?”皇帝仰头冥思,咬着栀子花糕,道,“前臣李太傅的儿子,骞儿的陪侍,如今凌王府的总管,李铁?”
皇后双手合十,置于额头,应道,“是!”
“哈哈……”皇帝爽朗笑道,“梓潼这是不相信隽儿可以助骞儿,好吧,朕依了梓潼意思,赶紧起吧,每次都拿常跪不起来要挟朕,梓潼,朕该怎么罚你?”
皇后放下双手,笑道,“皇上,该是臣妾罚您才是!!”
“何出此言?”皇帝扶起皇后,道,“朕知道梓潼疼骞儿,此次云国之战,不止让隽儿成长,也该让骞儿忘记六年前的金国之事,倒是清儿,朕希望他能成为合格的帝君,只惜他并不热衷于朝政,此次隽儿有难,他见解独到,朕想也该让清儿管理朝政了,梓潼意下如何?”
“后宫女人不得过问朝政,此事还是由皇上决定吧,臣妾无意见。”
皇帝笑道,“梓潼,你过问的朝政还少吗?”
皇后皱眉,“臣妾关心的只是皇子们。”
昔昔曰:看文不收藏的,不是好孩纸!看文不评价的,不是好孩纸!做为好孩纸的我们,若是觉得此文合心意,就点下推荐吧!O(∩_∩)O~~
舒子清与舒子骞匆匆赶往御书房,皇帝手握着密报,似要将那份薄弱的纸捏成碎片。
这次,房里只有他们父子三人。
皇帝鬓角发白,神色凌然,“你们看看吧,云国誓要奸灭。”
舒子骞上前接过密报,迅速扫了几眼,神色凝重地交给太子,这次的事情真的闹大了。
舒子清接过密报,手指紧了几分,看完后迅速收起呈交皇帝。
“父皇,这次就交由儿臣处理吧!”舒子骞上前请命,皇帝只召见了他们兄弟二人,他便猜出皇帝的用意。
“嗯!退下吧!”皇帝甩甩手,遣退两个儿子,随后对李公公说,“摆驾正太殿!”
“皇上起驾!”李公公手持拂尘,大声宣道。
朝阳下的正太殿,一片繁忙。
皇后命宫女们准备好点心,红色的枣糕,绿色的绿豆糕,黄色的玉米糕,白色的栀子花糕,紫色的芋奶糕,五色俱应,足足摆了一大盘子。
她坐在桌前等着皇帝,昨夜皇帝与她商量上舒子骞上战场的事,没想到今天看到舒子骞和舒子清去了御书房,她赶紧回来准备这一桌的东西。
他真的又想让小七让战场吗?他就不怕那件事重演一次吗?
微微叹气,只道在圣旨传达之前,她能阻止皇上。
“皇上驾到!”门口宦官高声宣道,皇后起身迎驾,站在门口一侧等侍皇帝驾临。
宫中嫔妃虽多,皇帝独宠皇后,只惜皇后命薄,未曾诞下鳞儿,太子舒子清乃西宫芸妃所出,凌王爷舒子骞乃已故华贵妃所出,十皇子舒子隽乃冷宫安美人所出。
在明人眼里,他最疼爱的不是太子舒子清,而是十皇子舒子隽,虽他有十二儿九女,无一是皇后嫡出。
安美人本可母凭子贵,升为嫔妃,一件意外,她不止失去皇帝宠信,甚至痛失腹中胎儿,十皇子被强行从她身边夺走,交由皇后带养,而她被打入冷宫之中。
她恨,恨皇后,恨后宫所有的人,更恨皇上。
她什么也不想要了,只要她唯一所剩下的儿子舒子隽,她在冷宫之中,每日期盼舒子隽可以看她一眼。
那一年他十岁,年纪尚幼,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失去了所有记忆。
十年过去,风过虫鸣,她的隽儿却未曾到过冷宫看望她一眼。
也许,宫里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他的娘亲不是皇后,是冷宫中的安美人。
青灯常伴,安美人如今只想保舒子隽周全,望皇后摒弃前嫌,真心对她的儿子好。
皇上十二个儿子,老七和老十由皇后带大,也是皇后最疼爱的两个孩子,朝中本以为两人中必有一人会成为皇太子,可在舒子骞及冠之年封为凌王搬出了皇宫,同年,舒子清被册封皇太子,其亲娘,芸嫔升为芸妃。
群臣猜测,或许与舒子骞十八岁那年率军出征有关。
那年攻克的是北方金国。
虽然舒子骞只有十八岁,熟读各路兵书,军事才能早已超出同龄人,甚至超越前辈,武功堪称天朝国第一高手。
他的能力无需置疑,但,他的同情心是他致命的弱点。
一个国家需要的不是拥有同情心的帝君,即使才能出色,带给国家的不是兴旺,有可能是灭亡。
金国一战,虽签订了和平协议,事实上,以天朝国失利而告终。
这一次,事隔六年之后,皇上再一次派舒子骞上战场用意何在?
皇后内心揣测不安,她不希望金国之事再次发生,若不是舒子骞看到金国臣民向他求救饶命,一时心软,反被俘虏,金国之事就不会发生,如今的金国就只是天朝国一个洲县罢了。
也正是从那以后,舒子骞性情大变,是她所不熟知的小七,虽听从她的话,但她已经猜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梓潼,在想什么,朕与你说话都不曾听。”皇帝捏起一块玉米糕,细细品尝,“梓潼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御厨们都不及你半分。”
“皇上喜欢甚好,臣妾每日换着花样做给您吃!”皇后淡笑,拿起一声芋奶糕,“皇上,尝尝这个!”
“哦,紫色,祥瑞之色,朕要好好尝尝!”皇帝轻咬了口,瞥了眼皇后,缓声道,“梓潼,有什么就说出来吧!”
“皇上既然直接从御书房来此,臣妾不说,您定也知道臣妾心中想法!”
“是骞儿的事吧!”
“是,臣妾希望皇上给臣妾一个说法,朝中武臣甚多,一个小小云国,为何要小七亲自去处理?”皇后离开椅子,退后一步,跪地,“愿皇上原谅臣妾无理。”
皇帝轻笑几声,拿起一块栀子花糕,“骞儿就像这糕点,干净纯白,梓潼,难道想让骞儿永远只是一朵栀子花?”他咬上一口,啧啧称香,又道,“有隽儿在,朕相信骞儿不会再犯金国那样的错误,梓潼也该相信骞儿。”
“可是皇上……”皇后低下头,皇帝说的没错,当初舒子骞被封为凌王,正是太子之位空着,怕舒子骞会被众兄弟先除而快之,皇后出于保护舒子骞,向皇帝提议,封舒子骞为凌王,先行搬出皇宫。
皇子须及冠之年才可赐封出宫。
凌王之位,算是皇后送给舒子骞的及冠贺礼。
“可是什么?”皇帝看着跪地的皇后,又拿起一块栀子花糕。
皇后摇头,道,“臣妾希望李铁可以随小七一起出征!”
“李铁?”皇帝仰头冥思,咬着栀子花糕,道,“前臣李太傅的儿子,骞儿的陪侍,如今凌王府的总管,李铁?”
皇后双手合十,置于额头,应道,“是!”
“哈哈……”皇帝爽朗笑道,“梓潼这是不相信隽儿可以助骞儿,好吧,朕依了梓潼意思,赶紧起吧,每次都拿常跪不起来要挟朕,梓潼,朕该怎么罚你?”
皇后放下双手,笑道,“皇上,该是臣妾罚您才是!!”
“何出此言?”皇帝扶起皇后,道,“朕知道梓潼疼骞儿,此次云国之战,不止让隽儿成长,也该让骞儿忘记六年前的金国之事,倒是清儿,朕希望他能成为合格的帝君,只惜他并不热衷于朝政,此次隽儿有难,他见解独到,朕想也该让清儿管理朝政了,梓潼意下如何?”
“后宫女人不得过问朝政,此事还是由皇上决定吧,臣妾无意见。”
皇帝笑道,“梓潼,你过问的朝政还少吗?”
皇后皱眉,“臣妾关心的只是皇子们。”
昔昔曰:看文不收藏的,不是好孩纸!看文不评价的,不是好孩纸!做为好孩纸的我们,若是觉得此文合心意,就点下推荐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