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帝国风云

第三百六十四章 性价比

    前面已经提到,装甲钢存在质量缺陷的不仅仅是“依阿华”级,而是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军战舰。

    相对而言,“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

    这两艘战舰均在大战爆发前开工建造,而主要原因就是,“依阿华”级的设计工作没有能够按时完成,而且专门为其开发的MK7型十六英寸舰炮、效率更高的锅炉等等都不可能顺利研制成功。受此影响,在“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开建后,美国海军又追加建造了两艘。

    对美国海军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在“南达科他”号开建后,美国海军就发现,这并不是理想的快速战列舰,过低的排水量限制了其战斗力。如果要提高战斗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排水量。在设计“南达科他”级的时候,增大排水量并不可行,即“华盛顿条约”对战列舰的吨位有严格限制,可是在条约作废之后,增大排水量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也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设计了吨位大得多的“依阿华”级。

    当时,美国海军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即继续扩大舰队规模。

    在“华盛顿条约”作废之后,世界各主要强国都在扩充海军舰队,甚至连与海洋没有太大关系的红俄都提出了一个极为宏伟的海军发展计划,准备在十年之内建造十艘战列舰、十艘战列巡洋舰、二十艘重巡洋舰、以及数百艘其他舰艇。受此刺激,美国海军自然需要用新的战舰来扩充舰队规模。

    显然,等待“依阿华”级完成设计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也正是如此,在明知道“南达科他”级存在众多缺陷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依然追加订购了两艘。

    当然,与前两艘相比,“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有一些细节上的改进。

    只是,这些改进并不彻底。

    比如,主炮依然是MK6型,而不是更加先进的MK7型。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导致“依阿华”级的设计工作迟迟没有完成,建造计划一推再推的众多因素中,主炮不成熟是主要原因之一。说白了。如果当时MK7型的研制进度一帆风顺,美国海军就不会继续建造“南达科他”级。

    结果就是,“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在建造的时候,依然选择了MK6型舰炮。

    两舰开始舾装的时候。MK7型才研制成功。此时,美国海军曾经打算为两舰换上这种威力更大的主炮,但是最终放弃了。主要就是,用来安装MK6型主炮的炮塔,根本不可能直接安装MK7型主炮。即MK7型主炮的后坐行程大得多,需要更大的炮塔空间,也就必须对炮塔进行大改,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款炮塔。更要命的是,受炮座尺寸限制,或者说是舰体尺寸限制,在“南达科他”级上根本无法直接使用“依阿华”级的主炮炮塔,也就不可能走捷径。显然。重新设计一款用来安装MK7型舰炮的炮塔。不但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受此影响,两舰的主炮火力并没得到提升。

    两舰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把副炮的数量由十六门提高到了二十门,即在两舷各增加了一座双联装副炮炮塔。此外,副炮也全部换成了更适合于防空作战的MK12型三十八倍径五英寸舰炮。高射炮方面。两舰全面淘汰了作战效率不佳的二十八毫米机关炮(前两艘也在改造的时候淘汰了这种机关炮),并且把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七套。也就是七十二门,二十毫米机关炮的数量则增加到了五十六门。全舰高射炮的数量总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四十八门。

    防护方面,两舰在建造的时候就增加了总厚度为五十四毫米的两层甲板,即三十八毫米厚的露天甲板与十六毫米厚的防破片甲板,使得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达到了二百一十毫米,超过了同期的其他战列舰。

    可见,两舰的改进幅度很有限。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南达科他”级的排水量本来就不够大,甚至算不上充足,因此改进余地本来就非常小。要不然,美国海军也不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设计与建造“依阿华”级战列舰了。

    相对而言,这两艘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采用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说白了,就是故障率低得多,特别是动力系统较为可靠,不会像两艘“依阿华”级那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美军的八艘主力舰中,问题最多的绝对不是两艘“依阿华”级。

    事实上,在发展快速战列舰之前,美国海军对快速战舰并不敏感。比如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大举建造战列巡洋舰的时候,美国就没有跟风,而且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一向以速度慢出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才决定建造战列巡洋舰,以应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威胁。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列克星敦”级。只是,“列克星敦”级闻名天下的时候,不是以战列巡洋舰的面目问世,而是舰队航母。也就是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就停止了“列克星敦”级的建造工作,并且把其当成了在华盛顿海军军备谈判中的筹码。最终,该级战舰中完工量最大的两艘,即首舰“列克星敦”号,以及三号舰“萨拉托加”号被改装成了舰队航母,另外四艘,即“星座”号、“突击者”号、“宪法”号与“美国”号均按照条约拆毁。

    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就毅然决绝的开始发展快速战列舰。

    如果仅以美国海军的发展方向来看,“阿拉斯加”级的出现,也与“华盛顿条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华盛顿条约”中,对主力舰做了严格限制,对巡洋舰的限制则较为宽松。

    由此,导致了一个结果,即一些得不到足够主力舰的国家,开始发展配备了大口径舰炮的重巡洋舰。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海军。

    在一九三三年之前,美国海军一直把日本海军当成头号假想敌。

    日本海军大力发展重巡洋舰,自然引起了美国海军的重视,而美国海军在同步发展重巡洋舰的同时,也开始寻找一种在火力上能够压制住重巡洋舰,在速度上能够追上重巡洋舰的大型战舰。

    事实上,这才是大型巡洋舰的雏形。

    只是,一九三三年的中日战争之后,美国的假想敌发生了变化。显然,如果将来与中国海军作战,根本用不了大型巡洋舰。要知道,中国海军别说大型巡洋舰,连主力舰也没有几艘。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在一九三三年之后放弃了建造大型巡洋舰的想法。

    只是,大型巡洋舰并不仅仅用来对付重巡洋舰。

    随着中国海军开始打造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并且在主力舰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建造专职防空的大型巡洋舰,美国海军再次感受到了威胁。要知道,中国海军建造的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除了具有强大的防空能力之外,对海火力也不弱,具备全面压倒重巡洋舰的能力。

    显然,美国海军的重巡洋舰根本就不是中国海军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的对手。

    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再次启动了设计建造大型巡洋舰的计划,而这也正是“阿拉斯加”级的来历。

    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只是想用其压制中国海军的同等级战舰。

    说白了,“阿拉斯加”级的初期设计指标以对海作战为主,因此美国海军才会为其选择战列巡洋舰级的主炮,即十二英寸舰炮。

    只是,美国海军很快就发现,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并不以对海作战为主。

    为大型巡洋舰配备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只是中国海军没有其他选择,即中国海军无法生产二百毫米舰炮。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压根就没有在传统的发展道路上,其核心是舰队航母。如此一来,大型巡洋舰的首要职责就是防空,顶替数量有限的快速战列舰,充当舰队航母的贴身保镖。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才认为“阿拉斯加”级也应该具备相当的防空作战能力。

    只是,美国海军并没有降低其他性能指标。

    显然,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由此导致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即造价将高到让海军无法承受的地步。

    同样的事情,在中国海军也发生过。

    这就是,“北京”级大型巡洋舰因为过于追求性能,导致造价居高不下,最终仅仅建造了两艘。随后,中国海军就以降低造价为目的,设计出了在防空作战能力上并不差多少的防空巡洋舰。

    要知道,在整个大战中,中国海军就只建造了两艘大型巡洋舰,其余的全是牺牲了其他性能的防空巡洋舰。

    显然,“阿拉斯加”级的造价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结果就是,在参战之前,“阿拉斯加”级别说开工建造,连设计都没有完成,而且美国国会也肯定不会批准海军建造一种价格追上了快速战列舰,但是在作战能力上却差了很大一截的大型巡洋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