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 良禽择木而栖
良禽择木而栖
《袁甲三回忆录》
庐州位于淮南中心,同光年间,为太平军和清军反复拉锯,残破不堪,到公元1847年我接任安徽巡抚时,庐州仅余三万多居民,田亩尽废,满目萧条。庐州士民,无不盼望着王师结束这种混乱,解民倒悬。
一八四七年秋,我的家乡项城被共和军解放,我本家的一位亲信侄儿袁保庆带了共和的书信予我,劝我早rì反正。
良禽择木而息,我通过宝庆侄儿学习了楚钧座对当时对国内外形势、世界大势、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共和必胜的光明前途所做英明论断,逐渐树立了摒弃满清军事封建集团,投奔共和新生的决心。
神机军军事封建集团对于非嫡系部队.一贯抱着歧视、排斥的态度,在使用上采取利用、消耗的政策.其最终目的步予以分化和瓦解。而在rì常相处中,神机军将绿营和团练视同奴仆,不仅要承担辎重等苦役,在作战时还要充当神机军的肉盾。这导致神机军和绿营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
也急于这样的原因,我能放心的将共和的书信交给安徽提督曾秉忠看。虽然曾有自己的打算,没有进一步靠拢共和的决心,但也没有坚决的对抗共和。
一八四七年秋,因为常年的战乱,庐州缺粮,我通过袁保庆向共和军买粮济民,共和军不愧仁义之师,立刻通过安庆的王须水为庐州百姓运来了粮食。曾秉忠知晓这些内情,但没有阻扰。
庐州的满清官僚内部存在着种种矛盾,主要是政洽见解上的分歧和个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这期间虽然有着交互错综的矛盾和斗争,但大体_L可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方是以新任庐州知府和曾秉忠为代表满清旧官僚,他们思想顽固,生活腐化,甘愿做满清的忠实工具。以庐州作为升官发财的资本。
另一方就是我,我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高尚气节,逐渐认识到满清封建军事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其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命运,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地方引向光明的道路。
自一八四七年夏季以来,满清军事封建集团在河南南部遭至共和军的沉重打击,作为南北通途的的徐淮地区成了满清军事封建集团的一个中心防御线。这时徐州“剿总”,一面节要抽调兵力增援天京战局,一面又要提心吊胆的防备共和军东进,捉襟见肘处处被动。
淮北战役打响之后,肃顺带领大军东进,带走了淮南的大部分团练。十二月,吕贤基集群在双沟集被歼灭,共和军炮击徐州,肃顺十分惊恐,将淮南最后一支预备队银枪效节军调往徐州,同时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被骑兵教导军诱往苏北水网地带。庐州仅剩下曾秉忠一个抚标两千余人,起义的时机成熟了。
我的侄儿袁保中此时也在我军中为幕僚,是我的重要助手,十二月十rì,幕洛一将军(当时还是大都尉)的宣武军从庐州城下经过,袁保庆跑来对我说:“是时候了,三爸。”于是我派他去与幕将军联络。
当天晚上,袁保中到巡抚衙门,告诉我几个亲兵队长都联系好了,但提督曾秉忠的意思,没人敢去问。我说:“不用问了,大道朝天,随他怎么走吧。”
半夜时分,我在二十几个亲兵的保护下,到了庐州西门,我没有立即惊动城上守军,而是等了小半个时辰,宣武军突然出现在庐州城下,城上守军一片惊慌,我这才点亮灯笼,在亲兵的簇拥下走到城头上去,亲兵大喊,表明我的身份。
我把城上守军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这一年打来打去,大家过的苦不苦?大伙儿家里过得怎样?”庐州曾经被太平军攻破,现在的守军都是新募的当地人,他们对淮南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身体会。
“现在共和军来了,很快就再也不用打仗了,大家就可以回去安安心心过rì子了,听我的,去开城。”
这时候,亲兵保护者我,怕有死硬分子顽抗到底,但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但也没有人去开城。这是,我的另一队亲兵到城下打开了城门,宣武军鱼贯入城,庐州起义了。
但安徽提督曾秉忠自有打算,据其亲兵供述,得知庐州城破之后,曾秉忠掉泪说:“我对不起朝廷呀。”
十一rì凌晨,曾秉忠带着抚标中还终于清廷的一千余人,走到城东大车店。掠走全部骡马大车,出城向东北方向逃往。
宣武军当时忙于控制庐州全城,仅仅尾随了一小段路,便没有再追击。
在这个时候,我的兄长袁树三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居然向河南的蔡州刺史提出,基于我在庐州起义中一点微末的功劳,应该将我们袁家在河南的土地划在公司化的范畴之外。而袁家的嫡长孙保中他太年轻了,也向共和索要官位。共和所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思想稍微落后一点,都要被抛弃。
对此,我专门写信劝说兄长,又严肃教育了保中,不让他再担任我的幕僚,至于庐州刺史之类更不用妄想。相比之下,宝庆侄儿就进步得多,主动要求去武汉学习,并参加1848年度的正儒科举。
在宝庆侄儿的指导下,我对未来的路更加明晰了,一面全力帮助宣武军做好安定庐州的工作,为宣武军北上做好支援,同时等待共和新任江淮布政使和庐州刺史到任,一旦交接完毕,我立即动身返回项城,劝说兄长积极配合公司化,然后也要到武汉去学习。徐继畲司徒就是我的榜样。
曾秉忠带着一千多名死硬分子,仓皇北上,于十二月十五rì到达宿州。此时宿州仅余一个制标,周天爵这老官僚认为曾秉忠忠心可嘉,便让他主理宿州防务。
当莫青岩的明武军到达宿州城下时,周天爵和曾秉忠将制标,安徽抚标余部,江苏抚标留在宿州的部分,还有一部分团练聚在一起,大约有一万多人。这些死硬分子龟缩到宿州城里,负隅顽抗,还怀有几分侥幸。
但在宣武军离开庐州,到宿州与明武军会师后,这点侥幸也就没有了。十二月十八rì,明武军和宣武军对宿州发起总攻。
《袁甲三回忆录》
庐州位于淮南中心,同光年间,为太平军和清军反复拉锯,残破不堪,到公元1847年我接任安徽巡抚时,庐州仅余三万多居民,田亩尽废,满目萧条。庐州士民,无不盼望着王师结束这种混乱,解民倒悬。
一八四七年秋,我的家乡项城被共和军解放,我本家的一位亲信侄儿袁保庆带了共和的书信予我,劝我早rì反正。
良禽择木而息,我通过宝庆侄儿学习了楚钧座对当时对国内外形势、世界大势、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共和必胜的光明前途所做英明论断,逐渐树立了摒弃满清军事封建集团,投奔共和新生的决心。
神机军军事封建集团对于非嫡系部队.一贯抱着歧视、排斥的态度,在使用上采取利用、消耗的政策.其最终目的步予以分化和瓦解。而在rì常相处中,神机军将绿营和团练视同奴仆,不仅要承担辎重等苦役,在作战时还要充当神机军的肉盾。这导致神机军和绿营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
也急于这样的原因,我能放心的将共和的书信交给安徽提督曾秉忠看。虽然曾有自己的打算,没有进一步靠拢共和的决心,但也没有坚决的对抗共和。
一八四七年秋,因为常年的战乱,庐州缺粮,我通过袁保庆向共和军买粮济民,共和军不愧仁义之师,立刻通过安庆的王须水为庐州百姓运来了粮食。曾秉忠知晓这些内情,但没有阻扰。
庐州的满清官僚内部存在着种种矛盾,主要是政洽见解上的分歧和个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这期间虽然有着交互错综的矛盾和斗争,但大体_L可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方是以新任庐州知府和曾秉忠为代表满清旧官僚,他们思想顽固,生活腐化,甘愿做满清的忠实工具。以庐州作为升官发财的资本。
另一方就是我,我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高尚气节,逐渐认识到满清封建军事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其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命运,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地方引向光明的道路。
自一八四七年夏季以来,满清军事封建集团在河南南部遭至共和军的沉重打击,作为南北通途的的徐淮地区成了满清军事封建集团的一个中心防御线。这时徐州“剿总”,一面节要抽调兵力增援天京战局,一面又要提心吊胆的防备共和军东进,捉襟见肘处处被动。
淮北战役打响之后,肃顺带领大军东进,带走了淮南的大部分团练。十二月,吕贤基集群在双沟集被歼灭,共和军炮击徐州,肃顺十分惊恐,将淮南最后一支预备队银枪效节军调往徐州,同时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被骑兵教导军诱往苏北水网地带。庐州仅剩下曾秉忠一个抚标两千余人,起义的时机成熟了。
我的侄儿袁保中此时也在我军中为幕僚,是我的重要助手,十二月十rì,幕洛一将军(当时还是大都尉)的宣武军从庐州城下经过,袁保庆跑来对我说:“是时候了,三爸。”于是我派他去与幕将军联络。
当天晚上,袁保中到巡抚衙门,告诉我几个亲兵队长都联系好了,但提督曾秉忠的意思,没人敢去问。我说:“不用问了,大道朝天,随他怎么走吧。”
半夜时分,我在二十几个亲兵的保护下,到了庐州西门,我没有立即惊动城上守军,而是等了小半个时辰,宣武军突然出现在庐州城下,城上守军一片惊慌,我这才点亮灯笼,在亲兵的簇拥下走到城头上去,亲兵大喊,表明我的身份。
我把城上守军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这一年打来打去,大家过的苦不苦?大伙儿家里过得怎样?”庐州曾经被太平军攻破,现在的守军都是新募的当地人,他们对淮南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身体会。
“现在共和军来了,很快就再也不用打仗了,大家就可以回去安安心心过rì子了,听我的,去开城。”
这时候,亲兵保护者我,怕有死硬分子顽抗到底,但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但也没有人去开城。这是,我的另一队亲兵到城下打开了城门,宣武军鱼贯入城,庐州起义了。
但安徽提督曾秉忠自有打算,据其亲兵供述,得知庐州城破之后,曾秉忠掉泪说:“我对不起朝廷呀。”
十一rì凌晨,曾秉忠带着抚标中还终于清廷的一千余人,走到城东大车店。掠走全部骡马大车,出城向东北方向逃往。
宣武军当时忙于控制庐州全城,仅仅尾随了一小段路,便没有再追击。
在这个时候,我的兄长袁树三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居然向河南的蔡州刺史提出,基于我在庐州起义中一点微末的功劳,应该将我们袁家在河南的土地划在公司化的范畴之外。而袁家的嫡长孙保中他太年轻了,也向共和索要官位。共和所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思想稍微落后一点,都要被抛弃。
对此,我专门写信劝说兄长,又严肃教育了保中,不让他再担任我的幕僚,至于庐州刺史之类更不用妄想。相比之下,宝庆侄儿就进步得多,主动要求去武汉学习,并参加1848年度的正儒科举。
在宝庆侄儿的指导下,我对未来的路更加明晰了,一面全力帮助宣武军做好安定庐州的工作,为宣武军北上做好支援,同时等待共和新任江淮布政使和庐州刺史到任,一旦交接完毕,我立即动身返回项城,劝说兄长积极配合公司化,然后也要到武汉去学习。徐继畲司徒就是我的榜样。
曾秉忠带着一千多名死硬分子,仓皇北上,于十二月十五rì到达宿州。此时宿州仅余一个制标,周天爵这老官僚认为曾秉忠忠心可嘉,便让他主理宿州防务。
当莫青岩的明武军到达宿州城下时,周天爵和曾秉忠将制标,安徽抚标余部,江苏抚标留在宿州的部分,还有一部分团练聚在一起,大约有一万多人。这些死硬分子龟缩到宿州城里,负隅顽抗,还怀有几分侥幸。
但在宣武军离开庐州,到宿州与明武军会师后,这点侥幸也就没有了。十二月十八rì,明武军和宣武军对宿州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