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二十万两
画舫上笑闹声一片。
丁云毅心中大是感慨。这三位姑娘都是烈性女子,可她们未来要嫁的男人,不是汉奸就是软骨头。
还好自己来了,这样的事情便绝对不会再发生了。
在那闹了一会,顾横波收住笑容:“今日多蒙丁大人照应,无以为报,顾眉献上一曲,以为助兴。”
这话一出,人人叫好。
琵琶声中,顾横波开口唱道:
“花飘零,帘前暮雨风声声;风声声,不知侬恨,强要侬听。妆坐伤离情,愁容夜夜羞银灯;羞银灯,腰肢瘦损,影亦份仃。”
一曲既罢,人人叫好。
顾横波放下琵琶,注视着丁云毅:“丁大人何还喜欢?”
丁云毅也不懂她唱的什么,只觉得这首曲中意境阑珊,似有愁苦之意,硬着头皮说道:“丁某说的不对,姑娘不要笑我。姑娘似乎在那说将来人老珠黄,便会门前冷落了吧?”
顾横波一双妙目盯着丁云毅,说不出的万种风情,半晌轻轻叹息一声:“丁大人知我。”
张溥兴致大起:“这为丁总镇,非但勇武绝伦,而且才气过人。当日在台湾之时,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品位至今。”
“哦?”王月大起兴趣:“原来丁大人还会作诗?今日既然在此,何不口占一首,我等洗耳恭听。”
作诗,我哪里会作什么诗。就那两句还是抄的别人的,丁云毅连连推辞,可三个女人的兴致都被张溥的话调起来了,不依不饶,非要丁云毅作一首才行。
上阵打仗那是没有问题,但作什么诗却当真要了丁云毅的命了。这个张溥也是,没事做要出自己这个洋相做什么。
在那皱着眉头。旁人只当他正在考虑,都不做声。鳖了半天,想起了顾炎武的“日知录”。这篇文章当年自己父亲不知道骂了自己多少次,自己才能烂熟于胸,看来今天只能对不起顾炎武拿出来应付过去了。
硬了硬头皮。随即道:“作诗也罢了,不过有一篇文字,拿出来献丑了......”
一篇顾炎武的“日知录”便从丁云毅的口里吟了出来: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故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篇“日知录”念罢,一片鸦雀无声。
丁云毅心中揣揣。也不知是好是坏。忽然,李香君大声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文章字字珠玑,最末一句更是点睛之笔,足以流传万世。丁大人。小女子受教了。”
这么一来,众人才算回过味来,都是连声赞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丁云毅此番将其一合为二,倒也起到了奇效。
钱谦益却觉得有些不妥,这篇文章一开始便说“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不分输赢不罢休,这叫作亡天下......”
眼下大明大乱,人吃人的现象据说那些重灾区遍地可见,这意思难道是说大明要亡国吗亡天下吗?
可这疑惑只能放在心里,丁云毅是朝廷重臣,自己却什么都不是,哪里还说丁云毅半个不好?
张溥却是把这篇文章品味良久,后来还请顾横波为自己拿来笔墨,一字一字工工整整的抄录下来。
随即大是叹息:“李香君姑娘说的丝毫不错,这篇文章当真是字字珠玑,妙不可言,足以流传于世,丁总镇,大才也!”
丁云毅心里大叫惭愧,自己哪里有这才能,不过是后来的顾炎武写的文章罢了。
顾横波、王月、李香君三个女子也对丁云毅是刮目相看,却不想这位丁总兵居然是文武全才。
“小女子也喜欢写些诗词,可却总离不开风花雪月。”顾横波神色郑重:“可与大人之文一比,小女子显得何其幼稚,今后再也不敢班门弄斧了。”
王月也是一声叹息:“这篇文里最难得的便是忧国忧民,说出了当今天下之弊病,和如何整顿朝政的道理。尤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当真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李香君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丁云毅。这些人中,她的年纪虽然最小,但却性子最烈,最是敢做敢当。
丁云毅这个“文坛大盗”被这些女子夸得面红耳赤。
丁云毅的“日知录”一出,便再没有人敢吟诗做文。在那又聊了一会,围绕的无非便是“日知录”而展开。
看看夜色已深,丁云毅想要告辞,忽然听李香君说道:“明日若是有幸,请丁大人来吃一顿便饭,我让妈妈回去准备,不知道大人可否赏光?”
去媚香楼吃?那是南京城里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丁云毅应了下来,李香君又请了张溥和钱谦益,她的两个姐妹顾横波和王月也也是一定要去的。
画舫靠了岸边,丁云毅几人下得船来,告辞时候,就见三个女人三双妙目看着自己,就像重新认得了这人一般,倒弄得丁云毅大是不好意思......
......
次日一大早醒来,张溥早已在那等着。便如他当日在台湾时候丁云毅待他一般殷勤。
眼下的丁云毅在张溥心目中的地位大不一样,他先是被张溥引为自己知己,随后又救了张溥性命,而昨晚的一篇“日知录”,更为张溥赏识不已。
张溥此时心情,倒觉得自己认得了丁云毅是天大荣幸一般。
用早餐的时候在那随口聊了几句,说钱谦益早就来了。看到丁云毅没有起身,陪张溥说了些话也就泱泱而去。
丁云毅善意道:“西铭先生,有些话我原本也不该说。但我看钱谦益这人先生还是少交往一些的好。”
张溥大起同感:“不错,本来我一直认为他是个人物,谁想到昨日种种拙劣表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丑态必露。这种人张溥实在不屑与之为伍。可大家到底是老相识,抹不开颜面那......”
在那聊了一会,段三儿走了进来,报说为张溥请的贴身卫士已经请好了,都是在南京城里重金聘请来的。
段三儿办事,丁云毅是放心的,仔细交代他挑选卫士需要谨慎,千万不要让来路不明的人混了进来。又说这笔费用全部由台湾方面开销,弄得张溥更是感激。
随即说道“江南书院”,张溥说算着日子,大约还有一月左右时间便可落成,请丁云毅务必在此多逗留一些日子。到时候一起去苏州参加书院落成。
丁云毅本来归心似箭,可既然张溥邀请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先生,阮大铖在外求见丁大人。”
张溥门生进来的话,让张溥和丁云毅互相看了一眼,丁云毅冷笑一声:“这样的人来做什么?不见。”
“项文不必着恼。”张溥在边上劝道:“阮大铖这人虽然品行上大有问题。但还是有些影响的,项文无妨见见,到时候随机应变看他说些什么也就是了。”
丁云毅无奈,勉强答应,不一会阮大铖进来,一进来便长长一揖:“阮大铖见过西铭先生,见过丁总镇。”
“圆海兄请坐。”张溥不冷不淡地道:“不知道今日圆海前来有何赐教?”
阮大铖屁股才坐下,一听这话又站了起来:“昨日多有冒犯,今日特来向丁总镇赔罪。
“赔罪?赔的哪门子罪?”丁云毅一头雾水。
这话听到阮大铖的耳朵里,便又大不一样了,还以为是丁云毅出言讥讽,惶恐地道:“昨日阮大铖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以一副字帖和总镇争锋,该死,该死,还请总镇千万饶恕了阮大铖......”
丁云毅听了哭笑不得,昨天的事情自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可阮大铖却牢牢记得,只怕他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丁云毅淡淡地道:“那件事啊,本镇已经忘记了,圆海先生不必忧虑。”
他越是这么淡然语气,阮大铖心里越是害怕:“总镇心胸开阔,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大铖总觉得愧疚于总镇,带来一些小小薄礼,还请总镇笑纳。”
说着让人把“薄礼”抬了进来,银五千两,珠宝一批,绫罗绸缎数十匹,出手豪绰,可脸上表情却分明是担心丁云毅不肯收下一般。
张溥原也以为丁云毅看不起阮大铖为人,定然不肯收下,谁想到丁云毅笑了笑:“那就让圆海先生破费了,来人,收下。”
一看到丁云毅收了下来,阮大铖长长松了口气。这既化解了昨日之危,又讨好结识了丁云毅,可谓一举两得。
等到重新坐定,丁云毅微笑道:“听说圆海先生家境富裕,大户之家,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丁某有一点小事想要拜托,不知道先生可愿意帮忙?”
阮大铖听了心中大喜,丁云毅居然有求于自己,若是能帮他办成,将来好处必定不少,他是皇上信任的人,松一松口什么事情办不到?因此一听之下,立刻一迭声的应着。
丁云毅缓缓地道:“眼下各地灾祸依旧不断,大量灾民涌向台湾,我台湾愿活天下之灾民,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算来算去,总还差着一些银子。”
一听只是银子那么简单,阮大铖立刻道:“总镇请说,需要多少银子?”
“本镇算来算去,总还亏着二十万两......”
阮大铖和张溥都被吓了一跳,原只当是几万两,谁想到丁云毅一张口便是二十万两。老天爷,张溥为周延儒谋得内阁首辅也不过花了那么多的银子。
几万两银子阮大铖不会眨下眼睛,但二十万两却让他大费周折。
丁云毅早知他的心思,微微笑道:“本镇也不会让你白出这笔银子,我台湾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却有个位置空着,这位置非同小可,不但受人尊敬,而且门下极多,我算了下,先生到时候总有几千上万门下样子......”
阮大铖听得呆了,几千上万部下?这是何等威风的职位?只是丁云毅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官职,阮大铖也不好多问。
心中盘算半晌,虽然拿出二十万两银子,非得让自己变卖了家产田地才可以凑齐,但若用二十万两银子换来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官职,难道还怕以后没有银子来吗?
这么一想,便不再有任何的犹豫:“总镇救黎民于水火,阮大铖焉能袖手旁观?这便回去,便是毁了这个家,也一定为总镇凑足!”
说着哪里敢耽误片刻,匆匆告辞,回去准备银子去了。
“项文这是何意?”等他一走,张溥不解地问道。
丁云毅笑了起来:“这样人的银子,我不贪他一笔实在对不起自己,他拿二十万两银子出来,总也算是为那些灾民做了一个好事,算是为他积德了吧。”
张溥恍然大悟,但还是有些不满:“但你答应他的那个职位,你可知道这人秉性?他若当官,必是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之徒!”
“我哪有不知道此人的?”丁云毅笑着道:“这人人品虽然卑劣,但才气还是有的。”
这点倒说的丝毫不错。阮大铖人品低下,但从文采而论,的确称得上“精英”二字,文甚至在后世有“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的称号。尤其是他写的杂居《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更是名动一时。
丁云毅这时笑道:“我让他去台湾,替我教那些孩子读书去,这难道不是受人尊敬的职位吗?我台湾学子何止万千,我说几千上万门下,可一点没有骗他那。”
张溥一怔,接着指着丁云毅大笑起来。(本站..com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丁云毅心中大是感慨。这三位姑娘都是烈性女子,可她们未来要嫁的男人,不是汉奸就是软骨头。
还好自己来了,这样的事情便绝对不会再发生了。
在那闹了一会,顾横波收住笑容:“今日多蒙丁大人照应,无以为报,顾眉献上一曲,以为助兴。”
这话一出,人人叫好。
琵琶声中,顾横波开口唱道:
“花飘零,帘前暮雨风声声;风声声,不知侬恨,强要侬听。妆坐伤离情,愁容夜夜羞银灯;羞银灯,腰肢瘦损,影亦份仃。”
一曲既罢,人人叫好。
顾横波放下琵琶,注视着丁云毅:“丁大人何还喜欢?”
丁云毅也不懂她唱的什么,只觉得这首曲中意境阑珊,似有愁苦之意,硬着头皮说道:“丁某说的不对,姑娘不要笑我。姑娘似乎在那说将来人老珠黄,便会门前冷落了吧?”
顾横波一双妙目盯着丁云毅,说不出的万种风情,半晌轻轻叹息一声:“丁大人知我。”
张溥兴致大起:“这为丁总镇,非但勇武绝伦,而且才气过人。当日在台湾之时,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品位至今。”
“哦?”王月大起兴趣:“原来丁大人还会作诗?今日既然在此,何不口占一首,我等洗耳恭听。”
作诗,我哪里会作什么诗。就那两句还是抄的别人的,丁云毅连连推辞,可三个女人的兴致都被张溥的话调起来了,不依不饶,非要丁云毅作一首才行。
上阵打仗那是没有问题,但作什么诗却当真要了丁云毅的命了。这个张溥也是,没事做要出自己这个洋相做什么。
在那皱着眉头。旁人只当他正在考虑,都不做声。鳖了半天,想起了顾炎武的“日知录”。这篇文章当年自己父亲不知道骂了自己多少次,自己才能烂熟于胸,看来今天只能对不起顾炎武拿出来应付过去了。
硬了硬头皮。随即道:“作诗也罢了,不过有一篇文字,拿出来献丑了......”
一篇顾炎武的“日知录”便从丁云毅的口里吟了出来: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故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篇“日知录”念罢,一片鸦雀无声。
丁云毅心中揣揣。也不知是好是坏。忽然,李香君大声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文章字字珠玑,最末一句更是点睛之笔,足以流传万世。丁大人。小女子受教了。”
这么一来,众人才算回过味来,都是连声赞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丁云毅此番将其一合为二,倒也起到了奇效。
钱谦益却觉得有些不妥,这篇文章一开始便说“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不分输赢不罢休,这叫作亡天下......”
眼下大明大乱,人吃人的现象据说那些重灾区遍地可见,这意思难道是说大明要亡国吗亡天下吗?
可这疑惑只能放在心里,丁云毅是朝廷重臣,自己却什么都不是,哪里还说丁云毅半个不好?
张溥却是把这篇文章品味良久,后来还请顾横波为自己拿来笔墨,一字一字工工整整的抄录下来。
随即大是叹息:“李香君姑娘说的丝毫不错,这篇文章当真是字字珠玑,妙不可言,足以流传于世,丁总镇,大才也!”
丁云毅心里大叫惭愧,自己哪里有这才能,不过是后来的顾炎武写的文章罢了。
顾横波、王月、李香君三个女子也对丁云毅是刮目相看,却不想这位丁总兵居然是文武全才。
“小女子也喜欢写些诗词,可却总离不开风花雪月。”顾横波神色郑重:“可与大人之文一比,小女子显得何其幼稚,今后再也不敢班门弄斧了。”
王月也是一声叹息:“这篇文里最难得的便是忧国忧民,说出了当今天下之弊病,和如何整顿朝政的道理。尤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当真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李香君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丁云毅。这些人中,她的年纪虽然最小,但却性子最烈,最是敢做敢当。
丁云毅这个“文坛大盗”被这些女子夸得面红耳赤。
丁云毅的“日知录”一出,便再没有人敢吟诗做文。在那又聊了一会,围绕的无非便是“日知录”而展开。
看看夜色已深,丁云毅想要告辞,忽然听李香君说道:“明日若是有幸,请丁大人来吃一顿便饭,我让妈妈回去准备,不知道大人可否赏光?”
去媚香楼吃?那是南京城里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丁云毅应了下来,李香君又请了张溥和钱谦益,她的两个姐妹顾横波和王月也也是一定要去的。
画舫靠了岸边,丁云毅几人下得船来,告辞时候,就见三个女人三双妙目看着自己,就像重新认得了这人一般,倒弄得丁云毅大是不好意思......
......
次日一大早醒来,张溥早已在那等着。便如他当日在台湾时候丁云毅待他一般殷勤。
眼下的丁云毅在张溥心目中的地位大不一样,他先是被张溥引为自己知己,随后又救了张溥性命,而昨晚的一篇“日知录”,更为张溥赏识不已。
张溥此时心情,倒觉得自己认得了丁云毅是天大荣幸一般。
用早餐的时候在那随口聊了几句,说钱谦益早就来了。看到丁云毅没有起身,陪张溥说了些话也就泱泱而去。
丁云毅善意道:“西铭先生,有些话我原本也不该说。但我看钱谦益这人先生还是少交往一些的好。”
张溥大起同感:“不错,本来我一直认为他是个人物,谁想到昨日种种拙劣表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丑态必露。这种人张溥实在不屑与之为伍。可大家到底是老相识,抹不开颜面那......”
在那聊了一会,段三儿走了进来,报说为张溥请的贴身卫士已经请好了,都是在南京城里重金聘请来的。
段三儿办事,丁云毅是放心的,仔细交代他挑选卫士需要谨慎,千万不要让来路不明的人混了进来。又说这笔费用全部由台湾方面开销,弄得张溥更是感激。
随即说道“江南书院”,张溥说算着日子,大约还有一月左右时间便可落成,请丁云毅务必在此多逗留一些日子。到时候一起去苏州参加书院落成。
丁云毅本来归心似箭,可既然张溥邀请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先生,阮大铖在外求见丁大人。”
张溥门生进来的话,让张溥和丁云毅互相看了一眼,丁云毅冷笑一声:“这样的人来做什么?不见。”
“项文不必着恼。”张溥在边上劝道:“阮大铖这人虽然品行上大有问题。但还是有些影响的,项文无妨见见,到时候随机应变看他说些什么也就是了。”
丁云毅无奈,勉强答应,不一会阮大铖进来,一进来便长长一揖:“阮大铖见过西铭先生,见过丁总镇。”
“圆海兄请坐。”张溥不冷不淡地道:“不知道今日圆海前来有何赐教?”
阮大铖屁股才坐下,一听这话又站了起来:“昨日多有冒犯,今日特来向丁总镇赔罪。
“赔罪?赔的哪门子罪?”丁云毅一头雾水。
这话听到阮大铖的耳朵里,便又大不一样了,还以为是丁云毅出言讥讽,惶恐地道:“昨日阮大铖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以一副字帖和总镇争锋,该死,该死,还请总镇千万饶恕了阮大铖......”
丁云毅听了哭笑不得,昨天的事情自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可阮大铖却牢牢记得,只怕他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丁云毅淡淡地道:“那件事啊,本镇已经忘记了,圆海先生不必忧虑。”
他越是这么淡然语气,阮大铖心里越是害怕:“总镇心胸开阔,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大铖总觉得愧疚于总镇,带来一些小小薄礼,还请总镇笑纳。”
说着让人把“薄礼”抬了进来,银五千两,珠宝一批,绫罗绸缎数十匹,出手豪绰,可脸上表情却分明是担心丁云毅不肯收下一般。
张溥原也以为丁云毅看不起阮大铖为人,定然不肯收下,谁想到丁云毅笑了笑:“那就让圆海先生破费了,来人,收下。”
一看到丁云毅收了下来,阮大铖长长松了口气。这既化解了昨日之危,又讨好结识了丁云毅,可谓一举两得。
等到重新坐定,丁云毅微笑道:“听说圆海先生家境富裕,大户之家,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丁某有一点小事想要拜托,不知道先生可愿意帮忙?”
阮大铖听了心中大喜,丁云毅居然有求于自己,若是能帮他办成,将来好处必定不少,他是皇上信任的人,松一松口什么事情办不到?因此一听之下,立刻一迭声的应着。
丁云毅缓缓地道:“眼下各地灾祸依旧不断,大量灾民涌向台湾,我台湾愿活天下之灾民,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算来算去,总还差着一些银子。”
一听只是银子那么简单,阮大铖立刻道:“总镇请说,需要多少银子?”
“本镇算来算去,总还亏着二十万两......”
阮大铖和张溥都被吓了一跳,原只当是几万两,谁想到丁云毅一张口便是二十万两。老天爷,张溥为周延儒谋得内阁首辅也不过花了那么多的银子。
几万两银子阮大铖不会眨下眼睛,但二十万两却让他大费周折。
丁云毅早知他的心思,微微笑道:“本镇也不会让你白出这笔银子,我台湾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却有个位置空着,这位置非同小可,不但受人尊敬,而且门下极多,我算了下,先生到时候总有几千上万门下样子......”
阮大铖听得呆了,几千上万部下?这是何等威风的职位?只是丁云毅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官职,阮大铖也不好多问。
心中盘算半晌,虽然拿出二十万两银子,非得让自己变卖了家产田地才可以凑齐,但若用二十万两银子换来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官职,难道还怕以后没有银子来吗?
这么一想,便不再有任何的犹豫:“总镇救黎民于水火,阮大铖焉能袖手旁观?这便回去,便是毁了这个家,也一定为总镇凑足!”
说着哪里敢耽误片刻,匆匆告辞,回去准备银子去了。
“项文这是何意?”等他一走,张溥不解地问道。
丁云毅笑了起来:“这样人的银子,我不贪他一笔实在对不起自己,他拿二十万两银子出来,总也算是为那些灾民做了一个好事,算是为他积德了吧。”
张溥恍然大悟,但还是有些不满:“但你答应他的那个职位,你可知道这人秉性?他若当官,必是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之徒!”
“我哪有不知道此人的?”丁云毅笑着道:“这人人品虽然卑劣,但才气还是有的。”
这点倒说的丝毫不错。阮大铖人品低下,但从文采而论,的确称得上“精英”二字,文甚至在后世有“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的称号。尤其是他写的杂居《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更是名动一时。
丁云毅这时笑道:“我让他去台湾,替我教那些孩子读书去,这难道不是受人尊敬的职位吗?我台湾学子何止万千,我说几千上万门下,可一点没有骗他那。”
张溥一怔,接着指着丁云毅大笑起来。(本站..com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