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良跃农门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五章 卖鱼买田

    暑气大胜的时候孙家彻底分了家,孙喜鹊几个兄弟搬离了孙培的院子,自立门户。听说一个打算卖了田地到镇上去安家。

    这几日关武正忙着去荷塘子捞了鱼供给镇上的酒楼饭馆,没注意到这茬事儿。杏儿却是留意上了这事儿,瞅了个空来找李欣商量。

    “我想买两亩地。”杏儿抱着小耿儿,额上渗着汗,实在是这天气太热了,“家里只有沙地,又不能种别的粮食,要是有水田就好了,每年自己种了些,吃自己种的稻米……”

    李欣点头道:“你们要是想买也容易,正好孙家那边儿放了消息,去问问价钱也不亏。”

    杏儿便道:“就是因为是孙家的田,所以有些膈应。”

    杏儿犹豫了会儿说:“家里存的银钱也有二十两的样子了,这还是这一年来阿武跟着大哥大嫂你们一起拼出来的,尤其是那荷塘子,他伺候地很是用心,生怕鱼儿翻了肚子。好在他养鱼什么的也有了经验……”

    杏儿看向李欣说:“水田一亩均价差不多十两多,两亩也二三十两。买孙家的地也没什么,就怕他们趁机要价高……”

    李欣笑道:“你买地不单要看土壤肥沃的程度,还得比较往年的收成吧?我倒是觉得他们不会漫天要价,毕竟是急着搬到镇上去的。他们要是要价高了,你掉头就走就成。买地也不是非得买他们家的地。”

    李欣说:“这就跟你平常去买东西一样,要砍价,就不要表现地对你要买的东西有多大的兴趣。有多舍不得。人家卖东西的见你爱不释手的,肯定就不会让步。”

    杏儿道:“这道理我明白。”

    想了想道:“那我明后日叫上阿武去问问……哎,那人说起来还是阿武以前的大舅子……”

    李欣笑了声说:“那是以前,这会儿不都是陌生人了?他是去买地又不是去做什么。”

    杏儿点头。虽说心里还不是很释怀,却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如今跟关武生活在一起,给他生了儿子的是她。关武对孙家厌恶至深她是知道的。

    第二日杏儿便和关武去寻孙家的人问价。李欣则是接了关武的活,让冯德发招呼上家里请的两个帮他打理蜂箱的长工一起去荷塘那边儿捞鱼。

    几个大木桶搁在一边儿,冯德发几人打着赤膊,拿着大的网捞子往下捞鱼。

    网捞子的网洞做得比较大,这样不至于捞起来个头还小的鱼。

    捞起来的鱼便装进了旁边儿搁着的木桶里。

    今儿学塾放假,扬儿和小康也围过来看热闹。

    不只是他们这两个小人儿,荷花村的很多孩子都围了过来看新鲜。

    虽说关家荷塘养鱼捞鱼卖的事情已经做了一年多了。赚钱也赚得人眼睛发红,可村里人还是不敢轻易尝试挖了荷塘学着关家这般养鱼,唯恐得罪了荷花神,让家中的人应了报应淹死。

    孙鸿雁有发展眼光,想把养鱼这一产业给办起来。只可惜关文这边儿并不是很愿意,村民也不是很理解,所以他的计划也只在酝酿之中。

    李欣看着碧水粼粼的荷塘子,看着开着簇簇的荷花,顿觉得心中无比舒爽。在家中后屋屋顶上看荷花村的景色,这个时节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候,荷花村的荷花美景的确是美不胜收,很多镇上的人也来荷花村赏花。

    冯德发朝李欣走了过去道:“关大嫂。方才点数了一下,今天捞了五百多尾鱼。”

    李欣细细算了一下,如今鱼价比较低,一尾三四斤的鱼能卖大约二十文钱,五百尾鱼也就是五两银子。

    李欣点了点头,看了看日头。说:“趁着这个时候运到镇上去吧,你关大哥那边儿已经打过招呼了。注意路上不要忘记往里边儿加活水,桶底下有个小孔子,拿木塞子塞住了的,到时候放开木塞子,流点儿涓涓细流出来,再往里边儿添活水,这样到了镇上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冯德发笑道:“关大嫂放心,这些事儿都是做熟了的,不会出纰漏。”

    李欣点点头,笑着送了冯德发运着鱼往镇上去,车后跟了一群蹦蹦跳跳的孩子,小康和扬儿也跟着去送车上路。

    回到家里,小碧迎了上来,对李欣说:“欣姐儿,小耿儿刚睡着了。”

    “嗯,睡了就成。”

    李欣进堂屋喝了口水,跟小碧说了两句话,关武和杏儿便回来了。

    杏儿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关武则是黑着一张脸,跟李欣打了个招呼就往山里去了,说是去砍些柴回来,趁着天热好晒了收捆起来,留作冬日用。

    李欣笑望向杏儿道:“瞧你笑容满面的,可是谈妥了?”

    杏儿点点头,说:“孙喜鹊她哥真是个泼皮,吃软不吃硬,阿武没开口前他还耀武扬威的,张口就开二十两一亩的价钱,我拉了阿武就走,谈都不想跟他谈。结果阿武站着没动,说了一句,‘你说,多少两一亩?’这就把孙喜鹊他哥给吓得哆嗦了一下,战战兢兢地说十二两。”

    杏儿掩唇笑了笑:“我还跟他砍价呢,说他那水田产量不高,位置又不是多好,灌水也不方便什么的,把价给砍到了十一两。”

    李欣问道:“那你们这都手续办了没?”

    “还没,明儿让阿武去办。”

    说到关武,李欣倒是好奇:“二弟回来怎么看着不大高兴?”

    杏儿笑道:“他刚去见了孙家人,哪能高兴得起来?去的时候就黑着脸,回来的时候脸更黑了。”

    李欣乐道:“他那是晒的。”

    冯德发运了鱼回来把钱交给了李欣,带着长工往石头地那边儿去看粮仓的进展情况。如今已经打了地基,开始往上修了。

    关武杏儿买地倒是让李欣也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要知道,人活在世,吃喝二字。她这辈子没有多么崇高的愿望和理想,吃得饱穿得暖,没太多的忧愁,开开心心的就好。所以要是能做个土地主,守着自己的地,吃自己地里产出的粮食,不愁吃喝,这便是最理想的。

    谁叫她本就是个村姑呢?

    想法在脑子里扎了根,等关文回来,李欣便迫不及待地跟他说了,道:“家里原先那一亩的水田也不够,改明儿你去孙鸿雁那儿问问,有没有人家要卖田地的。”

    关文犹豫了一下,问李欣道:“真想买?可家里没人伺候地。”

    “请人来伺候不就行了?”李欣笑道:“长工咱们家里有两个,平时冯兄弟和二弟都可以帮帮忙,农忙的时候再多请几个短工。”

    关文细细思索了会儿,道:“成,你想买,我明儿就不去镇上了,去帮你问问。”

    李欣点头,很是兴奋地挽住关文的胳膊:“等买了地种着,石头地那边儿的粮仓也修得差不多了,出的第一批新米就可以放进粮仓里边儿去……”

    关文笑笑,点了点她秀挺的鼻子说道:“你想得倒是长远。”

    关文拉了李欣在一边儿坐下,问她说:“你买田有个章程没有?能接受多少价的田,要买多少亩,对田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要求……这些都要考虑。田跟屋子一样,又不能挪。”

    李欣点头说:“我知道,所以先让你去问问,完了咱们再合计。”

    关文遂应了下来。

    第二日关武和杏儿去找孙喜鹊她哥去里正那儿改了田契名字,关文则去寻了孙鸿雁询问村中谁要卖田。

    关武那边儿办事儿很顺利,如愿以偿地拿到两亩上好的水田。只是孙喜鹊她哥说了,今年秋收,谷子还是他的,秋收以后这田里的产出才是关武他们的。关武和杏儿也没在意,本来他们也不打算占这个便宜。

    关文那儿却是有些不顺,回来跟李欣说:“村里倒是也有人要卖田,只是都是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卖,没人舍得卖大片儿的。我问了地方,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村子里边儿,怕是以后侍弄起来不大方便。

    李欣昨日和关文关了屋门,取了家中的积攒出来数,刨开阿秀存在她这儿的三十两银子,刨开魏总镖头留给扬儿的在通江钱庄的银票,刨开李欣自己私藏起来的近百两银子的私房,所有和关文这段时间挣的银钱加起来足足有七百多两银子。

    当然,大部分都是李欣从沈府那边儿的护肤品得来的利润。

    早在几个月前李欣便找了沈夫人,说她已经黔驴技穷,无法再帮着沈夫人研制新的护肤品。沈夫人也不是个草包,自然明白李欣想全身而退,挽留了几句,顺着李欣说的话便同意了——毕竟这种东西,沈府只要肯花钱请人,研究方面不成问题。

    为了感谢李欣,沈夫人还是答应她,每月会依旧分红利给她。

    李欣没问具体的百分比,每个月却也能从沈夫人那里得一百两左右,都是沈府的人派人送来的。

    李欣也想到些点子,写了下来托送钱的人奉给沈夫人瞧,她不再参与到护肤品的制作过程中去了。

    至于这些点子沈夫人用不用……那就不是她所能考虑的了。

    七百多两银子,留两百多两下来,李欣打算花五百两买水田。

    不只是水田,还有荷塘。

    她想有田有塘,种稻养鱼,毕竟荷花村是有这个地理条件的。

    按照水田一亩十二两,荷塘一亩五两的价来算,五百两还是能买一大片的。

    李欣望向关文,眼中有着期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