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惊雷入汉

正文 第134章 群英会(下)

    第134章 群英会

    陆凯撇下大军不顾,轻舟回到了江南,这让吴国君臣大吃一惊。于是吴主孙亮以及全尚,贺邵等人纷纷前往陆凯府探望。谁知这陆敬风闭门谢客,只称患病身,就算是吴主孙亮的传召也是置之不理。

    从汉代以来不敬便是可杀头的大罪了,子对父不敬,下对上不敬,臣对君不敬皆是杀头。陆凯此举无异于是自投火坑,朝一片哗然,各大世家频频向陆氏一族施加压力,打探缘由。

    到了这一代的陆家族长便是陆凯,家族有谁敢不从?结果各大世家门阀也是无功而返。

    吴主孙亮可不是昏庸的君主,相反非常聪明。陆凯不是如此轻率之人,不是因私废公的臣子,孙亮思了两日,便起驾亲自往陆府而去。

    江东的武群臣早就聚集陆府之外,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屯驻合肥的吴军有十万左右,陆凯把军权交给了丁奉,然而丁奉也是没有什么动作,让人理不出头绪,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前线的军队联系不上,又没有与陆凯一探究竟的机会,真是愁死个人。

    “陛下来了!”有人见到了宫的车驾,扯着嗓子喊道。

    群臣一看果然是陛下的车驾,忍不住欢喜起来,陛下亲至你陆凯还敢不见么?

    孙亮几步走下了马车,示意群臣起身。来到陆府门前,自有随侍上前叩门。过了半晌,才有人打开了府门,见是当今陛下,吓得慌忙跪倒地。

    孙亮倒也不计较,问道:“你家将军可?”

    开门的小厮平日里府也算是机灵的,如今却是磕磕巴巴的道:“我家主人有命,若是陛下至此,还请陛下入内。”

    孙亮微微一笑,迈步便进入了府,身后的侍从也都跟随进入。门口等了许久的全尚等人见状也要入府,却被小厮拦住了去路。

    “我家主人说只许陛下入内!”言罢,府门再次关闭,剩下全尚气的一脸铁青,不知是走是留。

    陆氏是江南四姓大族之一,其子弟遍布各处,历代传承。不过这位于京师的府邸却是不大,沿途自有陆府的家丁引路,穿过三四处宅院便到了书房。

    “请陛下入内。”家丁恭恭敬敬的说道。

    孙亮倒是没什么意见,身后的侍从早就火了,张口喝道:“大胆!天子到此,如何不来迎驾?”

    那家丁地上磕着头,不卑不亢的道:“我家主人说了,请陛下入内一叙,余者不可相随。”

    “你这奴才!”那侍从听了是火大,抬手上前便要教训下这不知趣的家丁。

    正要动手时,却见吴主孙亮略有不悦的看着自己,那侍从猛然跪地上道:“奴才失礼,请陛下恕罪啊!”

    孙亮没有言语,抬脚大步走入书房之内。剩下的人见陛下没有话,也不敢随,唯有这书房外等候。跪地上的那侍从见陛下没有说话,也不敢起身,保持姿态不变的跪着不动。

    “臣冒昧返京,抗旨不尊,请陛下降罪!”陆凯书房之内正读书,见推门而入的乃是吴主孙亮,于是先行跪地请罪。

    孙亮眼角四周打量着这书房的布置,房间并不大,可却是立满了书架,装的竟是书籍,没有多余的装饰,书香袭人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敬风何罪之有,朕为人君不识臣意才是罪过。”孙亮打了一句哈哈,伸手去搀扶陆凯。

    陆凯闻言不敢起身,以头扣地道:“臣实为无奈之举,望陛下容臣细说之后定臣之罪。”

    孙亮笑了笑扶起了陆凯,自顾自的走到了书案之前,做座椅上道:“敬风独自回京,却又不露面,可是有难言之隐?”

    “陛下聪慧过人,臣却有难以启齿之事。”陆凯孙亮的示意下坐一旁道。

    “难以启齿?或是难避人耳?”孙亮闻言道。

    “陛下真乃我主也!此事牵连甚广,为国臣不得不说,为私又不好说,因此才想到这么个办法请陛下来,还望陛下恕罪。”陆凯见孙亮的意思似乎猜到了几分,顿时高兴道。

    孙亮也是来了兴趣,能让这江东重臣如此大费周折,小心翼翼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就台面上来讲,确实是吴蜀两国并力北伐曹魏,然而本质上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不断的夺取土地就是自己的利益,两个国家一起去抢曹魏的地盘便叫联合。无论兴复汉室的口号,或是讨伐逆贼的旗帜都是表面章,所谓出师有名便是这个了。

    陆凯作为江东势力的重要臣子,看的比皇室与世家都要透彻。江东目前的实力无论是攻打魏国还是蜀汉都已是相当吃力。

    蜀人夺取了雍凉三辅等地,一时半刻怕是没有能力继续东进。江东何必这个时候与曹魏硬碰?名义上的攻守同盟,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自身了。江东与曹魏大战一场,蜀汉缓过劲儿来捡便宜,这才是不幸。

    联蜀或是联魏并不是问题,关键于利益。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过是浮云,着眼点于长远的打算。

    可皇族也好,世家也好,都急于北伐证明东吴的能力,想找回些颜面,于是便有了二次出兵的事。这就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只是皇族和世家都执迷于此,想要解围只能由陆凯挺身而出,接过这一棒,然后缓缓进兵拖延时间。

    时机过去了,也就不再执着了。

    只是如此行事却是直接得罪了皇族和世家这两大派系,作为世族阀门之一的陆家出于公心维护国家的利益,保全国家的实力,这是功劳。身为臣子欺君先,抗旨后这是死罪;处于世族之反而损害世族的利益,这是祸端。

    功劳不是保命符,自古以来有几**到临头时,是依靠功劳保全性命的?

    ……

    魏,蜀,吴三国之间不约而同的终止了军事行动,整顿内政的同时不停的加强军备,等待下一轮战事的到来。

    江东的朝堂上却是并不平静,陆凯将军队控制手后竟然有意的拖沓时间,这让世族和许多朝臣都感到不满。

    有人建议对陆凯进行撤职,有人觉得陆凯此举无异是把家族的利益抛诸脑后不顾,有也认为陆凯这一先例绝不能开,否则后人效仿国家威严何?

    弹劾陆凯的奏折如雪花般送往宫,然而却如同牛入泥潭般没了讯息。自从与陆凯一谈之后,孙亮便回到了宫,一如往常的处理政务,只是对于陆凯有关的奏闻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陆凯那边仍旧是不见客,每日都府不知做些什么。

    整个江南随处可见的浮躁,人心浮躁,人言浮躁,人行浮躁,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蜀汉的崛起,江东的无力。

    幕后的推手自然是高居庙堂的各大士族,可吴主孙亮不受影响,兵权又深居不出的陆凯手,世家士族们只能制造舆论而已。久而久之,见陛下如此镇定,朝堂上许多臣子也各自冷静了下来。

    便此时,江东迎来了两名重要的人物。曹魏遣派的使者荀勖,以及曾经出使过江东的蜀汉大臣黄崇。

    荀氏乃是原的世家大族,祖上乃是荀卿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荀子。独尊儒家化的这个时代,荀氏是备受崇敬的一族人。东汉末年荀氏八个兄弟被称之为“荀氏八龙”,其论才学则以排行第的荀爽为,可谓是一代大儒。

    等到了荀彧,荀攸叔侄也是名扬海外,尤其是荀彧忠心为汉,反对曹操称王结果被逼死一事,加提升了荀氏的地位与声望。

    要知道若是曹操成为魏王,乃至后代汉而立,那么荀彧就是萧何般的地位与功绩。但荀彧不计较这美好的前程,反而竭力的反对曹操称王,一心想保全汉室,这等气节如何让人不钦佩?

    自荀勖踏足江东,每到一地必是吸引附近的世族,人前往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当地的世族是频频相约,酒会,座谈不断,搞得荀勖无可推辞只得放慢脚步逐渐向建业而去。

    荀勖人还没有离开这一处,附近各地的子便递了过来,都是江南有名望的高门。一些名望较低的世家自知请不动这荀氏后人,于是只能跟随着四处游荡。荀勖所带的随从不过三十余人,跟随的江南士人却足有数。

    有的明知请不动荀勖,干脆准备好酒席守路上,拦住马车相约一叙。荀勖为国事而来,自然是有所不悦,但家族的地位摆那里,又不能拂人美意。前面卖给张三的面子,李四不比张三差,如何推卸?

    况且江东的世族能量很大,与这些人打成一片也可以了解东吴的近况,有机会和江东的豪族暗沟通,至少这也符合拖延时间的策略。

    想开了,荀勖是来者不拒,于是一日数宴,十天时间才走了不到二里路。此时蜀汉使者黄崇却是乘着东吴荆州水军的船只直接抵达了建业城。

    吴主孙亮闻讯,于是派遣宿卫快马去荀勖处,直接将其请到建业来商议大事。荀勖倒是没什么抗拒的,准备许多时日的世族们多有怨言,这黄崇来这么快作甚?

    于是大批的士族也跟随着来到了吴国京师建业城,准备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