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真丢人
蓟镇枪骑兵营为了活命,在平壤城内奋力狙击倭寇的轮番进攻,城北的蓟镇卫军大营也是乱作一团。^/非常文学/^
可能是初六那天,潘兴汉进攻牡丹峰过于顺利,李如松的家将辽东付总兵查大寿,误以为牡丹峰就是一块唾手可得的大蛋糕,主动请缨做吴将军的副手,专门攻击这个小山头。
查大寿也学着潘兴汉的样子,用隧发火枪压制山顶倭寇火力,派遣大部分兵丁爬山攻击山顶要塞。没成想,狡猾的松浦镇信吸收上次战斗的教训,在战斗开始阶段,全部躲在要塞后边,对攻山的明军根本不予理睬。
等到明军接近山顶,倭寇突然从要塞冲出,与明军混在一起进行肉搏。骑兵部队爬山和人家肉搏哪是对手,顿时作鸟兽散,倭寇紧跟着逃跑的明军屁股后就追了下来。两军混在一起,山底下的火枪队怕伤了自己人,根本不敢开枪。结果可想而知,倭寇一个反击就将查大寿打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
负责指挥北城进攻的吴唯忠将军身先士卒,带领军卒很快攻占北城密台门,掐断牡丹峰和平壤城内的联系。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城内的倭寇拼命往外反击;牡丹峰上的倭寇为了保障退路畅通,也倾巢出动,打跑不争气的查大寿以后,配合城内倭寇前后夹击吴唯忠及其率领的蓟镇一千五百名攻城步兵。
吴惟忠为了保住戚家军百战百胜的名誉,率领蓟镇浙兵死战不退,双方陷入混战。在这关键时刻,一颗子弹射中吴惟忠胸口,鲜血喷出沾满小腹。^/非常文学/^吴惟忠虽然身负重伤,仍不肯撤退,指挥部下与倭寇拼死搏杀,最终因为流血过多,晕了过去。蓟镇兵马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再加主将重伤,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下,独木难支,只能抬着负伤的吴惟忠退出战场。
作为南城攻取含毬门的先锋,骆尚志在发起进攻后,带领蓟镇一千五百名浙江籍步兵冲到城墙底下,顺着云梯爬向城墙顶部,快到城头时,一块飞石突然砸来,正中小腹。骆尚志是原戚家军一名猛将,力大无比,素有‘千金’之名,生生扛住了这下猛击,强忍剧痛,翻身登上城头,抢占一块登城支撑点。受到主将激励,蓟镇步兵全都红了眼,一窝蜂冲上城楼,杀尽守御附近城墙的倭寇,抢占了含毬门。李如柏借助蓟镇步兵夺下的含毬门,成为第一个攻入内城的明军。
————————————————————————————
明军从城内撤退回营以后,很多善后事情都需要主事的将军赶紧安排,诸如救治伤者,安葬战死将士,统计战果,整编被打散的军兵等等。蓟镇卫军损兵折将,主事的两个主将都身负重伤不能理事,唯一囫囵的游击将军王必迪只好勉为其难的站出来收拾烂摊子。
稍微将急需救助伤员的问题弄的有些眉目,可一点验回营兵马,王必迪傻了眼,脑门豆大的汗珠子滴滴答答流了下来,心慌意乱,手脚发凉,连站立都有些不稳,因为蓟镇枪骑兵营一个人影也没见回来。
满营兵卒死伤无算,这本就让蓟镇仅剩下能够主事的这位将领糟心的了。要是枪骑兵营成建制消亡,那援朝的蓟镇兵马就算彻底玩完,戚家军旧部依然勇猛无敌的神话也将破灭,这可不是他能够承担的。
满头大汗的王必迪连战马也忘记骑,像疯子一般提溜着战刀就往城西明军右营跑,找临时辖制枪骑兵营攻城的张世爵要人。
张世爵的护卫亲兵一看这番拼命架势,就知不好,七手八脚将乱了方寸的王必迪按倒在地,夺下兵器。
“张世爵,你个塌台倒灶的忘八蛋,我日你八辈祖宗。平时拆烂污也就算了,眼下就连在生死战场,你们也下得了狠心,阴我们蓟镇军兵,还是人吗?赶紧把枪骑兵营给我囫囫囵囵还回来,否则与你没完,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枪骑兵营讨个说法。”满身盔甲的王必迪被亲卫按在地上,像龟丞相一般手蹬脚刨,破口大骂。
张世爵正独自坐在军帐里生闷气。开始攻进城里时,明军进展非常顺利,不但在很短时间内打破城门,还一鼓作气推进城内很远。不过,倭寇作战确实有两把刷子,溃退的倭寇很快就被从城中心赶过来的增援部队收拢,并迅速组织起有效反击。于是双方陷入一房一地的争夺战,每向城内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开始,李如松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就连战马都被倭寇打死。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这位统帅看到跟随自己进攻的嫡系部队损伤太大,就决定暂时放弃进攻,转攻为守,想等到蓟镇步兵跟上来,再利用擅长巷战的步兵与倭寇争夺。
军队作战,全凭一口心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况骑兵作战,犀在进攻,短于防守,失了进取之意的辽东骑兵很快就被倭寇有组织的反击打得节节败退。
张世爵虽是辽东副总兵,但因出生广东,不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始终没成李家的嫡系。面对这种情况,哪猜得出李如松心思,一力劝说提督大人继续进攻。
可一心想保存实力的李如松见蓟镇步兵迟迟不攻上来(主将受重伤,士卒损伤严重,没人主事,上不来了),不仅没听张世爵劝告,还反其道而行之,连就地防守巩固战果的机会也放弃,带着兵马匆忙后撤。
主将在侧,张世爵明知如此用兵不是一道,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服从命令,边撤退,边引燃房屋,阻止倭寇紧逼太甚。由于撤的太匆忙,早已忘记通知在其他街道进攻的蓟镇枪骑兵营撤退,何况以当时的那种混乱状况,想通知也不知上哪去找。
听到外面王必迪的叫骂,张世爵这位右军主将才想起把临时配给自己的枪骑兵营丢在城里了。这可如何是好?本来辽东兵就和蓟镇浙江兵不和,要是这事摆不平,以后甭想再使用蓟镇军兵打头阵,弄不好还有兵变的危险。
张世爵被外边的叫骂声醒过腔,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要比王必迪还着急。把人家的兵卒领丢了,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琢磨半天没敢出帐见人家。唉,只有把责任推到肩膀硬的人身上,这事才能扛得过去。
可能是初六那天,潘兴汉进攻牡丹峰过于顺利,李如松的家将辽东付总兵查大寿,误以为牡丹峰就是一块唾手可得的大蛋糕,主动请缨做吴将军的副手,专门攻击这个小山头。
查大寿也学着潘兴汉的样子,用隧发火枪压制山顶倭寇火力,派遣大部分兵丁爬山攻击山顶要塞。没成想,狡猾的松浦镇信吸收上次战斗的教训,在战斗开始阶段,全部躲在要塞后边,对攻山的明军根本不予理睬。
等到明军接近山顶,倭寇突然从要塞冲出,与明军混在一起进行肉搏。骑兵部队爬山和人家肉搏哪是对手,顿时作鸟兽散,倭寇紧跟着逃跑的明军屁股后就追了下来。两军混在一起,山底下的火枪队怕伤了自己人,根本不敢开枪。结果可想而知,倭寇一个反击就将查大寿打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
负责指挥北城进攻的吴唯忠将军身先士卒,带领军卒很快攻占北城密台门,掐断牡丹峰和平壤城内的联系。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城内的倭寇拼命往外反击;牡丹峰上的倭寇为了保障退路畅通,也倾巢出动,打跑不争气的查大寿以后,配合城内倭寇前后夹击吴唯忠及其率领的蓟镇一千五百名攻城步兵。
吴惟忠为了保住戚家军百战百胜的名誉,率领蓟镇浙兵死战不退,双方陷入混战。在这关键时刻,一颗子弹射中吴惟忠胸口,鲜血喷出沾满小腹。^/非常文学/^吴惟忠虽然身负重伤,仍不肯撤退,指挥部下与倭寇拼死搏杀,最终因为流血过多,晕了过去。蓟镇兵马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再加主将重伤,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下,独木难支,只能抬着负伤的吴惟忠退出战场。
作为南城攻取含毬门的先锋,骆尚志在发起进攻后,带领蓟镇一千五百名浙江籍步兵冲到城墙底下,顺着云梯爬向城墙顶部,快到城头时,一块飞石突然砸来,正中小腹。骆尚志是原戚家军一名猛将,力大无比,素有‘千金’之名,生生扛住了这下猛击,强忍剧痛,翻身登上城头,抢占一块登城支撑点。受到主将激励,蓟镇步兵全都红了眼,一窝蜂冲上城楼,杀尽守御附近城墙的倭寇,抢占了含毬门。李如柏借助蓟镇步兵夺下的含毬门,成为第一个攻入内城的明军。
————————————————————————————
明军从城内撤退回营以后,很多善后事情都需要主事的将军赶紧安排,诸如救治伤者,安葬战死将士,统计战果,整编被打散的军兵等等。蓟镇卫军损兵折将,主事的两个主将都身负重伤不能理事,唯一囫囵的游击将军王必迪只好勉为其难的站出来收拾烂摊子。
稍微将急需救助伤员的问题弄的有些眉目,可一点验回营兵马,王必迪傻了眼,脑门豆大的汗珠子滴滴答答流了下来,心慌意乱,手脚发凉,连站立都有些不稳,因为蓟镇枪骑兵营一个人影也没见回来。
满营兵卒死伤无算,这本就让蓟镇仅剩下能够主事的这位将领糟心的了。要是枪骑兵营成建制消亡,那援朝的蓟镇兵马就算彻底玩完,戚家军旧部依然勇猛无敌的神话也将破灭,这可不是他能够承担的。
满头大汗的王必迪连战马也忘记骑,像疯子一般提溜着战刀就往城西明军右营跑,找临时辖制枪骑兵营攻城的张世爵要人。
张世爵的护卫亲兵一看这番拼命架势,就知不好,七手八脚将乱了方寸的王必迪按倒在地,夺下兵器。
“张世爵,你个塌台倒灶的忘八蛋,我日你八辈祖宗。平时拆烂污也就算了,眼下就连在生死战场,你们也下得了狠心,阴我们蓟镇军兵,还是人吗?赶紧把枪骑兵营给我囫囫囵囵还回来,否则与你没完,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枪骑兵营讨个说法。”满身盔甲的王必迪被亲卫按在地上,像龟丞相一般手蹬脚刨,破口大骂。
张世爵正独自坐在军帐里生闷气。开始攻进城里时,明军进展非常顺利,不但在很短时间内打破城门,还一鼓作气推进城内很远。不过,倭寇作战确实有两把刷子,溃退的倭寇很快就被从城中心赶过来的增援部队收拢,并迅速组织起有效反击。于是双方陷入一房一地的争夺战,每向城内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开始,李如松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就连战马都被倭寇打死。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这位统帅看到跟随自己进攻的嫡系部队损伤太大,就决定暂时放弃进攻,转攻为守,想等到蓟镇步兵跟上来,再利用擅长巷战的步兵与倭寇争夺。
军队作战,全凭一口心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何况骑兵作战,犀在进攻,短于防守,失了进取之意的辽东骑兵很快就被倭寇有组织的反击打得节节败退。
张世爵虽是辽东副总兵,但因出生广东,不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始终没成李家的嫡系。面对这种情况,哪猜得出李如松心思,一力劝说提督大人继续进攻。
可一心想保存实力的李如松见蓟镇步兵迟迟不攻上来(主将受重伤,士卒损伤严重,没人主事,上不来了),不仅没听张世爵劝告,还反其道而行之,连就地防守巩固战果的机会也放弃,带着兵马匆忙后撤。
主将在侧,张世爵明知如此用兵不是一道,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服从命令,边撤退,边引燃房屋,阻止倭寇紧逼太甚。由于撤的太匆忙,早已忘记通知在其他街道进攻的蓟镇枪骑兵营撤退,何况以当时的那种混乱状况,想通知也不知上哪去找。
听到外面王必迪的叫骂,张世爵这位右军主将才想起把临时配给自己的枪骑兵营丢在城里了。这可如何是好?本来辽东兵就和蓟镇浙江兵不和,要是这事摆不平,以后甭想再使用蓟镇军兵打头阵,弄不好还有兵变的危险。
张世爵被外边的叫骂声醒过腔,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要比王必迪还着急。把人家的兵卒领丢了,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琢磨半天没敢出帐见人家。唉,只有把责任推到肩膀硬的人身上,这事才能扛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