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2章 悍将陈玉成
徐元离开了天王府,回到自己的丞相府后立刻传达了洪秀全的命令()。^/非常文学/^-< >-./-< >-
现阶段,粮食对太平军极为重要,徐元非常重视。这一次派兵去抢劫商人押送的三十万斤粮食,徐元认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直接派出了军中的精锐。一支千余人的军队离开南京,出去执行徐元下达的任务。
……
孙友诚等扬州附近地区的士绅们紧急凑齐三十万斤粮食,已经在前往江北大营的路上。十月十五,车队行进到镇江府境内的高资镇。
高资镇位于扬州镇江府,是毗邻南京的一个小镇,还靠近南京境内的下蜀镇。这个小镇始建于宋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商贾之地。孙友诚、况嘉诚等人筹集的粮食,就是通过高资镇再运送到扬州北面的江北大营。
宽阔的官道上,一辆辆装载着货物的马车轱辘辘的行驶着。蜿蜒的车队盘旋曲折的在官道上呈现出来,宛如一条长龙缓缓前进。
车队的最前方,一辆载人的马车敞开门帘。
马车中,赫然是孙友诚和况嘉诚。
孙友诚裹得像是一个大粽子,高领大衣,把脖子保护起来,以免被冷风吹到。他双手捧着一个暖炉,头戴一顶小帽子,背靠着马车,神色淡然的闭目养神,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样。况嘉诚坐在旁边,却静不下来。
况嘉诚总要时不时的晃动脑袋,扭扭屁股,坐立不安。
他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官道,说道:“孙老,我们这一路行驶过来,都已经到了高资镇()。若是再往前赶路,就离开镇江府的范围,进入扬州地界。[非常文学].这扬州是李大人控制的,一旦进入李大人的势力范围,发匪肯定不敢来。您说,发匪会不会不来了啊!”
孙友诚眼皮都没眨一下,没搭理况嘉诚,继续闭目养神。
况嘉诚急躁的凑嘴到孙友诚耳旁,大声道:“孙老!!……”
一声低喊,孙友诚才睁开眼。
他伸手掏了掏耳朵,瞟了况嘉诚一眼,淡淡的说道:“急什么啊?若是发匪不出现,咱们直接去江北大营,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完后,孙友诚再次闭上眼睛养神。
况嘉诚讪讪坐下,心中不舒服。
不过,他也是知趣的没有再说话了。马车继续行驶,孙友诚仍是老神自在,况嘉诚却难以静下心来,总要打量着外面的情况。时间流逝,到了正午时候,暖阳挂在头顶,晒得人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孙友诚睁开眼后,喊来护卫,下令队伍停下,在原地准备午饭。
随行的护卫埋锅造饭,还准备了肉汤。
孙友诚坐在大锅旁,手中拿着碗,轻轻的喝了一口热汤。顿时,他感觉略微僵硬冰冷的身子都柔和了起来,非常舒服。孙友诚喝了一碗热汤,吃了点饭,就搁下了碗。岁数大了,吃的不多,所以孙友诚坐下来看着周围的护卫吃饭。
吃晚饭后休息了半个小时,队伍继续前进。
况嘉诚坐在马车中等待,眼见太平军一直都没有出现,也失去了兴趣,开始靠着马车休息。这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名护卫骑马跑到马车旁边,开口说道:“孙老爷子,再有半个小时,就到翠佳山了()。”
“知道了,让所有护卫打起精神了。”
孙友诚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这一刻,孙友诚的表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是一副垂垂老矣快要进棺材的模样,而此刻却变成了一副睿智且锋芒毕露的模样。
这变化,让旁边的况嘉诚都有些不适。
护卫传下命令,其余的护卫立刻警戒起来。
半个小时一晃而过,大军抵达翠佳山,开始从山下的官道路过。翠佳山名字是一座山,其实也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坡,除了密集一点的并且已经掉光了树叶的老树,其余没有称道的地方。不过,山坡靠近官道,也是一处藏人的好地方。
翠佳山上,的确藏了一支军队。
这一支军队,正是徐元派遣来的士兵,专门准备劫粮的。领军的人是一个青年,看脸上显露出来的年纪,只有二十岁左右。但眼中透露出来的眼神,却是凌厉无比,绝对不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能拥有的。
“陈将军,押送粮食的商队来了。”
一名士兵跑了过来,恭敬的道。
士兵已经是参军多年的老兵,接近三十岁。但是老兵在青年的面前,却是恭敬无比,眼中还带着无尽的崇敬。因为眼前的青年将领虽然年龄不大,但入伍的时间却不短,绝对称得上是老兵,让这名老兵都为之敬佩。
陈将军道:“吩咐下去,不要急着出击,等我命令。”
士兵立刻去禀报,站在青年将领身旁的一名老将道:“玉成啊,咱们是第二次出来抢劫了。每次知道商队押送粮食都出来劫粮,这样不好啊()!”
老将是军中的老人,和青年将军关系匪浅,才能直呼名字。
将领姓陈,又名玉成,合起来便是陈玉成。
这个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王陈玉成。历史上,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因为洪秀全赐名,才改成了陈玉成的名字。陈玉成现在也只有20岁的年龄,完全是一个小青年。
然而,陈玉成的岁数不大,当兵的年龄却很长。
他14岁跟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入伍从军,16岁随军西征。咸丰四年攻打武昌时,17岁的陈玉成率领500勇士突破武昌城,使得大军冲入成功,攻克武昌。陈玉成十七岁升殿右三十检点,统陆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转战湖北﹑安徽等地。
因为陈玉成治军严谨,骁勇而且富有谋略,还善于筑垒围攻﹑抄袭后路以及于收队时杀回马枪,又有“三十检点回马枪”的谚语称呼。他和李秀成一样,都是历史上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目前的陈玉成,还不是英王,担任前军主将,是太平天国五军主将之一。
陈玉成说道:“老余,天朝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上海的商人囤积粮食都不卖,而上海有洋人,我们又不敢去攻打上海,所以面临困境。再加上南京附近的商人被李振保护着,局势更加不利啊!能抢到三十万斤粮食,已经是不错了。”
老余叹气道:“李振难道是我们的克星吗?有他在,天朝处处受制啊!”
老余一脸愤慨的表情,眼中满是无奈。
ps:第三更,继续写第四更。
由于本书-< >-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d添加书签喔,谢谢!!</p>
现阶段,粮食对太平军极为重要,徐元非常重视。这一次派兵去抢劫商人押送的三十万斤粮食,徐元认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直接派出了军中的精锐。一支千余人的军队离开南京,出去执行徐元下达的任务。
……
孙友诚等扬州附近地区的士绅们紧急凑齐三十万斤粮食,已经在前往江北大营的路上。十月十五,车队行进到镇江府境内的高资镇。
高资镇位于扬州镇江府,是毗邻南京的一个小镇,还靠近南京境内的下蜀镇。这个小镇始建于宋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商贾之地。孙友诚、况嘉诚等人筹集的粮食,就是通过高资镇再运送到扬州北面的江北大营。
宽阔的官道上,一辆辆装载着货物的马车轱辘辘的行驶着。蜿蜒的车队盘旋曲折的在官道上呈现出来,宛如一条长龙缓缓前进。
车队的最前方,一辆载人的马车敞开门帘。
马车中,赫然是孙友诚和况嘉诚。
孙友诚裹得像是一个大粽子,高领大衣,把脖子保护起来,以免被冷风吹到。他双手捧着一个暖炉,头戴一顶小帽子,背靠着马车,神色淡然的闭目养神,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样。况嘉诚坐在旁边,却静不下来。
况嘉诚总要时不时的晃动脑袋,扭扭屁股,坐立不安。
他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官道,说道:“孙老,我们这一路行驶过来,都已经到了高资镇()。若是再往前赶路,就离开镇江府的范围,进入扬州地界。[非常文学].这扬州是李大人控制的,一旦进入李大人的势力范围,发匪肯定不敢来。您说,发匪会不会不来了啊!”
孙友诚眼皮都没眨一下,没搭理况嘉诚,继续闭目养神。
况嘉诚急躁的凑嘴到孙友诚耳旁,大声道:“孙老!!……”
一声低喊,孙友诚才睁开眼。
他伸手掏了掏耳朵,瞟了况嘉诚一眼,淡淡的说道:“急什么啊?若是发匪不出现,咱们直接去江北大营,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完后,孙友诚再次闭上眼睛养神。
况嘉诚讪讪坐下,心中不舒服。
不过,他也是知趣的没有再说话了。马车继续行驶,孙友诚仍是老神自在,况嘉诚却难以静下心来,总要打量着外面的情况。时间流逝,到了正午时候,暖阳挂在头顶,晒得人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孙友诚睁开眼后,喊来护卫,下令队伍停下,在原地准备午饭。
随行的护卫埋锅造饭,还准备了肉汤。
孙友诚坐在大锅旁,手中拿着碗,轻轻的喝了一口热汤。顿时,他感觉略微僵硬冰冷的身子都柔和了起来,非常舒服。孙友诚喝了一碗热汤,吃了点饭,就搁下了碗。岁数大了,吃的不多,所以孙友诚坐下来看着周围的护卫吃饭。
吃晚饭后休息了半个小时,队伍继续前进。
况嘉诚坐在马车中等待,眼见太平军一直都没有出现,也失去了兴趣,开始靠着马车休息。这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名护卫骑马跑到马车旁边,开口说道:“孙老爷子,再有半个小时,就到翠佳山了()。”
“知道了,让所有护卫打起精神了。”
孙友诚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这一刻,孙友诚的表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是一副垂垂老矣快要进棺材的模样,而此刻却变成了一副睿智且锋芒毕露的模样。
这变化,让旁边的况嘉诚都有些不适。
护卫传下命令,其余的护卫立刻警戒起来。
半个小时一晃而过,大军抵达翠佳山,开始从山下的官道路过。翠佳山名字是一座山,其实也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坡,除了密集一点的并且已经掉光了树叶的老树,其余没有称道的地方。不过,山坡靠近官道,也是一处藏人的好地方。
翠佳山上,的确藏了一支军队。
这一支军队,正是徐元派遣来的士兵,专门准备劫粮的。领军的人是一个青年,看脸上显露出来的年纪,只有二十岁左右。但眼中透露出来的眼神,却是凌厉无比,绝对不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能拥有的。
“陈将军,押送粮食的商队来了。”
一名士兵跑了过来,恭敬的道。
士兵已经是参军多年的老兵,接近三十岁。但是老兵在青年的面前,却是恭敬无比,眼中还带着无尽的崇敬。因为眼前的青年将领虽然年龄不大,但入伍的时间却不短,绝对称得上是老兵,让这名老兵都为之敬佩。
陈将军道:“吩咐下去,不要急着出击,等我命令。”
士兵立刻去禀报,站在青年将领身旁的一名老将道:“玉成啊,咱们是第二次出来抢劫了。每次知道商队押送粮食都出来劫粮,这样不好啊()!”
老将是军中的老人,和青年将军关系匪浅,才能直呼名字。
将领姓陈,又名玉成,合起来便是陈玉成。
这个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王陈玉成。历史上,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因为洪秀全赐名,才改成了陈玉成的名字。陈玉成现在也只有20岁的年龄,完全是一个小青年。
然而,陈玉成的岁数不大,当兵的年龄却很长。
他14岁跟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入伍从军,16岁随军西征。咸丰四年攻打武昌时,17岁的陈玉成率领500勇士突破武昌城,使得大军冲入成功,攻克武昌。陈玉成十七岁升殿右三十检点,统陆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转战湖北﹑安徽等地。
因为陈玉成治军严谨,骁勇而且富有谋略,还善于筑垒围攻﹑抄袭后路以及于收队时杀回马枪,又有“三十检点回马枪”的谚语称呼。他和李秀成一样,都是历史上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目前的陈玉成,还不是英王,担任前军主将,是太平天国五军主将之一。
陈玉成说道:“老余,天朝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上海的商人囤积粮食都不卖,而上海有洋人,我们又不敢去攻打上海,所以面临困境。再加上南京附近的商人被李振保护着,局势更加不利啊!能抢到三十万斤粮食,已经是不错了。”
老余叹气道:“李振难道是我们的克星吗?有他在,天朝处处受制啊!”
老余一脸愤慨的表情,眼中满是无奈。
ps:第三更,继续写第四更。
由于本书-< >-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d添加书签喔,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