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中英第一战
英国的先头部队终于进入了和中国方面存在领土争议的藏南地区,这支部队虽然号称一个旅,实际上总数只有两千五百人。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部队除了几个高级军官是英国人以外,剩下的全部都是印度人,其中战斗最强的是一个步兵营,因为他们配备了两挺重机枪。
为什么说他们终于来了呢?因为蒋翊武真的等了他们很长时间了。
中国义勇军的进军过程就和他们预料的一样,在拉萨地区确实遭到了藏族武装力量,那些藏兵对义勇军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后来中国方面通过交涉,向藏兵保证自己打完仗就走,拉萨最终没有说什么。
他们对义勇军的保证显然并不放心,还提出了派藏兵协同作战的要求。名为协同,实际的意思就是我要看住你。中国方面对此也看的非常明白,没有拒绝,但是中**队不允许那些藏兵直接投入战斗。
你们在后面看着我们,英国人没来之前你们帮我们修一下工事,运一下物资,如果英**队一上来,你们马上到后面去,打仗没你们什么事儿。
蒋翊武对于击败英印军是相当有信心的,虽然他只有一个团,但是他有坦克三十辆,自行火炮五十门,轻重机枪两百余挺,三轮作战摩托两百辆,是西南方面军装甲部队中的甲种团。
他的信心还来自于他的对手,这两年蔡锷的眼睛一直盯着西藏,对于英印军自然也没有放过。应该说英印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能力,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中,印度士兵可以说为英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远的不说,就说八国联军和两次鸦片战争吧,登陆作战的英**队大多数都是印度士兵。
可正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战斗力,所以在英印军的建设上英国始终采取一种限制的手段。也就是说让你有一定的战斗力,却又保证只要英**队一出手,马上就能干掉你。这种限制让英印军的战斗力也高不到哪里去。
英国人还采取了一种很龌龊的办法,就是让一个民族的印度士兵组成一个营,由来自不同的民族的那些营来组成一个旅。印度种族复杂,有英**官做过统计,整个英印军中的印度士兵一共使用十二种语言,有五六种不同的信仰,甚至在食物方面他们都无法做到统一补给。一个旅,你们营吃的东西我们这个营的民族不吃。必须供应该族特定的食物。
这样的军队协同就更不用说了。等于没有。
军队中很多士兵基本没有受过训练,上过战场真正打过枪杀过人的不多,装备上他们也是去年才更换了最新式的半自动步枪,还没有全部更换完毕。
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分析,蒋翊武都认为自己有绝对的胜算,他甚至怀疑英印军会不会来。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是英**官,绝对不会来送死的。
蒋翊武不是英国人,他并不清楚大英帝国这个世界老大的心理。
英印军的战斗力确实不行,至少和目前的义勇军相比他们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人稍微稳当一点,军事准备做足一点,等着大部队一起行动,靠着他们人数上的优势也许这场战争会有另一个结局。
可惜了。率领英印军先头部队的英**官爱肯特上校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和中国部队之间的差距,但是他却固执的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先去把形势稳定住,打不过我可以先防守,等待后续的部队。
爱肯特在印度服役三十二年了。他的作战理念就是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自己一定要快速挺进,哪怕是小部队的挺进也可以,让敌人无法顺利的展开。
依靠着这一战术他在印度屡战屡胜。指挥英印军平定过无数土邦叛乱,他相信自己这一次也一样能够击败中国人。
爱肯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实他这支部队最大的致命伤并不是战斗力的虚弱和士兵素质的差距,而是他自己。他已经不是三十二年前那个从大英帝**事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了,他的作战观念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这个时代,他已经习惯了去平定土邦叛乱,他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
英印军的其他军官也好不到哪里去,参谋作业一塌糊涂,艾肯特在出战前还把自己的对手想成当年庚子事变中扎着辫子的中国部队,他固执的认为也许这些人的火力很强,但是只要看到英国的军旗,他们应该会望风而逃。
有从藏南逃回的英国传教士就提出让他等一等,和其他部队其协同作战,但是被拒绝了。有人警告他不要低估中国部队的战斗决心,也许他们不会被英国的军旗吓到,艾肯特不以为意。
最要命的是他的侦查居然还是靠骑兵来完成的,在到达卡门河之前,英印军参谋们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地的水文、中国部队的防御设施、地形地貌等统统不清楚。他们甚至不知道对面的中国部队是什么时候来的,比他们早了几天。
如果说这些印度部队素质已经很差,那么英**官素质就更差。
看着对面的英国人在匆忙的修筑工事,他们的战壕甚至只是一条窄窄的坑道,那些印度士兵正在他们的军官的驱使下把机枪和子弹都搬上来,还有大概一个营的印度士兵居然跑到河道前面来,爬在那斜坡上面意图控制河道,蒋翊武放下自己的望远镜那脑袋摇晃的非常厉害。
蒋翊武也没有马上去攻击,因为他觉得这样的防御对自己的坦克来说,就等于没有防御一样,让对手再耗费一点体力也不是什么坏事。
工事修好,有人建议爱肯特上校这个时候应该休息一下,以消除士兵们的疲惫,提高一点战斗力。虽然说休息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是这个建议却真的没有错误。
爱肯特对此嗤之以鼻,他说休息会给中国人喘息和调整的时间,根据他多年在印度作战的经验,中国部队到目前没有发动攻击的原因绝对是因为他们兵力薄弱。或者准备还没有做好。在这个时候应该冲过去,击溃中国部队,让大英帝国的军旗飘扬在对面的阵地上。
爱肯特还知道玩战术。
他看看对面中国阵地的形状,觉得中国人对于防御根本一窍不通。哪有人挖的战壕只能容下一个士兵的?还分散的很,这样的防御只要自己冲过去就能干掉他们。也许自己的正面冲击不会奏效,但是像他们这样的阵型,只要自己派出一支部队从侧翼发起攻势的话,中国人会被马上击溃。
于是,他把本来就已经疲惫异常的部队马上投入了战斗,他还把本来就没有优势的火力再度分散。派出一个团从侧翼迂回。
英国人先发制人的枪声响起之后,蒋翊武脸色异常的难堪,英国人的几门火炮拼命的朝着我们的阵地上砸下炮弹,那些印度士兵喊叫着排成一队朝着河边冲来,想在河岸部队的掩护下渡河。
“报告!右翼出现英印军一个团的武装,他们试图渡河从侧翼攻击我们阵地!”
参谋说的很严肃,蒋翊武却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我又不是瞎子,你看他们渡河那动作我会不知道么?”
参谋唇角动了几下,反应情况是他的职责。被蒋翊武这么一说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中国部队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印度士兵们越冲越有胆量。
他们跳入河水中朝对面泅来,连续几天的强行军本来就让他们很疲惫了,到了这里马上挖掘工事。接着就开始渡河。卡门河虽然不深但是水流却相当的急,等这些印度渡过河水之后,他们的体力都已经超过了极限,毫不奇怪的暴露出他们缺乏训练的本质。
有的士兵上岸之后躺下就不动了。有的人急忙寻找自己的长官在哪里,更有的人在渡河的时候把武器都丢了,现在空着双手站在岸边不知所措。
一连串错误爱肯特上校没有感觉到丝毫的不妥。在他看来只要大英帝国的军旗一出现,对面的敌人就应该只剩下逃跑的勇气了,这在他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涯中已经多次出现,想来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蒋翊武的心情真的十分复杂,一方面这是中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交手,看到英军如此拙劣的指挥和行动,他信心倍增。但是,打败一个傻子真的值得炫耀么?他不知道。
三个印度士兵过河之后发现前方有一个小山头,于是毫不犹豫的朝着山头冲了过来,想先占领这里,然后观察下中国部队的情况,结果刚刚爬上山腰,山头上一阵枪声响起,这三个家伙成了这场战斗中被击毙的第一批英印军士兵。
蒋翊武真的没有什么耐心和这样的对手打什么战术玩什么战略了,中**队军号随即响起来,早已经埋伏好的中国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卡门河东岸那些刚刚渡河的印度士兵还正在整理队形,中国的火炮一阵短促的急射把上百发炮弹砸在了他们的头上。
那帮阿三被炸的血肉横飞,一个个只顾自己逃命,机灵一点的转身跳入河水中去,扔下跳脚大骂的英**官。有的英**官还试图制止士兵们的溃逃,拉住一个印度军官不给走,结果那印度军官急了,平时我认你做大爷,这炮弹来了你算个屁呀,拔出军刀来一刀把那英国人给砍了。
炮火刚刚停息,中国的步兵就冲到了跟前,那些印度人非常自觉的放下了武器。
后面的爱肯特上校还没有做出反应,三十辆坦克一并排从他后方杀了上来!印度士兵哪里见过这个玩意?就是爱肯特自己也只是在英军的报告中见过。
爱肯特还试图挽回局势,居然让身边的英军中校带着一个营对中国坦克部队发动反攻,效果是不用说的。
整场战斗打的没有任何悬念,英印军两千五百多名士兵被击毙九百人,一千三百多人在被中国部队包围之后选了了投降,其中就有爱肯特上校和八名英**官。
还有几百多人跳入卡门河之后就没有上来,至于是逃走了还是淹死了,蒋翊武也没心情去管他。
中国方面五名士兵阵亡,十三人轻伤。
为什么说他们终于来了呢?因为蒋翊武真的等了他们很长时间了。
中国义勇军的进军过程就和他们预料的一样,在拉萨地区确实遭到了藏族武装力量,那些藏兵对义勇军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后来中国方面通过交涉,向藏兵保证自己打完仗就走,拉萨最终没有说什么。
他们对义勇军的保证显然并不放心,还提出了派藏兵协同作战的要求。名为协同,实际的意思就是我要看住你。中国方面对此也看的非常明白,没有拒绝,但是中**队不允许那些藏兵直接投入战斗。
你们在后面看着我们,英国人没来之前你们帮我们修一下工事,运一下物资,如果英**队一上来,你们马上到后面去,打仗没你们什么事儿。
蒋翊武对于击败英印军是相当有信心的,虽然他只有一个团,但是他有坦克三十辆,自行火炮五十门,轻重机枪两百余挺,三轮作战摩托两百辆,是西南方面军装甲部队中的甲种团。
他的信心还来自于他的对手,这两年蔡锷的眼睛一直盯着西藏,对于英印军自然也没有放过。应该说英印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能力,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中,印度士兵可以说为英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远的不说,就说八国联军和两次鸦片战争吧,登陆作战的英**队大多数都是印度士兵。
可正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战斗力,所以在英印军的建设上英国始终采取一种限制的手段。也就是说让你有一定的战斗力,却又保证只要英**队一出手,马上就能干掉你。这种限制让英印军的战斗力也高不到哪里去。
英国人还采取了一种很龌龊的办法,就是让一个民族的印度士兵组成一个营,由来自不同的民族的那些营来组成一个旅。印度种族复杂,有英**官做过统计,整个英印军中的印度士兵一共使用十二种语言,有五六种不同的信仰,甚至在食物方面他们都无法做到统一补给。一个旅,你们营吃的东西我们这个营的民族不吃。必须供应该族特定的食物。
这样的军队协同就更不用说了。等于没有。
军队中很多士兵基本没有受过训练,上过战场真正打过枪杀过人的不多,装备上他们也是去年才更换了最新式的半自动步枪,还没有全部更换完毕。
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分析,蒋翊武都认为自己有绝对的胜算,他甚至怀疑英印军会不会来。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是英**官,绝对不会来送死的。
蒋翊武不是英国人,他并不清楚大英帝国这个世界老大的心理。
英印军的战斗力确实不行,至少和目前的义勇军相比他们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人稍微稳当一点,军事准备做足一点,等着大部队一起行动,靠着他们人数上的优势也许这场战争会有另一个结局。
可惜了。率领英印军先头部队的英**官爱肯特上校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和中国部队之间的差距,但是他却固执的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先去把形势稳定住,打不过我可以先防守,等待后续的部队。
爱肯特在印度服役三十二年了。他的作战理念就是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自己一定要快速挺进,哪怕是小部队的挺进也可以,让敌人无法顺利的展开。
依靠着这一战术他在印度屡战屡胜。指挥英印军平定过无数土邦叛乱,他相信自己这一次也一样能够击败中国人。
爱肯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实他这支部队最大的致命伤并不是战斗力的虚弱和士兵素质的差距,而是他自己。他已经不是三十二年前那个从大英帝**事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了,他的作战观念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这个时代,他已经习惯了去平定土邦叛乱,他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
英印军的其他军官也好不到哪里去,参谋作业一塌糊涂,艾肯特在出战前还把自己的对手想成当年庚子事变中扎着辫子的中国部队,他固执的认为也许这些人的火力很强,但是只要看到英国的军旗,他们应该会望风而逃。
有从藏南逃回的英国传教士就提出让他等一等,和其他部队其协同作战,但是被拒绝了。有人警告他不要低估中国部队的战斗决心,也许他们不会被英国的军旗吓到,艾肯特不以为意。
最要命的是他的侦查居然还是靠骑兵来完成的,在到达卡门河之前,英印军参谋们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地的水文、中国部队的防御设施、地形地貌等统统不清楚。他们甚至不知道对面的中国部队是什么时候来的,比他们早了几天。
如果说这些印度部队素质已经很差,那么英**官素质就更差。
看着对面的英国人在匆忙的修筑工事,他们的战壕甚至只是一条窄窄的坑道,那些印度士兵正在他们的军官的驱使下把机枪和子弹都搬上来,还有大概一个营的印度士兵居然跑到河道前面来,爬在那斜坡上面意图控制河道,蒋翊武放下自己的望远镜那脑袋摇晃的非常厉害。
蒋翊武也没有马上去攻击,因为他觉得这样的防御对自己的坦克来说,就等于没有防御一样,让对手再耗费一点体力也不是什么坏事。
工事修好,有人建议爱肯特上校这个时候应该休息一下,以消除士兵们的疲惫,提高一点战斗力。虽然说休息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是这个建议却真的没有错误。
爱肯特对此嗤之以鼻,他说休息会给中国人喘息和调整的时间,根据他多年在印度作战的经验,中国部队到目前没有发动攻击的原因绝对是因为他们兵力薄弱。或者准备还没有做好。在这个时候应该冲过去,击溃中国部队,让大英帝国的军旗飘扬在对面的阵地上。
爱肯特还知道玩战术。
他看看对面中国阵地的形状,觉得中国人对于防御根本一窍不通。哪有人挖的战壕只能容下一个士兵的?还分散的很,这样的防御只要自己冲过去就能干掉他们。也许自己的正面冲击不会奏效,但是像他们这样的阵型,只要自己派出一支部队从侧翼发起攻势的话,中国人会被马上击溃。
于是,他把本来就已经疲惫异常的部队马上投入了战斗,他还把本来就没有优势的火力再度分散。派出一个团从侧翼迂回。
英国人先发制人的枪声响起之后,蒋翊武脸色异常的难堪,英国人的几门火炮拼命的朝着我们的阵地上砸下炮弹,那些印度士兵喊叫着排成一队朝着河边冲来,想在河岸部队的掩护下渡河。
“报告!右翼出现英印军一个团的武装,他们试图渡河从侧翼攻击我们阵地!”
参谋说的很严肃,蒋翊武却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我又不是瞎子,你看他们渡河那动作我会不知道么?”
参谋唇角动了几下,反应情况是他的职责。被蒋翊武这么一说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中国部队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印度士兵们越冲越有胆量。
他们跳入河水中朝对面泅来,连续几天的强行军本来就让他们很疲惫了,到了这里马上挖掘工事。接着就开始渡河。卡门河虽然不深但是水流却相当的急,等这些印度渡过河水之后,他们的体力都已经超过了极限,毫不奇怪的暴露出他们缺乏训练的本质。
有的士兵上岸之后躺下就不动了。有的人急忙寻找自己的长官在哪里,更有的人在渡河的时候把武器都丢了,现在空着双手站在岸边不知所措。
一连串错误爱肯特上校没有感觉到丝毫的不妥。在他看来只要大英帝国的军旗一出现,对面的敌人就应该只剩下逃跑的勇气了,这在他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涯中已经多次出现,想来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蒋翊武的心情真的十分复杂,一方面这是中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交手,看到英军如此拙劣的指挥和行动,他信心倍增。但是,打败一个傻子真的值得炫耀么?他不知道。
三个印度士兵过河之后发现前方有一个小山头,于是毫不犹豫的朝着山头冲了过来,想先占领这里,然后观察下中国部队的情况,结果刚刚爬上山腰,山头上一阵枪声响起,这三个家伙成了这场战斗中被击毙的第一批英印军士兵。
蒋翊武真的没有什么耐心和这样的对手打什么战术玩什么战略了,中**队军号随即响起来,早已经埋伏好的中国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卡门河东岸那些刚刚渡河的印度士兵还正在整理队形,中国的火炮一阵短促的急射把上百发炮弹砸在了他们的头上。
那帮阿三被炸的血肉横飞,一个个只顾自己逃命,机灵一点的转身跳入河水中去,扔下跳脚大骂的英**官。有的英**官还试图制止士兵们的溃逃,拉住一个印度军官不给走,结果那印度军官急了,平时我认你做大爷,这炮弹来了你算个屁呀,拔出军刀来一刀把那英国人给砍了。
炮火刚刚停息,中国的步兵就冲到了跟前,那些印度人非常自觉的放下了武器。
后面的爱肯特上校还没有做出反应,三十辆坦克一并排从他后方杀了上来!印度士兵哪里见过这个玩意?就是爱肯特自己也只是在英军的报告中见过。
爱肯特还试图挽回局势,居然让身边的英军中校带着一个营对中国坦克部队发动反攻,效果是不用说的。
整场战斗打的没有任何悬念,英印军两千五百多名士兵被击毙九百人,一千三百多人在被中国部队包围之后选了了投降,其中就有爱肯特上校和八名英**官。
还有几百多人跳入卡门河之后就没有上来,至于是逃走了还是淹死了,蒋翊武也没心情去管他。
中国方面五名士兵阵亡,十三人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