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 不为天下,为自己
<div><script >/*728*15,创建于2012-8-16*/ var cpro_id = 'u1025861';</script><script ></script>
赵良栋听到陈近南的发问,先是一怔,随即斩钉截铁的道:“问心无愧……”说着他笑道:“早应该想到,傅老也太小觑的我赵良栋了,他不敢告诉我,是怕我发现你们从事反清活动吧。[非常文学].也不想想,能让他如此挂心的又岂是忠于大清的人物?你们与傅老的抱负,我也有所耳闻。即便到了目前这个情况,依旧对故明忠心耿耿。有如此节操,让人很是敬佩。我能理解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够成功,真的还天下一个太平。但是我赵良栋是一个粗人,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在我从军之前,辛辛苦苦一天干到黑夜,喂不饱我爹娘妻儿的肚子。我是一个男人,睡觉的时候听着妻儿饥饿打鼓的声音,我恨不得将自己的肉煮了。不是我不够努力,实在是当时的世道太过昏暗。朝廷**,农民军烧杀抢掠,像我们这等百姓就算是累垮了也养不活家人。为了家人我只能应召入伍加入清兵,至少那一点点军饷,足够我的父母妻儿填饱肚子。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我也知道这个朝廷对我们汉人不公,我说能够理解你们并非妄言。但我只是一个粗人,改变不了这个世道,我能做的只有让我管辖之内的每一个汉人得到最公正的待遇。在这点上,我问心无愧。”
</p>
李翔无法说赵良栋是错的,一个重孝义男人若逼得无法养活自己最亲的人,别说是从军,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情都不奇怪。
</p>
李翔很欣赏明朝的气节,对于历史上的几个王朝有着自己的想法:强汉、盛唐、富宋、刚明、奴清。
</p>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都有自己辉煌的一面,同样的也有**的一面。*.便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个朝代的兴起,以及每一个朝代的没落,都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p>
他接受强汉的强,盛唐的盛,富宋的富,刚明的刚,但同样也能正视这些王朝强大过后的没落。
</p>
有人将明朝问题的所在归于长达七十年的冰河期,这点李翔并不完全认同。冰河期是地域性的,并非只有中国受到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情况,但因此灭亡的又有几个?
</p>
冰河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赖在气候上。
</p>
其实历朝历代的经历大多一致,朝代跨越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弊端越多,一但遇到天灾**,潜在弊端就会显露,从而造成动荡。明末的朝政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党派之争,地方官员**,土地兼并严重,税赋繁重,百姓承受不住负担等等原因,本来就不堪负重,随着天灾的降临,更是雪上加霜。再由李自成、张献忠等贼人的造反,王朝垮塌谁也挽救不了。
</p>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就如汉之黄巾起义,唐之黄巢起义,若非百姓真的到了难以未计的地步,会有那么多的人,因为贼人的一句话而造反?
</p>
说这么多,并不是李翔认可清朝,而是觉得百姓无罪,像赵良栋这类为了生计而从军的百姓,真不能说他是错的。他不是洪承畴,洪承畴受到了明朝皇帝的器重,给了他权力,给了他荣耀,给了他富贵,给了他因有的一切,而他因为怕死因为经不住诱惑而投降了清朝,确确实实的汉奸。但赵良栋没有这一切,他只是一个受到不平待遇的百姓,一个受到压迫,连家都养不活的百姓,能指望他为明朝抛头颅洒热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p>
陈近南有些不理解赵良栋,他看的出来,赵良栋并非是那种迂腐的人,而且也看出了他对清廷的制度有着一定的不满,但却看不出他有任何反清的意思,试探道:“既然赵总兵明白,那为什么还要为鞑子效力。以你的用兵才华,我可以向台湾的延平郡王推举你为将,定能获得大用。”
</p>
赵良栋不屑一笑道:“清廷无德,台湾郑家又好在哪里?在我看来,不过是半斤八两。比起希望,我更追求事实。没有实力,只有理想,成不了大事。”
</p>
李翔发现陈近南竟说不出话来,心中不由打了一个疙瘩。顿了一顿,赵良栋又道:“诸位鳌拜发现他的军队失去了音讯,定会重新派兵查探,此地不宜久留,我送你们战马五匹,自己保重吧。”
</p>
陈近南见劝服不了赵良栋,只能摇头离去,胡德帝跟在其后。
</p>
李翔缓缓的来到了赵良栋的身前道:“大乱之后,本因有大治,可清廷带来的不是大治,而是奴役,是毁灭。为了自身的需求,剃发易服,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生命。我不管别人怎么想,但就我而言。我反清,不是为了明,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就如你说的一样,我是一个人,不是至高无上的神,我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不想做奴隶,一个在奴隶制度下,苟且偷生的人。也许你做到了问心无愧,但扪心自问,这一切真的是你想要的?”
</p>
李翔无法说赵良栋是错的,但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p>
人都是自私的,李翔当初自我安慰说什么,为了天下反清,都是自我催眠的屁话,为了彰显自己的伟大。实际上他是怕,看着在暴政下在屠杀下,温顺如牲口一样的百姓,怕自己也变成他们一样顺从;看了一个个为大清歌功颂德的文人,也怕自己会跟他们一样无耻。
</p>
无法接受清朝着奴隶制度,只能奋起反抗。不是为了天下,而是他自己。
</p>
这是他的真心话。
</p>
其实世上任何一个伟人走的路,未必不存有私心。比如驱逐蒙古的朱元璋,他足够伟大,但要说他驱逐蒙古是为了天下百姓,李翔第一个不信,朱元璋是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驱逐了蒙古,他就是一个伟人。
</p>
再比如冉闵,他颁布杀胡令也是为了利益,但那又怎么样?他挽救了北方汉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伟人。
</p>
评价一个伟人并不在于他的想法,而是在于他做过的事情。只要是利于天下百姓的,有私心又有何妨?
</p>
李翔也不知为何会跟赵良栋说出这样的话,也许是因为他的问心无愧。
</p>
比起漫天不符合实际的大义,李翔的这番话更加让人动容。
</p>
人不是神,是人都不可能没有私心,只是表现出来,不表现出来而已。
</p>
赵良栋没有让陈近南的质问而改色,但对于李翔这意外的真言深深的震撼住了。
</p>
他从军的时候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雇农,一个连地都没有的农民。那时候的他什么也不用想只知道要在战场上活下来,养家糊口,但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磨练出了一身武艺,还学会了兵法,学习了文化,懂得了是非。
</p>
这时的他,已经成长为地方总兵,拥有一干出生入死策兄弟,家人也如愿以偿的过上了好日子,应是幸福美满,但他反而觉得自己有些迷茫了。
</p>
李翔道:“言尽于此,赵总兵好自为之吧,下次如果有幸遇上,将会是在战场上,我会用实际向你证明正是因为有理想才可能拥有实力……”
</p>
PS:抱歉啊,有事情耽搁了。晚上还有一更,一天三更不少,但估计会晚一些,两点钟左右,等不及的书友,明天看吧,不好意思。
</p>
C</p>
赵良栋听到陈近南的发问,先是一怔,随即斩钉截铁的道:“问心无愧……”说着他笑道:“早应该想到,傅老也太小觑的我赵良栋了,他不敢告诉我,是怕我发现你们从事反清活动吧。[非常文学].也不想想,能让他如此挂心的又岂是忠于大清的人物?你们与傅老的抱负,我也有所耳闻。即便到了目前这个情况,依旧对故明忠心耿耿。有如此节操,让人很是敬佩。我能理解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够成功,真的还天下一个太平。但是我赵良栋是一个粗人,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在我从军之前,辛辛苦苦一天干到黑夜,喂不饱我爹娘妻儿的肚子。我是一个男人,睡觉的时候听着妻儿饥饿打鼓的声音,我恨不得将自己的肉煮了。不是我不够努力,实在是当时的世道太过昏暗。朝廷**,农民军烧杀抢掠,像我们这等百姓就算是累垮了也养不活家人。为了家人我只能应召入伍加入清兵,至少那一点点军饷,足够我的父母妻儿填饱肚子。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我也知道这个朝廷对我们汉人不公,我说能够理解你们并非妄言。但我只是一个粗人,改变不了这个世道,我能做的只有让我管辖之内的每一个汉人得到最公正的待遇。在这点上,我问心无愧。”
</p>
李翔无法说赵良栋是错的,一个重孝义男人若逼得无法养活自己最亲的人,别说是从军,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情都不奇怪。
</p>
李翔很欣赏明朝的气节,对于历史上的几个王朝有着自己的想法:强汉、盛唐、富宋、刚明、奴清。
</p>
强汉、盛唐、富宋、刚明都有自己辉煌的一面,同样的也有**的一面。*.便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个朝代的兴起,以及每一个朝代的没落,都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p>
他接受强汉的强,盛唐的盛,富宋的富,刚明的刚,但同样也能正视这些王朝强大过后的没落。
</p>
有人将明朝问题的所在归于长达七十年的冰河期,这点李翔并不完全认同。冰河期是地域性的,并非只有中国受到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情况,但因此灭亡的又有几个?
</p>
冰河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赖在气候上。
</p>
其实历朝历代的经历大多一致,朝代跨越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弊端越多,一但遇到天灾**,潜在弊端就会显露,从而造成动荡。明末的朝政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党派之争,地方官员**,土地兼并严重,税赋繁重,百姓承受不住负担等等原因,本来就不堪负重,随着天灾的降临,更是雪上加霜。再由李自成、张献忠等贼人的造反,王朝垮塌谁也挽救不了。
</p>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就如汉之黄巾起义,唐之黄巢起义,若非百姓真的到了难以未计的地步,会有那么多的人,因为贼人的一句话而造反?
</p>
说这么多,并不是李翔认可清朝,而是觉得百姓无罪,像赵良栋这类为了生计而从军的百姓,真不能说他是错的。他不是洪承畴,洪承畴受到了明朝皇帝的器重,给了他权力,给了他荣耀,给了他富贵,给了他因有的一切,而他因为怕死因为经不住诱惑而投降了清朝,确确实实的汉奸。但赵良栋没有这一切,他只是一个受到不平待遇的百姓,一个受到压迫,连家都养不活的百姓,能指望他为明朝抛头颅洒热血,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p>
陈近南有些不理解赵良栋,他看的出来,赵良栋并非是那种迂腐的人,而且也看出了他对清廷的制度有着一定的不满,但却看不出他有任何反清的意思,试探道:“既然赵总兵明白,那为什么还要为鞑子效力。以你的用兵才华,我可以向台湾的延平郡王推举你为将,定能获得大用。”
</p>
赵良栋不屑一笑道:“清廷无德,台湾郑家又好在哪里?在我看来,不过是半斤八两。比起希望,我更追求事实。没有实力,只有理想,成不了大事。”
</p>
李翔发现陈近南竟说不出话来,心中不由打了一个疙瘩。顿了一顿,赵良栋又道:“诸位鳌拜发现他的军队失去了音讯,定会重新派兵查探,此地不宜久留,我送你们战马五匹,自己保重吧。”
</p>
陈近南见劝服不了赵良栋,只能摇头离去,胡德帝跟在其后。
</p>
李翔缓缓的来到了赵良栋的身前道:“大乱之后,本因有大治,可清廷带来的不是大治,而是奴役,是毁灭。为了自身的需求,剃发易服,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生命。我不管别人怎么想,但就我而言。我反清,不是为了明,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就如你说的一样,我是一个人,不是至高无上的神,我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不想做奴隶,一个在奴隶制度下,苟且偷生的人。也许你做到了问心无愧,但扪心自问,这一切真的是你想要的?”
</p>
李翔无法说赵良栋是错的,但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p>
人都是自私的,李翔当初自我安慰说什么,为了天下反清,都是自我催眠的屁话,为了彰显自己的伟大。实际上他是怕,看着在暴政下在屠杀下,温顺如牲口一样的百姓,怕自己也变成他们一样顺从;看了一个个为大清歌功颂德的文人,也怕自己会跟他们一样无耻。
</p>
无法接受清朝着奴隶制度,只能奋起反抗。不是为了天下,而是他自己。
</p>
这是他的真心话。
</p>
其实世上任何一个伟人走的路,未必不存有私心。比如驱逐蒙古的朱元璋,他足够伟大,但要说他驱逐蒙古是为了天下百姓,李翔第一个不信,朱元璋是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驱逐了蒙古,他就是一个伟人。
</p>
再比如冉闵,他颁布杀胡令也是为了利益,但那又怎么样?他挽救了北方汉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伟人。
</p>
评价一个伟人并不在于他的想法,而是在于他做过的事情。只要是利于天下百姓的,有私心又有何妨?
</p>
李翔也不知为何会跟赵良栋说出这样的话,也许是因为他的问心无愧。
</p>
比起漫天不符合实际的大义,李翔的这番话更加让人动容。
</p>
人不是神,是人都不可能没有私心,只是表现出来,不表现出来而已。
</p>
赵良栋没有让陈近南的质问而改色,但对于李翔这意外的真言深深的震撼住了。
</p>
他从军的时候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雇农,一个连地都没有的农民。那时候的他什么也不用想只知道要在战场上活下来,养家糊口,但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磨练出了一身武艺,还学会了兵法,学习了文化,懂得了是非。
</p>
这时的他,已经成长为地方总兵,拥有一干出生入死策兄弟,家人也如愿以偿的过上了好日子,应是幸福美满,但他反而觉得自己有些迷茫了。
</p>
李翔道:“言尽于此,赵总兵好自为之吧,下次如果有幸遇上,将会是在战场上,我会用实际向你证明正是因为有理想才可能拥有实力……”
</p>
PS:抱歉啊,有事情耽搁了。晚上还有一更,一天三更不少,但估计会晚一些,两点钟左右,等不及的书友,明天看吧,不好意思。
</p>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