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8章 出人意料的斗诗(中)
第128章 出人意料的斗诗
“哼,无知小儿……”
注意到萧让满脸都是笑容,江总还以为萧让是没有看懂他那首诗讽刺他的意思呢!所以冷哼着说道。 nigd他心想,果然是“欺世盗名”之辈,看来自己的决定并没有错。——原来,这些日子来,他虽然出尽了风头。可是也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因为谁都知道,“雨公子”萧让不过只是一个**岁的小童而已,可他呢,却是已经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而以他八旬的岁数,却竟然去与一个小辈较劲,那不是笑掉别人的大牙吗?可是他呢,却认死了那个理,那就是这个大隋朝,唯一能继承大统的在应该是太子杨勇,杨广只不过是一亲王而已,怎么能与兄长争之天子之位?至于萧让,既然他帮助了杨广,那也就是他江总的“敌人”,所以他虽然明知道外头有很多人笑他“为老不尊”,可是他却仍然咬紧了牙来参加这个比试。因为他总认为,萧让就不过有名无实的小辈而已,他的真面目一旦被拆穿了,那天下百姓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喂,你这小儿,倒是动笔啊?别不是看了江老先生的这首《咏蝉》,吓得没话说了?…”
“哈哈…”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的声音倒是不小,可是却也恰到好处地控制了音量,所以在他不远处的萧让能够清楚地听到他的这番话,可是大殿上的杨坚夫妇却是压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听到笑声,不由自主地都把目光转移到了萧让的身上。 nigd
“呵呵…”
听到周围宾客的讥笑声,萧让倒是连半点怒容都没有。只见他拿起笔,不慌不忙地就在纸上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吓得没话说了,那不是靠嘴去反驳的,而是得靠事实去说明。——萧让正是深谙此道,所以才半点气都不生,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写出这首诗来,那些讥笑他的声音马上就会沉寂下去的。
“好…好诗啊!”
正如所料的那样,当萧让将那四首诗完完写在那张白纸上的时候,周围那帮子“太子党”们马上就沉寂下去了,而与晋王杨广交好的那些大臣们又纷纷地叫唤起来了。也是啊,萧让的这一首诗,用词高雅,用意也深远,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所以,即便是那些最“挑剔”的太子党也是无话可用的。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这首诗其实也是在写“蝉”。只是虽然大家都是在“写蝉”,可是江总的那一篇《咏蝉》比之萧让的这首诗意境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原来,江总的那一首《咏蝉》,虽然写的是“蝉”,可是在此情此景之下,却是更多地借机讽刺萧让,可是萧让呢?不仅没有没有针锋相对地回应他的挑衅,反而是同样以“蝉”为题,在字里行间清晰地表达出了他自己一个读人应有的气度,也就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往往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此诗却别出心裁地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的。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真正有才学,并且立身品格高洁的人,是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找人捉笔、欺世盗名等等),就能声名远播。
“咦?他还要做什么?”
在场的人还远远没有消化那首诗所带来的振憾。结果转眼一看,那萧让竟然是又在纸上写道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哇,好,好诗!!!”
周围的人群再一次轰动,因为萧让此次写出来的诗,比之刚才的那一篇“咏蝉”还要好上不少。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在这里就是借喻萧让自己取得这些许的薄名其实并不容易。而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萧让目前虽然面临着天下人的怀疑和刁难,可是他却从不生气,视之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表达出萧让不畏任何艰辛的决心。而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像是萧让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与传言中的什么品德低下之人可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
这么一来,江总及与太子交好的那帮子文臣武将们顿时没了气焰了。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首所谓的《石灰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威力的。要说在这之前的那道“咏蝉”他们还不至于太慌张的话,那这首《石灰吟》一出来,他们顿时颓了,因为他都不相信,江总在这么迟的一段时间里,能够作出一首可以媲美《石灰呤》的诗句。况且,这个诗句必须是要以“石灰”为主题啊!因为,人家萧让刚才可是和你一样,直接用“蝉”为题,作出了一首水平极高的“咏蝉”诗的,你要是做不出来,或者是做出来了又没以“石灰”为主题,那不等承认了自己比萧让要差吗?这可是江总等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呵呵,这就没话可说了?还没完呢!”
萧让的心里暗暗地想道。并不是他和这什么江总有着什么深仇大恨,而实在是因为他已经有那“归隐”的心思了!而既然如此的话,那大肆“嚣张”一回也并不是不可以。因为这么一来的话,再敢挑战他的人恐怕就再也没有了!而他日后即便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视线一段时间,可将来一旦要回归,那大部份人应该还是能记得他这个“雨公子”的?——萧让此时心里打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
注释:
1本诗出自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是“咏蝉”诗中的佳作之一。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哼,无知小儿……”
注意到萧让满脸都是笑容,江总还以为萧让是没有看懂他那首诗讽刺他的意思呢!所以冷哼着说道。 nigd他心想,果然是“欺世盗名”之辈,看来自己的决定并没有错。——原来,这些日子来,他虽然出尽了风头。可是也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因为谁都知道,“雨公子”萧让不过只是一个**岁的小童而已,可他呢,却是已经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而以他八旬的岁数,却竟然去与一个小辈较劲,那不是笑掉别人的大牙吗?可是他呢,却认死了那个理,那就是这个大隋朝,唯一能继承大统的在应该是太子杨勇,杨广只不过是一亲王而已,怎么能与兄长争之天子之位?至于萧让,既然他帮助了杨广,那也就是他江总的“敌人”,所以他虽然明知道外头有很多人笑他“为老不尊”,可是他却仍然咬紧了牙来参加这个比试。因为他总认为,萧让就不过有名无实的小辈而已,他的真面目一旦被拆穿了,那天下百姓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喂,你这小儿,倒是动笔啊?别不是看了江老先生的这首《咏蝉》,吓得没话说了?…”
“哈哈…”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的声音倒是不小,可是却也恰到好处地控制了音量,所以在他不远处的萧让能够清楚地听到他的这番话,可是大殿上的杨坚夫妇却是压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听到笑声,不由自主地都把目光转移到了萧让的身上。 nigd
“呵呵…”
听到周围宾客的讥笑声,萧让倒是连半点怒容都没有。只见他拿起笔,不慌不忙地就在纸上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吓得没话说了,那不是靠嘴去反驳的,而是得靠事实去说明。——萧让正是深谙此道,所以才半点气都不生,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写出这首诗来,那些讥笑他的声音马上就会沉寂下去的。
“好…好诗啊!”
正如所料的那样,当萧让将那四首诗完完写在那张白纸上的时候,周围那帮子“太子党”们马上就沉寂下去了,而与晋王杨广交好的那些大臣们又纷纷地叫唤起来了。也是啊,萧让的这一首诗,用词高雅,用意也深远,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所以,即便是那些最“挑剔”的太子党也是无话可用的。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这首诗其实也是在写“蝉”。只是虽然大家都是在“写蝉”,可是江总的那一篇《咏蝉》比之萧让的这首诗意境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原来,江总的那一首《咏蝉》,虽然写的是“蝉”,可是在此情此景之下,却是更多地借机讽刺萧让,可是萧让呢?不仅没有没有针锋相对地回应他的挑衅,反而是同样以“蝉”为题,在字里行间清晰地表达出了他自己一个读人应有的气度,也就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往往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此诗却别出心裁地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的。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真正有才学,并且立身品格高洁的人,是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找人捉笔、欺世盗名等等),就能声名远播。
“咦?他还要做什么?”
在场的人还远远没有消化那首诗所带来的振憾。结果转眼一看,那萧让竟然是又在纸上写道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哇,好,好诗!!!”
周围的人群再一次轰动,因为萧让此次写出来的诗,比之刚才的那一篇“咏蝉”还要好上不少。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在这里就是借喻萧让自己取得这些许的薄名其实并不容易。而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萧让目前虽然面临着天下人的怀疑和刁难,可是他却从不生气,视之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表达出萧让不畏任何艰辛的决心。而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像是萧让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与传言中的什么品德低下之人可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
这么一来,江总及与太子交好的那帮子文臣武将们顿时没了气焰了。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首所谓的《石灰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威力的。要说在这之前的那道“咏蝉”他们还不至于太慌张的话,那这首《石灰吟》一出来,他们顿时颓了,因为他都不相信,江总在这么迟的一段时间里,能够作出一首可以媲美《石灰呤》的诗句。况且,这个诗句必须是要以“石灰”为主题啊!因为,人家萧让刚才可是和你一样,直接用“蝉”为题,作出了一首水平极高的“咏蝉”诗的,你要是做不出来,或者是做出来了又没以“石灰”为主题,那不等承认了自己比萧让要差吗?这可是江总等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呵呵,这就没话可说了?还没完呢!”
萧让的心里暗暗地想道。并不是他和这什么江总有着什么深仇大恨,而实在是因为他已经有那“归隐”的心思了!而既然如此的话,那大肆“嚣张”一回也并不是不可以。因为这么一来的话,再敢挑战他的人恐怕就再也没有了!而他日后即便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视线一段时间,可将来一旦要回归,那大部份人应该还是能记得他这个“雨公子”的?——萧让此时心里打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
注释:
1本诗出自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是“咏蝉”诗中的佳作之一。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