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代唐

正文 门阀相关之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是扬州刺史汉末名臣,郑冲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候西晋初名臣。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是北魏中书令,郑羲子道昭为兖州刺史号北方书圣。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子郑译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助杨坚建立隋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郑译子郑元夀历仕隋、唐两朝,官拜鸿胪卿。郑元夀堂兄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

    郑国

    郑国,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诸侯国。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厉王幼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这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和郑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国,建立了实际独立的郑国,定首都为新郑。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庄公登基。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属下卿大夫的势力,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甚至,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俯首称臣,跟随郑国东征西讨。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动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厉公在位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幽公。后来幽公之弟繻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繻公之后的康公时,韩国再次强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

    荥阳堂与郑氏官姓

    堂号是指由于人口不断流动,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以‘堂号’来区分和维系。现居闽、浙、粤等地郑氏后代,家家户户都有“荥阳堂、荥阳衍派”的匾额,侨居海外的郑氏子孙更以“荥阳”为荣。

    “郑氏官姓”据悉眼下就有“荥阳世家、屐声世家、明谟世家、义门世家、书带世家”这五个官姓的说法。

    经查,都出自历史上有关事例:

    “荥阳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国,郑武公建都荥阳后,由于当时郑氏家族旺盛,许多郑氏族人都引以为荣,其后代子孙也光耀门庭,故有“天下郑氏出荥阳”之说,郑氏族故称“荥阳世家”。

    “屐声世家”——汉朝的郑崇官居尚书之职,却穿着朴素,常着木屐。

    每逢早朝圣上闻木屐之声,便知郑公入朝。

    圣上对其他官吏说:“我知郑卿之屐声”一时间“郑卿屐声”被称为美谈。

    其后代子孙,也就沿用“屐声世家”这个官姓来自报家门。

    “明谟世家”——永定始祖“清之功”在南宋理宗执朝时,官拜右丞相兼枢密院使等职、晋封申国公,嘉熙四年,赐楮十万缗为筑室、御书“辅德明谟”之阁,是故凡清之公下传后裔门第有“明谟世家”或“明谟第”之称

    “义门世家”——宋代的郑济,官升内阁、拜官为相、身居要职。为官处事以孝义为先,其子孙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称孝义之门。

    皇上御封为“义门”,故此有了“义门世家”一说。

    “书带世家”——还有一位宋代的郑钦任荥阳知府,为官清廉、政绩卓越、加升中书之职,且其家族人丁兴旺,自成一脉,世人也称其为“书带世家”

    郡望堂号

    郡望

    1.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2.洛阳:中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4.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5.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6.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迁徙分布

    郑姓历史上郑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立姓于陕西、河南的郑姓一直活动于中原地区,战国时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之际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闽东和闽南,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全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宋元明期间,郑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当代郑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郑姓的人口已达1100多万,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台湾,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郑姓人口。广东居住了郑姓总人口的12%,为郑姓第一大省。浙闽地区是郑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郑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郑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沪浙闽台、广东东部、海南、皖赣大部、江苏南部、湖北东部、河南东南、吉林大部、辽宁北部,郑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区此比例可高达3%,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8%,居住了大约47%的郑姓人群。在广东西部、广西东南、江西西端、湖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重庆、湖北西部、鲁豫大部、皖苏北部、河北东北端、辽宁南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连接地区、新疆西北,郑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一1%,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8%,居住了大约35%的郑姓人群。

    摘自《郑屋塅·荥阳郑氏族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