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窑湾甜油
“客官过奖,对子写得好,远不如我家的酱油好。”我迎出去对那客人说道,“客官有请。”
那人年龄在四十多岁,一副商人打扮,身穿锦袍,面相慈善和蔼可亲。
见过礼我将客人请到大厅里面,安茹给上了茶水。
客人自我介绍道:“我乃安徽芜湖的粮运商人,我叫冯志闰,今日从河北进了一船的玉米,现在回老家,路经此地,特来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这样的客人我见得多了,按照惯例,我朝安茹使了一下颜色,她立刻心领神会,去柜台后台忙活去了,我则继续陪客人聊天,道一路风尘。
安茹在后台取出我赵家酱园店特制的酱油坛子和甜油坛子还有一个醋坛子,由于是特制的坛子,坛子的外面印着遒劲的“赵”字,下面分别缀着酱油、甜油、醋的字样。安茹用竹制的量器从油桶里面分别打了一量器,一量器正好是二斤,也正好装满了坛子。
我对冯老板说道:“我赵家酱园店,远近闻名,祖上一直在窑湾售卖酱油,我们的酱油,采用土法酿造,讲究一个土香土色。而这甜油,你可能还没有听说过,也就是最近几年我们乡民才发明的一种调料品……”
“甜油?”冯老板诧异道,“这还真的从来没有听说来!你给我介绍一下。”
“冯老板这边请,”我引领着冯老板通过大堂走到后院,“先生若了解这甜油的制作过程,还必须跟我到我们的制作现场去看一下。
走进后院,冯老板看见满院子的大缸,不由得惊诧道:“哟,这么多呀?可真壮观!”
我一边引导冯老板从院子中的石板小径走过一边向他介绍道:“这甜油,乃是我镇名医宗柏云和赵学敏两位先生,在酱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他们将小麦熟面块放在阴暗的比人体温度稍高的室内加温,七日后熟面块新生出乳黄色菌性线绒,将这些面菌块从室内搬出在风凉地方晾干,然后在高三尺口径三尺的大砂缸中央放抽篓子,看,这缸中央的就是抽篓子,它是用竹丝编的圆形口长竹网筒,将发酵出来的面菌块,我们称为是酱胚子,放满抽篓,填平缸口,再将十分之一浓度的盐水倒满缸,酱缸内酱胚子上面撒上细盐,酱胚在缸内每日要有充足的阳光晒,夜晚的时候,还有月照晨露。阴暗中发酵出来的阴性酱菌胚经阳光照晒,古人称为阴阳交合,这个过程需要经阴阳交合二百一十天,酱胚变化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甜油,酱业术语叫秋抽油。”
冯老板听着我的介绍忍不住问道:“这甜油还真是有一段来历呀,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我和冯老板来到前厅,这个时候店里面已经有三五乡民前来打散装甜油了,盛油的工具都是他们自备的。格儿和安茹正在忙活,动作熟练,业务精准。
我从柜台上取出醋浅子,醋浅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用来放甜油和醋的小碟子,我用小的量器从油桶里面取出一点甜油,放进醋浅子里面端给冯老板,让他品尝新鲜。
我和冯老板继续坐在茶几两边,我对他说道:“窑湾甜油是极鲜美的调味品。它的鲜美度是味精的十倍。加入甜油的凉菜、生鱼虾等,味道十分鲜美。窑湾甜油是保健品,中医认为,甜油入肾经,可滋阴养肾、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健胃、美容的作用。”
冯老板一边咂着嘴品味着甜油的味道,一边说道:“酱香浓郁却色泽清澈,鲜美爽口且回味悠长,确实不错。”
我将安茹包装好的三坛作料送到冯老板面前,拱手说道:“冯老板是外来客商,按照本地的规矩,为了扬我窑湾甜油的美名,但凡第一次听说甜油二字的远道客商,我们都是免费赠送给过往的老板的。”
“啊?”冯老板诧异道,“还免费送呀?这怎么可以呢。”
也许我们的热情真的让这位老板很惊讶吧,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说道:“冯老板不要和我客气,三瓶作料能值多少钱,但是你们回去口口相传的广告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你这是来到我的小店,你就是到其他人家的酱园店,也一样要赠送的!再说也不是很多,取意犹未尽之意……”
冯老板拱手道:“那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我说道:“客气了,冯先生。待会我将三坛作料和今天要发往台儿庄的五十桶作料一块送到码头,老板只需告诉我你的船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了。”
“五十桶?有多重?需要多少钱?”
“五十桶,每桶一百斤,合计五千斤;每桶二两银子,一共百两银子……”
说话间,门口有平板车来到门口,徐群跟带领着两个帮工来到店门口,徐群跟来到店里问格儿道:“去台儿庄的货你们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安茹接腔道,“对了,刚才那个没有教养的丫头是谁呀?你怎么和他们说的?”
徐群跟笑道:“你知道那谁吗?”
安茹道:“我管她是谁,真横!”
“他是吴家老先生的孙女,今天早晨才从福建来到,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就被你给了一个下马威。南蛮子什么时候和别人打过架呀,被你们一吓,到大堤上后就老实多了。”
“还真是吴家的孙女呀?”
“嗯!不过已经被我摆平了。从中宁街回家了,他们那条街宽阔一些。”徐群跟接着说道,“对了,昨天吴家的师爷让我给散发邀请函,昨天因为忙,就你们这条街三十多户人家没有给了!”
说着他从身上的褡裢里取出一叠朱红色的请柬抽出一张递给我们,然后对两个帮工说道:“你们先忙着将货物驾到车子上,我将请柬送一下,马上就回。”说着也不由分说,挨家挨户送请柬去了。
徐群跟,小镇上最忙碌的人,小镇上大事小情好像都有他的身影,谁家的货物需要送上船了,他有车队伺候;谁家娶媳妇闺女出嫁了,他有负责联系帮工和各种锅碗瓢盆的器具借用,甚至联系乡村音乐队也是他负责联系;谁家的猪仔需要卖了,他总是把养殖户带上门;同样,有外来的商人,卖一些东西到本地,需要秤重量的话,他是掌秤杆子的人;还有商家的特产来到本地缺少销路,联系徐群跟就对了……什么活都能找到他,什么事只要找到他立刻就没有困难。
我家销往外地的酱油醋等作料都是他一直负责运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货物,看着货物上船,然后从订购商那里取回钱款就行了。
徐群跟今年三十五岁,是窑湾小镇最可信赖也必须信赖的人,他就是整个窑湾街市的市场经理,或者说是总管!
两个雇工正在从院子后屋搬着作料往平板车上送。
这个时候,冯老板的家人已经从街市上赶回来了,我看见他们大包小包地买了很多,有周家的云片糕、小孩酥糖,有蓝家的布,刘家的豆腐卷,池家的竹编工艺品……
还真没有甜油,我笑着送冯老板出门,对他说道:“还真小瞧了我们窑湾的甜油,我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冯老板也就是一瞬间做出的决定,也许是他真的不好意思白拿我的作料吧,他从身上拿出二两银子,对我说道:“这样,待会给我船上送去一桶,回去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大家喜欢,一个月之后再路经此地的时候我就多买。”
我就知道一般人不会就这么好意思拿走我的甜油醋的,我用三坛子的甜油醋换来一桶的生意,这买卖做得值呀。不过这远不是我所希望的,我所希望的是以后只要他经过窑湾,必来我店购买甜油,我希望形成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因此还得故意为难道:“冯先生真的要买一桶的话,我这今日的甜油生意就没法做了,因为你将我准备卖一天的甜油都给买了去!”
说来也巧,这个时候,从门口过来一个本地的商人,是窑湾东北方向五十多里地的棋盘镇的郑老板,他是在棋盘镇专门做窑湾干货日用品批发生意的。他进来后将手里的十两银子交给格儿道:“格儿姑娘,五日前订购的五桶甜油,这里是十两银子,午后过来取。”
我顿时来了主意,走过去对郑老板说道:“郑大哥,不好意思,你看这位客官是安徽芜湖人士,远道而来,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将你的甜油先少供应一桶,他日我一定再给你优惠!”
郑老板看看眼前的冯老板,确实是外地客商,于是说道:“行,没有关系,外地人吗!来一趟不容易。”
冯老板说道:“多谢先生照顾。”
郑老板说道:“客气了,我是他们的常客,而且这窑湾街我经常来,没有关系。”
说话间众人皆大欢喜,我们再三向郑老板表示感谢。
送走欢欢喜喜的冯老板,门口的两辆车已经装好了,徐群跟也回来了。
我这个时候才有空闲将那张请柬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一番,只见上面写着“吴家烟丝店开业请柬”。
我问徐群跟道:“吴老板是做烟草生意的?”
徐群跟说道:“他们是福建人,听说是明末海税官员,家里有钱,但是因为不肯降服清廷而遭缉捕,这不,正逢我朝皇帝康熙十年大典吗!皇帝农历四月初八下旨大赦天下囚犯,被灭亡的明朝官员指定到我们这地震灾区开荒生产,免于灭族之罪。他们才来这里的吗!”
徐群跟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今日倒要去看看,这窑湾最富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那人年龄在四十多岁,一副商人打扮,身穿锦袍,面相慈善和蔼可亲。
见过礼我将客人请到大厅里面,安茹给上了茶水。
客人自我介绍道:“我乃安徽芜湖的粮运商人,我叫冯志闰,今日从河北进了一船的玉米,现在回老家,路经此地,特来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这样的客人我见得多了,按照惯例,我朝安茹使了一下颜色,她立刻心领神会,去柜台后台忙活去了,我则继续陪客人聊天,道一路风尘。
安茹在后台取出我赵家酱园店特制的酱油坛子和甜油坛子还有一个醋坛子,由于是特制的坛子,坛子的外面印着遒劲的“赵”字,下面分别缀着酱油、甜油、醋的字样。安茹用竹制的量器从油桶里面分别打了一量器,一量器正好是二斤,也正好装满了坛子。
我对冯老板说道:“我赵家酱园店,远近闻名,祖上一直在窑湾售卖酱油,我们的酱油,采用土法酿造,讲究一个土香土色。而这甜油,你可能还没有听说过,也就是最近几年我们乡民才发明的一种调料品……”
“甜油?”冯老板诧异道,“这还真的从来没有听说来!你给我介绍一下。”
“冯老板这边请,”我引领着冯老板通过大堂走到后院,“先生若了解这甜油的制作过程,还必须跟我到我们的制作现场去看一下。
走进后院,冯老板看见满院子的大缸,不由得惊诧道:“哟,这么多呀?可真壮观!”
我一边引导冯老板从院子中的石板小径走过一边向他介绍道:“这甜油,乃是我镇名医宗柏云和赵学敏两位先生,在酱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他们将小麦熟面块放在阴暗的比人体温度稍高的室内加温,七日后熟面块新生出乳黄色菌性线绒,将这些面菌块从室内搬出在风凉地方晾干,然后在高三尺口径三尺的大砂缸中央放抽篓子,看,这缸中央的就是抽篓子,它是用竹丝编的圆形口长竹网筒,将发酵出来的面菌块,我们称为是酱胚子,放满抽篓,填平缸口,再将十分之一浓度的盐水倒满缸,酱缸内酱胚子上面撒上细盐,酱胚在缸内每日要有充足的阳光晒,夜晚的时候,还有月照晨露。阴暗中发酵出来的阴性酱菌胚经阳光照晒,古人称为阴阳交合,这个过程需要经阴阳交合二百一十天,酱胚变化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甜油,酱业术语叫秋抽油。”
冯老板听着我的介绍忍不住问道:“这甜油还真是有一段来历呀,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我和冯老板来到前厅,这个时候店里面已经有三五乡民前来打散装甜油了,盛油的工具都是他们自备的。格儿和安茹正在忙活,动作熟练,业务精准。
我从柜台上取出醋浅子,醋浅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用来放甜油和醋的小碟子,我用小的量器从油桶里面取出一点甜油,放进醋浅子里面端给冯老板,让他品尝新鲜。
我和冯老板继续坐在茶几两边,我对他说道:“窑湾甜油是极鲜美的调味品。它的鲜美度是味精的十倍。加入甜油的凉菜、生鱼虾等,味道十分鲜美。窑湾甜油是保健品,中医认为,甜油入肾经,可滋阴养肾、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健胃、美容的作用。”
冯老板一边咂着嘴品味着甜油的味道,一边说道:“酱香浓郁却色泽清澈,鲜美爽口且回味悠长,确实不错。”
我将安茹包装好的三坛作料送到冯老板面前,拱手说道:“冯老板是外来客商,按照本地的规矩,为了扬我窑湾甜油的美名,但凡第一次听说甜油二字的远道客商,我们都是免费赠送给过往的老板的。”
“啊?”冯老板诧异道,“还免费送呀?这怎么可以呢。”
也许我们的热情真的让这位老板很惊讶吧,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说道:“冯老板不要和我客气,三瓶作料能值多少钱,但是你们回去口口相传的广告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你这是来到我的小店,你就是到其他人家的酱园店,也一样要赠送的!再说也不是很多,取意犹未尽之意……”
冯老板拱手道:“那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我说道:“客气了,冯先生。待会我将三坛作料和今天要发往台儿庄的五十桶作料一块送到码头,老板只需告诉我你的船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了。”
“五十桶?有多重?需要多少钱?”
“五十桶,每桶一百斤,合计五千斤;每桶二两银子,一共百两银子……”
说话间,门口有平板车来到门口,徐群跟带领着两个帮工来到店门口,徐群跟来到店里问格儿道:“去台儿庄的货你们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安茹接腔道,“对了,刚才那个没有教养的丫头是谁呀?你怎么和他们说的?”
徐群跟笑道:“你知道那谁吗?”
安茹道:“我管她是谁,真横!”
“他是吴家老先生的孙女,今天早晨才从福建来到,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就被你给了一个下马威。南蛮子什么时候和别人打过架呀,被你们一吓,到大堤上后就老实多了。”
“还真是吴家的孙女呀?”
“嗯!不过已经被我摆平了。从中宁街回家了,他们那条街宽阔一些。”徐群跟接着说道,“对了,昨天吴家的师爷让我给散发邀请函,昨天因为忙,就你们这条街三十多户人家没有给了!”
说着他从身上的褡裢里取出一叠朱红色的请柬抽出一张递给我们,然后对两个帮工说道:“你们先忙着将货物驾到车子上,我将请柬送一下,马上就回。”说着也不由分说,挨家挨户送请柬去了。
徐群跟,小镇上最忙碌的人,小镇上大事小情好像都有他的身影,谁家的货物需要送上船了,他有车队伺候;谁家娶媳妇闺女出嫁了,他有负责联系帮工和各种锅碗瓢盆的器具借用,甚至联系乡村音乐队也是他负责联系;谁家的猪仔需要卖了,他总是把养殖户带上门;同样,有外来的商人,卖一些东西到本地,需要秤重量的话,他是掌秤杆子的人;还有商家的特产来到本地缺少销路,联系徐群跟就对了……什么活都能找到他,什么事只要找到他立刻就没有困难。
我家销往外地的酱油醋等作料都是他一直负责运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货物,看着货物上船,然后从订购商那里取回钱款就行了。
徐群跟今年三十五岁,是窑湾小镇最可信赖也必须信赖的人,他就是整个窑湾街市的市场经理,或者说是总管!
两个雇工正在从院子后屋搬着作料往平板车上送。
这个时候,冯老板的家人已经从街市上赶回来了,我看见他们大包小包地买了很多,有周家的云片糕、小孩酥糖,有蓝家的布,刘家的豆腐卷,池家的竹编工艺品……
还真没有甜油,我笑着送冯老板出门,对他说道:“还真小瞧了我们窑湾的甜油,我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冯老板也就是一瞬间做出的决定,也许是他真的不好意思白拿我的作料吧,他从身上拿出二两银子,对我说道:“这样,待会给我船上送去一桶,回去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大家喜欢,一个月之后再路经此地的时候我就多买。”
我就知道一般人不会就这么好意思拿走我的甜油醋的,我用三坛子的甜油醋换来一桶的生意,这买卖做得值呀。不过这远不是我所希望的,我所希望的是以后只要他经过窑湾,必来我店购买甜油,我希望形成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因此还得故意为难道:“冯先生真的要买一桶的话,我这今日的甜油生意就没法做了,因为你将我准备卖一天的甜油都给买了去!”
说来也巧,这个时候,从门口过来一个本地的商人,是窑湾东北方向五十多里地的棋盘镇的郑老板,他是在棋盘镇专门做窑湾干货日用品批发生意的。他进来后将手里的十两银子交给格儿道:“格儿姑娘,五日前订购的五桶甜油,这里是十两银子,午后过来取。”
我顿时来了主意,走过去对郑老板说道:“郑大哥,不好意思,你看这位客官是安徽芜湖人士,远道而来,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将你的甜油先少供应一桶,他日我一定再给你优惠!”
郑老板看看眼前的冯老板,确实是外地客商,于是说道:“行,没有关系,外地人吗!来一趟不容易。”
冯老板说道:“多谢先生照顾。”
郑老板说道:“客气了,我是他们的常客,而且这窑湾街我经常来,没有关系。”
说话间众人皆大欢喜,我们再三向郑老板表示感谢。
送走欢欢喜喜的冯老板,门口的两辆车已经装好了,徐群跟也回来了。
我这个时候才有空闲将那张请柬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一番,只见上面写着“吴家烟丝店开业请柬”。
我问徐群跟道:“吴老板是做烟草生意的?”
徐群跟说道:“他们是福建人,听说是明末海税官员,家里有钱,但是因为不肯降服清廷而遭缉捕,这不,正逢我朝皇帝康熙十年大典吗!皇帝农历四月初八下旨大赦天下囚犯,被灭亡的明朝官员指定到我们这地震灾区开荒生产,免于灭族之罪。他们才来这里的吗!”
徐群跟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今日倒要去看看,这窑湾最富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