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8第一百零八章铁血征程
萧舜钦没有料到两人会走到这一步。他的两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一路恍恍惚惚的回到云鹤居,乐山乐水被他这副神色吓了一大跳。两人面面相觑多时,想问又不敢问。
萧舜钦从王宫回来便卧床不起,乐山乐水像往常一样请医延治,效果微乎其微。尽管如此,他的心底仍有隐隐约约的期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越来越冷。
第一天过去了,云鹤居外仍是门可罗雀,无人来访。第二天仍旧如此。
第三天上午时,萧舜钦有气无力的吩咐乐山:“你去崔府看看崔相回来没有。”
乐山去而折返:“崔府门房说,崔相去吴地办差了。”
萧舜钦喃喃自语:“又要对吴地用兵了……”
第四天,文杰闻讯前来探望。萧舜钦神色寡淡的同她寒暄半晌,文杰匆匆进宫去了。陈梓坤见她上奏完公事仍无告退之意,便简洁问道:“有事?”
文杰壮着胆子说道:“君上可曾记得在大梁初遇先生之事吗?
陈梓坤听她提及萧舜钦,面色倏忽一沉。
文杰趁着勇气尚足,一鼓作气顺畅将话说完:“那时,先生几次三番试探大王,他一旦认定大王是明君,便力荐崔相来陈。随后又是一番试探,一直辅佐大王直至今日。微臣觉得……有些话也许只是试探而已——”说到这儿,文杰生生打住,戛然而止。再往深了说,就逾制了。
陈梓坤缓缓放下手中奏折,笑意深深,语气却寒冷如冰:“你知道他错在哪里吗?”
文杰摇头。陈梓坤突然重重一拍桌案,冷森森的道:“他根本不该说这种话!”
文杰打了一个冷颤,垂头不语。
陈梓坤缓了缓语气,挥手吩咐:“你下去吧,以后在本王面前不要再提起他。”
“……是。”文杰深深一躬,迈着滞重的步伐踽踽离去。
三日后,李思原带着内侍为萧舜钦送去了千两黄金和一辆豪华马车。
这一次,萧舜钦破例亲迎李思原进屋。李思原见他这样,心中一时感慨万端。但他又不肯妄自揣测上意,只得泛泛安慰:“先生一定要好好珍重,留待他日担当大任。这是我王赐给先生的路资。”
萧舜钦脸色青白交加,一股气血在胸中慢慢游走,他强自压下,勉强对李思原一笑:“有劳李公公。”说罢,他又命乐山从千两黄金中拿出百两打点李思原等人。李思原吓了一跳,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收下吧,这是萧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点你,我们好歹相识一场,留着做个念想吧。”他的口吻平静如常,但李思原一个人精,岂能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他深深一叹,嘴唇翕动几下最终默然。萧舜钦说完,撇下众人径直进去了。李思原只得收下,几人在云鹤居逗留一会儿遂回宫交差。当晚,他服侍陈王用膳时,委婉的提了云鹤居收受赏金的事情。陈梓坤连眼皮都没抬,只是高深莫测的“嗯”了一声便再无后话。李思原知她心意已定,再不敢相谏。
不久之后,云鹤居的主人悄悄离开,朝中无人知其踪迹。
朝中大臣观察多日,便又在朝堂之上重新议起陈王大婚之事。
这一次陈梓坤没有再像往常一样避而不谈,她环视众人,朗声开口:“此等小事,也值得你们这么喧嚷。今日本王就给你们一个答案。从明日起,本王要从民间征选秀男,充实后宫。不管出身,年纪在十五以上二十五以下,面容端庄,身家清白康健,未婚未聘者皆可入选。”在众大臣惊愕之时,她又款款补充了一句:“将云鹤居改为控鹤府,做为秀男居住地。”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一阵寂然之后,
有人斗胆上奏:“启奏我王,这不合祖制。”
陈梓坤淡然回应:“本王的话就是祖制。”
又有人喏喏问道:“这后宫、嫔妃的品级怎么订?”
“就按前朝的三宫六院之制来订。”
众大臣薄汗津津,齐声应答。
陈王要广选民间秀男的诏令很快便通告了朝野。国人议论蜂起,有人说这是伤风败俗,也有人说这是刷新陋习。凭什么男性君王可以坐拥三宫六院,女王就不可以?
光阴荏苒,秋收很快便到了。今年是一个大丰年,陈国全境风调雨顺,大河沿岸偶有小灾,却被河工令巡视时及时发现,以极快的速度填补了大堤决口,并未对沿岸居民造成多少损失。官府怕谷贱伤农,早早便在各州县设立了大仓,从百姓手中平价购粮。
秋去冬来,到了十一月,南吴局势再度发生巨变。原来的吴王逃离吴都,匆匆传位于其弟吴浩。吴浩才智平庸,未经锤炼,骤登大位不知所措。他不知听了哪位大臣的进谏,竟然发国书向陈国求救。
朝会上,陈梓坤笑着扬扬吴国的国书,问众位臣工:“诸位爱卿说说本王要不要救吴?”
苏放拱手上奏:“臣以为当救。”接着他侃侃而谈眼前大势:“吴国其时已是强弩之末,大王若不救吴,南吴必将被晋国所占。陈晋两国只能持续抗衡对峙。大王的统一大业只能往后延迟。”
索超也简明扼要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然陈晋两国迟早要战,晚战不如早战。”
文宾虽不像索超张固那般慷慨激昂,但也表示吴国当救。
陈国的朝堂之上大半是新锐少壮派,虽有几个硕果仅存的老臣进言陈梓坤应当立国应当谨慎为上,不可轻言战事。但这些声音早被一片主战派给淹没了。
建元三十二年冬,陈梓坤出兵四十万,分别以索超、文宾、谢善为大将,兵分三路进攻晋国。这三路大军中又各有所司。索超率数万轻骑长途奔袭晋军,谢善则率重甲骑兵紧随其后,最后才是文宾的二十万步军。若索超和谢善能数战而下南吴,文宾则可按兵不动,就地驻扎,以便密切关注晋军的下一步行动。若前两路久战不下,文宾便要全军压上。
陈梓坤特意召回精明能干的郑喜全力负责大军的粮草输送。索超的先锋骑兵如飓风一般飞掠过北吴广阔的原野,隆隆压向越城的晋军。此次负责伐吴的正是晋军五大上将之一王勇。陈军两国本有宿仇,再加上王家与陈国怨恨极深,双方领军大将同样年轻气盛,诸多原因搅在一起,这一场战争竟是出人意料的激烈。
初次交战,王勇只主动四万铁骑和一万弓弩手。一切刚刚准备就绪,晋军诸将便迫不及待的请战:“禀将军,各位就绪,请开战。”
索超举起手中寒森森的弯月胡刀,摇摇一指晋军,轻描淡写的说道:“据说这是晋国的精锐骑兵,把它打残了,为后面兄弟开路。”
他的话音一落,全体将士一齐发出轰鸣响应:“仅遵大将军令。”
索超微微一笑,手中令旗猛地一劈:“杀——”
没有列队,没有阵形。只听主将一声令下,数万铁骑便像凶猛狼群一样悍勇无比的冲入敌阵。王勇为将门虎子,胆识非常,并没有被对方这种不合常规的打法扰乱心神。
“注意保持阵形,以不变应万变。”
刹那间,战鼓隆隆响起,号角凄厉长鸣。两股铁骑如汹涌潮水一般涌向一处,喊杀震天,战马嘶鸣。整个大地也跟着颤抖起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战场上的形势开始了微妙的转变。陈军像一群嗜血的饿狼一样,战意不减反退。他们嘶声狂吼着,手中举着闪亮的大刀,极其利落的熟练的割下交战对手的头颅,面带喜意的放到座骑下面的皮袋中。一个倒下了,再奔向下一个。那一套动作做下来如行云流水,不知练习了多少遍。
王勇站在高高的云车上注视着这残忍的一幕。一丝冷意爬上了他的脊背。
他的身后不远处的越城城墙之上,吴王和他的大臣们也在观战。他们在幸灾乐祸的同时又有些心惊胆战。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原野之上,尸横遍野,汩汩的鲜血染红了冬日白硬的大地。双方战士早已杀红了眼,战士的吼声和马的嘶鸣声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倒下来,许多人尸首被割去,尸身被战马踏成血泥。
“预备轻骑,压上——”王勇睁着赤红的眼嘶声大吼。
他的话音刚落,东北方向又传来了一阵震天彻地的隆隆声,王勇心中突突一跳,凝眸看去,又一股红色洪流涌来了。陈军的援军来了1
……
一个月后,索超、文宾、三善大员大将联手彻底摧毁了晋国在南吴的三十五万大军。杀敌二十万,俘虏八万,晋将王勇亦被索超射杀。自然,陈军也付出重大的代价。隔年春天,陈军攻战了已是强弩之末的吴军,占领南吴的都城越城。晋国出动三十五万大军,历经八个月苦战,耗财无数,折损新锐大将三名却只占了南吴十一城。晋军残部逃回本国后,晋王勃然大怒,晋国朝野群情汹汹。
陈国两国争霸之路,进入了新的阶段。
萧舜钦从王宫回来便卧床不起,乐山乐水像往常一样请医延治,效果微乎其微。尽管如此,他的心底仍有隐隐约约的期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越来越冷。
第一天过去了,云鹤居外仍是门可罗雀,无人来访。第二天仍旧如此。
第三天上午时,萧舜钦有气无力的吩咐乐山:“你去崔府看看崔相回来没有。”
乐山去而折返:“崔府门房说,崔相去吴地办差了。”
萧舜钦喃喃自语:“又要对吴地用兵了……”
第四天,文杰闻讯前来探望。萧舜钦神色寡淡的同她寒暄半晌,文杰匆匆进宫去了。陈梓坤见她上奏完公事仍无告退之意,便简洁问道:“有事?”
文杰壮着胆子说道:“君上可曾记得在大梁初遇先生之事吗?
陈梓坤听她提及萧舜钦,面色倏忽一沉。
文杰趁着勇气尚足,一鼓作气顺畅将话说完:“那时,先生几次三番试探大王,他一旦认定大王是明君,便力荐崔相来陈。随后又是一番试探,一直辅佐大王直至今日。微臣觉得……有些话也许只是试探而已——”说到这儿,文杰生生打住,戛然而止。再往深了说,就逾制了。
陈梓坤缓缓放下手中奏折,笑意深深,语气却寒冷如冰:“你知道他错在哪里吗?”
文杰摇头。陈梓坤突然重重一拍桌案,冷森森的道:“他根本不该说这种话!”
文杰打了一个冷颤,垂头不语。
陈梓坤缓了缓语气,挥手吩咐:“你下去吧,以后在本王面前不要再提起他。”
“……是。”文杰深深一躬,迈着滞重的步伐踽踽离去。
三日后,李思原带着内侍为萧舜钦送去了千两黄金和一辆豪华马车。
这一次,萧舜钦破例亲迎李思原进屋。李思原见他这样,心中一时感慨万端。但他又不肯妄自揣测上意,只得泛泛安慰:“先生一定要好好珍重,留待他日担当大任。这是我王赐给先生的路资。”
萧舜钦脸色青白交加,一股气血在胸中慢慢游走,他强自压下,勉强对李思原一笑:“有劳李公公。”说罢,他又命乐山从千两黄金中拿出百两打点李思原等人。李思原吓了一跳,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收下吧,这是萧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点你,我们好歹相识一场,留着做个念想吧。”他的口吻平静如常,但李思原一个人精,岂能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他深深一叹,嘴唇翕动几下最终默然。萧舜钦说完,撇下众人径直进去了。李思原只得收下,几人在云鹤居逗留一会儿遂回宫交差。当晚,他服侍陈王用膳时,委婉的提了云鹤居收受赏金的事情。陈梓坤连眼皮都没抬,只是高深莫测的“嗯”了一声便再无后话。李思原知她心意已定,再不敢相谏。
不久之后,云鹤居的主人悄悄离开,朝中无人知其踪迹。
朝中大臣观察多日,便又在朝堂之上重新议起陈王大婚之事。
这一次陈梓坤没有再像往常一样避而不谈,她环视众人,朗声开口:“此等小事,也值得你们这么喧嚷。今日本王就给你们一个答案。从明日起,本王要从民间征选秀男,充实后宫。不管出身,年纪在十五以上二十五以下,面容端庄,身家清白康健,未婚未聘者皆可入选。”在众大臣惊愕之时,她又款款补充了一句:“将云鹤居改为控鹤府,做为秀男居住地。”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一阵寂然之后,
有人斗胆上奏:“启奏我王,这不合祖制。”
陈梓坤淡然回应:“本王的话就是祖制。”
又有人喏喏问道:“这后宫、嫔妃的品级怎么订?”
“就按前朝的三宫六院之制来订。”
众大臣薄汗津津,齐声应答。
陈王要广选民间秀男的诏令很快便通告了朝野。国人议论蜂起,有人说这是伤风败俗,也有人说这是刷新陋习。凭什么男性君王可以坐拥三宫六院,女王就不可以?
光阴荏苒,秋收很快便到了。今年是一个大丰年,陈国全境风调雨顺,大河沿岸偶有小灾,却被河工令巡视时及时发现,以极快的速度填补了大堤决口,并未对沿岸居民造成多少损失。官府怕谷贱伤农,早早便在各州县设立了大仓,从百姓手中平价购粮。
秋去冬来,到了十一月,南吴局势再度发生巨变。原来的吴王逃离吴都,匆匆传位于其弟吴浩。吴浩才智平庸,未经锤炼,骤登大位不知所措。他不知听了哪位大臣的进谏,竟然发国书向陈国求救。
朝会上,陈梓坤笑着扬扬吴国的国书,问众位臣工:“诸位爱卿说说本王要不要救吴?”
苏放拱手上奏:“臣以为当救。”接着他侃侃而谈眼前大势:“吴国其时已是强弩之末,大王若不救吴,南吴必将被晋国所占。陈晋两国只能持续抗衡对峙。大王的统一大业只能往后延迟。”
索超也简明扼要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然陈晋两国迟早要战,晚战不如早战。”
文宾虽不像索超张固那般慷慨激昂,但也表示吴国当救。
陈国的朝堂之上大半是新锐少壮派,虽有几个硕果仅存的老臣进言陈梓坤应当立国应当谨慎为上,不可轻言战事。但这些声音早被一片主战派给淹没了。
建元三十二年冬,陈梓坤出兵四十万,分别以索超、文宾、谢善为大将,兵分三路进攻晋国。这三路大军中又各有所司。索超率数万轻骑长途奔袭晋军,谢善则率重甲骑兵紧随其后,最后才是文宾的二十万步军。若索超和谢善能数战而下南吴,文宾则可按兵不动,就地驻扎,以便密切关注晋军的下一步行动。若前两路久战不下,文宾便要全军压上。
陈梓坤特意召回精明能干的郑喜全力负责大军的粮草输送。索超的先锋骑兵如飓风一般飞掠过北吴广阔的原野,隆隆压向越城的晋军。此次负责伐吴的正是晋军五大上将之一王勇。陈军两国本有宿仇,再加上王家与陈国怨恨极深,双方领军大将同样年轻气盛,诸多原因搅在一起,这一场战争竟是出人意料的激烈。
初次交战,王勇只主动四万铁骑和一万弓弩手。一切刚刚准备就绪,晋军诸将便迫不及待的请战:“禀将军,各位就绪,请开战。”
索超举起手中寒森森的弯月胡刀,摇摇一指晋军,轻描淡写的说道:“据说这是晋国的精锐骑兵,把它打残了,为后面兄弟开路。”
他的话音一落,全体将士一齐发出轰鸣响应:“仅遵大将军令。”
索超微微一笑,手中令旗猛地一劈:“杀——”
没有列队,没有阵形。只听主将一声令下,数万铁骑便像凶猛狼群一样悍勇无比的冲入敌阵。王勇为将门虎子,胆识非常,并没有被对方这种不合常规的打法扰乱心神。
“注意保持阵形,以不变应万变。”
刹那间,战鼓隆隆响起,号角凄厉长鸣。两股铁骑如汹涌潮水一般涌向一处,喊杀震天,战马嘶鸣。整个大地也跟着颤抖起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战场上的形势开始了微妙的转变。陈军像一群嗜血的饿狼一样,战意不减反退。他们嘶声狂吼着,手中举着闪亮的大刀,极其利落的熟练的割下交战对手的头颅,面带喜意的放到座骑下面的皮袋中。一个倒下了,再奔向下一个。那一套动作做下来如行云流水,不知练习了多少遍。
王勇站在高高的云车上注视着这残忍的一幕。一丝冷意爬上了他的脊背。
他的身后不远处的越城城墙之上,吴王和他的大臣们也在观战。他们在幸灾乐祸的同时又有些心惊胆战。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原野之上,尸横遍野,汩汩的鲜血染红了冬日白硬的大地。双方战士早已杀红了眼,战士的吼声和马的嘶鸣声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倒下来,许多人尸首被割去,尸身被战马踏成血泥。
“预备轻骑,压上——”王勇睁着赤红的眼嘶声大吼。
他的话音刚落,东北方向又传来了一阵震天彻地的隆隆声,王勇心中突突一跳,凝眸看去,又一股红色洪流涌来了。陈军的援军来了1
……
一个月后,索超、文宾、三善大员大将联手彻底摧毁了晋国在南吴的三十五万大军。杀敌二十万,俘虏八万,晋将王勇亦被索超射杀。自然,陈军也付出重大的代价。隔年春天,陈军攻战了已是强弩之末的吴军,占领南吴的都城越城。晋国出动三十五万大军,历经八个月苦战,耗财无数,折损新锐大将三名却只占了南吴十一城。晋军残部逃回本国后,晋王勃然大怒,晋国朝野群情汹汹。
陈国两国争霸之路,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