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和亲之议
陈梓坤接过密报仔细看了两遍,她的嘴角逸起一丝冷笑:这个晋成王倒真爱做美梦。算计到她头上来了。她蹙眉思索半晌,沉声吩咐:“宣周威、韩宣、郑喜、王福等人到政事堂议事。”内侍飞步出去传话。
不多时,众人鱼贯而入。
陈梓坤正襟端坐,她看了看这些人,都是跟她年纪相当的少年人,她也想寻些老成善谋的人来撑场面,无奈那些迂腐的老头子都不愿意在她手下谋事,她也只得退而求其次重用这一帮人。毕竟年轻人的思维比较跳脱,他们的脑子暂时还没有完全被那些正统的条条框框束缚住。
见人到齐,陈梓坤吩咐侍卫在政事堂门外把守,她站起身来和颜悦色的招呼众人,然后将天机阁的明码情报发给众人传阅。这天机阁是她十二岁时创立的,专门搜罗一些机灵聪明的孤儿,然后集中起来派专人教他们读书识字,再集中训练,稍大后再将他们分派到各行各业去打探消息,阁中所有人都只对她一人负责。
开始时他们只负责一些国内情报,如今已经逐渐向别国渗透。随着天机阁逐步发展壮大,但很多问题也来了,那就是情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截获,像是信鸽被捉,送信人被俘等等。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轻者消息走漏,重者是密报据点被人端掉。为此,陈梓坤和郑喜等几个心腹想了很多方法,但收效都不太大,
有一次,陈梓坤实在忍不住向母亲倾吐了这个烦恼,母亲思索片刻,便教给她一种暗语(即汉语拼音)。这种暗语,只有她和天机阁的核心人物才懂,每次各地的重要消息先传到这些机要人物手中,再由他们翻译好,最后才传递给陈梓坤。最后,陈梓坤才择其要点让人将这些译成文字供她的谋臣查阅。涉及到国政的她则会交给父亲和朝中重臣。
陈梓坤走神的这一会儿时间,众人已经传阅完毕,他们思虑半晌,便开始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
韩宣首先开口:“殿下,晋国和陈国接壤,两国实力相当,不宜开战。是以,这和亲之事需从长计议。”
周威却不以为然的看了韩宣一眼,朗声说道:“殿下如今是国之储君,将来怎能远嫁他国!”
陈梓坤冲周威狡黠一笑:“谁说本殿要远嫁,为什么不能让晋成王的犬子‘嫁’到咱们陈国呢?”
“哦……”众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神色也释然了许多。
陈梓坤一扬手正色说道:“下面,众位说一下,我们要晋国的哪一位公子来陈国和亲较好。”说完,她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贺秋,示意她将袁家的几位适婚公子的资料分发下去。天机阁打探的消息十分翔实,几位公子的性格爱好、母家势力以及受宠情况全都一一标注了出来,甚至连身高体重和长相也没忽略,特别重要的几位旁边还附上了小像。众人接过来后,不觉有些面面相觑,怎么感觉有点选妃子的架势?
晋成王荣熙共有七子五女,和陈梓坤年龄相当的则有三位,长子袁麒,次子袁寅,三子袁尚。袁麟为国后王氏所生,是嫡长子,按理以后应该会立为储君。密报上说他性格沉稳,心机深沉,文武双全。袁寅尚武,性格爽朗,头脑相较于袁麒较为简单急躁。其母常夫人,在后宫的位置仅次于王后。三子袁尚文雅清秀,是成王的宠妃苏氏所生。密报中称,晋王属意的人选是袁尚,但其母哭闹不止。大臣们属意的则是袁寅,因此,晋王仍在举棋不定。
“不知殿下觉得何人合适?”周威拱手问道。
陈梓坤环视群臣,慢悠悠的吐出一句:“本殿觉得袁麟最合适。”
她落音一落,众人立即议论纷纷。
突然,韩宣朗声大笑两声,高声赞道:“殿下,这个主意妙啊。袁氏七子中唯袁鳞最有才干又善招揽人心。他若来合亲,便不能再立为储君,这对陈国大大有利。”
一直静静聆听的郑喜出班禀道:“殿下,我们不但要指定要袁麟和亲,还要想法设法将袁尚推上储君之位,此人性格温和,喜好风雅,若他将来为君,岂不是我陈国大福?”
陈梓坤深思片刻,点头赞道:“卿言最当!若是袁麟即位,将来必是陈国大敌,一旦他来和亲,他便成了那无爪的老虎,本殿将他牢牢的拴在后宫;若是让袁寅即位也略有不妥,听说此人尚武,好兴兵戈,将来必定边境不宁;唯有袁尚最为适合,我陈国眼下还在积蓄国力,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内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自己的位置还不稳当,她酝酿已久的大变革还没开始,所以只能暂且忍耐和蛰伏。
众人听了陈梓坤鞭辟入里的剖析,心中不由得暗暗敬佩。有了这个引导,众人的思维越发活跃,都彻底放开了来说。陈梓坤一律认真静听。合她心意的,她不吝赞扬,不合心意,她会认真和对方解释剖析讨论。议事完毕,陈梓坤吩咐内侍摆宴招待众人,临去时,又赏赐了价值不等的物事。韩宣接过那沉甸甸的锦盒时,两眼不由得一亮,他自小爱财,公主赏赐的一般都是黄金白银。周威略微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但当他看到自己的那一份时,眼睛也忍不住亮了一下。陈梓坤给郑喜的则是一匹顶级的蜀锦。郑喜一脸惶恐:“殿下平日的赏赐已经够多了,这蜀锦太名贵,郑喜一介平民怎敢上身,还请殿下留下自用吧。”
陈梓坤大方的摆摆手:“我一直对衣裳首饰之类的不大感兴趣,放在我这儿也是束之高阁,俗话说,好鞍配良马,锦衣衬好女。不能浪费了。”
郑喜低头郑重接过,略带俏皮的说道:“殿下赐,不敢辞。微臣惶恐接下。”陈梓坤爽朗一笑,拍拍郑喜的肩膀转身回内殿去了。郑喜也赶紧回去办她的正事。
雁鸣山的救灾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好在人员伤亡不算太大,但它新形成的奇观却让人们心生敬畏和震撼。市井百姓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吉兆有人说是凶兆,一时间谁也拿不准究竟如何。过了两日,陈梓坤带领众多侍卫侍女并部分官员,浩浩荡荡的前去雁鸣山祭祀山神。
到了山下,众人不由得呆住。山的南麓,那一片沃野良田此时已变成了烟波浩淼的大湖,粼粼波光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湖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孤山,那便是因为地动而隆起的山头。
忽然,人群中有人惊呼:“你们看那山顶像不像一个女子临风而立!”众人定睛观瞧,然后一起惊呼起来:“是啊是啊,太像了!”
众人正在惊疑不定,就见郑喜上前奏道:“公主殿下,良田突变成大泽,臣觉得此事有反常。殿下何不派一些熟识水性之人下去勘查。”
这时,郭承业粗着嗓门接道:“我爹说了他准备派人下去,人很快就到。”
陈梓坤眯眼一笑:“既如此,我就等五叔的人到了才说。我们先去祭祀山神,然后回府。”
陈梓坤带领众人祭祀完毕,刚回府不久,就听侍卫匆匆来报:“公主殿下,方才有人从山下大湖里打捞出一快巨石。”
陈梓坤一脸淡然:“这有什么奇怪的,水底的石头不是多得很吗?”
“可是——这块巨石上写得有字,是‘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八个大字。那巨石动用了二十人才抬得起来,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陈梓坤一脸惊讶:“此话当真?走,去看看。”
“报——”又有一个侍卫飞报。
“讲!”
“雁鸣山顶的大雁石像也变成凤凰石像了。”
陈梓坤带着一帮侍卫侍女,从容的向国府门前的广场上走去,此时广场上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围观的百姓一见公主府的侍卫,急忙推推搡搡着让出一条路来。
就在这时,郑喜和韩宣领人也赶了过来。
郑喜扑通一声跪下,面带惊喜的高声说道:“公主当日为了天下百姓吞蝗救灾,诚意感动上苍,是以这才有了这祥瑞之石。”她语犹未了,就听郑喜身后的众人齐声高呼:“天佑大陈,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围观的群众也跟着一起振臂高呼:“女王临朝,永昌帝业。”接着广场上的人群也山呼海啸一般的齐呼起来,声震云霄,震耳欲聋。连在国府后堂的文丹溪也听到了动静。
陈梓坤缓缓走了出来,在侍女的簇拥下款步走上一坐临时搭建的高台,她微笑着环视人群,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和敬畏,接着用她那特有的清越的语调慢慢说道:“当日吞蝗救灾,实属本殿分内之责。天下大德大孝之人多矣,本殿不敢期冀以些许才德感动上苍,况天意深不可测,岂容我等凡俗之人妄加揣测。这也许是上天看本殿德薄才鲜,再次出语警示罢了。”
人群哗的一声议论开了。
“不,不是!”有人大着胆子反对。
……
郑喜忙说道:“殿下差矣,上天若是警示,当降大灾于陈国才是,怎么可能降此瑞石!天意至高无上,殿下当安心受之才不辜负上苍厚意。”
“郑喜言之有理。”韩宣带头高声附和。
……
国府后堂的高楼上,文丹溪带凭栏而立,远远的望着广场上的那一幕。春芳春草等人均是一脸的敬畏,双掌合拢,嘴里念念有词。文丹溪的脸上带着一丝极为隐晦的无奈的笑意,她的目光仿佛是在看一个顽童玩耍似的。
秦元也早已得知了这个消息。相较于文丹溪,他的神色更为复杂,震撼、佩服、将信将疑以及各种说不清的情绪都有。
他在屋里慢慢地踱着步子。秦承嗣垂着头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
“父亲。”秦承嗣恭敬的唤了一声。
秦元目光闪了几闪,缓缓开口:“承嗣,你对今日的事怎么看?”
不等他回答,秦元又问道:“你信吗?”
秦承嗣摇摇头,脸上带了一丝苦笑:“我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天下百姓相信就行了。父亲,您听听听那呼声就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
秦元点点头:“承嗣,说句实话,撇去她的女子身份,她比谁都适合当陈国的储君。”
秦承嗣无精打采的答道:“父亲,承嗣明白。”
“那你以后……”秦元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家儿子。正要推心置腹的与他长谈一番,就听内侍禀报:“丞相,显公子要见丞相。”
秦元喃喃自语道:“显儿来了。”
秦承嗣躬身向父亲告辞,恭敬的退了出去。
不多时,众人鱼贯而入。
陈梓坤正襟端坐,她看了看这些人,都是跟她年纪相当的少年人,她也想寻些老成善谋的人来撑场面,无奈那些迂腐的老头子都不愿意在她手下谋事,她也只得退而求其次重用这一帮人。毕竟年轻人的思维比较跳脱,他们的脑子暂时还没有完全被那些正统的条条框框束缚住。
见人到齐,陈梓坤吩咐侍卫在政事堂门外把守,她站起身来和颜悦色的招呼众人,然后将天机阁的明码情报发给众人传阅。这天机阁是她十二岁时创立的,专门搜罗一些机灵聪明的孤儿,然后集中起来派专人教他们读书识字,再集中训练,稍大后再将他们分派到各行各业去打探消息,阁中所有人都只对她一人负责。
开始时他们只负责一些国内情报,如今已经逐渐向别国渗透。随着天机阁逐步发展壮大,但很多问题也来了,那就是情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截获,像是信鸽被捉,送信人被俘等等。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轻者消息走漏,重者是密报据点被人端掉。为此,陈梓坤和郑喜等几个心腹想了很多方法,但收效都不太大,
有一次,陈梓坤实在忍不住向母亲倾吐了这个烦恼,母亲思索片刻,便教给她一种暗语(即汉语拼音)。这种暗语,只有她和天机阁的核心人物才懂,每次各地的重要消息先传到这些机要人物手中,再由他们翻译好,最后才传递给陈梓坤。最后,陈梓坤才择其要点让人将这些译成文字供她的谋臣查阅。涉及到国政的她则会交给父亲和朝中重臣。
陈梓坤走神的这一会儿时间,众人已经传阅完毕,他们思虑半晌,便开始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
韩宣首先开口:“殿下,晋国和陈国接壤,两国实力相当,不宜开战。是以,这和亲之事需从长计议。”
周威却不以为然的看了韩宣一眼,朗声说道:“殿下如今是国之储君,将来怎能远嫁他国!”
陈梓坤冲周威狡黠一笑:“谁说本殿要远嫁,为什么不能让晋成王的犬子‘嫁’到咱们陈国呢?”
“哦……”众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神色也释然了许多。
陈梓坤一扬手正色说道:“下面,众位说一下,我们要晋国的哪一位公子来陈国和亲较好。”说完,她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贺秋,示意她将袁家的几位适婚公子的资料分发下去。天机阁打探的消息十分翔实,几位公子的性格爱好、母家势力以及受宠情况全都一一标注了出来,甚至连身高体重和长相也没忽略,特别重要的几位旁边还附上了小像。众人接过来后,不觉有些面面相觑,怎么感觉有点选妃子的架势?
晋成王荣熙共有七子五女,和陈梓坤年龄相当的则有三位,长子袁麒,次子袁寅,三子袁尚。袁麟为国后王氏所生,是嫡长子,按理以后应该会立为储君。密报上说他性格沉稳,心机深沉,文武双全。袁寅尚武,性格爽朗,头脑相较于袁麒较为简单急躁。其母常夫人,在后宫的位置仅次于王后。三子袁尚文雅清秀,是成王的宠妃苏氏所生。密报中称,晋王属意的人选是袁尚,但其母哭闹不止。大臣们属意的则是袁寅,因此,晋王仍在举棋不定。
“不知殿下觉得何人合适?”周威拱手问道。
陈梓坤环视群臣,慢悠悠的吐出一句:“本殿觉得袁麟最合适。”
她落音一落,众人立即议论纷纷。
突然,韩宣朗声大笑两声,高声赞道:“殿下,这个主意妙啊。袁氏七子中唯袁鳞最有才干又善招揽人心。他若来合亲,便不能再立为储君,这对陈国大大有利。”
一直静静聆听的郑喜出班禀道:“殿下,我们不但要指定要袁麟和亲,还要想法设法将袁尚推上储君之位,此人性格温和,喜好风雅,若他将来为君,岂不是我陈国大福?”
陈梓坤深思片刻,点头赞道:“卿言最当!若是袁麟即位,将来必是陈国大敌,一旦他来和亲,他便成了那无爪的老虎,本殿将他牢牢的拴在后宫;若是让袁寅即位也略有不妥,听说此人尚武,好兴兵戈,将来必定边境不宁;唯有袁尚最为适合,我陈国眼下还在积蓄国力,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内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自己的位置还不稳当,她酝酿已久的大变革还没开始,所以只能暂且忍耐和蛰伏。
众人听了陈梓坤鞭辟入里的剖析,心中不由得暗暗敬佩。有了这个引导,众人的思维越发活跃,都彻底放开了来说。陈梓坤一律认真静听。合她心意的,她不吝赞扬,不合心意,她会认真和对方解释剖析讨论。议事完毕,陈梓坤吩咐内侍摆宴招待众人,临去时,又赏赐了价值不等的物事。韩宣接过那沉甸甸的锦盒时,两眼不由得一亮,他自小爱财,公主赏赐的一般都是黄金白银。周威略微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但当他看到自己的那一份时,眼睛也忍不住亮了一下。陈梓坤给郑喜的则是一匹顶级的蜀锦。郑喜一脸惶恐:“殿下平日的赏赐已经够多了,这蜀锦太名贵,郑喜一介平民怎敢上身,还请殿下留下自用吧。”
陈梓坤大方的摆摆手:“我一直对衣裳首饰之类的不大感兴趣,放在我这儿也是束之高阁,俗话说,好鞍配良马,锦衣衬好女。不能浪费了。”
郑喜低头郑重接过,略带俏皮的说道:“殿下赐,不敢辞。微臣惶恐接下。”陈梓坤爽朗一笑,拍拍郑喜的肩膀转身回内殿去了。郑喜也赶紧回去办她的正事。
雁鸣山的救灾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好在人员伤亡不算太大,但它新形成的奇观却让人们心生敬畏和震撼。市井百姓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吉兆有人说是凶兆,一时间谁也拿不准究竟如何。过了两日,陈梓坤带领众多侍卫侍女并部分官员,浩浩荡荡的前去雁鸣山祭祀山神。
到了山下,众人不由得呆住。山的南麓,那一片沃野良田此时已变成了烟波浩淼的大湖,粼粼波光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湖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孤山,那便是因为地动而隆起的山头。
忽然,人群中有人惊呼:“你们看那山顶像不像一个女子临风而立!”众人定睛观瞧,然后一起惊呼起来:“是啊是啊,太像了!”
众人正在惊疑不定,就见郑喜上前奏道:“公主殿下,良田突变成大泽,臣觉得此事有反常。殿下何不派一些熟识水性之人下去勘查。”
这时,郭承业粗着嗓门接道:“我爹说了他准备派人下去,人很快就到。”
陈梓坤眯眼一笑:“既如此,我就等五叔的人到了才说。我们先去祭祀山神,然后回府。”
陈梓坤带领众人祭祀完毕,刚回府不久,就听侍卫匆匆来报:“公主殿下,方才有人从山下大湖里打捞出一快巨石。”
陈梓坤一脸淡然:“这有什么奇怪的,水底的石头不是多得很吗?”
“可是——这块巨石上写得有字,是‘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八个大字。那巨石动用了二十人才抬得起来,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陈梓坤一脸惊讶:“此话当真?走,去看看。”
“报——”又有一个侍卫飞报。
“讲!”
“雁鸣山顶的大雁石像也变成凤凰石像了。”
陈梓坤带着一帮侍卫侍女,从容的向国府门前的广场上走去,此时广场上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围观的百姓一见公主府的侍卫,急忙推推搡搡着让出一条路来。
就在这时,郑喜和韩宣领人也赶了过来。
郑喜扑通一声跪下,面带惊喜的高声说道:“公主当日为了天下百姓吞蝗救灾,诚意感动上苍,是以这才有了这祥瑞之石。”她语犹未了,就听郑喜身后的众人齐声高呼:“天佑大陈,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围观的群众也跟着一起振臂高呼:“女王临朝,永昌帝业。”接着广场上的人群也山呼海啸一般的齐呼起来,声震云霄,震耳欲聋。连在国府后堂的文丹溪也听到了动静。
陈梓坤缓缓走了出来,在侍女的簇拥下款步走上一坐临时搭建的高台,她微笑着环视人群,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和敬畏,接着用她那特有的清越的语调慢慢说道:“当日吞蝗救灾,实属本殿分内之责。天下大德大孝之人多矣,本殿不敢期冀以些许才德感动上苍,况天意深不可测,岂容我等凡俗之人妄加揣测。这也许是上天看本殿德薄才鲜,再次出语警示罢了。”
人群哗的一声议论开了。
“不,不是!”有人大着胆子反对。
……
郑喜忙说道:“殿下差矣,上天若是警示,当降大灾于陈国才是,怎么可能降此瑞石!天意至高无上,殿下当安心受之才不辜负上苍厚意。”
“郑喜言之有理。”韩宣带头高声附和。
……
国府后堂的高楼上,文丹溪带凭栏而立,远远的望着广场上的那一幕。春芳春草等人均是一脸的敬畏,双掌合拢,嘴里念念有词。文丹溪的脸上带着一丝极为隐晦的无奈的笑意,她的目光仿佛是在看一个顽童玩耍似的。
秦元也早已得知了这个消息。相较于文丹溪,他的神色更为复杂,震撼、佩服、将信将疑以及各种说不清的情绪都有。
他在屋里慢慢地踱着步子。秦承嗣垂着头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
“父亲。”秦承嗣恭敬的唤了一声。
秦元目光闪了几闪,缓缓开口:“承嗣,你对今日的事怎么看?”
不等他回答,秦元又问道:“你信吗?”
秦承嗣摇摇头,脸上带了一丝苦笑:“我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天下百姓相信就行了。父亲,您听听听那呼声就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
秦元点点头:“承嗣,说句实话,撇去她的女子身份,她比谁都适合当陈国的储君。”
秦承嗣无精打采的答道:“父亲,承嗣明白。”
“那你以后……”秦元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家儿子。正要推心置腹的与他长谈一番,就听内侍禀报:“丞相,显公子要见丞相。”
秦元喃喃自语道:“显儿来了。”
秦承嗣躬身向父亲告辞,恭敬的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