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一章 做一些文章

    对于苏联人性格太了解的杨震,  想到美国人将援助给抗联的物资,  作为援苏计划的一部分,  却又微微摇了摇头,  语气之中很不乐观的道:“但在国民政府甚至不会将一发子弹、一支步枪交给我们的可能前提之下,  将给与我们的援助,  与苏联方面一同进行,  对于美国人來说,  还是一个绕开国会,  避开国民政府的抗议还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

    “只是眼下连战连败,  连乌克兰这样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都丢了,  损失的装备成千上万,  动不动一场战役就丢掉几千辆坦克,  上万门大炮,  对所有物资的渴求,  几乎已经超过重庆的苏联人,  会任由美国人对我们的援助顺利到达我们手中,  他们可能不从中克扣甚至占为己有吗,  在我看來,  恐怕是很难,  ”

    “按照苏联人的性格來说,  克扣甚至是明抢美国人给予我们的物资,  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如果我们沒有一个反制的手段,  那么我们将会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  有一次,  就会有第二次,  甚至是沒完沒了,  美国人通过苏联方面,  援助给我们的物资,  我们能得到其中的十分之二三就已经不错了,  ”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  李延平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  但随即又摇了摇头道:“那你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目前对外通道,  都掌握在人家手中,  如果他们从中间下手,  我们一点反击的能力都沒有,  现在是我们有求于他们,  而不是他们有求于我们,  也就是说人家抢我们的物资,  我们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

    对于李延平的担忧,  杨震沉思了很大一会,  突然道:“老李,  不是一点办法沒有,  有些事情,  是需要事在人为的,  只要我们想办法,  我们就有反击与应对他们的手段,  老李,  你说苏联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

    “坦克和大炮咱们固然沒有办法补充给他们,  但是其他的物资上未必沒有还手的余地,  一些便携式的反坦克武器,  粮食以及肉类,  还有他们远东地区奇缺的煤炭,  都是可以成为我们制约他们的一种手段吗,  ”

    杨震的反问,  让李延平呆了一下后道:“虽说苏联人一直在对我们隐藏失败的真相和损失,  在他们那里苏联红军一直是所向无敌的,  眼下最多遭受一点小挫折而已,  日本人的广播,  不过是他们为他们盟友吹嘘而已,  ”

    “相对來说,  战场上的德国人的损失是很大的,  红军的损失都是极小的,  但我们通过日本人鼓吹盟友的广播里面,  还是收集到了不少的有用消息,  虽说不见得都准确,  但是我想其中至少有七成是真实的,  ”

    “按照日本人广播里面苏军的损失数字來看,  苏联人现在是什么都缺,  从飞机到大炮,  从坦克到反坦克武器,  至于轻武器吗,  我看以苏军目前的储备來说,  应该还可以维持的,  弹药的使用,  也应该勉强可以对付,  毕竟这些东西,  苏军在战场的储备量就很大,  生产起來,  也不像重武器那样的繁琐,  ”

    说到这里,  李延平多少感叹了一下道:“我真不知道苏联人这仗是怎么打的,  按照日本人的宣传,  打上一个折扣,  这损失的数字也实在够惊人的了,  一个星期都不到,  德国人就打到了列宁格勒了,  ”

    “战争全面爆发,  才几个月的时间被俘人员已经达到了几百万,  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以及波罗的海地区,  基本上丢失于余烬,  在加上战场上永久损失的人力,  估计战前苏联编练的军队,  恐怕已经丢了三分之二,  至于损失的装备,  足够让一个国家破产了,  ”

    “一个明斯克战役,  最强大的西方面军灰飞烟灭,  眼下刚刚结束的斯摩陵斯克战役,  如果德国人的战报是真的话,  仅仅这一战,  苏军被俘了将近四十万人,  损失的坦克达到了四千辆,  各种火炮近五千门,  甚至比绝大部分国家装备的坦克和大炮还多,  ”

    “而现在正在进行的基辅战役,  整个苏联西南方面军已经被合围,  按照苏德战场上目前合围战的惯例,  被合围的这几十万苏军,  恐怕突围出來的可能性几乎沒有,  恐怕被合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  能突围出來的可能性几乎沒有,  ”

    “这仗几乎是打一仗,  败一仗,  按照德国人公布的战果來看,  目前苏军战前生产的那些装备,  恐怕几乎已经被败光了,  如果这场战争还是按照现在的态势去打,  恐怕到年底他们连莫斯科都可能丢了,  ”

    “如果战争初期的失败和混乱,  可以用沒有防备來解释,  但眼下的这种局面,  这个借口就是已经无法解释的了,  我真不明白,  他们这些战斗是怎么打的,  这也就是地域宽广,  人口众多的苏联,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按照苏军目前的这个损失早就崩溃了,  ”

    李延平很是不明白,  为何在他眼中强大的苏联红军,  会在战争打响之后败的这么惨,  要知道苏联红军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之中,  尤其是有着留苏经历的人之中,  代表着强大两个字,  如果换一个词形容,  那就是战无不胜,

    眼下的战局打成这么一个样子,  曾经是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被如此摧枯拉朽的摧毁,  几十万、几十万的被合围、围歼,  让他们这些在苏联留学,  或是体会过苏军强大的人,  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对于李延平來说,  眼下的态势无疑于是很难接受,

    对于李延平的回答,  杨震摇摇头,  李延平的答复,  几乎是等于沒有,  至于李延平的惋惜,  杨震也沒有回答,  大清洗打碎了苏军的脑袋,  那位苏联领袖的不懂得放弃,  固守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又束缚了苏军的手脚,

    火箭式提拔的各级将领,  在大肃反的威胁之下,  养成了只唯上的习惯,  再加上战术思想的落后与呆板,  部队盲目扩充训练上的不足,  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虽多,  但是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  牵引车,  以及通讯设备等一些必要软件,

    在加上那位领袖的胡乱指挥与更注意政治影响,  这仗能打赢就怪了,  苏军要想真正的从目前的困境之中走出來,  除了他们那位领袖接受事实,  不在胡乱指挥之外,  就要等到眼下这批在战火中走出來的将领,  真正走向成熟,  以及他们在战争之中学会战争,  至少学会防御的那一天,

    杨震沒有回答李延平的疑惑,  但他脑海之中根据李延平的疑惑,  涌现出來的“通讯设备落后”这句话,  却是让他突然眼前一亮,  按照他所熟知的历史,  苏军在二战之中所有的通讯设备,

    大到大功率无线电台,  小到步谈机、野战电话,  都是美国人援助的,  苏联人薄弱的电子工业基础,  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通讯保证,  沒有了美国人的援助,  他们的通讯能力至少要削弱三分之二,

    很明显一旦美国人减少这方面的援助,  是在战争初期在通讯设施过于落后与严重不足方面,  吃了大亏的苏联人根本就无法接受的,  而恰恰抗联又有生产苏军急需的新式电台的能力,  只要原材料得到保证,  年初为补充关内部队,  而经过扩建的无线电工业的产能足以满足苏军的需要,  既然有这么一个前提,  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文章呢,

    琢磨了一下之后,  杨震抬起头來道:“老李,  我记得你曾经和我说过,  美国军事代表团在参观咱们部队的时候,  曾经对我们装备的各种步谈机,  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还曾经谈起要引进生产技术是不是,  ”

    “还有美国人对我们的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  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  苏联人在战争爆发之后,  也不止一次的要求我们为他们提供部分成品,  我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几方面,  做一些文章,  ”

    虽然不知道杨震怎么问起这件事情來了,  但李延平却点了点头道:“不是要,  而是已经从我们这里引进走了生产技术,  所有步谈机的生产技术,  他们已经全部购买,  用以交换我们急需的一些设备和物资,  这个事情,  去年年底就已经商定了,  年初便已经履行完毕了,  你怎么会忘记了,  ”

    听到李延平的回答,  杨震拍了拍脑袋道:“你要不说,  这件事情我还真忘记了,  这个协议还是我去皖南之前和皮尔逊那个家伙签订的,  咱们用这个技术,  引进了美国几种柴油发动机的技术,  ”

    总算想起來,  并很快有了一定主意的杨震对李延平道:“老李,  今天你不要去,  等到三天之后,  你去找那个皮尔逊告诉他们,  我们距离苏联的直线距离要比美国进的多,  美国虽然有庞大的商船队伍,  但眼下还要急于运输援助苏联和英国重装备以及物资,  ”

    “如果每节省一吨的运力转运重装备,  前边的苏联军队与英国军队,  就可以多得到一辆坦克或是一架飞机,  如果他们援苏的物资,  有部分从我们这里出,  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与生产设备,  还可以节省产能,  用于武装同样可能需要这些装备的美国军队,  ”

    “你和他们商议一下,  他们预定提供给苏联人的通讯装备,  由我们负责提供,  美国人只负责向我们提供一部分我们目前所缺乏的原料,  以及生产这些设备的所需要增加的设备,  至于成品还是由我们负责生产,  还有部分高射与反坦克武器,  如果可以的话,  最好也是照此办理,  ”

    杨震的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  让李延平不由的一愣的同时,  很快便明白他用意的李延平,  抬起头看了看杨震道:“你说的是通过这个办法,  來遏制苏联人,  按照我们目前的产能,  如果原料充足的话,  倒是沒有什么问題,  ”

    “只是我们的产能沒有问題,  这只是解决问題的一个方面,  但关键是美国人那里会答应吗,  苏联方面会同意这个建议吗,  毕竟对苏援助的是美国人,  不是我们自己,  苏联人还沒有向我们求援,  说实在的,  我们也沒有什么能力去帮助眼下的苏联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