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 郭邴勋的想法

    〖微书网 www.103shu.com

    郭邴勋的这番话一出口.  杨震与李延平都被他的想法给弄愣了.  德军战俘.  交换这些人做什么.  难道郭邴勋是想用德国人缓解目前根据地内兵员不足的问題.  将这些日耳曼人补充进自己的部队.

    看着面前的两位抗联最高军政首长.  听完自己想法之后一副不解的样子.  郭邴勋笑了笑道:“司令员、政委.  苏德战场上现在什么形势咱们先姑且不论.  我想问问两位首长.  对现在这支德国军队是怎么看的.  ”

    对于郭邴勋的反问.  杨震沒有丝毫犹豫的道:“眼下的这支德国军队.  在战略上虽说有一些弱点.  但是他们在战术.  特别合成化作战能力绝对是突出的.  至少在现在.  还是世界上最强的.  尤其是在战术空军的运用.  以及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运用上.  可以说是顶尖的.  ”

    “其在战场上的战术保障.  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沒有强大的战术保障能力.  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德军.  根本就打不起來闪电战.  恐怕这一路上修理坦克.  就把他们的推进速度给降下來了.  ”

    回答完毕郭邴勋的反问.  杨震突然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想了想杨震道:“老郭.  你的意思是用这批除了我们急需的物资之外.  用其他的物资交换德军战俘之中的工程技术以及维修保障人员.  ”

    看着杨震有些了然的神色.  郭邴勋点了点头道:“作为一支擅长地空协同作战.  以大规模装甲部队作为主要突击力量.  并擅长运用战术空军的军队.  德军的战场技术保障能力至少从眼下看.  水平还是相当的高.  ”

    “一号.  您说的对.  沒有一个强大的战场技术保障能力.  德国人根本就玩不起所谓的闪电战.  越是现代化的装备.  所需要的技术保障能力也就越高.  作为德军主要突击力量的装甲集群.  沒有一个完整的战术保障体系.  再好的战术也起不到作用.  “

    “而且德国人的教育水平.  不仅仅是在欧洲.  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是相当高的.  尤其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  他们的理工类教育水平还是相当的高.  有着大量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德军.  技术保障人员的水平显而易见.  ”

    “所以我想用这批物资.  与苏联人达成一个协议.  交换德军战俘之中的所有装甲、航空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两个兵种.  包括炮兵、工兵、汽车兵.  甚至包括后勤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都需要.  ”

    “用德军战俘之中的工程技术人员.  來缓解我们目前在技术装备维修保养方面的困境.  如果可以的话.  我们还可以和苏联方面达成一个长期的协议.  通过一些交换手段.  将德军战俘之中的理工科毕业生.  以及技术装备的工程技术人员搞过來.  ”

    “一是用他们充当教员.  培养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  德国人严谨的性格.  高水平的技术能力.  我想会为我们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员.  二也可以缓解我们在技术装备保障能力上的不足.  以及加快我们战损装备的维修.  ”

    “就算苏军现在基本上打的是败仗.  但是我想一些战术胜利总归还是有的.  他们手中的战俘.  如果有一万人.  我想按照德军的文化水平以及技术装备配比的情况來看.  其中一千名工程技术保障人员还是能够挑出來的.  ”

    “最关键的是.  苏军目前在战场上损失惨重.  再加上德军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政治委员命令.  我想落到他们手中的德军战俘.  恐怕沒有什么好果子吃.  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伸手.  将这些德军战俘拉出火坑.  在给予一些适当的待遇.  ”

    “我想以我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所了解的德国人性格來说.  只要能逃离苏联人的手中.  他们会相当卖命的.  有了这批德国人为我们效力.  我想对于我们來说会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也可以相当缓解我们的困境.  ”

    说到这里.  郭邴勋开了一个小玩笑道:“如果可能的话.  用这批物资再将苏联人缴获的德军钢盔换回來.  缓解一些新编成部队缺乏钢盔的局面.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现在苏军的败仗一个接一个.  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少达到我们标准的战俘和钢盔.  拿出來与我们交换.  ”

    郭邴勋说罢.  无论是杨震还是李延平.  都被他的这个奇思妙想给吸引住了.  仔细琢磨了好大一会.  杨震转过头看了看边上的李延平.  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老李.  你看老郭的这个想法怎么样.  如果可以的话.  我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

    对于杨震看过來的目光.  作为军区政委.  清楚知道目前部队困境和缺乏什么的李延平微微点了点头道:“我看可以考虑.  如果能缓解部队目前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你和老郭都说了德国人生性严谨.  做事风格一丝不苟.  最关键的是技术精湛.  训练有素.  如果这个协议能够达成.  对我军的战场战术维修、保养能力.  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至少能够摆脱目前苏联人的那种粗犷的修理.  以及战场保障模式.  ”

    说罢.  李延平苦笑道:“一号.  其实给我们的选择并不多.  这批我们急需的物资.  现在就扣在苏联人的手中.  如果我们不答应.  不仅仅是其他的物资.  就是我们现在急需的棉花、飞机零部件.  以及军工原料.  我们一样都拿不到.  ”

    “尤其是棉花.  眼看现在已经入秋.  连同挺进军在内几十万大军的冬装如何的解决.  已经成了燃眉之急.  棉花在不到位.  部队今年的冬装就成了问題了.  这北满零下几十度.  沒有足够的冬装.  这部队冻也冻垮了.  ”

    “还有航空兵急需的飞机轮胎.  军工部门的各种原材料.  还有建设各个工厂所需的必要设备.  这些问題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  不仅仅是目前的基建要停下來.  就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受影响.  ”

    “尤其是工厂所需的各种设备.  急迫性甚至比军工原料还要紧张.  咱们这里能够搞基建的时间.  本身就比较短.  如果在运输上耽误一个月.  整个施工期就要延长一年还多.  与其血本无归.  还不如能搞回一点本钱是一点.  ”

    李延平的话音落下.  杨震微微的点了点头道:“我看也差不多.  苏联人盯上的东西.  要是搞不到手.  他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不过.  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白白的占了便宜还卖乖.  ”

    “这样老李.  你和他们谈判的时候.  可以告诉他们.  除了军工原料、飞机零部件.  以及棉花之外.  其余的物资我们可以放弃.  但是这批航空汽油和各种燃油.  我们至少要六千吨.  还有那两架运输机.  我们也是必须要的.  ”

    “其他的.  按照老郭的想法办.  德军战俘中的我们所需要的人员.  还有德军的钢盔.  尽可能的都换回來.  老李.  你一定要把握好.  在这个方面尽可能的和他们签订一个长期的协议.  德军战俘.  我们是能要多少就要多少.  ”

    “还有你清楚的告诉他们.  沒有充足的军工原料.  他们要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  以及相应的弹药.  我们根本就无法提供.  我们不可能削减眼下正在激战部队的战斗力.  从现役的装备之中抽调给他们.  ”

    “他们需要我们提供.  那么沒有任何的问題.  但是只能重新开生产线给他们生产.  如果他们实在不想要这两种武器.  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这批军工原料全部扣下.  我们得不到急需的原料.  那么他们就得不到所需的装备.  大家的日子就都不好过.  我们固然得不到急需的物资.  但是他们也别想得到同样急需的反坦克火力.  ”

    “在谈判的时候告诉他们.  我们要的德军战俘以及德军的钢盔不仅仅是今年.  在今后如果苏联方面俘虏的德军或是德国同盟国的战俘之中.  有相同的人的话.  希望他们都能转交给我们.  这些人和钢盔.  我们可以用粮食來交换.  ”

    “还有.  他们需要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  他们可以拿出一个大致的数字.  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  同时我们还可以再提供一批我们目前库存的美制卡车.  甚至如果苏联方面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提供给他们.  我们目前库存的五十架美制p三九战斗机.  ”

    “但是这批装备我们不可能白提供给他们.  我们需要他们提供部分m,一九三八式榴弹炮.  以及zls三式加农炮、t三四坦克全套生产图纸和部分成品装备.  至于成品装备的数量.  一会你和老郭研究一下.  能要多少.  就尽可能的要多少.  ”

    “在谈判之中.  咱们也不妨狮子大开口一次.  数量上可以多要一些.  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吗.  不过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这批美国物资的问題.  航空汽油、飞机配件.  还有那上万吨棉花.  都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  ”

    “同时在谈判的时候.  你告诉苏联人.  只要他们提供的我们所需火炮和坦克实物的数量越多.  我们也可以在他们的需求上增加供应量.  别说一千.  就是三千门也沒有问題.  在炮弹的数量上.  我们也可以大量的增加.  ”

    “老李.  你回去告诉苏联人.  这就是我们的最终.  也是不可能更改的态度.  如果他们同意的话.  我们马上就可以签订协议.  从下周就可以开始履行协议.  如果苏联人拒绝的话.  那么对不起大不了大家一拍两散.  ”

    “我们如果得不到一滴汽油.  那么他们也别想得到这批物资之中的任何东西.  这些东西.  除了少部分是美国人援助的之外.  相当一部分还是我们自己购买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  要求美国人将这批货物运回去.  ”

    “这两件事情不要分开谈.  要作为一件事情谈.  但是所有的底牌.  不能一次性全部打出來.  现在的情况是苏联人比我们着急.  因为是他们要面对德军的装甲突击战术.  这次的狮子大开口.  只是他们为了后一个条件作为铺垫.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