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外家
董祯毅从容地坐在椅子上,厅里那个丫鬟好奇的目光和厅外隐隐约约传来的窃窃私语的声音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他只是淡然的端着杯子,一边惬意的喝着茶,一边耐心的等着主人的出现。
他到京城已经五天了,稍微休息了一两天,扫去旅途带来的疲惫,稍微适应了京城又干又冷的气候之后,他便分别给了王宝,知墨和许文林一张名单,让他们打听上面的人。王宝本来就是在京城长大的,虽然离开京城已经十年有余,但却没有丝毫生疏,办起事来十分麻利,知墨和文林虽然对京城很陌生,但是他们却很机灵,找了林永星那个宅子里的管事帮忙。两天功夫,便已经打听到了不少人的住址和大概情况,林永星拿到资料,斟酌了一番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最先拜访国子监四门馆助教方志敏,也就是董夫人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董祯毅的亲舅舅。
董祯毅对方志敏并不算陌生,他年幼的时候经常到外祖父家小住,接受外祖父方仲泽的亲自教导,和年纪相差十岁的舅舅方志敏经常见面。只是方志敏天分不高,经常被方仲泽训斥,说他是朽木不可雕,而董祯毅自小便聪颖过人,方仲泽经常将他挂在嘴边夸奖不说,还总是那这舅甥俩作比较,每次都把方志敏比到了沟底,所以,方志敏对这个年仅相差不大的外甥很不感冒。加上董夫人和他并非一母所生,这舅甥两人的关系只能说面上过得去而已。
董志清死的时候董夫人倒是向娘家求助,只是那个时候方仲泽已经不好了,虽然极想帮自己的女儿和外孙,但已经是有心无力,而方志敏和方夫人却只想着和董家撇清关系,免得牵连了自己,自然不会向董夫人母子伸出援手。等到方仲泽一死,他们干脆就不理睬董夫人母子。之后董夫人带着子女离开京城,也就在没有来往了。
但是,不管之前怎么样,也不管他们是不是不认董家这门亲。董祯毅身为晚辈,到了京城之后就必须得上门拜访,这是一种姿态,一种礼貌,要不然的话因此被人非议是小,成了洗不去的污点可就不好了。所以,董祯毅心里虽然不怎么情愿。却还是带着礼物上门了——当然,上门拜访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被人拒之门外的心理准备。
让他意外的是,到了方家,他递上拜帖,没有在门外等多久,就被请进了方家的客厅,而不意外的是。进了客厅,里面空无一人,丫鬟给他上茶的时候请他稍等。而这一等就是一炷香的功夫。
被人这样刻意的晾着,董祯毅也不着急,就那么从容的坐在椅子上慢慢地品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茶水的滋味如何,都能品出三分真味来,才能证明养气的功夫已经到家了。他养气的功夫比起拾娘来稍差一些,但是这一点点耐心却还是有的,唔,要是茶的品质再好一点的话,他的耐心还会更好!
至于那个丫鬟好奇的目光和外面传来的窃窃私语声。董祯毅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同时,却也暗自皱眉——这方家的规矩未免太松散了些,敢对当着客人的面就对客人评头论足的,要是在自己家中,别说当面这么失礼。就算在背后议论,被发现了也要受到惩罚的。
唉,窥一斑而见全貌!难怪母舅到现在还只是四门馆助教,要知道外祖父当年可是国子监祭酒,就算经历过五王之乱,就算仙逝多年,也能留下不少人脉,加上今上登基时,经历过戾王和今上的两轮清洗,急缺人才,但凡他争气一些,就算混不上什么好的职位,也不至于这样——就算是国子监助教也是分等的,最好的自然是国子学助教,而四门馆的助教,虽然不是最差的,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方家的日子应该过得也不怎么样!这一路上过来,不少地方都露出破败的迹象,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要是家中宽裕的话,虽然不至于会像暴发户一样,修葺得到处都是耀眼夺目的,也会整齐洁净,不见半点破旧。
这府里的下人应该也不多,董祯毅从大门进来,到在客厅坐下,碰见的丫鬟婆子不超过十个,说不定还没有董家多,要知道这些年拾娘陆陆续续的又买了不少丫鬟婆子小厮进来,整个董府里里外外已经有五六十个下人了——董夫人很有些心疼,觉得这样未免养了太多的闲人,提出了异议,但拾娘却说,只要董祯毅高中,董家一家子势必要迁回京城,要是到时候再买下人进来,被人笑话是其一,也没有时间好好调/教,难免会乱了规矩。董夫人一想也是,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董祯毅记得方家这宅子虽然没董家那么大,毕竟这里是寸土寸金的京城,但也是个四进的宅子,而京城又是一个比其他地方都更讲究排场的地方,按理来说下人应该比董家更多才是。
更主要的是客厅里面的装饰,董祯毅隐约记得当年都是些名贵瓷器和名家字画,而现在,依旧是瓷器和字画,但是档次却已经是天差地远了。
心里叹息着,耳朵也没有闲着,发现那隐隐约约的议论声戈然而止,知道方家的主子出来见自己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坐姿,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变化,直到听到清晰的脚步声,这才从容的放下茶杯,向客厅的大门看去——
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夫人刚好走到门口,董祯毅离京的时候已经记事,虽然往日实在是想不起来那不怎么亲的舅舅和名义上的外祖母是什么样子,但是见了人之后立刻就把眼前的人和脑子里那个模糊的记忆对上了好。
董祯毅从容中带着恭敬的站起身,却没有出声,而是温和地看着老夫人,等她先开口。
“来的可是毅哥儿?”老夫人一边上下打量着董祯毅,一边问着,眼中闪烁着董祯毅并不陌生的光芒,他知道眼前的老夫人是想从自己的衣着打扮来判断,自己母子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进而推断自己今日上门的目的。
“正是!”董祯毅深深的一鞠,直起身来之后才道:“离京数载,今日特来拜望外祖母和舅舅,不知道经年不见,外祖母身子安康与否?”
“唉,我这把年纪了,谈不上多好,不过没有什么大毛病罢了!”董祯毅身上八成新的直裰让方老夫人眼底的防备少了些,那衣裳用的是上好的料子,又不是崭新的,应该是他平日的装束,不是那种特意用来装门面的,看来这一家子孤儿寡母这些年过得也不差,起码今日上门应该不是来打秋风的。想到这里,方老夫人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笑着道:“你是一个人进京还是和你娘他们一起来的?这些年你们过得怎么样?唉~自打你娘带着你们兄妹回了故里,这些年都没有音信,我和你舅舅想找人打听你们的情况也无从打听起,也不知道你们过得好不好。”
真心想要打听的话怎么可能打听不到?就像方家的故居一直没有挪地方一样,他们望远城的祖宅也一直在那里没有变动过!董祯毅心里冷嗤,但面上却恭敬有礼的道:“劳外祖母和舅舅挂心了!当年娘带着我们兄妹扶枢还乡,在望远城有族人的照应,这些年过的倒也不错,只是娘心里总是记挂您和舅舅,寄了好几次信回来也犹如石沉大海,十分忧心。要不是因为望远城到京城路途遥远,又有我们兄妹三人拖累,实在走不开的话,她一定早就回京探望您们了。”
“你娘寄过信回来?”方老夫人一脸的诧异,似乎从来没有做过将某人的家信付之一炬的举动,叹气道:“那些信一定是在半路上就给弄丢了,我们是一封都没有收到。”
今上平定了五万之乱后,就将被戾王抄没的方家故宅还给了方家,董夫人的几封信也都是在天下大定之后才寄回来的,方老夫人也只能用这里理由推脱了,却没有想到反倒露了口风出来。
不过董祯毅原本也没有想过和她就真,不过是回敬她那句没有音信才说这样的话而已,所以只是笑笑,道:“娘也这样想过,却又担心是外祖母和舅舅搬到了别的地方去住,没有收到信,才没有任何的回音。我临行前一再嘱托我,要我一定要打听外祖母和舅舅的消息,一定要过来看一看你们是否安好,要不然的话她心里实在是放心不下。”
方老夫人笑笑,没有接这个不大好接的话茬,而是转过话音,问道:“毅哥儿这次上京城不会是专门为了来看我这个老婆子和你舅舅的吧?”
“原是该专门上京探望外祖母和舅舅的。”董祯毅带了些不好意思的笑容,也没有粉饰自己过来拜访不过是顺道的事实,但是也没有直接说那样的话。
方老夫人反而松了一口气,看来是顺道来的,那就好,她转念一想,却又想起另外一事,问道:“毅哥儿是进京求学还是上京赶考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他到京城已经五天了,稍微休息了一两天,扫去旅途带来的疲惫,稍微适应了京城又干又冷的气候之后,他便分别给了王宝,知墨和许文林一张名单,让他们打听上面的人。王宝本来就是在京城长大的,虽然离开京城已经十年有余,但却没有丝毫生疏,办起事来十分麻利,知墨和文林虽然对京城很陌生,但是他们却很机灵,找了林永星那个宅子里的管事帮忙。两天功夫,便已经打听到了不少人的住址和大概情况,林永星拿到资料,斟酌了一番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最先拜访国子监四门馆助教方志敏,也就是董夫人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董祯毅的亲舅舅。
董祯毅对方志敏并不算陌生,他年幼的时候经常到外祖父家小住,接受外祖父方仲泽的亲自教导,和年纪相差十岁的舅舅方志敏经常见面。只是方志敏天分不高,经常被方仲泽训斥,说他是朽木不可雕,而董祯毅自小便聪颖过人,方仲泽经常将他挂在嘴边夸奖不说,还总是那这舅甥俩作比较,每次都把方志敏比到了沟底,所以,方志敏对这个年仅相差不大的外甥很不感冒。加上董夫人和他并非一母所生,这舅甥两人的关系只能说面上过得去而已。
董志清死的时候董夫人倒是向娘家求助,只是那个时候方仲泽已经不好了,虽然极想帮自己的女儿和外孙,但已经是有心无力,而方志敏和方夫人却只想着和董家撇清关系,免得牵连了自己,自然不会向董夫人母子伸出援手。等到方仲泽一死,他们干脆就不理睬董夫人母子。之后董夫人带着子女离开京城,也就在没有来往了。
但是,不管之前怎么样,也不管他们是不是不认董家这门亲。董祯毅身为晚辈,到了京城之后就必须得上门拜访,这是一种姿态,一种礼貌,要不然的话因此被人非议是小,成了洗不去的污点可就不好了。所以,董祯毅心里虽然不怎么情愿。却还是带着礼物上门了——当然,上门拜访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被人拒之门外的心理准备。
让他意外的是,到了方家,他递上拜帖,没有在门外等多久,就被请进了方家的客厅,而不意外的是。进了客厅,里面空无一人,丫鬟给他上茶的时候请他稍等。而这一等就是一炷香的功夫。
被人这样刻意的晾着,董祯毅也不着急,就那么从容的坐在椅子上慢慢地品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茶水的滋味如何,都能品出三分真味来,才能证明养气的功夫已经到家了。他养气的功夫比起拾娘来稍差一些,但是这一点点耐心却还是有的,唔,要是茶的品质再好一点的话,他的耐心还会更好!
至于那个丫鬟好奇的目光和外面传来的窃窃私语声。董祯毅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同时,却也暗自皱眉——这方家的规矩未免太松散了些,敢对当着客人的面就对客人评头论足的,要是在自己家中,别说当面这么失礼。就算在背后议论,被发现了也要受到惩罚的。
唉,窥一斑而见全貌!难怪母舅到现在还只是四门馆助教,要知道外祖父当年可是国子监祭酒,就算经历过五王之乱,就算仙逝多年,也能留下不少人脉,加上今上登基时,经历过戾王和今上的两轮清洗,急缺人才,但凡他争气一些,就算混不上什么好的职位,也不至于这样——就算是国子监助教也是分等的,最好的自然是国子学助教,而四门馆的助教,虽然不是最差的,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方家的日子应该过得也不怎么样!这一路上过来,不少地方都露出破败的迹象,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要是家中宽裕的话,虽然不至于会像暴发户一样,修葺得到处都是耀眼夺目的,也会整齐洁净,不见半点破旧。
这府里的下人应该也不多,董祯毅从大门进来,到在客厅坐下,碰见的丫鬟婆子不超过十个,说不定还没有董家多,要知道这些年拾娘陆陆续续的又买了不少丫鬟婆子小厮进来,整个董府里里外外已经有五六十个下人了——董夫人很有些心疼,觉得这样未免养了太多的闲人,提出了异议,但拾娘却说,只要董祯毅高中,董家一家子势必要迁回京城,要是到时候再买下人进来,被人笑话是其一,也没有时间好好调/教,难免会乱了规矩。董夫人一想也是,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董祯毅记得方家这宅子虽然没董家那么大,毕竟这里是寸土寸金的京城,但也是个四进的宅子,而京城又是一个比其他地方都更讲究排场的地方,按理来说下人应该比董家更多才是。
更主要的是客厅里面的装饰,董祯毅隐约记得当年都是些名贵瓷器和名家字画,而现在,依旧是瓷器和字画,但是档次却已经是天差地远了。
心里叹息着,耳朵也没有闲着,发现那隐隐约约的议论声戈然而止,知道方家的主子出来见自己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坐姿,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变化,直到听到清晰的脚步声,这才从容的放下茶杯,向客厅的大门看去——
一个年约五旬的老夫人刚好走到门口,董祯毅离京的时候已经记事,虽然往日实在是想不起来那不怎么亲的舅舅和名义上的外祖母是什么样子,但是见了人之后立刻就把眼前的人和脑子里那个模糊的记忆对上了好。
董祯毅从容中带着恭敬的站起身,却没有出声,而是温和地看着老夫人,等她先开口。
“来的可是毅哥儿?”老夫人一边上下打量着董祯毅,一边问着,眼中闪烁着董祯毅并不陌生的光芒,他知道眼前的老夫人是想从自己的衣着打扮来判断,自己母子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进而推断自己今日上门的目的。
“正是!”董祯毅深深的一鞠,直起身来之后才道:“离京数载,今日特来拜望外祖母和舅舅,不知道经年不见,外祖母身子安康与否?”
“唉,我这把年纪了,谈不上多好,不过没有什么大毛病罢了!”董祯毅身上八成新的直裰让方老夫人眼底的防备少了些,那衣裳用的是上好的料子,又不是崭新的,应该是他平日的装束,不是那种特意用来装门面的,看来这一家子孤儿寡母这些年过得也不差,起码今日上门应该不是来打秋风的。想到这里,方老夫人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笑着道:“你是一个人进京还是和你娘他们一起来的?这些年你们过得怎么样?唉~自打你娘带着你们兄妹回了故里,这些年都没有音信,我和你舅舅想找人打听你们的情况也无从打听起,也不知道你们过得好不好。”
真心想要打听的话怎么可能打听不到?就像方家的故居一直没有挪地方一样,他们望远城的祖宅也一直在那里没有变动过!董祯毅心里冷嗤,但面上却恭敬有礼的道:“劳外祖母和舅舅挂心了!当年娘带着我们兄妹扶枢还乡,在望远城有族人的照应,这些年过的倒也不错,只是娘心里总是记挂您和舅舅,寄了好几次信回来也犹如石沉大海,十分忧心。要不是因为望远城到京城路途遥远,又有我们兄妹三人拖累,实在走不开的话,她一定早就回京探望您们了。”
“你娘寄过信回来?”方老夫人一脸的诧异,似乎从来没有做过将某人的家信付之一炬的举动,叹气道:“那些信一定是在半路上就给弄丢了,我们是一封都没有收到。”
今上平定了五万之乱后,就将被戾王抄没的方家故宅还给了方家,董夫人的几封信也都是在天下大定之后才寄回来的,方老夫人也只能用这里理由推脱了,却没有想到反倒露了口风出来。
不过董祯毅原本也没有想过和她就真,不过是回敬她那句没有音信才说这样的话而已,所以只是笑笑,道:“娘也这样想过,却又担心是外祖母和舅舅搬到了别的地方去住,没有收到信,才没有任何的回音。我临行前一再嘱托我,要我一定要打听外祖母和舅舅的消息,一定要过来看一看你们是否安好,要不然的话她心里实在是放心不下。”
方老夫人笑笑,没有接这个不大好接的话茬,而是转过话音,问道:“毅哥儿这次上京城不会是专门为了来看我这个老婆子和你舅舅的吧?”
“原是该专门上京探望外祖母和舅舅的。”董祯毅带了些不好意思的笑容,也没有粉饰自己过来拜访不过是顺道的事实,但是也没有直接说那样的话。
方老夫人反而松了一口气,看来是顺道来的,那就好,她转念一想,却又想起另外一事,问道:“毅哥儿是进京求学还是上京赶考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