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杨格三奏】
日第二更献上!今天码一章发一章,从早到晚一万四千余。无债一身轻的老卒可以松一口气了,请书友们用票票加以鼓励吧!
皇帝在西苑紫光阁召对杨格,对此感兴趣者绝非少数,有门路得到最新最快消息的也有不少。
晌午时,一队神机营奉调西苑紫光阁外演武,“砰砰”的火枪声传出老远,不多时,内里就传话出来,皇帝打了神机营协领的屁股,明儿还要问罪于端郡王呢!正午时,大内御膳房传说,皇帝在紫光阁赐宴,杨格、永山和恭亲王、军机大臣同席。午后,皇帝召户部左侍郎绵桓去紫光阁问话,据说绵桓一回衙门就给榆关调拨了八万两银子去.到得傍晚时分,内里又有话传出,皇上还要在紫光阁赐宴,并令太监、宫女们伺候着准备挑灯夜谈兵。
召对,一个白天够了吧?不够!
老迈的恭亲王、翁同和、李鸿藻三人挨不下去了,皇帝也颇为体恤老臣,令其退下回府休息,仍然拉了杨格、永山,甚至把武毅先锋军帮办文案的师爷曹文翰也叫了去,谈兵论道不亦乐乎。
杨格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亲自指挥太监们在南海边挖了泥土砌成沙盘,如海城周边地形一般,秸合地图给皇帝讲解海城保卫战。从兵力兵器布置到步炮兵协同,再.到连珠炮之利用和后备队待机地点安排,预定作战任务等等一幺。此做,无非是让皇帝知道,当今战争、军事,不是一般人能够指挥的,需要专业人才,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国家大事,军人,高级军事幕僚必须参与其中·从国防战略的角度给出意见。
说白了,这就是臣子给皇帝的洗脑,偏生年轻的光绪乐此不疲。
甲午一战大清国败给小倭国,光绪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整军经武乃是必然·有关整军经武的法子,光绪就是爱听。老佛爷去了颐和园,这紫禁城、西苑谁还敢说三道四?
宠臣,领兵镇守辽东的杨格乃是重臣,回到京城召对一次就一整个白天还加晚上,连续赐宴两次,尚不知皇帝何时尽兴作罢·那就是十足的宠臣了!
事实是,第二日寅时三刻早朝鼓声响起时,聚集在太和殿外的群臣看到,年轻的皇帝和年轻的武毅先锋军统领是一个高座御辇之上,一个陪同身边一边走,一边说话,似乎那话在一天一夜之间还没说完一般。
永山是内臣,不必参加早朝站班;杨格则有兵部郎中的头衔·回京必须参加早朝,按其正二品和汉军旗人身份,堪堪站在满兵部尚书敬信身后。
高踞龙座上·光绪脸上看不到半分彻夜深谈的疲惫,反倒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目光中多了一分平日里少见的自信。有此精神和自信,扫视群臣时自然添加了一份威严。他的目光在敬信身后略作停留后,从身前龙案上拿起一份折子看了看,朗声说道:“监察科道,今日早朝可由缺席、违制?”
都察院赶紧出班道:“臣回皇上的话,未有。”
“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杨格立即出班道:“臣有奏。”
旁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和杨某人早商量好的,就看看杨格所奏何事吧,过得去就附议得了,犯不着在此时得罪皇帝。
“杨爱卿有何事启奏?”
“臣奏三事。”杨格依然执拗的不愿意用旗人的身份自称奴才,光绪倒也没有追究之意,只当杨格是说习惯了。“其一·当今世界强国,无不设立总军事幕僚机构,以备皇帝咨询军务,颁布军令。臣以为,清日一战我军失利,大多原因在于朝廷决策与战地实情因路途遥远,消息不灵而难以相符,以至于朝廷、前锋战守定计颇有出乎,众军不知所措,故屡屡失利。如今有督办军务处,臣以为当赋予督办军务处更多职权,行使他国参谋总部之职能,领率全国军队厉兵秣马,以待来日洗雪国耻。”
“众卿,对杨爱卿所奏第一事可有见地奏呈?”
要命哟,那杨格第一奏就是天大的事儿,牵涉甚广啊!督办军务处不撤销,督办军务大臣掌管幕僚、军令,那就是把军国大事的建议权和军令权都抓在手里了,太后能够绝对控制的军机处和兵部则被架空。这一.皇帝真要向太后开战了!
这么一想,能够跻身庙堂的四品以上官员们都脊背生寒,那些在殿外站班的四品及以下官员们听到殿上传言,也一个个的在初夏的清晨感觉寒意阵阵。伺候皇家这碗饭,从今以后不好端喽!
“奴才有奏。”兵部尚书敬信出班叩拜道:“皇上,大清国列祖列宗早有规制军国大事在内廷有军机处,在外廷有兵部,在京城之外有驻防将军和各地督抚,两百年沿袭相传,并无半分失漏之处。如此,又何须常设督办军务处,增加开销不说,军机处、督办军务处和兵部之间权责范围又如何分割才为妥当?奴才以为,此事应当征集王公贝勒和部、寺、院及各地督抚意见,择善而行。”
“好,好,好一个并无半分失漏之处!”光绪怒极反笑,手里拿着折子指向敬信说:“那,敬信,明儿你就去辽东领军打一场胜仗给朕看看!”
敬信哪有那个本事,又知皇帝本是主战的,一个说不好又开战如何?莫要把激发皇帝开战的罪名兜在自己脑袋上!
“奴才奴才,奴才知罪。”
“妄言!妄对!明日就去辽东视事,好生看看武毅先锋军,再看看你整理的神机营!狗奴才,一点儿也中用!朕昨儿就想打你板子的,今儿还敢乱吠妄言,跪安吧!”
敬信伏地不起,频频磕头告饶:“皇上啊,奴才冤枉,不,奴才该死,可奴才是一片忠心呐!”光绪看也不看,手一挥,自有侍卫上前将敬信拖出大殿。
“王文锦。”
“臣在。”兵部侍郎王文锦应声出班。
“訇署兵部事宜。”
“辄。”
“端郡王。”
“奴才在。”载漪目睹与自己一起整理神机营的宗室大臣敬信被拖出殿外,加上昨日神机营协领挨了板子,早已经是心怀惴惴,冷汗直冒了。此时故作镇定的出班,向皇帝躬身作礼。
光绪能借故挤走敬信,却不能拿端王开刀,这种事儿只能徐徐图
“着神机营立即抽调精锐三百,待恩赏之侍卫们回到京城后,合编会练兵法洋操,值守西苑。”
“辄。”
“何人对督办军务处常置之议有奏?”
敬信前车之鉴,谁还敢吭声呐?再看看位列头班的那个干瘦背影,鬼子六都还没出声,事儿就办成了这个样子,看来如今千万别在皇上面前跟战事扯上边。战打输了,赔款一万万两,谁之过?肯定不是皇帝的过错,而是朝堂上众人辅弼不力的错!
“诸位臣工,朕想问一问,谁人能说出辽东共有几军几营兵力几何啊?”
这.¨恐怕是个天大的难题哟!辽东各军,有武毅先锋军者统辖旧制40多营两万精锐;有嵩武军者目前仅余三营1200余官兵可战。各军统辖营头多寡不一,经常调遣变幻,各营又有八队、十队甚至十六队之别,有的营头两百多人,有的营头七百多人。如今,能够说出辽东诸军大概数目字的恐怕只有周馥一人!得,身在朝堂决策军国大事,却连辽东兵力几何都不知道,那还说个屁啊?!
光绪严厉的目光扫过殿上群臣,群臣一个个低头避过皇帝的目光,生怕被皇帝点名回答这个注定要答错治罪的问题。
太后在颐和园,对殿上的人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需三板斧砍下去,折了那些人的锐气之后,下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杨爱卿,接着奏报。”
听皇帝这么一说,群臣大多都松了一口气。
“臣请效法西洋强军军制,改大清国绿营、勇营、练军为大清帝国国防军陆军,以武毅先锋军改称第一师、武毅军改称第二师为标本,统一军制员额、军械、操法,逐次推广各部整编,整编完成经考核通过后,授予统一之数目字番号,摒弃旧军、旧营军号、营号。再以京营挑选精锐整编为大清帝国皇家禁卫军。各军统归督办军务处提调。”
大殿上的后党们都已经打定主意,此时决不去触霉头,散了早朝再去海淀颐和园请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的懿旨吧!
“既无人异议,着督办军务大臣、恭亲王奕办下去!”
“臣有三奏,请皇上挑选宗室近支亲王、贝勒、贝子,朝廷部院重臣赴欧美诸国游历考察,师法西洋之长,以利归来考定国事。”
第三奏,来是杨格和光绪在从西苑到太和殿早朝路上议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考察西洋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体制,还要专门挑拣那些稍微年轻一些的“守旧派”,调虎离山也好,教育改造也罢。移民实边和整编军队在进入关键时期的这段时间内,那些人不在国内捣乱最好,如果在西洋考察之后有所触动,对太后一系的力量也是打击。如此,太后的爪牙就少了一半,不复以前那般锋利了。纟
皇帝在西苑紫光阁召对杨格,对此感兴趣者绝非少数,有门路得到最新最快消息的也有不少。
晌午时,一队神机营奉调西苑紫光阁外演武,“砰砰”的火枪声传出老远,不多时,内里就传话出来,皇帝打了神机营协领的屁股,明儿还要问罪于端郡王呢!正午时,大内御膳房传说,皇帝在紫光阁赐宴,杨格、永山和恭亲王、军机大臣同席。午后,皇帝召户部左侍郎绵桓去紫光阁问话,据说绵桓一回衙门就给榆关调拨了八万两银子去.到得傍晚时分,内里又有话传出,皇上还要在紫光阁赐宴,并令太监、宫女们伺候着准备挑灯夜谈兵。
召对,一个白天够了吧?不够!
老迈的恭亲王、翁同和、李鸿藻三人挨不下去了,皇帝也颇为体恤老臣,令其退下回府休息,仍然拉了杨格、永山,甚至把武毅先锋军帮办文案的师爷曹文翰也叫了去,谈兵论道不亦乐乎。
杨格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亲自指挥太监们在南海边挖了泥土砌成沙盘,如海城周边地形一般,秸合地图给皇帝讲解海城保卫战。从兵力兵器布置到步炮兵协同,再.到连珠炮之利用和后备队待机地点安排,预定作战任务等等一幺。此做,无非是让皇帝知道,当今战争、军事,不是一般人能够指挥的,需要专业人才,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国家大事,军人,高级军事幕僚必须参与其中·从国防战略的角度给出意见。
说白了,这就是臣子给皇帝的洗脑,偏生年轻的光绪乐此不疲。
甲午一战大清国败给小倭国,光绪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整军经武乃是必然·有关整军经武的法子,光绪就是爱听。老佛爷去了颐和园,这紫禁城、西苑谁还敢说三道四?
宠臣,领兵镇守辽东的杨格乃是重臣,回到京城召对一次就一整个白天还加晚上,连续赐宴两次,尚不知皇帝何时尽兴作罢·那就是十足的宠臣了!
事实是,第二日寅时三刻早朝鼓声响起时,聚集在太和殿外的群臣看到,年轻的皇帝和年轻的武毅先锋军统领是一个高座御辇之上,一个陪同身边一边走,一边说话,似乎那话在一天一夜之间还没说完一般。
永山是内臣,不必参加早朝站班;杨格则有兵部郎中的头衔·回京必须参加早朝,按其正二品和汉军旗人身份,堪堪站在满兵部尚书敬信身后。
高踞龙座上·光绪脸上看不到半分彻夜深谈的疲惫,反倒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目光中多了一分平日里少见的自信。有此精神和自信,扫视群臣时自然添加了一份威严。他的目光在敬信身后略作停留后,从身前龙案上拿起一份折子看了看,朗声说道:“监察科道,今日早朝可由缺席、违制?”
都察院赶紧出班道:“臣回皇上的话,未有。”
“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杨格立即出班道:“臣有奏。”
旁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和杨某人早商量好的,就看看杨格所奏何事吧,过得去就附议得了,犯不着在此时得罪皇帝。
“杨爱卿有何事启奏?”
“臣奏三事。”杨格依然执拗的不愿意用旗人的身份自称奴才,光绪倒也没有追究之意,只当杨格是说习惯了。“其一·当今世界强国,无不设立总军事幕僚机构,以备皇帝咨询军务,颁布军令。臣以为,清日一战我军失利,大多原因在于朝廷决策与战地实情因路途遥远,消息不灵而难以相符,以至于朝廷、前锋战守定计颇有出乎,众军不知所措,故屡屡失利。如今有督办军务处,臣以为当赋予督办军务处更多职权,行使他国参谋总部之职能,领率全国军队厉兵秣马,以待来日洗雪国耻。”
“众卿,对杨爱卿所奏第一事可有见地奏呈?”
要命哟,那杨格第一奏就是天大的事儿,牵涉甚广啊!督办军务处不撤销,督办军务大臣掌管幕僚、军令,那就是把军国大事的建议权和军令权都抓在手里了,太后能够绝对控制的军机处和兵部则被架空。这一.皇帝真要向太后开战了!
这么一想,能够跻身庙堂的四品以上官员们都脊背生寒,那些在殿外站班的四品及以下官员们听到殿上传言,也一个个的在初夏的清晨感觉寒意阵阵。伺候皇家这碗饭,从今以后不好端喽!
“奴才有奏。”兵部尚书敬信出班叩拜道:“皇上,大清国列祖列宗早有规制军国大事在内廷有军机处,在外廷有兵部,在京城之外有驻防将军和各地督抚,两百年沿袭相传,并无半分失漏之处。如此,又何须常设督办军务处,增加开销不说,军机处、督办军务处和兵部之间权责范围又如何分割才为妥当?奴才以为,此事应当征集王公贝勒和部、寺、院及各地督抚意见,择善而行。”
“好,好,好一个并无半分失漏之处!”光绪怒极反笑,手里拿着折子指向敬信说:“那,敬信,明儿你就去辽东领军打一场胜仗给朕看看!”
敬信哪有那个本事,又知皇帝本是主战的,一个说不好又开战如何?莫要把激发皇帝开战的罪名兜在自己脑袋上!
“奴才奴才,奴才知罪。”
“妄言!妄对!明日就去辽东视事,好生看看武毅先锋军,再看看你整理的神机营!狗奴才,一点儿也中用!朕昨儿就想打你板子的,今儿还敢乱吠妄言,跪安吧!”
敬信伏地不起,频频磕头告饶:“皇上啊,奴才冤枉,不,奴才该死,可奴才是一片忠心呐!”光绪看也不看,手一挥,自有侍卫上前将敬信拖出大殿。
“王文锦。”
“臣在。”兵部侍郎王文锦应声出班。
“訇署兵部事宜。”
“辄。”
“端郡王。”
“奴才在。”载漪目睹与自己一起整理神机营的宗室大臣敬信被拖出殿外,加上昨日神机营协领挨了板子,早已经是心怀惴惴,冷汗直冒了。此时故作镇定的出班,向皇帝躬身作礼。
光绪能借故挤走敬信,却不能拿端王开刀,这种事儿只能徐徐图
“着神机营立即抽调精锐三百,待恩赏之侍卫们回到京城后,合编会练兵法洋操,值守西苑。”
“辄。”
“何人对督办军务处常置之议有奏?”
敬信前车之鉴,谁还敢吭声呐?再看看位列头班的那个干瘦背影,鬼子六都还没出声,事儿就办成了这个样子,看来如今千万别在皇上面前跟战事扯上边。战打输了,赔款一万万两,谁之过?肯定不是皇帝的过错,而是朝堂上众人辅弼不力的错!
“诸位臣工,朕想问一问,谁人能说出辽东共有几军几营兵力几何啊?”
这.¨恐怕是个天大的难题哟!辽东各军,有武毅先锋军者统辖旧制40多营两万精锐;有嵩武军者目前仅余三营1200余官兵可战。各军统辖营头多寡不一,经常调遣变幻,各营又有八队、十队甚至十六队之别,有的营头两百多人,有的营头七百多人。如今,能够说出辽东诸军大概数目字的恐怕只有周馥一人!得,身在朝堂决策军国大事,却连辽东兵力几何都不知道,那还说个屁啊?!
光绪严厉的目光扫过殿上群臣,群臣一个个低头避过皇帝的目光,生怕被皇帝点名回答这个注定要答错治罪的问题。
太后在颐和园,对殿上的人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需三板斧砍下去,折了那些人的锐气之后,下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杨爱卿,接着奏报。”
听皇帝这么一说,群臣大多都松了一口气。
“臣请效法西洋强军军制,改大清国绿营、勇营、练军为大清帝国国防军陆军,以武毅先锋军改称第一师、武毅军改称第二师为标本,统一军制员额、军械、操法,逐次推广各部整编,整编完成经考核通过后,授予统一之数目字番号,摒弃旧军、旧营军号、营号。再以京营挑选精锐整编为大清帝国皇家禁卫军。各军统归督办军务处提调。”
大殿上的后党们都已经打定主意,此时决不去触霉头,散了早朝再去海淀颐和园请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的懿旨吧!
“既无人异议,着督办军务大臣、恭亲王奕办下去!”
“臣有三奏,请皇上挑选宗室近支亲王、贝勒、贝子,朝廷部院重臣赴欧美诸国游历考察,师法西洋之长,以利归来考定国事。”
第三奏,来是杨格和光绪在从西苑到太和殿早朝路上议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考察西洋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体制,还要专门挑拣那些稍微年轻一些的“守旧派”,调虎离山也好,教育改造也罢。移民实边和整编军队在进入关键时期的这段时间内,那些人不在国内捣乱最好,如果在西洋考察之后有所触动,对太后一系的力量也是打击。如此,太后的爪牙就少了一半,不复以前那般锋利了。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