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从白蛇传开始

第62章、新书

    许仙见了那人,立即质问道:“你为什么要害我?”

    许仙是一个纯洁的小正太,他从来没想过害人,更不会去害人,更不必说还是家里人了。(赢话费,)

    他写《白蛇传》,主要是书局老板的劝说。他是人,爱的也是人,对妖怪什么的,最是无爱了。

    只是这故事写了便有钱拿,他也便写了。就连会著上宁采臣的字号,他是因为书局老板的劝说,说这故事本就是宁采臣的,写上他的名字,才是正理。

    至于这名字在商业上的作用。对一个读书人,有必要说吗?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事情会这么严重。如果知道我是绝不会做的。现在我人已在这,认打认罚!”

    书局老板已经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无论如何,他都讨不了好。宁采臣没事,以后为官也会记住他;宁采臣有事,现在这县太爷便会记住他。

    他已是破罐子破摔了。

    “哟!你觉得你还有理啦!”李公甫这等公人最是明白下面各行各业人色最怕什么。

    所以这一路上,他没少恐吓他。只是这李公甫毕竟做捕快不久,恐吓过火了。反而成了差仁们之间流传的最差的情况:这人破罐子破摔了。

    差人、捕快,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上等捕快提人,是想让犯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显然这李公甫修炼的并不到家。

    见他已经是这样了,宁采臣也就不再为难于他。“大家都是文人,文人之间的事自然要以文事解决。(.赢话费,)”

    书局老板是文人吗?至少主流读书人之间是不承认的。不过这话真的很提心气。文人间的文事是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

    书局老板说:“宁相公,您有办法了?”

    所有人都看向宁采臣,只是他们的目的不同,许仙、许娇容、书局老板都关注于他的解决方法,但是李公甫除了同样关注之余,还大生佩服之情。

    这破罐子破摔,是公认的难办。至少他就没办法。

    这是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像他们县老爷那样什么事都需要他人安排好,实在是有些丢读书人的脸。

    他甚至怀疑若没有里头这上等的捕快差人在,他是否真的能破得了一个案子。

    宁采臣没让他们多等,说道:“我需要你帮我印书,印一本故事书。”

    “不,不。”书局老板连连摆手,一次他就怕了,哪儿还敢有第二次。

    “你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

    在宁采臣的强烈要求下,书局老板只能妥协。

    聪明的读者大概已猜到宁采臣要做什么了。

    是的,经典。

    任何作品会流传于世,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经典。

    老版《白蛇传》没有流传下来,同样是因为不经典。

    宁采臣要做的便是重写《白蛇传》,以经典顶掉不经典,再换个笔名上去,就不会再有人去在意那为市场所驱逐的故事了。没故事,自然没作者。

    这个计划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有人不好。因为宁采臣与他定了挈约,这售书所得,一律归宁采臣所有。

    不是宁采臣心黑,是他深知这一本经典利润有多大。和后世一样,只拿稿酬和拿售书所得,作者的收入绝对是天壤之别。

    虽然书局老板会白活忙,再加上书厂的工人,他很有了可能倒帖。

    但这不关宁采臣的事,他又不是宁采臣的亲人。宁采臣关心的只是亲人,大爱无边,他还做不到。

    如果不是牵扯了宁采臣,他也许会用更可怕更果断的处理方法。这总比自己担风险要强。别忘了他可是学法的,趋吉避凶,他上学第一天便学到了。

    而现在他的方法,他却要担风险。

    因为众所周知,所有读书人中,这写写画画是读书人的最低等。

    这卜卦算命,还有“终南捷径”可寻。可从古到今,有谁听过有写小说为皇帝所看中,出仕为官的。

    宁采臣不想害自己亲人,更不想害自己的母亲。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原宁采臣用命换回来的,如果他不仅没有让宁母过上好日子,反而害她伤心难过,那这“母亲”二字,他今后还怎么叫得出口。

    所以宁采臣留了后手。取笔名为“八大山人”,只是写出来,却像是“仙人”二字。

    开篇便是:天道无情,以众生为棋子,借仙家之口,以述故事。

    这样也便够了。再多写可就是真的在走“终南捷径”,而不是以为后手了。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完完全全的后世故事了,只是不能安在宋朝,而是以傲来小国为称。至于以后的《西游记》会怎么取名,他已顾不上了。

    这用毛笔写字,就是比不上后世的电脑。

    据说后世的码字高手,一小时便能码出两万字来。这比宁采臣强得太多了,也比笔者这1小时1千字的二指禅禅宗高手强多了。

    只是再怎么比,这毛笔字绝对是最慢的。

    好在上次为黄明制的鹅毛笔还有剩,这才加快了进度。

    就是如此,也是半个月的辛苦。后世那些,一坐经年的大神们,实在是让人佩服。

    为了写《白蛇传》,宁采臣根本就没回学校。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好在这县学很开放。它不关心你何时来,甚至你不来也没事,只要是不误了考试就行。

    这与后世某些国家很像,只是华夏却失传了。华夏甚至是走了回头路,圈养教育。国门是打开了,可顶起国家的支柱们却为“闭关锁国”了,也难怪后世大学生会烂大街,没人要了。“闭关锁国”的坏处,难道就没人知道吗?就是不知道,也该经历过才是。

    扯远了。总之,这给了宁采臣很大的方便。

    书写好了,都没人知道。

    书写好的同时,这版也几乎雕好的。

    这是大才子写的,谁敢校稿。就像我们后世的鲁迅,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也会被当成通假字。所以宁采臣写好一张,他们便立即雕版一张,这才是这么快的原因。

    当天写完,当天便印出了这最后的一始,开始装订缝合,等待第二天的上市。

    <center>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