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十二章 秋后

    #阝保吉不知道究里,看到四字后,说道:“陛下,谁要谋”

    “不是谋反,是国家亏空了有三亿,三亿哪,仅四年时间。”赵顼说完,烦恼地抱着脑袋,痛不欲生。

    “三亿啊,”#阝保吉也傻了眼,又说:“怎么亏的?”

    这个答案才是让赵顼最郁闷的地方,不能说,不仅是两府的错,他父亲也有错,并且过错还十分严重。这好比一户人家,老子有钱,儿子享福,老子没钱,欠下一屁股,做儿子的只能乖乖的偿还,能说老子什么?

    #阝保吉还在挠头,他想不通,三亿哪,这是多庞大的数字,大半天后,道:“陛下不对哪,前几年国家每年还能盈余四千多万缗·……”

    这里外一合,那就是一年生生亏了一亿多。

    “不要再说了,”赵顼喝道。

    #阝保吉退下,立即起身去郑州,明白了,真是如此,皇上不喊救命才怪。

    郑朗看到四个大字,抬头问道:“邓内侍,是否因为财政?”

    “还是郑公聪明,”#阝保吉道,聪明人就是聪明人,自己看到皇上写这四个字,还以为有人想加害皇上呢。

    “财政如何?”

    “郑公,我也不知道,只听皇上说国家亏了三亿,”邓保吉陪着万分小心地说,国家亏空这么大,更要倚靠眼前这个名臣。不敢不尊敬的。

    “三亿?”

    “可能还会更多?”

    郑朗凝眉,他知道不可能几千万的,但这个数字也出忽他的意料之外。沉思了好一会儿,当然,不是为财政着急,去年宋朝财政危机已经波及到普通百姓。

    赵祯死的时候,万人空巷,为之哭泣。赵曙死的时候,老百姓在京城继续放鞭炮·过春节,喜气洋洋。就差一点提着鞭炮在皇城前放了。

    这是表面的现象。

    内部也在伤害宋朝经济,能被“借”的富户以二三四等户为主,也就是手中有一些钱但无权无势的中产阶级。也不能说宋朝做得不好′中国几乎大部分时间内都在伤害着中产阶级,贫困百姓即便压,也压不出什么钱来。因此到了二三等户时,便开始想方设法敛财,钱越多势越大,反过来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保护。或者榜下捉婿,捉来一个好女婿。

    但这些非常出支出到什么地方去了?一部分是浪费·主要通过各个渠道还于各个权贵手中。

    这会使宋朝经济离他构想中的健康经济越来越远,贫富分化更加悬殊。

    史上赵顼与王安司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郑朗不大清楚,毕竟许多非常出支出乃是被皇宫与赵曙亲自挪用了。这笔账永远是不可能公开的。并且一部分“借款”大约也不会还了。

    但宋朝最不可信的就是神宗朝的历史,反反复复地篡改,不但篡改,还公开地篡改,以致哲宗上台后·看到宋神宗实录怒斥黄庭坚与范祖禹,二人答道传闻而。哲宗又斥:文字已尽见,史臣敢如此诞慢不恭?你们修实录·不看已有的文字,为了贬斥俺老子与王安石,居然只听传闻与臆测修史,是否做得太过火?

    因为韩琦与欧阳修皆是反变法派,许多失误之处,为后来士大夫隐去。

    认真的查史书,还是能找出一点的,例如仅治平二年就亏空了近一亿两千万,赵顼与王安石逼得变法敛财,韩琦罗里罗嗦·王安石一怒之下,将他写的奏折一一陈列出来驳斥。

    气的。

    欧阳修下去了,不甘心,在下面搞事,小报告打个不停,可是赵祯一直没有理他。

    因此这段历史很模糊。

    借鉴的意义不大。

    与史上相比·此次因为自己推动,发作得快,规模更大,但时间短,对民间有伤害,还没有造成极其恶劣的伤害。一切能来得及,想到这里,看着#阝保吉说道:“已经是新君即政了。”

    “郑公,我明白的。财政败坏,主要就是中书有失。”邓保吉谄媚地说道。这是一个表态,俺与韩琦不是一路子的人。

    郑朗还是盯着八个大字,说道:“我写一份密奏,你将它带回皇宫,除了皇上外,不能让任何一人知晓。”

    “郑公,放心吧。”

    郑朗开始救赵顼的命,但先写另外一件事,让赵顼会见并重用外戚李遵勖的孙子李端愿,最好让他看守好宫内外禁军。

    邓保吉惊讶地说:“还真有人想对陛下不利啊?”

    “非也,”郑朗道,#阝保吉问,正好让他带话,毕竟就是密奏也要存档的,奏折上不好写,道:“唐朝有几十万天下无敌的甲兵,明皇仅率几百家奴便一举将韦庶人、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拿下。因为甲兵在内,宫闱事发突然,鞭长莫及也。我朝若有人想谋反,却不容易,西府有权调兵,手中却无兵,三衙手中有兵,却无调兵之权。即便西府与三衙意见一致,还要两制诏书通过。然此一时彼一时,制度这几年多破坏了,几位朝堂重要言臣仅是一封草书,就敢罢免。非常之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郑朗倒也不怕#阝保吉学习张演(杨亿的妻弟,寇准准备立赵祯为皇太子,正是此人酒醉泄露),这个黑洞放大出来,随便那一个太监也不敢站在韩琦那一边。

    “郑公,我明白了,”邓保吉郑重地说。

    理论上宋朝的冗琐制度,已经让大臣无法谋反,但也不大好说的,韩琦与文彦博暗中沆瀣一气,又皆在西北领兵多年,三衙许多将领皆出自二人帐下,原先还有一个两制草诏,现在连两制都不需要同意,中书就敢强行下诏,若韩琦不诡,什么事都能发生。

    韩琦与欧阳修也不至于堕落到这种地步,仅仅是想留恋权位罢了,不过防一防,比不防要好。史上没有郑朗危胁·现在有了郑朗危胁,天知道韩琦会不会犯糊涂心思?

    李端愿对赵曙十分忠心,但与韩琦关系不是很好,甚至因为韩琦不同意他进入西府·略有些仇恨。用此人在这时拱卫皇宫,乃是最佳人选。

    先将赵顼的安全弄好,才写正事。

    与赵顼一样,急得揉脑袋,问题严重性超过他的想像,是达到目标,几乎全部破了·可这破得也太惨。

    #阝保吉同样在摇头,难怪诸臣对中书意见很大,让国家变到这一步,能不急吗?他又想到郑朗说的心路,果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会变的·庞籍越老越辣,这个韩公越老越昏庸。郑朗默想大半天,开始动笔。

    首先安慰赵顼这小子心地是不错的,就是做事有些毛躁,越是这时,越不能急。因此写了一笔账,不知道三司如何算的,有没有将银行的收益算进去。若没有算进去,情况还不是那么悲观。去年让韩琦弄了一下,抽去了一千六百万缗钱的分红,今年山陵费用,银行又拿出一笔钱。不能厚此薄彼严荣与郑朗都没有这个胆子。想要还清河工的欠债加上利息,今年一年也休想完成。

    这是河工的费用,也要将它算在收益里。到了明年,就可以拿出来使用,大不了迟些时间增股,那么一年就可以多出两千多万的收益。还有未来会增加一个大监不知道收益会有多少,但最少能达到平安监的一半。

    先给赵顼一点信心。

    然后让赵顼请一个人来朝中商议,富弼。

    让赵顼详细地与富弼进行交谈。

    为什么,郑朗没有细说。

    接下来又说另一件事,郑朗每当看到神宗朝的历史时,无比的愤恨,特别是赵曙朝亏空如何解决的,根本找不到。也不能说后来大臣们的篡改,也有赵顼自己的原因,因为多数亏空与赵曙有关,赵顼带头遮掩此事。

    不能遮掩,这么严重的亏空很可怕,若遮掩起来更可怕。为什么会亏空,此乃中书之错也。既然赵顼看过账目,那么也看到赵祯朝晚期的账册。看看庞籍在朝为首相的支纳,再看看韩琦在朝堂为首相的支纳,要知道那时庞大的河工正在进行,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与副加产值,若是一名能相在朝,不是收入减少,相反一年会增加一两千万缗的收入。

    对比一下,就知道中书有多重要了。

    要错就是中书之错。不能遮掩,得让大家知道真相,群策群力。危机就是生机,但这个危机将它包裹起来,非但不是生机,而是迎来死亡的号角。

    不是赵曙的错,先帝一直有病,政事全部交给两府,出了这么大的漏子,与先帝有什么关系?赵顼就没有必要感到难为情,将它遮掩。这样对韩琦很不公平的,韩琦有错,但要说责任,韩琦只能占二成错误,赵曙最少占四成,另外四成乃是宋朝的制度!

    可郑朗管对韩琦公不公平!

    #阝保吉看着郑朗写奏折,看到这里,眼睛一亮,说:“是啊,先帝还是很爱民的,韩公之失重矣。”

    郑朗没有表态,接着往下写。国家财政问题严重,是没有用好人才,想用好人才,第一个找张方平,第二个还有一个人,王安石。但郑朗不是指望王安石来变法的,而是让王安石先将这个漏洞堵住,不能让它扩大。等自己丁忧一过,再返回朝堂,协助陛下将财政危机化解。

    邓保吉说道:“不可啊。”

    若等丁忧一满,还得两年多时间,万一郑朗的六娘七娘有什么意外,如何了得?

    郑朗没有吭声。

    这个问题去年就与司马光说过,不可能三年,但最少得守满一年,天下人才不会议论。有名声是好事,也是坏事,逼着自己事事要做表率。

    又拿来一张纸说道:“这是第二份密奏,不但要给皇上看,还要给两位太后看。”

    “好。”

    是写对赵顼的教育。做了皇上也要接受教育,看看赵祯到了晚年,还请重臣前去宫中侍讲,这才成长为一代明君。先帝驾崩,去得太早,皇上在东宫时间短,还没有做好继位的准备。这个会对皇上很不利。这说得是本心话。

    赵曙早死早好,可赵顼还没有成长起来因此才有了毛躁的变法。

    又用自己与赵祯的故事说事,少年时,自己进宫,对赵祯说你做好当皇上的准备吗?说得老气横秋,实际当时自己也不大懂。但不能说自己做得不对,那时候赵祯二十三岁,又经刘娥多年打磨,现在赵顼才十九岁,正式教育,包括随自己一年余的时间也不过五年,远不及赵祯。但就是那时候的赵祯,才亲政的几年,出现多少差错,做了多少失去分寸的举动,结果将自己活活累得大病一场,还没有将政务处理好。

    因此,皇上还要加强教育还得需重臣教育。

    郑朗推荐了二人,吕公著与范纯仁,因为二人性格温和。

    不过这二人因为濮仪之争贬了下去多少要避嫌的,先帝新崩,召回朝堂不大好。可以放在以后。

    现在还有,司马光与张方平,曾公亮也可以。三人皆是先帝器重的大臣,可以时不时地抽空去宫中侍讲。

    这一点十分重要,重要到了比国家那个巨大无比黑洞还要重要的地步,写到这里,忽然停下,又补了一句若是皇上听臣的话,召富弼进京,最好让富弼也进宫中侍讲。

    #阝保吉无言,若那样,以后再加上一个郑朗,将会是宋朝史上最豪华的皇家讲师。

    然后用火漆将两封密奏封上对邓保吉说道:“速速回去,再带两句话给皇上,一,如今之计,先将诸臣稳住,使国家政权顺利全部交接。

    二,不怕有错,就怕犯错不知改错,或者盲目改错。”

    “喏。”#阝保吉不敢耽搁,即便是现在,韩琦与欧阳修加上文彦博,三人力量仍非同小可。

    迅速回到宫中,将两封密奏递上。

    赵顼看完,又将它递给高滔滔,高滔滔看后说道:“顼儿,郑卿思虑远长,连哀家也不及之,当听从也。”

    赵顼立即下了几份诏书,先行下诏让李端愿进宫,再让他进入三衙。韩琦虽不悦,两制官员却十分高兴,立即将诏书草立。

    接着传口旨,让司马光与张方平进宫侍讲,也让欧阳修随时进宫侍讲,这是高滔滔的主意。政权未稳定之前,两府大臣必须稳住。

    又召富弼赴京,但未提授何职。

    但就是这份诏书,已经给人一种遐想。

    先是刘庠弹劾欧阳修紫服案,大臣们入临福宁殿,必须要穿着丧衣的。欧阳修也穿着丧衣,因为是初春时季,衣服穿得多,在丧衣下面仍然穿着他那身大紫官服。

    正好被刘庠看到,怎么着你也是先帝的亲信大臣,居然外丧内紫,忠孝之心何在?

    这便是欧阳修鼎鼎大名的紫袍案。

    后世许多人替欧阳修辨解,说欧阳修被奸臣冤枉。刘庠是奸臣?品德比欧阳修不知好了几倍。

    肯定是失误,可这个失误就是问题,想一想,若欧阳修对赵曙有那么一点儿忠心能不能犯下如此严重的失误?

    刘庠当场弹劾,赵顼派人将欧阳修喊到一边,让他将那身刺眼的大紫朝服脱下。

    此事就揭过了。

    随着赵顼召富弼进京,大家终于嗅到一份不寻常的气氛。

    现在还不明白赵顼的心意,因此未提濮仪案,也没有说韩琦与欧阳修乃是奸佞。是另一件事。欧阳修妻子的堂兄弟薛良孺,因为他保举的人贪赃枉法,受到牵连被弹劾,会赦宽免,但是欧阳修反而郑重申明,不能因他是自己亲戚而侥幸免罪,乞特不原。

    欧阳修肯定没有后世所说的那样品德高尚,但也不象郑朗此时心中的应象,几乎蔡京秦桧并齐。

    可这件案子与欧阳修大公无私无关。

    欧阳修也不大可能做多少大公无私的事,主要这一大家子内部矛盾之复杂,外人不可想像,欧阳修、王拱辰,还有薛奎的几个儿子,各有各自的矛盾,整个儿不象一个亲戚。

    欧阳修究竟与薛宗孺有何关系,大家只知道亲戚关系,其他的不可能知道了。

    薛宗孺于是遭到牵连,免去官职。于是自此以后·比王拱辰更恨欧阳修。

    欧阳修长子欧阳发娶了盐铁副使吴充的女儿吴春燕。欧阳发不足三十,欧阳修六十岁了。不过欧阳修名满天下,至少在才情上,欧阳发远远不及。吴育吴充兄弟也颇有才情·受到父亲影响,吴春燕从小就爱风花雪月。嫁到欧阳家后,看着丈夫写的文章,再看看公公写的文章。因此将一颗爱慕之心转移到公公身上。

    天长地久,两人发生了一些不正当关系。

    真假未必可知,就是空穴来风,最少有一个空穴是真的·不算是真的,有可能欧阳修与吴春燕举止略有些亲昵,这才造成外面有一些不好的传闻。

    薛良孺有一个朋友,刘沆的儿子集贤校理刘瑾,此人也不算是一个坏官,不但刘瑾不算,相关弹劾欧阳修的官员,就没有一个真正算是恶劣之辈。刘沆一辈子不恶·仅因为看不惯诸位士大夫狂虐狄青,替狄青说了几句公道话,遭到欧阳修等人的弹劾。真弹劾也罢了·但弹刻过失少,多是诬陷。刘沆自此离开相位,最后郁郁寡欢之下,没多久去世。

    但如今士大夫嘴巴就象屁股下面的那个洞洞,一翻又翻过来,说狄青是好人了。刘瑾对欧阳修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两人聚在一起,大倒欧阳修的苦水,薛良孺就将欧阳修家中这件丑闻说了出来,于是两人联手宣扬。

    又传到御史台,彭思永整天给蒋之奇洗脑·蒋之奇为了仕途青云直上,一度巴结欧阳修,附和皇考议,做得不好。但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恶人,相反,以后颇有作为·算是一名良吏。

    经彭思永反复地洗脑,朝堂上下皆说欧阳修与韩琦是奸邪,蒋之奇急于证明自己清白,听到彭思永的说法,连夜写了一篇奏章,呈了上去。

    奏折一上,群臣哗然。

    第一个蒋之奇乃是欧阳修的门生,第二个欧阳修前些年就有一桩乱伦的丑闻。

    看着这篇弹劾奏章,赵顼第一次脸阴了下来。五年前,欧阳修就没有给赵顼留下好应象。当初河工快要结束,正是摘桃子的时候,郑朗回家丁忧,主动让功给欧阳修。欧阳修一到郓州,就对自己与郑朗发难。

    随后进入东宫,郑朗托妻子崔娴转授自己,刻意做了暗示,果不其然,欧阳修有意对自己两个弟弟刻意偏授,父亲身体不好了,马上转变风向。当然,郑朗也说过,还说了好几遍,不能指望个个都象范仲淹那样,抱着这个想法就用不好大臣了。大多数官员皆善长钻营,越是高官,钻营本领越厉害,否则极难上位。毕竟象郑朗与赵祯那般友谊的大臣很少很少的。想用好人,得容忍这些官员的一些不良丑行,看他们的短处,更要看他们的长处,才是用人之道。

    赵顼还是想不开。

    他这份心理很简单,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欧阳修越是品诵圣德,他越是看不惯。又几年的小心提防,产生一些逆反心理,挟着奏章,悄声说道:“此人可诛也。”

    是气话,为此史书还产生过争执。说是说了,但不是真想杀欧阳修,也杀不了,不杀士大夫乃是祖宗家法!

    带着奏章到了后宫,找高滔滔。

    郑朗密奏给了他启发,想替父亲正名,就得往这两人头上扣屎盆子。不是俺父亲的错,就是这两奸佞教唆的。况且还有那个超级黑窟窿如何弥补?

    赵曙死了,秋后来了,到了算账的时刻!

    高滔滔将奏章看完,饶有兴趣地又看了一遍,敢情当八卦在看。

    看着母亲一对丹观眼笑成月芽儿,赵顼脸上起黑汗,道:“母后。”

    你这个心态很不对头的。

    高滔滔大乐,放下奏章,看着儿子才醒悟过来,马上变得一本正经,道:“顼儿,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

    “有区别的,若是真的,私德就重大过错。”

    “那么如何辨别真假?”

    赵顼语塞,捉贼捉赃,捉奸在床,就是派人审,欧阳修与吴春燕死活不承认,难道将一个重臣的女儿,一个参知政事下入大牢,严刑逼供?

    高滔滔道:“你问一问蒋之奇吧。”

    赵顼愣了一下问:“母后,既然真假难辨,为何又要问?”

    “到了结束的时候,为什么要问,你自己儿好好想一想。”高滔滔又想到郑朗密奏上的话,对皇上教育还不能放松啊。要么不报,要么问一问真假。但两者区别截然不同的。

    PS:史上治平二年亏空是近一亿两千万,总亏空多少,不知道。因为史书有意的抹杀,这些亏空是如何偿还的,也未见记载。但有一条,王安石变法,一节强行替国家一年搜刮一亿六千多万到一亿八千多万,若按赵祯朝的用度,一亿两三千万也能够用,河湟战争时,王韶实际用兵真的很少,后面会写到,用度也不大,同时也备了粮仓,但大旱来临时,朝廷救灾却做得很不好。也许是旱情严重,也许是国库盈余并不多,难道以前的盈余是用来偿还?真的不清楚了。还好,从赵祯朝开始写,若用这种手法自赵顼朝来写,仅是考证,就会让我头痛不知如何下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