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十章 国书的背后

    元昊此次来犯的军队不是十万人,而是十二万军队。迷惑宋军,打着十万人的旗号。

    但他这一战最终目标出忽郑朗意料,他与郑朗一样,此战是为了和平而打的。准备议和了。

    宋朝封锁了三四年,西夏境内十分苦逼。一匹粗绢远不是杨守素所说的,价近两千,到了秋后来临,越来越贵,涨到三千,元昊前面一征兵,后面象坐火箭一样上升,眨眼之间便涨到八九千钱。

    元昊无论用怎样的手腕也扼杀不了这股歪风。有许多贵族一起跑到兰州去,每当宋货历尽千辛万苦从龛谷运至兰州,竞相出价拍购。这肯定是不行的,那条通道先是经过宋境,再经过吐蕃境,两边随便那一方将通道扼杀,整个河西人心将会严重动摇。

    这时候,元昊已嗅出郑朗的阴谋味道。

    但他怎么办?

    逼得他要议和。可有一门最大的好处,宋朝有许多文臣不思进取,只要自己真心议和,这些文臣必然欢天喜地。掌握这一情报,元昊可攻可守。先打了再说。

    于是大军发出天都山,先来到高平寨。

    高平寨位于镇戎寨北,宽阔的葫芦川上。它的地位有些尴尬,说它重要,它卡不死西夏大军的进攻,形式有些象丰州,孤零零的悬于海外。说它不重要,下沟通镇戎寨,上通达天圣寨。关健若是后退时。此寨出兵拦阻。到时候会很伤神。

    十几万军队涌来,无边无际。来到高平寨下,元昊派人向城头喊话:“投降吧,投降饶尔等一条性命,不投降屠城。”

    话音未落,景泰的长子景思忠张弓搭箭,一箭将喊话的西夏小卒射死。

    郑朗派出大将景泰驻扎此城。

    先期它的战略地位不重要,但在战争后期,高平寨将会成为一道重要的门栓,关门打狗。

    不知道此战会有什么结果。若是将元昊击毙,什么问题都解决。

    那是梦想,元昊很狡猾的,牦牛河败成那种德性。还让元昊逃出了生天。

    元昊大怒,看了看此寨,有些碜人。

    高达两丈半,本来砌有厚厚的土墙,但在一年后,又让宋朝人在外面加了一层厚厚的青砖墙。反正那个什么撞木撞车的,别想了。好在此次元昊准备充足,带来许多攻城梯子,不及宋朝的各种攻城梯,但比野利遇乞那种简易攻城梯要好。

    开始攻城。

    城头上箭如雨下。

    西夏士兵举起盾牌掩护。陆续有士兵牺牲,但有更多的人到了城墙下面。

    有的将士张弓搭箭,与城头上宋军对射起来。

    忽然一块块大石头从城内飞出,用抛石机抛出来的。

    高平寨孤悬于泾原路防御圈外,仅是加固城墙不管用的,郑朗陆续在高平寨内增加许多防御武器,抛石机只是一种。随着城头上抬出十几张床子弩,以及其他一些劲弩。其中床子弩威力最大,要十几人操作,才能将弩射出去。

    但这种弩箭最恶人。光箭身就长达一米多,最大射程在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也在一千米。箭头也不是平常的箭头,分成两种,一种是圆形铁球。不是贯穿,是硬靠强大的冲力将人活活砸死。还有一种更让人恶心。成铲形,斜斜平射出去,就象一把电锯一样,有时候碰巧能连铲两三颗人头下来。就是操作太慢,成本高。整个泾原路也就三十张床子弩,一半分配给了高平寨。

    那一样都不是西夏士兵手中盾牌所能抵挡的。

    一阵阵惨叫,元昊看不对,下令再次进攻,又调出更多的士兵向城墙下面攻去。

    景泰看到敌人密集了,挥手下令,城中将火药包抬出来。

    第一次真正将它当作手榴弹使用。

    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在空中就爆炸了,有的落到城墙脚下,有的落在城外,还有的落下没有爆炸。

    也不会是无敌的,但西夏人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还以为大石头呢,只顾着盯住它躲闪。随后爆炸声响,不但冲力,里面还有许多铁钉子铁蒺藜,一起随着爆炸飞射出去。

    未防备之下,西夏人倒下一大群将士,其余人一看不妙,不顾元昊会不会生气,向后拨腿就逃。

    景泰站在城头上感到略有些遗憾,敌人太多了,城中只有两千余人,否则趁势追出去,就能获得一次大捷。

    元昊一看傻了眼,这是什么武器啊。

    便想到石门川那一战,来的时候还刻意从石门川看了一眼。

    十二个大坑早布满了雨水,每一个坑就象一个巨型小池塘,又用竿子测了测深度,元昊久久不语。

    一直认为它是埋在地下的,于是一来高平寨没有扎营,先在地下到处挖。但没有想到它从天上也能飞落下来。

    两者不能相比,石门川那是巨型火药桶,每一个七八千斤,一炸就能掀翻好几百人。这个火药包为了能抛投出去,每一个只有十来斤。杀伤力有限。主要是用来震慑的。

    元昊又派人过来喊话:“咱不打了,互相收尸。”

    有这个规矩,然而景泰没有听进去。互相收尸,我们牺牲了几人,你们牺牲了多少人。规矩,规你个头。首先你就不讲规矩。这一回不用儿子动手,自己张弓搭箭,一箭射去,直贯喊话小卒的胸膛。

    元昊气得跳脚。

    最后冷静下来,得,咱不在这个小寨子争,直接南下去。

    丢下几百具尸体与大堆攻城梯子不问,大军南下。然而高平寨的屹立,对元昊来说。有些寝食不安。首先就是供给。前面全是骑兵,但后面有许多民夫押着辎重,必须兼顾。偏偏有这个寨子立在后方,会成为后勤军队的恶梦。想要平安,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护送。

    但到这时候,元昊还是很乐观的。

    离镇戎军越来越近,将吴昊喊来:“你潜入渭州后方。”

    “喏。”吴昊万分不情愿地说。

    但不得不从,借着茫茫的暮色,带着几个人,做了宋朝人打扮。向南方潜去。

    第二天天明,元昊忽然将大军带着折向东南,东南便是彭阳城,斥候带回来的消息。郑朗正好巡视到彭阳城,城中仅有一千五百名宋军,要么郑朗自己带了一千名随从。而且彭阳城修得早,一直没有修葺,不象高平寨易守难攻。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将这个小宰相擒住,泾原路大捷便有了。

    但在这时,元昊有没有想过,真要将郑朗捉住。契丹人会不会放过他,在契丹人心中早就将郑朗当作他们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兴希望。只要元昊将郑朗弄成一个万一,契丹人非得与他拼命不可。都不用郑朗使反间计的。

    ……

    战事终于爆发。

    在这之前,有一人悄无声息调到京城。

    包拯。

    天圣五年中的进士,与韩琦、王尧臣、吴育、石介他们是同一榜进士,比欧阳修还早了一届,比郑朗早两届。分配到和州做了一个小税官,这是勘磨,不能作数。但家中父母病老。惦念不下,虽然和州离庐州很近,仍放心不下,放弃官职,回家侍奉父母亲。这一侍奉便是九年时间。

    很可怕的九年。从一个青年人生生变成中年人。不过有一门好处,即便他在家侍奉父母。实职官还在,继续能拿朝廷的薪水。父母去世后,包拯才离开庐州,前往京城等候授职。在京城的一个小客栈里写下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我要做一个清官。

    事实他也的确是一个清官,无论郑朗怎么看,这一点无可否认。

    宋朝以孝治天下,可怕的九年时光,连赵祯也惊动起来。不过孝是德,官是才,还得要看,于是调到天长担任知县。很难说他在天长做得多出色,就是断了两个牛案,略有一些小名气。天长任满,升任端州知州。在这里做了一些政绩。先是治理了西江水,造福当地百姓。后是砚。端砚乃是天下最有名的砚,包括郑朗所用的六方砚台,两方是端州出产的名砚。在包拯前任知州,于上贡朝廷端砚数目之外,多会另加几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包拯上任后,一改陋习,绝不会多收一块。离任后,连他平时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造册上交。返京时,船在肇庆羚羊峡口,突然遇到奇怪的大风雨。他下船舱检查,发现船舱里私藏着一块端砚,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将那块名砚丢入江心,到后世哪里还有一个砚洲岛,就是传说中包拯丢砚台的地方。

    说法有些夸张。

    但纵观包拯一生,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十分让人感到很温暖。虽传说夸大了些,还是一个不错的官员。

    郑朗略略有些偏见,一是站在赵祯的角度考虑,对包拯找张贵妃的麻烦有些不爽,二是六河塔事件事包拯表现让郑朗失望,与民间传说太不相符。

    他在钻了牛角尖,将传说的事,当作真事要求一个大臣。

    调到京城,因为品性高洁,做了监察御史。

    京城言官的最基层官员,没有人在意。

    大事件开始。

    这一年中有半年风光是属于富弼的。

    历尽千辛万苦,将和议搭成。契丹表示尊重,派了更高级的官员,枢密副使保大节度使耶律仁先代替萧特默与刘六符一道来到京城。

    呈上国书。

    重熙十一年,岁欠壬午,八月壬申朔,二十九庚子,递大契丹皇帝谨致书于兄大宋皇帝阙下,来书去:谨按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日,章对皇帝与昭圣皇帝誓曰。共遵成约。虔守欢盟,以风土之仪物,供军旅之费用,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钱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边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勿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骚扰。所有两朝城池,并各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并决河道。誓书之外,一无所求,各务协心,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谨守封疆,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人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昭圣皇帝复答云:孤虽不才,敢遵此约,谨当告于天地,誓之子孙,神明具知,呜呼,此盟可改。后嗣何述!

    穷以两朝修睦,三纪于兹,边鄙用事,干戈载偃,追怀先约。炳若日星,今绵禩已深。敦好如故,如关南县邑,本朝传守,惧难依从,别纳金币之仪,用代赋税之物,每年增绢一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搬至雄州白沟交割。两界溏淀,已前开畎者,并依旧例,自今已后,不得添展,其见堤堰水口,逐时决泄壅塞,量差兵夫,取便修叠疏导,非时霖潦,别至大段涨溢,并不在关报之限。南朝河北沿边州、军,北朝自古北口以南沿边军民,除见管数目,依常教阅,无故不得大段添屯兵马。如有事故添屯,即令逐州、军移牒关报,两界所属之处,其自来乘例更替,及本路移易,并不在关报之限。两界逃走作过诸色人,并依先朝誓书外,更不得似目前停留容纵。恭惟二圣威灵在天,顾兹纂承,各当遵奉,共循大体,无介小嫌。且夫守约为信,善邻为义,二者缺一,罔以守国。皇天厚地,实闻此盟,文藏宗庙,副在有司,余并依景德、统和两朝誓书。顾惟不德,必敦大信,苟有食言,必如前誓。

    当年签订的那个盟约对两国有好处,不过呢,关南十县俺们契丹人不服气,想撕毁这个盟约,于是两国重新签和,增二十岁化解我们契丹愤怨之气。

    委婉的将增岁币原因解释一遍,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自此以后,关南十县的事俺们契丹不再提了,大家做好兄弟吧。如果违背誓言,国家灭亡,老天来讨伐。

    国书没有抹宋朝的脸面。

    其实这份国书的背后揭示许多问题,契丹人议和派比主战派声音更大,与宋朝一样,只想苟且偷安,得到一些好处,见好快点收吧。

    好听的说话,以和为贵。不好听的说法,不思进取!

    宋朝打到现在,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沉重,将士厌战,两面夹击,关南十县借机得到手不是不可能。得到关南十县,有这个跳板存在,二十万岁币又算什么?

    有人看出来,但也知道关南十县对宋朝的战略地位,怕宋朝人拼命,所以主和派声音压过主战派。

    目光短浅,不团结。

    既然一心想主和,也得到许多好处,就不要再羞侮宋朝,关上门偷偷乐吧。却来了一个纳币与献币,宋朝也有热血人士的,怎么甘心?

    到了京城,耶律仁先又搞起花招,说南朝使至北国,位甚高,北国使来南朝,座列颇卑,礼宜均比。契丹使至宋朝京城,奔腾御道,横冲直撞,如若无人之境,还喊不尊,难道要与赵祯平起平坐?

    然从。

    种种的做法,使这次新盟蒙上一层阴影。

    只要心中有一份志气的宋人,全部不服。

    对契丹来说,短有九曲之丧,长有海上之盟,灭国之祸。

    两国皆没有那么长远眼光的大臣,看到国书,吕夷简十分开心。仅是二十万,契丹都没有讨价还价,满意了。物价涨得快啊,老百姓工资没涨多少,房屋原来十万块钱一套,几年后一百万都拿不下来,人民币严重贬值,增二十万也不算什么。

    然后议这个纳。

    富弼还想哼哼,说让吕夷简与晏殊一拨拉,你小子滚一边去吧,没你事了。

    富弼很想揍老丈人,气得,还有妻子让他更生气。第一次去契丹写信说家中女儿死了,第二次去契丹又来信说家中生了儿子。富弼在契丹气得要发疯。

    忍着怒气。上奏道。彼来献纳二字,臣既以死拒之,敌气折矣,可勿复许。

    奏上,被晏殊扣押不报。

    富弼一怒之下,在京城重新买了几个宅子,又赎了几个美妹,放在宅子里面,成了一个不回家的男人。

    晏殊这时候没有心思与女婿较真,得快点签好。以免夜长梦多。

    双方会谈,耶律仁先继续要求将原来的贡改成纳字。几个大佬难之,耶律仁先说道:“石晋报德我朝,割地以献。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见。”

    是我们的地方,让周朝柴荣强自夺过去的。现在我们不要关南十县,仅要一个纳字,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很好反驳,就用契丹国书上的内容便能反驳,可几个大佬没一个吭声。

    刘六符又说道:“本朝兵强将勇,海内共知,人人都愿意想攻打宋朝。若恣其俘获以饱所欲。与进贡字敦多?况大兵驻燕,万一南进,何以御之!”

    懂的,一看这群大佬们都是怂样,恐吓便来了。

    如果富弼在此,便会大声喝道:“那就开战吧,何说多言。”

    马上刘六符便会怂下去。

    然而,吕夷简怂了,晏殊怂了,杜衍也怂了。

    于是同意纳字。

    消息传到契丹。契丹举国狂欢。

    仅派几个使者,不发一兵一卒,就得到这么多好处,外加一个大号管仲,怎么不高兴。于是刻碑记功。

    宋朝君臣也长松一口气,不管怎么样。两国夹攻的危胁终于化解。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有一个人落落寡欢。

    富弼气得不行,自己孤身一人,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寸步不让。契丹使者来到宋朝京城,居然一步步退让。这是为何!

    但有一个人站在暗处,隐然观注着这一切,赵祯以功迁富弼为吏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富弼恳切地说道:“增岁币非本臣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不是正在与元昊开战,宋朝不能两面应战,不要说什么纳字,一毛钱也休想从我嘴中得到。

    这是丑事,有什么资格领赏功劳。拒授。

    大家还是知道富弼立了大功的,有的人开始眼红,新任御史中丞王拱辰找到赵祯打小报告,陛下,报告,富弼丧权辱国,不能阻止辽国无理要求,是失职。尤其是陛下只有一个公主,辽国求婚,他居然就答应下来,是大逆不道,应严惩。

    赵祯盯着他大半天。

    富弼官职小,又不象郑朗那样得到圣宠,两人很少单独面谈过。可朕也不是傻子,大半天怒喝一句:“朕为天下生灵,王女非所惜!”

    将王拱辰生生骂走。

    一幕大戏终于落下,另外一场小戏再次上演。

    契丹的问题解决,还有杨守素呢。晏殊进谏,可以谈西夏的事。

    赵祯冷眼相观,对此事他接到郑朗密奏,心中有底细,在看诸位大佬表演,平静地说道:“准。”

    将杨守素召到宫中,几位大佬再次入座。晏殊说道:“杨守素,契丹已经与我朝重新搭成和盟,你们西夏早点诚服,免得我朝集举国大军,攻伐灵兴。”

    受了契丹一肚子窝囊气,晏殊将怒火发泄到了西夏人身上。

    “晏相公,你的小令写得很好,军务大事非你所长。若是宋朝能攻入我西夏,缘边四臣可谓是宋朝中兴四臣,为何无一人攻入我灵州。纵然我国进攻麟府,国内空虚,贵国三路大军集合,仅是小掠韦州城,立即退缩。是谓何故?那时可有契丹人相逼?”

    吓唬谁呢。

    “难道你们西夏不想和?”

    “想和,大家必须拿出诚意。”

    赵祯想抽他耳光子,本来还有怜才之心,现在看到临死不改的奴相,赵祯也渐渐产生厌恶。

    “那你们西夏需要什么?”

    “商榷重开,准许我朝青盐涌入贵国,另外需要贵国赐币,以安我国百姓之心。”没有用贡币与纳币,而用了赐币,反正是岁币。

    “那不可能。”

    “不可能只有战。我国一无所有。顶多退回银夏五州,可以自保,那样最少能坚持与贵国战上十年辰光。”别看俺不是契丹超级帝国,照样能恐吓你。

    十年打下来,元昊肯定只能返回银夏五州,不用征伐,国家也因为战争自动瓦解。但宋朝同样很苦逼,说不定造反的,起义的一大箩筐。

    晏殊气得发呆。

    “退朝吧,”赵祯挥了挥手说道。

    看过表演。心中失望之极,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想求和。大臣无能啊,只能以和为贵。

    ……

    一片黄叶悄无声息从树头落下。

    御苑里到处枯黄。清凉的秋风掠过,莫明的便有了一些惆怅。

    赵祯背着手,看着满树枯黄发呆。苗氏悄悄走到他身后,躬身说道:“臣妾见过陛下。”

    “嗯,这一回你可安心了。”

    “也是你的女儿。”

    福康公主不知道什么,撒娇地跑过来,拽着赵祯的麻袍喊道:“爹爹。”

    赵祯将女儿抱起,其实他心中也舍不得,只有这时候他才恢复了做父亲的那一份温情,将女儿紧紧抱在怀中不放。省怕一放女儿便长翅膀飞走。

    苗氏轻声问道:“为什么不赏富弼?”

    “你也知道?”

    “臣妾听内侍说了一些外面的事。”

    “朕赏了,他不授。”赵祯嘴角有些发苦,对于有些大臣来说,授官是非常困难的。

    “陛下当重用之。”

    “内宫之中,不得问外务。”

    “是。”

    赵祯也不责怪,苗氏过问,是认为富弼谈判得当,保护了自己的女儿才说的,不是真正插手政务。又说道:“用人也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富弼虽好,可脾气直倔。有失温和之气。朕用人不能凭意义用事,得考虑长远。故……”

    没有说。

    吕夷简有吕夷简的不是,晏殊有晏殊的不是,可到哪里找那么十全十美的人?他也不是十年前的他,想当然的做事。结果什么也没有做好,反而惹得天下争议纷纷。

    徐徐说道:“再过五年吧。”

    “五年?”

    “那时候朕还是壮年。”

    “为什么要过五年。”

    赵祯没有回答。后宫的事他不大想管。于是有屁大的事,居然连宫外面街坊里都能知道。今天谈了,说不定明天就会传到市坊去。

    又说道:“还有,郑朗不得去烦忧他,以免言臣攻击。”

    “是,”苗氏心虚的低下头,前段时间还派娘家带了信给郑朗,那敢说?

    正在说着话,一个小黄门跑了过来,说:“陛下,吕相公求见。”

    赵祯离开,吕夷简带了两封急奏而来,一份是范仲淹写来的,一份是郑朗写来的,说的是一件事,元昊大举入寇泾原路。

    “朕早就知道。”

    吕夷简莫明其妙,赵祯又说:“将那个杨守素传来。”

    杨守素被带上来,赵祯将两份急奏扔到他面前说道:“这就是你们西夏人想要的议和诚意?”

    “陛下,臣也不知,恐怕是郑相公将臣强行带到京城,引起国主误会,”杨守素说道。心里面却在打着冷颤,想到,这下子要糟糕。

    吕夷简也耷拉着脑袋,虽说也知道多半是元昊迷惑之计,可自己心底多少抱着幻想,在这件事上自己是失职了。

    赵祯没有空管他的心情,沉声对杨守素说道:“郑朗在奏折上说汉奸一词,说这类人是无国无君无父无母之辈,是乃天下十恶之冠首。朕看到了你,忽然就想到了这一词。”

    杨守素终于冷汗涔涔。

    “郑朗又说,朕杀你是污朕之手,要朕诏书天下,说是你来京后通风报信,泾原路才有备,让朕封你官爵,再将你送回兴州,让你的主子将你杀死,让天下那些卖主求荣的人看一看做奴才做犬的下场!”

    杨守素眼睛发黑,若那样,元昊会将自己撕吃了。

    “但朕是天下君王,天下百姓之父,臣属可以用诡道用兵,朕却要以正道治天下。朕让你回去!来人哪,将他送出京城。”

    赵祯的声音很温和,但一句以正道治天下,却沉重地敲打着杨守素的心。被带出皇宫后,他觉得双腿格外沉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