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清洗
推荐一部挺精彩的历史小说《宋曲》,书号……在这次朝会后的第二天,朝廷正式发布了太子李贤谋逆被抓获,并对其处理的诏令。
</p>
诏令中宣布,除李贤的太子位,废其为庶人,剥夺一些职爵,禁于宫中;改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p>
这份诏令中的意思已经是武则天退让的结果了,最初她是要“杀”李贤的,后来也是准备将李贤流放至岭南,但李治不同意。李治原本是想将李贤降为郡王,这意见武则天不同意,最后李治只能屈服。可以说是诏令中的意思是两人各退了几步的结果,这样的处理意见让李治非常的难过,很受打击,再次卧床不起了,武则天却是精神饱满地处理起李贤谋逆的善后事宜来。
</p>
李贤被废,没任何根基的李显当了太子,李治又卧床不起,很多大臣们又全都战战兢兢中,生怕李贤的事牵连到自己,武则天做起事来顺手顺脚了。
</p>
从东宫搜出来的数百件武器甲胄被运往人流最密集的西市当众焚毁,并将焚毁的原因以布告的形式张贴在长安城内各往,武则天就是要让普天之下的人都看清楚和她作对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p>
李贤身边的近臣非常多,大多都是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原本她就对这些人非常看不顺眼,借着李贤谋逆的机会。武则天借机发动清洗,所有曾和她不合的宰相及其他重臣无不波及。
</p>
太子心腹,位列政事堂的左庶子、检校中书令张大安首先被重处。左庶子、检校中书令的位置自然不保。被革了职,并被降了爵位后,张大安再遭流放,贬为普州刺史。
</p>
因李贤谋反未成形,对其仆从者的处罚也相对轻一点,像张大安这样的大臣,是不会处以极刑了,要是谋反开始付诸行动了就不一样。就如李承乾时那样,作为主要仆从者侯君集就被杀了。
</p>
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戴至德也被罢相,降职为户部侍郎。戴至德是贞观时候的名相戴胄之后,生怕耿直,为官清廉,在任时候做出了许多让人称道的政绩,这也是他能继续在朝中任高官的重要原因,但不再位列政事堂。在朝中的发言权大大地下降了。
</p>
同情李贤,曾在朝会上为李贤求情、并私下议论过此事的郝处俊罢政事,只任太子少保。
</p>
同样不希望重责李贤的李义琰被迫辞相,并申请致仕,告老还乡。
</p>
侍中张文瓘也被免了宰相位,但因为其名声非常不错。多年以来为官的政绩也不俗,在此次李贤谋逆的事件中并没什么参与进去,罪责不大,改任其为大理寺卿。
</p>
参加审查此案的高知周虽然没有被涉及,但因为内疚。随后就提出了辞呈,告老还乡去了。
</p>
积极参与太子谋逆之事的太子洗马刘讷言被流振州,而赵道生等人则被斩首示众。
</p>
太子李贤交游广阔,王公大臣中好友众多,这些人也都逃不过武则天的报复清洗。
</p>
曹王李明、蒋王李炜、东阳公主,乃至一众开国功臣的后人都被牵连进来。全部流放出京。
</p>
曹王李明、蒋王李炜都是李治的弟弟,其中曹王李明因与李贤过于亲密,在担心留有后患的武则天逼近下,自杀身亡。说来曹王李明还是武则天表姐巢剌王妃杨氏唯一的儿子,武则天此举也算是将大义灭亲做到了极致,丝毫不顾及什么“亲戚之情”。
</p>
蒋王李炜被降封为零陵王,贬至黔州,就是后来贵州那地方。
</p>
东阳长公主是李世民的第九女。下嫁高士廉之子高履行,因为长孙无忌之案,东阳公主已经被处罚过一次,此次因为高家再次被牵到李贤的案中,被剥夺邑封,和两个儿子徙置巫州。
</p>
而武则天对高家的处置,堪称手段达到了极致。
</p>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长孙无忌一案中高家已经受了一次打击,但世家大族毕竟根深叶茂,后来李治也有意和解,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担任高官。高士廉生有六子,其中高履行、高审行、高真行在朝中任要职,长孙无忌案时候,高履行被贬,死于永州刺史任上。
</p>
高审行现在任户部侍郎,高真行为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被牵连到李贤案上,武则天顾及李治的“面子”,也不多说,把高政交给其父高真行处理。
</p>
早被皇后铁血手段吓怕的高家已经是惊弓之鸟,为了保全自己,保全高家,每个人都在惩治倒霉亲戚家人方面表现出人性中最残忍的一面。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他们用最血腥的方式来表示和参与谋逆的至亲划清界限。
</p>
倒霉的高政没受到朝廷的处置后,还以为得到了特赦,但他没想到的是,得“特赦”后刚一进门,他的父亲高真行就用佩刀刺向他的咽喉,接着伯父高审行一刀砍入他的小腹,高履行的儿子、高政的堂兄高琁挥刀砍下他的头颅,然后残忍的亲人们把高政这具残缺不全的尸体扔到了大街上,弃之不理,表示他们一家对高政这样大逆不道行为的痛恨,并马上上表向李治和武则天表功。
</p>
武则天是没想到过高家的人会做出此等血腥之事,但高家的事无须她再进一步处理,李治出手了。一向温和的李治被这样冷血、残酷和无耻的举动彻底激怒,马上下旨重处高家一脉,将高政的父亲高真行和伯父高审行及行兄的堂兄高琁统统贬出京。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高琁则被发配到安西大都护府任一名郎将,其他高家的子弟及家眷也全被赶出京,东阳长公主也没能幸免。
</p>
武则天在高家这场残忍的闹剧中收获了她想要的一切,甚至超过了她最初的想象,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高家子弟自相残杀,声名扫地,最后还被贬出京,煊赫一时的高家就这么破败下去,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高家一脉不仅在实力上,而且在精神上都被她完全击倒,而武则天根本还没有出手,就取得了远超她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心机和手段,普天下何人能及!
</p>
有人被清洗,自有很多人在这次宫廷巨变中得到好处,主查此案,迎合了武则天意的薛元超被提为中书令,裴炎因为在查案可表现非常出色,深得武则天的赞赏,被晋职为守侍中,和裴行俭这位同族亲威共同执掌门下省;而另一名武则天亲自提拔上来的能臣李敬玄,被授以为检校中书令,并被封赵国公!
</p>
贺兰敏之因为在查处李贤案中立下了超过所有人的功劳,自然被武则天重奖,原本武则天想授贺兰敏之亲王爵,并令他领尚书右仆射职,但贺兰敏之因为对李贤有点内疚,不想借李贤的事获得晋升,再加上他感觉自己所负的职事太多,身处的位置太高,一再推辞,但武则天不许,只答应不授他亲王爵,最后的授令为:贺兰敏之领守尚书右仆射,兼领兵部尚书、太子左卫率如故,并领左羽林军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
</p>
贺兰敏之的一些亲信也被授以新职,狄仁杰以刑部尚书职参知政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张柬之被授以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骆宾王被授以御史大夫职。
</p>
尚书省六部中,裴行俭兼任吏部尚书,贺兰敏之兼任兵部尚书,狄仁杰任刑部尚书,张柬之任礼部尚书,刘审礼任工部尚书,崔知温任户部尚书,原本反对武则天的人差不多都没有留任了,唯一一个对武则天不太感冒的刘审礼因为此次跟随裴行俭出征,没有被波及,依然官任原职,而且其兼任的检校左卫大将军中的“检校”两字也被除去。
</p>
原来宰相班列中戴至德、张文瓘、张大安、郝处俊、李义琰因故被除相位,新补李敬玄、裴炎、狄仁杰、张柬之,加上留任的侍中裴行俭,尚书右仆射刘仁轨,黄门侍郎来恒,改任中书令的薛元超,户部尚书崔知温也挂了个同中书门下三品,再加贺兰敏之,人数依然没变,不过其中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除相位的都是反对武则天干政的人,新补的基本都是支持,或者不反对武则天干政的人。
</p>
可以说在这次宫变中,武则天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p>
太子李显主要的幕僚有:左庶子、尚书右仆射刘仁轨,中书令、左庶子薛元超,右庶子、黄门侍郎来恒,右庶子、侍中裴炎,太子宾客李敬玄、狄仁杰、张柬之等人。可以说太子的属官大多都是武则天的亲信。
</p>
此次过李贤的事件,朝中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大臣被去了大半,那些不赞成武则天干政的大臣,暂时也收敛了性子,无论在朝会时候,还是其他时刻,都不敢站出来反对武则天。
</p>
可以说,武则天在这次事件中取得的收获,比她原来预计的要多出好几成。
</p>
而贺兰敏之也在此次事件中收获颇多,不但两位亲自栽培的人狄仁杰、张柬之位列政事堂,骆宾王任御史大夫了,其他不少人也被授以了新职。因他举荐,李多祚任检校右羽林军大将军职,程务挺任左武卫大将军,李谨行任右卫大将军,刘冕为左千牛卫将军,李敬猷为右千牛卫将军,黑齿常之为右武卫大将军。其他不少的亲信也被安插在长安诸卫中,职位从将军到中郎将都有。
</p>
对于武则天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对贺兰敏之来讲,也可以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形容……(未完待续)RQ</p>
</p>
诏令中宣布,除李贤的太子位,废其为庶人,剥夺一些职爵,禁于宫中;改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p>
这份诏令中的意思已经是武则天退让的结果了,最初她是要“杀”李贤的,后来也是准备将李贤流放至岭南,但李治不同意。李治原本是想将李贤降为郡王,这意见武则天不同意,最后李治只能屈服。可以说是诏令中的意思是两人各退了几步的结果,这样的处理意见让李治非常的难过,很受打击,再次卧床不起了,武则天却是精神饱满地处理起李贤谋逆的善后事宜来。
</p>
李贤被废,没任何根基的李显当了太子,李治又卧床不起,很多大臣们又全都战战兢兢中,生怕李贤的事牵连到自己,武则天做起事来顺手顺脚了。
</p>
从东宫搜出来的数百件武器甲胄被运往人流最密集的西市当众焚毁,并将焚毁的原因以布告的形式张贴在长安城内各往,武则天就是要让普天之下的人都看清楚和她作对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p>
李贤身边的近臣非常多,大多都是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原本她就对这些人非常看不顺眼,借着李贤谋逆的机会。武则天借机发动清洗,所有曾和她不合的宰相及其他重臣无不波及。
</p>
太子心腹,位列政事堂的左庶子、检校中书令张大安首先被重处。左庶子、检校中书令的位置自然不保。被革了职,并被降了爵位后,张大安再遭流放,贬为普州刺史。
</p>
因李贤谋反未成形,对其仆从者的处罚也相对轻一点,像张大安这样的大臣,是不会处以极刑了,要是谋反开始付诸行动了就不一样。就如李承乾时那样,作为主要仆从者侯君集就被杀了。
</p>
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戴至德也被罢相,降职为户部侍郎。戴至德是贞观时候的名相戴胄之后,生怕耿直,为官清廉,在任时候做出了许多让人称道的政绩,这也是他能继续在朝中任高官的重要原因,但不再位列政事堂。在朝中的发言权大大地下降了。
</p>
同情李贤,曾在朝会上为李贤求情、并私下议论过此事的郝处俊罢政事,只任太子少保。
</p>
同样不希望重责李贤的李义琰被迫辞相,并申请致仕,告老还乡。
</p>
侍中张文瓘也被免了宰相位,但因为其名声非常不错。多年以来为官的政绩也不俗,在此次李贤谋逆的事件中并没什么参与进去,罪责不大,改任其为大理寺卿。
</p>
参加审查此案的高知周虽然没有被涉及,但因为内疚。随后就提出了辞呈,告老还乡去了。
</p>
积极参与太子谋逆之事的太子洗马刘讷言被流振州,而赵道生等人则被斩首示众。
</p>
太子李贤交游广阔,王公大臣中好友众多,这些人也都逃不过武则天的报复清洗。
</p>
曹王李明、蒋王李炜、东阳公主,乃至一众开国功臣的后人都被牵连进来。全部流放出京。
</p>
曹王李明、蒋王李炜都是李治的弟弟,其中曹王李明因与李贤过于亲密,在担心留有后患的武则天逼近下,自杀身亡。说来曹王李明还是武则天表姐巢剌王妃杨氏唯一的儿子,武则天此举也算是将大义灭亲做到了极致,丝毫不顾及什么“亲戚之情”。
</p>
蒋王李炜被降封为零陵王,贬至黔州,就是后来贵州那地方。
</p>
东阳长公主是李世民的第九女。下嫁高士廉之子高履行,因为长孙无忌之案,东阳公主已经被处罚过一次,此次因为高家再次被牵到李贤的案中,被剥夺邑封,和两个儿子徙置巫州。
</p>
而武则天对高家的处置,堪称手段达到了极致。
</p>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长孙无忌一案中高家已经受了一次打击,但世家大族毕竟根深叶茂,后来李治也有意和解,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担任高官。高士廉生有六子,其中高履行、高审行、高真行在朝中任要职,长孙无忌案时候,高履行被贬,死于永州刺史任上。
</p>
高审行现在任户部侍郎,高真行为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被牵连到李贤案上,武则天顾及李治的“面子”,也不多说,把高政交给其父高真行处理。
</p>
早被皇后铁血手段吓怕的高家已经是惊弓之鸟,为了保全自己,保全高家,每个人都在惩治倒霉亲戚家人方面表现出人性中最残忍的一面。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他们用最血腥的方式来表示和参与谋逆的至亲划清界限。
</p>
倒霉的高政没受到朝廷的处置后,还以为得到了特赦,但他没想到的是,得“特赦”后刚一进门,他的父亲高真行就用佩刀刺向他的咽喉,接着伯父高审行一刀砍入他的小腹,高履行的儿子、高政的堂兄高琁挥刀砍下他的头颅,然后残忍的亲人们把高政这具残缺不全的尸体扔到了大街上,弃之不理,表示他们一家对高政这样大逆不道行为的痛恨,并马上上表向李治和武则天表功。
</p>
武则天是没想到过高家的人会做出此等血腥之事,但高家的事无须她再进一步处理,李治出手了。一向温和的李治被这样冷血、残酷和无耻的举动彻底激怒,马上下旨重处高家一脉,将高政的父亲高真行和伯父高审行及行兄的堂兄高琁统统贬出京。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高琁则被发配到安西大都护府任一名郎将,其他高家的子弟及家眷也全被赶出京,东阳长公主也没能幸免。
</p>
武则天在高家这场残忍的闹剧中收获了她想要的一切,甚至超过了她最初的想象,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高家子弟自相残杀,声名扫地,最后还被贬出京,煊赫一时的高家就这么破败下去,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高家一脉不仅在实力上,而且在精神上都被她完全击倒,而武则天根本还没有出手,就取得了远超她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心机和手段,普天下何人能及!
</p>
有人被清洗,自有很多人在这次宫廷巨变中得到好处,主查此案,迎合了武则天意的薛元超被提为中书令,裴炎因为在查案可表现非常出色,深得武则天的赞赏,被晋职为守侍中,和裴行俭这位同族亲威共同执掌门下省;而另一名武则天亲自提拔上来的能臣李敬玄,被授以为检校中书令,并被封赵国公!
</p>
贺兰敏之因为在查处李贤案中立下了超过所有人的功劳,自然被武则天重奖,原本武则天想授贺兰敏之亲王爵,并令他领尚书右仆射职,但贺兰敏之因为对李贤有点内疚,不想借李贤的事获得晋升,再加上他感觉自己所负的职事太多,身处的位置太高,一再推辞,但武则天不许,只答应不授他亲王爵,最后的授令为:贺兰敏之领守尚书右仆射,兼领兵部尚书、太子左卫率如故,并领左羽林军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
</p>
贺兰敏之的一些亲信也被授以新职,狄仁杰以刑部尚书职参知政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张柬之被授以礼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骆宾王被授以御史大夫职。
</p>
尚书省六部中,裴行俭兼任吏部尚书,贺兰敏之兼任兵部尚书,狄仁杰任刑部尚书,张柬之任礼部尚书,刘审礼任工部尚书,崔知温任户部尚书,原本反对武则天的人差不多都没有留任了,唯一一个对武则天不太感冒的刘审礼因为此次跟随裴行俭出征,没有被波及,依然官任原职,而且其兼任的检校左卫大将军中的“检校”两字也被除去。
</p>
原来宰相班列中戴至德、张文瓘、张大安、郝处俊、李义琰因故被除相位,新补李敬玄、裴炎、狄仁杰、张柬之,加上留任的侍中裴行俭,尚书右仆射刘仁轨,黄门侍郎来恒,改任中书令的薛元超,户部尚书崔知温也挂了个同中书门下三品,再加贺兰敏之,人数依然没变,不过其中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除相位的都是反对武则天干政的人,新补的基本都是支持,或者不反对武则天干政的人。
</p>
可以说在这次宫变中,武则天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p>
太子李显主要的幕僚有:左庶子、尚书右仆射刘仁轨,中书令、左庶子薛元超,右庶子、黄门侍郎来恒,右庶子、侍中裴炎,太子宾客李敬玄、狄仁杰、张柬之等人。可以说太子的属官大多都是武则天的亲信。
</p>
此次过李贤的事件,朝中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大臣被去了大半,那些不赞成武则天干政的大臣,暂时也收敛了性子,无论在朝会时候,还是其他时刻,都不敢站出来反对武则天。
</p>
可以说,武则天在这次事件中取得的收获,比她原来预计的要多出好几成。
</p>
而贺兰敏之也在此次事件中收获颇多,不但两位亲自栽培的人狄仁杰、张柬之位列政事堂,骆宾王任御史大夫了,其他不少人也被授以了新职。因他举荐,李多祚任检校右羽林军大将军职,程务挺任左武卫大将军,李谨行任右卫大将军,刘冕为左千牛卫将军,李敬猷为右千牛卫将军,黑齿常之为右武卫大将军。其他不少的亲信也被安插在长安诸卫中,职位从将军到中郎将都有。
</p>
对于武则天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对贺兰敏之来讲,也可以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形容……(未完待续)R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