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复活灭绝动物(二)
叶泉看到龙鹰集团发布的新闻,不由来了兴趣,他对龙鹰集团能抢在其它几国的科学家之前,取得复活猛犸象这一成就毫不意外。<>
当初闯进“潜龙”基地时,龙鹰集团在跨物种基因移植上面的先进程度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就连生物型战斗机器——“兽人”都成功研究了出来。
相比之下,复活拥有冰冻残骸的猛犸象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建立了大型生物实验室后,叶泉偶尔也曾冒出一些念头,能不能利用这些超时代的生物技术去复活恐龙?
他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影《侏罗纪公园》时的震撼,当时幻想着自己能去那个岛上冒险一番就太好了,相信这也是每一个看过这电影的少年,心中的梦想。
不过恐龙已经灭绝了上千万年,现在只剩下一些冷冰冰的化石,对现今的生物技术来说,要做到复活的难度也太高了,叶泉还不想吓到全世界的人。
倒是近代许多知名的灭绝动物,或多或少还留存着一些残骸,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所缺的无非是时间和财力。
现在龙鹰集团开了头,叶泉心底自然不愿落后,决定也复活一些灭绝动物,然后拿出来让世人开开眼界。
同时,还可以打击一下正在恢复元气的龙鹰集团。
那头猛犸象胎儿不是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出生吗?这段时间足够叶泉先复活一种灭绝动物,把风头抢过来了。
至于那些对复活灭绝动物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叶泉懒得理会。这事连科学界自己都统一不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是争不完的,还不如用行动去实践,对别人来说也许是劳民伤财之举,但对叶泉来说,并不太困难。
叶泉先找来侯明、何诚等生物方面的专家,询问灭绝动物的复活问题,侯明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以生物实验室现在掌握的技术,只要召集人员,研究一段时间,别说那些存在肌肉组织等残骸的近代灭绝动物,就是恐龙等远古已灭绝的动物,也可以通过完整化石中存在的骨髓组织,提取dna残片,再利用先进的基因逆向工程,通过鸸鹋等鸟类的基因向前追溯,只要一些小的改变。植入改造dna,就能克隆出远古的恐龙。只是研究时间需要久一点。”
鸟类基因中拥有遗传记忆,大多数反映恐龙特征的基因仍然存在,只是处于休眠状况或稍有改变,偶尔变异才产生返祖现象。
叶泉听了顿时精神一振,让生物实验室加快了生物克隆方面的研究,要求赶在那头猛犸象出生之前,复活一种近代灭绝动物。
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以及工业革命时代后,因为砍伐森林、改造环境、猎杀以及携带病毒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灭绝。
由于时间并不长,其中不少灭绝动物的标本还有软组织等,得到了保存,这对复活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北美旅鸽,这种喜欢旅行的鸟类,19世纪时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旅鸽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在欧洲人到达之前,曾达到50亿以上的惊人数量。它们结群飞行时最大的鸟群覆盖面积宽达1.6公里,长达500公里,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才能穿过一个地区。
曾有拓荒者在荒野里赶着马车行走时,遇到的旅鸽群遮住了太阳达几个小时,在当时,“遮天蔽日”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实际的描述语。
由于肉味鲜美,人们想尽各种方法屠杀旅鸽,枪杀、炮轰、火烧、放毒、网捕、**……最为痛心的是,人们经常为了取乐而猎杀旅鸽,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5万只,有人一天便射杀500只。
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每天有5万只旅鸽被杀死,这种情况持续了5个月。
被捕杀的旅鸽不仅供人类自己食用,还用来喂猪。这种令人发指的杀戮过程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县的郊外林地里,一位14岁的少年猎人用自己的气枪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鸽,这是至今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鸽的记录。
最后剩下一对人工饲养的旅鸽在留下一个幼雏和几个未孵化出来的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给它们的幼雏起了一个名字叫“玛莎”,“玛莎”于1914年9月1日在利坚国辛辛那提公园死亡。
懊丧的利坚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现在不少博物馆还保存有旅鸽的标本。
袋狼又名塔斯马尼亚虎,70多年前才完全灭绝,最后一头袋狼死于1936年,这意味着有一些保存良好的组织可供取得优质的dna。
全世界很多博物馆中有袋狼的标本,它们的代孕母亲也很好找。
恐鸟是数种新西兰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已知有十种大小差异不同的种类,其中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大得多,可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鸟。小型的恐鸟则只有火鸡大小。
直到18世纪初,仍有几万只恐鸟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恐鸟肉多而鲜美,毛利人上岛之后,就把这些不幸的长有羽毛的庞然大物,视为最好的猎物之一。
到了18世纪末,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估计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
这种不能飞的鸟的dna很容易找到,因为新西兰各地阴暗干燥的洞穴里,都有保存完好的残骸、骨头,甚至蛋。
哈斯特巨鹰与恐鸟一样,共同生活在约数百年前的新西兰,它位居当地的食物链之首,主要捕杀恐鸟为食,当时基本上没有天敌。
哈斯特鹰外形上与现代鹰比较接近,其翼展达到3米长,站立起来达1.4米,最大的哈斯特鹰重达18公斤,比现代任何鹰类的身体都要重,也是迄今为止体型最大的食肉鸟类。
哈斯特鹰在1500年左右,因为食物——恐鸟的来源逐渐减少而灭绝,也可能是遭到当地人类的猎捕,因为这种巨大的掠食者被认为会威胁到毛利人的安全。
2013年,英国曾拍卖过一枚象鸟蛋,这枚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蛋”拍下了10万美元的高价。
这枚巨大的象鸟蛋直径约21厘米,高30厘米,相当于7个鸵鸟蛋,120个普通鸡蛋,或者12000个蜂鸟蛋那么大,甚至大过了恐龙蛋。
象鸟又名隆鸟,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内一种巨型、不会飞的鸟,曾被认为是世界所存在过最大的鸟类,直到2006年的十月才被骇鸟比下去,有三米高以及重于半吨的体重。
到了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数量增至以前的十几倍,这促使他们的加快了开发自然、掠夺自然资源的进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家田,使象鸟无家可归,逐渐走向灭绝。
1649年,是当地居民能够捕杀到象鸟的最后一年。但据说在200年后的1849年,曾有人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的森林中发现过一枚象鸟蛋,可惜的是没有发现成鸟。
自此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象鸟的足迹,它的世界第一大鸟的称号也在人类的干涉之下让给了鸵鸟。
斑驴又叫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等,是生活在南部非洲一种动物,其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这跟驴和斑马杂交生出来的斑驴后代不同,斑驴是一种**物种,。
斑驴的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70千米,有“草原骑士”之称。
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
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到了19世纪的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70年代末期被射杀,而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在1883年的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动物园里。
这些都是近代因人类因素而灭绝的动物中极少数的例子,更多的就无数统计了。(未完待续。。)u
当初闯进“潜龙”基地时,龙鹰集团在跨物种基因移植上面的先进程度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就连生物型战斗机器——“兽人”都成功研究了出来。
相比之下,复活拥有冰冻残骸的猛犸象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建立了大型生物实验室后,叶泉偶尔也曾冒出一些念头,能不能利用这些超时代的生物技术去复活恐龙?
他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影《侏罗纪公园》时的震撼,当时幻想着自己能去那个岛上冒险一番就太好了,相信这也是每一个看过这电影的少年,心中的梦想。
不过恐龙已经灭绝了上千万年,现在只剩下一些冷冰冰的化石,对现今的生物技术来说,要做到复活的难度也太高了,叶泉还不想吓到全世界的人。
倒是近代许多知名的灭绝动物,或多或少还留存着一些残骸,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所缺的无非是时间和财力。
现在龙鹰集团开了头,叶泉心底自然不愿落后,决定也复活一些灭绝动物,然后拿出来让世人开开眼界。
同时,还可以打击一下正在恢复元气的龙鹰集团。
那头猛犸象胎儿不是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出生吗?这段时间足够叶泉先复活一种灭绝动物,把风头抢过来了。
至于那些对复活灭绝动物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叶泉懒得理会。这事连科学界自己都统一不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是争不完的,还不如用行动去实践,对别人来说也许是劳民伤财之举,但对叶泉来说,并不太困难。
叶泉先找来侯明、何诚等生物方面的专家,询问灭绝动物的复活问题,侯明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以生物实验室现在掌握的技术,只要召集人员,研究一段时间,别说那些存在肌肉组织等残骸的近代灭绝动物,就是恐龙等远古已灭绝的动物,也可以通过完整化石中存在的骨髓组织,提取dna残片,再利用先进的基因逆向工程,通过鸸鹋等鸟类的基因向前追溯,只要一些小的改变。植入改造dna,就能克隆出远古的恐龙。只是研究时间需要久一点。”
鸟类基因中拥有遗传记忆,大多数反映恐龙特征的基因仍然存在,只是处于休眠状况或稍有改变,偶尔变异才产生返祖现象。
叶泉听了顿时精神一振,让生物实验室加快了生物克隆方面的研究,要求赶在那头猛犸象出生之前,复活一种近代灭绝动物。
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以及工业革命时代后,因为砍伐森林、改造环境、猎杀以及携带病毒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灭绝。
由于时间并不长,其中不少灭绝动物的标本还有软组织等,得到了保存,这对复活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北美旅鸽,这种喜欢旅行的鸟类,19世纪时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旅鸽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在欧洲人到达之前,曾达到50亿以上的惊人数量。它们结群飞行时最大的鸟群覆盖面积宽达1.6公里,长达500公里,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才能穿过一个地区。
曾有拓荒者在荒野里赶着马车行走时,遇到的旅鸽群遮住了太阳达几个小时,在当时,“遮天蔽日”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实际的描述语。
由于肉味鲜美,人们想尽各种方法屠杀旅鸽,枪杀、炮轰、火烧、放毒、网捕、**……最为痛心的是,人们经常为了取乐而猎杀旅鸽,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5万只,有人一天便射杀500只。
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每天有5万只旅鸽被杀死,这种情况持续了5个月。
被捕杀的旅鸽不仅供人类自己食用,还用来喂猪。这种令人发指的杀戮过程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县的郊外林地里,一位14岁的少年猎人用自己的气枪打下了一只野生旅鸽,这是至今为止最后一例野生旅鸽的记录。
最后剩下一对人工饲养的旅鸽在留下一个幼雏和几个未孵化出来的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给它们的幼雏起了一个名字叫“玛莎”,“玛莎”于1914年9月1日在利坚国辛辛那提公园死亡。
懊丧的利坚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现在不少博物馆还保存有旅鸽的标本。
袋狼又名塔斯马尼亚虎,70多年前才完全灭绝,最后一头袋狼死于1936年,这意味着有一些保存良好的组织可供取得优质的dna。
全世界很多博物馆中有袋狼的标本,它们的代孕母亲也很好找。
恐鸟是数种新西兰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已知有十种大小差异不同的种类,其中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大得多,可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鸟。小型的恐鸟则只有火鸡大小。
直到18世纪初,仍有几万只恐鸟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恐鸟肉多而鲜美,毛利人上岛之后,就把这些不幸的长有羽毛的庞然大物,视为最好的猎物之一。
到了18世纪末,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估计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彻底灭绝。
这种不能飞的鸟的dna很容易找到,因为新西兰各地阴暗干燥的洞穴里,都有保存完好的残骸、骨头,甚至蛋。
哈斯特巨鹰与恐鸟一样,共同生活在约数百年前的新西兰,它位居当地的食物链之首,主要捕杀恐鸟为食,当时基本上没有天敌。
哈斯特鹰外形上与现代鹰比较接近,其翼展达到3米长,站立起来达1.4米,最大的哈斯特鹰重达18公斤,比现代任何鹰类的身体都要重,也是迄今为止体型最大的食肉鸟类。
哈斯特鹰在1500年左右,因为食物——恐鸟的来源逐渐减少而灭绝,也可能是遭到当地人类的猎捕,因为这种巨大的掠食者被认为会威胁到毛利人的安全。
2013年,英国曾拍卖过一枚象鸟蛋,这枚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蛋”拍下了10万美元的高价。
这枚巨大的象鸟蛋直径约21厘米,高30厘米,相当于7个鸵鸟蛋,120个普通鸡蛋,或者12000个蜂鸟蛋那么大,甚至大过了恐龙蛋。
象鸟又名隆鸟,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内一种巨型、不会飞的鸟,曾被认为是世界所存在过最大的鸟类,直到2006年的十月才被骇鸟比下去,有三米高以及重于半吨的体重。
到了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数量增至以前的十几倍,这促使他们的加快了开发自然、掠夺自然资源的进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家田,使象鸟无家可归,逐渐走向灭绝。
1649年,是当地居民能够捕杀到象鸟的最后一年。但据说在200年后的1849年,曾有人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的森林中发现过一枚象鸟蛋,可惜的是没有发现成鸟。
自此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象鸟的足迹,它的世界第一大鸟的称号也在人类的干涉之下让给了鸵鸟。
斑驴又叫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等,是生活在南部非洲一种动物,其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这跟驴和斑马杂交生出来的斑驴后代不同,斑驴是一种**物种,。
斑驴的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70千米,有“草原骑士”之称。
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
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到了19世纪的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70年代末期被射杀,而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在1883年的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动物园里。
这些都是近代因人类因素而灭绝的动物中极少数的例子,更多的就无数统计了。(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