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改变对华政策
亨利亲王原本要去中国,肯定是询问调查了不少关于中国的资料,此时正好用上了。
听到威廉二世问话,他不慌不忙的回道:“中国其他几支军队都没有什么,与帝**队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但是唯独中国的定辽军,在魏季尘此人的带领之下,训练方法竟然比起帝**队来,还要严苛,如今他们也经过了检验,确实是一支与帝**队不相上下的强军啊。”
威廉二世不信的问道:“定辽军有如此厉害?”
德国人向来以他们的陆军为傲,此时亨利竟然说定辽军与德国陆军不相上下,相信无论哪个德国人都会不以为然的。
而亨利却慎重的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定辽军中的德国教练上报的。
他们上报的情报里面,对定辽军赞誉有加,甚至提出帝**队要向定辽军学习。
一开始亨利亲王还不以为意,但是当定辽军入台湾之后,快速的解决了日本军队之后,就由不得亨利心中起了一些改变。
亨利继续说道:“俄国人现在与帝国越行越远,和法国越走越近,有情报显示,不久前他们又从法国人那里贷了一笔很大的款,对于俄国人的态度,帝国还是需要多加考虑的,再加上中**队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因此,我建议陛下对中国的态度还是改变一下。”
威廉二世先是冷哼一声,对俄国人表示不满,不无讥讽的说道:“俄国人欠了法国佬的债,所以也变得没有骨气了,现在又要去求中**队帮忙,俄国不愧是沦为欧洲三流的国家啊。”
“至于中国。”
威廉二世一时间也做不出决定来,要他放弃,他心有不甘啊,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借口,又好不容易让军队事实上的占领胶州湾。
就如此放弃,恐怕连上帝也不会答应啊。
但是,亨利又说得不错。
“陛下,”
亨利叫了一声,想到自己怀里揣着中国人十多万两的公关费,觉得还是要做一点事,否则连上帝也不会放过他。
威廉二世疑惑的看向他,等着他继续说。
“李鸿章不久前表示愿意与帝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鸿章来到德国之后,先后与俾斯麦、亨利等对德国政府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见面,他自然把中国那一套都带过来了。
而亨利亲王原本就不赞同以武力迫使中国就范,因此也就装着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这笔公关费。
清政府不肯在领土上面让步,但是却愿意在其他方面给德国政府一些好处。
在亨利看来,这简直就是大好事一件,何必要弄得两败俱伤,不如闷声发大财的好。
“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威廉二世有些好奇的问道。
“中国人准备修建好几条铁路,愿意采购帝国的材质和火车,另外一方面,清政府欢迎帝国公司前去勘察中国矿产资源,以股份合作制度,优先出口这些战略资源到帝国。”
威廉二世来了精神,他之所以想占领胶州湾,除了想在远东有一块海军基地外,更重要的是窥视那里的资源。
现在中国人愿意和德国公司合作,虽然要一定的花费,但对德国这个战略资源困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
“那中国人需要一些什么呢?”
威廉二世虽然心中高兴,但是还没到忘乎所以的程度。
既然在名义上是合作,当然是各取所需了。
亨利一笑,毫不在意的回道:“中国人还能要什么,除了枪炮船舰之外,我想不出他们还想要什么了。”
“那倒是。”
威廉二世同意的敲了敲桌子。
清政府已经向德国订购了好几艘舰船,这些都是钱啊。
德国人巴不得清政府把所有的订单都往他们身上扔,奈何,清政府为了平衡,又向英国订购了不少的军舰,要是能够把这些生意都弄过来,德国政府的收入绝对不菲。
亨利眼珠一转,说道:“这次中国人除了想购买一些枪炮生产线工艺图纸和战列舰外,还希望我们帮助他们恢复扩大他们的旅顺船坞。”
这是魏季尘和刘步蟾商议之后,提出来的要求,虽然魏季尘能够从系统中购买船坞等,但是没有人才,一切都是枉然啊。
德国人来帮助修筑船坞,正好能够让中方技术人员多学习一些东西,等到自己要建造船坞、造船厂的时候,自然就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了。
威廉二世想了想,确认道:“是之前中日战争时,中国被破坏的那个船坞?”
“正是!”
“还是等到如今的中日战争结束之后再说这些事吧。”威廉虽然心动,但是还想最大的争取一些利益。
“陛下,中国人也开始和美国人接触,要是我们不积极回应,这笔大生意就会落入美国佬的口袋中,对我们的损失不可估量啊。”
“那好吧,就由你全权负责此事,与李鸿章接触,要是能拖到战争结束之后才确定更好。”
见大事已定,亨利大喜,他还等着拿收尾的钱呢!当然是越快办好越好了,那里还管战争结不结束。
中**队击败日本军队,收复台湾,让列强各国都起了一丝好奇心,究竟这个国家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发生些什么事呢,竟然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差距。
列强对中国的态度都稍微发生了些改变,以前是不把中国当人看,现在是稍微当成人看了。
列强各国开始注意到定辽军的势力,而英国方面,在莫德的推动下,更是先走一步,开始与辽东相接触。
不去管国外,国内对魏季尘的热捧却在继续,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自从定辽军收复台北之后,各地的大小报纸几乎都是围着魏季尘,围着定辽军转。
收复了台北,各地民众认为就已经收复了台湾,至于台湾上面还有一些日本军队,那就是盘踞在那里的余孽了。
各地报纸,尤其是辽东方面的报纸,把魏季尘夸得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很多报纸都吹捧过头了,要不是李云飞严厉把关,相信还有很多超出规格的文章会刊载出来。
李云飞知道,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度,收复台湾这份大功劳决定不能被清政府据为己有,更不能让清政府乘机收取民心,但是也不能让定辽军的实力一下子暴露得精光。
因此,这段时间有的李云飞头疼的了。
谭嗣同和林知行却不管这些,有了林知行的《新视野》,早就注定了魏季尘时常要上这份报纸了。
《新视野》已经成为辽东,甚至整个东北地区,最有名、发行量最大最广的一份报纸,已经成为了辽东政府的喉舌。
为了把这份报纸办成大众之报,林知行可是煞费苦心,首先完全就是在亏本卖报,其次,一些版面,谭嗣同建议使用白话文,能够让民众很清楚的了解其中的意思。
当然,一份报纸光有文字也是不行的,还得图文并茂,你看不懂字没有关系,总看得懂图片吧。
《新视野》也因此被一些文人所诟病,认为是一份粗鄙之报,但是,他们一边骂却一边买个不停。
听到威廉二世问话,他不慌不忙的回道:“中国其他几支军队都没有什么,与帝**队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但是唯独中国的定辽军,在魏季尘此人的带领之下,训练方法竟然比起帝**队来,还要严苛,如今他们也经过了检验,确实是一支与帝**队不相上下的强军啊。”
威廉二世不信的问道:“定辽军有如此厉害?”
德国人向来以他们的陆军为傲,此时亨利竟然说定辽军与德国陆军不相上下,相信无论哪个德国人都会不以为然的。
而亨利却慎重的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定辽军中的德国教练上报的。
他们上报的情报里面,对定辽军赞誉有加,甚至提出帝**队要向定辽军学习。
一开始亨利亲王还不以为意,但是当定辽军入台湾之后,快速的解决了日本军队之后,就由不得亨利心中起了一些改变。
亨利继续说道:“俄国人现在与帝国越行越远,和法国越走越近,有情报显示,不久前他们又从法国人那里贷了一笔很大的款,对于俄国人的态度,帝国还是需要多加考虑的,再加上中**队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因此,我建议陛下对中国的态度还是改变一下。”
威廉二世先是冷哼一声,对俄国人表示不满,不无讥讽的说道:“俄国人欠了法国佬的债,所以也变得没有骨气了,现在又要去求中**队帮忙,俄国不愧是沦为欧洲三流的国家啊。”
“至于中国。”
威廉二世一时间也做不出决定来,要他放弃,他心有不甘啊,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借口,又好不容易让军队事实上的占领胶州湾。
就如此放弃,恐怕连上帝也不会答应啊。
但是,亨利又说得不错。
“陛下,”
亨利叫了一声,想到自己怀里揣着中国人十多万两的公关费,觉得还是要做一点事,否则连上帝也不会放过他。
威廉二世疑惑的看向他,等着他继续说。
“李鸿章不久前表示愿意与帝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鸿章来到德国之后,先后与俾斯麦、亨利等对德国政府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见面,他自然把中国那一套都带过来了。
而亨利亲王原本就不赞同以武力迫使中国就范,因此也就装着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这笔公关费。
清政府不肯在领土上面让步,但是却愿意在其他方面给德国政府一些好处。
在亨利看来,这简直就是大好事一件,何必要弄得两败俱伤,不如闷声发大财的好。
“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威廉二世有些好奇的问道。
“中国人准备修建好几条铁路,愿意采购帝国的材质和火车,另外一方面,清政府欢迎帝国公司前去勘察中国矿产资源,以股份合作制度,优先出口这些战略资源到帝国。”
威廉二世来了精神,他之所以想占领胶州湾,除了想在远东有一块海军基地外,更重要的是窥视那里的资源。
现在中国人愿意和德国公司合作,虽然要一定的花费,但对德国这个战略资源困乏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
“那中国人需要一些什么呢?”
威廉二世虽然心中高兴,但是还没到忘乎所以的程度。
既然在名义上是合作,当然是各取所需了。
亨利一笑,毫不在意的回道:“中国人还能要什么,除了枪炮船舰之外,我想不出他们还想要什么了。”
“那倒是。”
威廉二世同意的敲了敲桌子。
清政府已经向德国订购了好几艘舰船,这些都是钱啊。
德国人巴不得清政府把所有的订单都往他们身上扔,奈何,清政府为了平衡,又向英国订购了不少的军舰,要是能够把这些生意都弄过来,德国政府的收入绝对不菲。
亨利眼珠一转,说道:“这次中国人除了想购买一些枪炮生产线工艺图纸和战列舰外,还希望我们帮助他们恢复扩大他们的旅顺船坞。”
这是魏季尘和刘步蟾商议之后,提出来的要求,虽然魏季尘能够从系统中购买船坞等,但是没有人才,一切都是枉然啊。
德国人来帮助修筑船坞,正好能够让中方技术人员多学习一些东西,等到自己要建造船坞、造船厂的时候,自然就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了。
威廉二世想了想,确认道:“是之前中日战争时,中国被破坏的那个船坞?”
“正是!”
“还是等到如今的中日战争结束之后再说这些事吧。”威廉虽然心动,但是还想最大的争取一些利益。
“陛下,中国人也开始和美国人接触,要是我们不积极回应,这笔大生意就会落入美国佬的口袋中,对我们的损失不可估量啊。”
“那好吧,就由你全权负责此事,与李鸿章接触,要是能拖到战争结束之后才确定更好。”
见大事已定,亨利大喜,他还等着拿收尾的钱呢!当然是越快办好越好了,那里还管战争结不结束。
中**队击败日本军队,收复台湾,让列强各国都起了一丝好奇心,究竟这个国家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发生些什么事呢,竟然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差距。
列强对中国的态度都稍微发生了些改变,以前是不把中国当人看,现在是稍微当成人看了。
列强各国开始注意到定辽军的势力,而英国方面,在莫德的推动下,更是先走一步,开始与辽东相接触。
不去管国外,国内对魏季尘的热捧却在继续,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自从定辽军收复台北之后,各地的大小报纸几乎都是围着魏季尘,围着定辽军转。
收复了台北,各地民众认为就已经收复了台湾,至于台湾上面还有一些日本军队,那就是盘踞在那里的余孽了。
各地报纸,尤其是辽东方面的报纸,把魏季尘夸得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很多报纸都吹捧过头了,要不是李云飞严厉把关,相信还有很多超出规格的文章会刊载出来。
李云飞知道,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度,收复台湾这份大功劳决定不能被清政府据为己有,更不能让清政府乘机收取民心,但是也不能让定辽军的实力一下子暴露得精光。
因此,这段时间有的李云飞头疼的了。
谭嗣同和林知行却不管这些,有了林知行的《新视野》,早就注定了魏季尘时常要上这份报纸了。
《新视野》已经成为辽东,甚至整个东北地区,最有名、发行量最大最广的一份报纸,已经成为了辽东政府的喉舌。
为了把这份报纸办成大众之报,林知行可是煞费苦心,首先完全就是在亏本卖报,其次,一些版面,谭嗣同建议使用白话文,能够让民众很清楚的了解其中的意思。
当然,一份报纸光有文字也是不行的,还得图文并茂,你看不懂字没有关系,总看得懂图片吧。
《新视野》也因此被一些文人所诟病,认为是一份粗鄙之报,但是,他们一边骂却一边买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