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回 皇家昌明戏班
汤显祖的《还魂记》终于写完了第五十五出戏,也就是最末一出戏。【请 记住dukankAn.com】这天,张居正丞相来到汤显祖的书房,二人客套一番后转入正题:
“汤先生,剧本写得怎么样了?”
“丞相来得正好,我刚准备来找你,剧本刚刚昨天写完最后一出戏,丞相看看。”汤显祖把《还魂记》书稿递给张丞相。
“写了多少出戏?”
“五十五出。最后一出戏是圆驾。”
张丞相首先把全书粗略地翻了翻,然后把目光停留在开头的《题记》: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好呀,好!先生思维如此深邃,文辞如此奇丽,真乃千古奇文也。”张丞相连声赞叹。张丞相又翻到最末一出戏:“圆驾?这标题有意思。”张丞相继续看正文:
“〔净、丑扮将军持金瓜上〕‘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万岁爷升朝,在此直殿。
【北点绛唇】〔末上〕宝殿云开,御炉烟霭,乾坤泰。
〔回身拜介〕日影金阶,早唱道黄门拜。
〔集唐〕‘鸾凤旌旗拂晓陈韦元旦,传闻阙下降丝纶刘长卿。兴王会净妖氛气杜甫,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
“好呀,好!把唐代第一流文士都牵扯进来了。敢问先生,可以排练了吗?”
“可以了,只是……”
“不要担心,剧团问题你不用操心,到时候先生去排练场指导指导就行了。()”
张丞相带着汤显祖来到乾清宫面见皇上,向皇上汇报了《还魂记》写作完稿的情况。皇上非常高兴,当即拍板:马上把剧本交给玉熙宫排练,尽早演出。
看官,让鄙人交代一下万历年间的戏剧发展情况。由于明太祖对明初的传奇创作的提倡,尤其是明太祖对元末高明写的南戏《琵琶记》的极力推崇,明朝戏剧有了很大的发展。明太祖曾经这样赞赏《琵琶记》:“《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在这种欣赏趣味影响下,达官显贵和上层文士积极参与戏曲艺术。从元杂剧到明代传奇,题材上大多袭用唐宋传奇或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乐曲上,明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随着弋阳、海盐、余姚、昆山“四大声腔”的兴起,南戏发展成为明代全国性大型戏曲。
南戏到了嘉靖年间逐渐繁荣起来。市民阶层的壮大及其对戏曲的爱好和需求,促使作家们自觉地运用戏曲这种既能自娱又能娱人的艺术形式寄托对社会人生的感慨。这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有三部,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贾仲明的《鸣凤记》。尤其是《浣纱记》的出现,从剧本创作上为昆腔的普及和发展奠下了基础。徐渭的《四声猿》也是本朝戏曲史上值得重视的作品。还有冯惟敏的《不伏老》、《僧尼共犯》也是值得一提的南戏作品。
关于戏曲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一是余姚腔,二是海盐腔,三是弋阳腔,四是昆腔。昆腔又称“昆山腔”,源于江苏昆山。嘉靖间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加工提高后,影响日益扩大。唱腔优美典雅,迂回婉转,柔曼悠远,长于抒情。伴奏以笛为主,加上管、笙、三弦、琵琶、月琴、鼓板、锣、钹、小锣等。昆腔传奇成为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京师虽然流行四大声腔,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昆腔。汤显祖的《还魂记》用的就是昆腔。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关于演剧机构,明太祖建富乐院于乾道桥,作为京城的中心剧场。嘉靖年间增设了“四斋”和“玉熙宫”,作为**的五大剧院。其中玉熙宫是隆庆皇帝为太后专门修建的豪华剧院。
除了宫廷的专业剧团,达官显贵们也有不少人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家庭戏班。如万历皇帝的老师申时行家里就办有“申时行梨园班”。大学士李中麓,家中戏子多达二三十人,包括女妓女童。太监阮大铖家里有戏班,亲自教唱。刘晖吉以自己的家姬组成女戏班,演出独具一格。
在京师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规模的戏班。小戏班的集中地段在新帘子胡同和旧帘子胡同。在这两条胡同内,家家歇着小班,门内坐着一些小官,一个个打扮得粉妆玉琢,如女子一般无二。在那里谈笑歌唱。正德时顾佐上疏,严禁官妓,京城缙绅无以为乐,于是小唱盛行。缙绅间一有盛会,就叫用小唱。从事这些行业的大都是宁波人。至万历年间又有临清、开封、真定、保定的儿童,充当小唱歌童,但多伪称是浙江人。大班大都集中在椿树胡同。一起进巷口,就可见沿门都有红纸贴子贴在门上,上面写着某班某班,大致有昆曲、海盐这些苏浙腔五十班。此外,前门附近还零星分布着几班。大班的演员一般由海盐、余姚、慈溪、黄岩、温州人组成,被称为“戏文子弟”,即使良家子弟也不耻为之。这些班子善演悲剧,他们扮演的传奇,剧情中都有命运不幸的女子,常常出现悲泣的场面,让人听了以后易生凄惨。这些班子中还有男扮女的“妆旦”,他们柔声缓步,演得很逼真。
著名的戏剧演员有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马锦、李伶、罗兰姐与其父罗鸣九、醉张三、宋子仪等。马锦,字云将,他的歌喉燎亮,演技潇洒。他是梨园各部中最出色的兴化部的主要演员。梨园各部中最出色的还有华林部的李林。
话休絮繁。且说皇上对汤显祖《还魂记》的排练极为重视,当即拍板将剧本送到玉熙宫排练。但是皇上忽然改变主意,心想郑贵妃很喜欢看戏,而且对戏剧颇为内行,不如跟郑贵妃商量商量,以郑贵妃的名义组建一个剧团。
由于皇上的老师申时行家中办有“申时行梨园班”,办戏班有经验,于是皇上把申先生请来具体筹划办剧团的事宜。申时行不负重托,通过一番努力工作,“皇家昌明戏班”初具规模。由于“皇家昌明戏班”天然的人缘优势,戏班集聚了戏剧界的第一流人才。马锦、李伶、罗兰姐、罗鸣九、醉张三、宋子仪等戏剧界明星都进入戏班充当各种行当的主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排练汤显祖《还魂记》的时机成熟了。要知道《还魂记》何时演出,请看下一回。
“汤先生,剧本写得怎么样了?”
“丞相来得正好,我刚准备来找你,剧本刚刚昨天写完最后一出戏,丞相看看。”汤显祖把《还魂记》书稿递给张丞相。
“写了多少出戏?”
“五十五出。最后一出戏是圆驾。”
张丞相首先把全书粗略地翻了翻,然后把目光停留在开头的《题记》: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好呀,好!先生思维如此深邃,文辞如此奇丽,真乃千古奇文也。”张丞相连声赞叹。张丞相又翻到最末一出戏:“圆驾?这标题有意思。”张丞相继续看正文:
“〔净、丑扮将军持金瓜上〕‘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万岁爷升朝,在此直殿。
【北点绛唇】〔末上〕宝殿云开,御炉烟霭,乾坤泰。
〔回身拜介〕日影金阶,早唱道黄门拜。
〔集唐〕‘鸾凤旌旗拂晓陈韦元旦,传闻阙下降丝纶刘长卿。兴王会净妖氛气杜甫,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
“好呀,好!把唐代第一流文士都牵扯进来了。敢问先生,可以排练了吗?”
“可以了,只是……”
“不要担心,剧团问题你不用操心,到时候先生去排练场指导指导就行了。()”
张丞相带着汤显祖来到乾清宫面见皇上,向皇上汇报了《还魂记》写作完稿的情况。皇上非常高兴,当即拍板:马上把剧本交给玉熙宫排练,尽早演出。
看官,让鄙人交代一下万历年间的戏剧发展情况。由于明太祖对明初的传奇创作的提倡,尤其是明太祖对元末高明写的南戏《琵琶记》的极力推崇,明朝戏剧有了很大的发展。明太祖曾经这样赞赏《琵琶记》:“《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在这种欣赏趣味影响下,达官显贵和上层文士积极参与戏曲艺术。从元杂剧到明代传奇,题材上大多袭用唐宋传奇或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乐曲上,明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随着弋阳、海盐、余姚、昆山“四大声腔”的兴起,南戏发展成为明代全国性大型戏曲。
南戏到了嘉靖年间逐渐繁荣起来。市民阶层的壮大及其对戏曲的爱好和需求,促使作家们自觉地运用戏曲这种既能自娱又能娱人的艺术形式寄托对社会人生的感慨。这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有三部,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贾仲明的《鸣凤记》。尤其是《浣纱记》的出现,从剧本创作上为昆腔的普及和发展奠下了基础。徐渭的《四声猿》也是本朝戏曲史上值得重视的作品。还有冯惟敏的《不伏老》、《僧尼共犯》也是值得一提的南戏作品。
关于戏曲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一是余姚腔,二是海盐腔,三是弋阳腔,四是昆腔。昆腔又称“昆山腔”,源于江苏昆山。嘉靖间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加工提高后,影响日益扩大。唱腔优美典雅,迂回婉转,柔曼悠远,长于抒情。伴奏以笛为主,加上管、笙、三弦、琵琶、月琴、鼓板、锣、钹、小锣等。昆腔传奇成为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京师虽然流行四大声腔,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昆腔。汤显祖的《还魂记》用的就是昆腔。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关于演剧机构,明太祖建富乐院于乾道桥,作为京城的中心剧场。嘉靖年间增设了“四斋”和“玉熙宫”,作为**的五大剧院。其中玉熙宫是隆庆皇帝为太后专门修建的豪华剧院。
除了宫廷的专业剧团,达官显贵们也有不少人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家庭戏班。如万历皇帝的老师申时行家里就办有“申时行梨园班”。大学士李中麓,家中戏子多达二三十人,包括女妓女童。太监阮大铖家里有戏班,亲自教唱。刘晖吉以自己的家姬组成女戏班,演出独具一格。
在京师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规模的戏班。小戏班的集中地段在新帘子胡同和旧帘子胡同。在这两条胡同内,家家歇着小班,门内坐着一些小官,一个个打扮得粉妆玉琢,如女子一般无二。在那里谈笑歌唱。正德时顾佐上疏,严禁官妓,京城缙绅无以为乐,于是小唱盛行。缙绅间一有盛会,就叫用小唱。从事这些行业的大都是宁波人。至万历年间又有临清、开封、真定、保定的儿童,充当小唱歌童,但多伪称是浙江人。大班大都集中在椿树胡同。一起进巷口,就可见沿门都有红纸贴子贴在门上,上面写着某班某班,大致有昆曲、海盐这些苏浙腔五十班。此外,前门附近还零星分布着几班。大班的演员一般由海盐、余姚、慈溪、黄岩、温州人组成,被称为“戏文子弟”,即使良家子弟也不耻为之。这些班子善演悲剧,他们扮演的传奇,剧情中都有命运不幸的女子,常常出现悲泣的场面,让人听了以后易生凄惨。这些班子中还有男扮女的“妆旦”,他们柔声缓步,演得很逼真。
著名的戏剧演员有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马锦、李伶、罗兰姐与其父罗鸣九、醉张三、宋子仪等。马锦,字云将,他的歌喉燎亮,演技潇洒。他是梨园各部中最出色的兴化部的主要演员。梨园各部中最出色的还有华林部的李林。
话休絮繁。且说皇上对汤显祖《还魂记》的排练极为重视,当即拍板将剧本送到玉熙宫排练。但是皇上忽然改变主意,心想郑贵妃很喜欢看戏,而且对戏剧颇为内行,不如跟郑贵妃商量商量,以郑贵妃的名义组建一个剧团。
由于皇上的老师申时行家中办有“申时行梨园班”,办戏班有经验,于是皇上把申先生请来具体筹划办剧团的事宜。申时行不负重托,通过一番努力工作,“皇家昌明戏班”初具规模。由于“皇家昌明戏班”天然的人缘优势,戏班集聚了戏剧界的第一流人才。马锦、李伶、罗兰姐、罗鸣九、醉张三、宋子仪等戏剧界明星都进入戏班充当各种行当的主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排练汤显祖《还魂记》的时机成熟了。要知道《还魂记》何时演出,请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