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第五卷 赵国中尉 129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 2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荀贞调动兵马这件事,陶谦就算再保密,也难以瞒住所有的州府吏员。州吏都是徐州本地人,大多出自各郡的士族,他们一知道此事,各地的士族也就知道了。
徐州五郡的士族,有的彼此时有来往,有的互结为姻亲之家,东海、琅琊、下邳等郡的士人,不少和广陵的士人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当闻知这等大事后,为了自家宗族的利益,这些士人不可能无动於衷,於是,他们纷纷遣人、或者写信,去向广陵的熟人打探此事的真假虚实。
广陵的士人,有倾向荀贞,因而口风严的,也有觉得荀贞、陶谦是一丘之貉,两人都是图谋徐州的“外州子”的,自就不会给荀贞隐瞒,知道多少便说多少。
没用多久,东海等郡的士人就确定了:荀贞的确是在调动兵马,准备进兵下邳了。
确知了此事后,各郡士人们的表现不一,看待此事的角度不同,但总体来说,没多少人为陶谦担忧,反过来,却有不少人都在暗暗期望荀贞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说到底,陶谦在徐州这几年,行事刚强,一味以势压人,州中的那些名士不少都吃过他的苦头,乃至有因为不配合陶谦而被下过牢狱的,现今荀贞要和陶谦争徐,虽说他两人皆非徐州土著,俱为“外人”,可毕竟一来荀贞出身名族高姓,虽系荀氏远房,却也算是个“公族子弟”了,一向来的名声不错,又有讨董的战功,二来,看荀贞在广陵的为政,也像是个宽容的人,不管怎么说,如果他获得了胜利,徐州改由他来当政,总该是会比陶谦强一些的吧?
这一日,州典农校尉陈登借休沐之日,在头天晚上回到了家中。
陈登家在下邳郡淮浦县。
淮浦是下邳郡最东边的县。“浦”者,“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之意也,顾名思义,此县紧邻着淮水,位在淮水北岸,淮水过了此县之后,再向东百里,即汇入海中。
淮浦离东海郡和广陵郡都不远,北上百里是东海郡,向东四十里或向南百里则皆为广陵郡界。
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将来荀贞、陶谦一旦开战,淮浦必定躲不过战火。
所以,当在获悉荀贞开始备战,也许很快就会挑起战争后,陈登已是顾不上陶谦可能会因“他忽然归家”而出现猜疑,刚一等到休沐,就提前连夜快马赶回了家中,和父兄商议该如何应对此事。
陈登的父亲陈珪是灵帝时太尉陈球的从子,其族世代二千石。
陈珪之前做过县令,后来离职归家,他本人的这个县令之职当然不算高官,但他的两个从兄弟,即陈球的两个儿子,却都是有着被朝廷任为太守的资历的。
陈家既有此等声资,因而在下邳当地、以至在整个徐州的士族中都是名列翘楚的。
陈登掌州中屯田事,在休沐前两日,他就找了个有关屯田方面的借口,提前离开了州治郯县,先去了厚丘,厚丘在郯县东南,离淮浦不远,只有一百多里地,休沐日的前一天,陈登傍晚出发,一夜疾驰,次日上午便回到了在淮浦的家中。
到了家中,他顾不上盥洗,也顾不上换衣,径往后宅,来见他的父亲。
陈珪却竟还未起床!
陈登催促侍女快把陈珪叫起。
在室外等待的时候,他心中想道:“荀广陵秣马厉兵,备战下邳,淮浦离广陵甚近,父亲与广陵士人多有交好,不可能没有得知消息,当此时刻,却高卧不起,想来定是已有成算了吧?”
果然知子莫如父,知父也是莫如子。
陈珪确是已有成算。
荀贞此前就曾多次遣人和陈登交往、和陈家交往,如今兴兵在即,自是不会忘掉陈家,便在陈登赶回家中的前一天,荀贞才刚又遣秦松来到陈家,和陈珪密谈过一番。
陈登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陈珪从室内出来。
见儿子立在室外廊上,被寒风冻得脸颊通红,陈珪一边整头上冠带,一边笑道:“虽是入了春,天尚寒冬,你不在郯县待着,跑回来作甚?”
“今日休沐,故得空归家,拜见父亲。”
“我看你不是回来拜见我,是在郯县听到了什么风声吧?”
“父亲料事如神!登的确在郯县听到了点风声,因事关重大,不好遣人送信,故而趁着休沐,赶回来一趟,想与父亲商议。”说完这句话,陈登又问道,“不知我二兄何在?”
陈登的兄弟不少,有两个兄长,三个弟弟,弟弟年少,不足谋大事,是以他问两个兄长何在。
陈珪说道:“你回来得不巧,他俩都不在家。”
“……,去了哪里?”
“一个去了良成,一个去了广陵。”
良成是下邳最北边的县,在下邳的西部,离下邳县不远,离东海郡更近,北上四十里便是东海境。陈登长兄的妻子是良成人,这去良成的,定然就是陈登的长兄了。当此时刻,陈珪让次子去广陵,而让长子去良成,用意很明显,必是让长子去说服他的妻族,为荀贞出力了。
陈登眼前一亮,说道,“父亲是想?”
“昨天秦文表又来了家里,给我带来了一封荀广陵的亲笔信。”
“敢问父亲,荀广陵在信中说了什么?”
“还能说什么,不外乎斥笮融之恶,责陶恭祖之偏私。”
“就这些?”
如果只有这些内容,陈珪怎么会把长子遣去良成,把次子派去广陵?
陈珪笑道:“就这些还不够?”
“……,父亲!”
“哈哈,荀贞之信中说,素闻你才华卓亮,雄气壮节,文武胆志,实乃徐州之英,天下之杰,是以,想嫁个贤女给你。”
陈登愕然:“嫁个……,给我?”
“是啊,荀广陵说他族中有一女,按辈分是他的族妹,素有贤淑之名,可为汝之良配。”
“可我早已娶妻。”
“荀广陵愿把她以小妻配汝。”
荀贞此举,却是和曹宏建言陶谦拉拢薛礼的办法不谋而合。
对陈家来说,如能与荀贞结为姻族,一旦荀贞取胜,那么他们陈家在徐州的地位自是牢不可破,这要比封官行赏的许诺更令人心动。而对荀贞来说,陈登之才,他前世就知,如能得陈登为自己的“族妹夫”,那就不但有利争徐,而且有利日后发展,实实在在地是赚了一大笔。
“父亲答应他了?”
“颍阴荀氏乃豫州望族,且与我家同为‘公族’,与我家门当户对,我为何不答应他?”
荀爽出任过三公,陈球也出任过三公,两家都是“公族”,政治名望上没有差别;而如论族名家声,家在中原的荀氏,事实上还要比偏居徐州的陈氏高出许多。於情於理,陈珪的确是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万一荀广陵落败?”
“你在州府为吏,难道还不如我看得清楚么?荀广陵虽弱,郡中军民一心,外有孙坚为援,陶恭祖虽强,州里各怀心意,袁术实难依靠,战事一开,胜者必荀广陵是也。”
陈登其实也是这个判断,见陈珪意思已决,遂不复多言,只是从天而降一个“荀家贤女”,转眼他就要成为荀贞的“族妹夫”,这感觉总有点古怪,心中不由想道:“我幼弟尚未婚娶,荀广陵既有意与我家结为婚姻,却为何不选我幼弟,反而选我?”
他却哪里知道,荀贞对他的才干实是垂涎已久了也。
便不说前世所知,只说今世所闻,陈登为州典农校尉才多长时间?州中农事已大有改观,黄巾乱徐时留下的破坏已被修复得七七八八,数年间,州府已从贫乏变成到充盈。
这等实干之才,荀贞岂会放过?
陈登收起心头的古怪异感,对陈珪说道:“父亲所言甚是,登亦以为荀广陵虽弱,未尝不能胜也。”
“陶恭祖以霸道治州,任人唯亲,行刚强之举,却又色厉胆薄,今乱世已至,吾观其能,实非可以安境保民者也!”陈珪喟叹一声,接着说道,“吾州方经黄巾未久,士民的元气还没尽复,我又何忍州中再起烽烟?只是为吾州的长远而计,陶恭祖实不如荀广陵啊。”
陈珪选择支持荀贞,愿和荀贞结为婚姻之家,并非只是因为觉得荀贞会取得胜利,他更多的是为了徐州的未来,换言之,是为了徐州士人的未来,是为了能在乱世中保住徐州士人的元气。(.)
徐州五郡的士族,有的彼此时有来往,有的互结为姻亲之家,东海、琅琊、下邳等郡的士人,不少和广陵的士人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当闻知这等大事后,为了自家宗族的利益,这些士人不可能无动於衷,於是,他们纷纷遣人、或者写信,去向广陵的熟人打探此事的真假虚实。
广陵的士人,有倾向荀贞,因而口风严的,也有觉得荀贞、陶谦是一丘之貉,两人都是图谋徐州的“外州子”的,自就不会给荀贞隐瞒,知道多少便说多少。
没用多久,东海等郡的士人就确定了:荀贞的确是在调动兵马,准备进兵下邳了。
确知了此事后,各郡士人们的表现不一,看待此事的角度不同,但总体来说,没多少人为陶谦担忧,反过来,却有不少人都在暗暗期望荀贞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说到底,陶谦在徐州这几年,行事刚强,一味以势压人,州中的那些名士不少都吃过他的苦头,乃至有因为不配合陶谦而被下过牢狱的,现今荀贞要和陶谦争徐,虽说他两人皆非徐州土著,俱为“外人”,可毕竟一来荀贞出身名族高姓,虽系荀氏远房,却也算是个“公族子弟”了,一向来的名声不错,又有讨董的战功,二来,看荀贞在广陵的为政,也像是个宽容的人,不管怎么说,如果他获得了胜利,徐州改由他来当政,总该是会比陶谦强一些的吧?
这一日,州典农校尉陈登借休沐之日,在头天晚上回到了家中。
陈登家在下邳郡淮浦县。
淮浦是下邳郡最东边的县。“浦”者,“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之意也,顾名思义,此县紧邻着淮水,位在淮水北岸,淮水过了此县之后,再向东百里,即汇入海中。
淮浦离东海郡和广陵郡都不远,北上百里是东海郡,向东四十里或向南百里则皆为广陵郡界。
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将来荀贞、陶谦一旦开战,淮浦必定躲不过战火。
所以,当在获悉荀贞开始备战,也许很快就会挑起战争后,陈登已是顾不上陶谦可能会因“他忽然归家”而出现猜疑,刚一等到休沐,就提前连夜快马赶回了家中,和父兄商议该如何应对此事。
陈登的父亲陈珪是灵帝时太尉陈球的从子,其族世代二千石。
陈珪之前做过县令,后来离职归家,他本人的这个县令之职当然不算高官,但他的两个从兄弟,即陈球的两个儿子,却都是有着被朝廷任为太守的资历的。
陈家既有此等声资,因而在下邳当地、以至在整个徐州的士族中都是名列翘楚的。
陈登掌州中屯田事,在休沐前两日,他就找了个有关屯田方面的借口,提前离开了州治郯县,先去了厚丘,厚丘在郯县东南,离淮浦不远,只有一百多里地,休沐日的前一天,陈登傍晚出发,一夜疾驰,次日上午便回到了在淮浦的家中。
到了家中,他顾不上盥洗,也顾不上换衣,径往后宅,来见他的父亲。
陈珪却竟还未起床!
陈登催促侍女快把陈珪叫起。
在室外等待的时候,他心中想道:“荀广陵秣马厉兵,备战下邳,淮浦离广陵甚近,父亲与广陵士人多有交好,不可能没有得知消息,当此时刻,却高卧不起,想来定是已有成算了吧?”
果然知子莫如父,知父也是莫如子。
陈珪确是已有成算。
荀贞此前就曾多次遣人和陈登交往、和陈家交往,如今兴兵在即,自是不会忘掉陈家,便在陈登赶回家中的前一天,荀贞才刚又遣秦松来到陈家,和陈珪密谈过一番。
陈登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陈珪从室内出来。
见儿子立在室外廊上,被寒风冻得脸颊通红,陈珪一边整头上冠带,一边笑道:“虽是入了春,天尚寒冬,你不在郯县待着,跑回来作甚?”
“今日休沐,故得空归家,拜见父亲。”
“我看你不是回来拜见我,是在郯县听到了什么风声吧?”
“父亲料事如神!登的确在郯县听到了点风声,因事关重大,不好遣人送信,故而趁着休沐,赶回来一趟,想与父亲商议。”说完这句话,陈登又问道,“不知我二兄何在?”
陈登的兄弟不少,有两个兄长,三个弟弟,弟弟年少,不足谋大事,是以他问两个兄长何在。
陈珪说道:“你回来得不巧,他俩都不在家。”
“……,去了哪里?”
“一个去了良成,一个去了广陵。”
良成是下邳最北边的县,在下邳的西部,离下邳县不远,离东海郡更近,北上四十里便是东海境。陈登长兄的妻子是良成人,这去良成的,定然就是陈登的长兄了。当此时刻,陈珪让次子去广陵,而让长子去良成,用意很明显,必是让长子去说服他的妻族,为荀贞出力了。
陈登眼前一亮,说道,“父亲是想?”
“昨天秦文表又来了家里,给我带来了一封荀广陵的亲笔信。”
“敢问父亲,荀广陵在信中说了什么?”
“还能说什么,不外乎斥笮融之恶,责陶恭祖之偏私。”
“就这些?”
如果只有这些内容,陈珪怎么会把长子遣去良成,把次子派去广陵?
陈珪笑道:“就这些还不够?”
“……,父亲!”
“哈哈,荀贞之信中说,素闻你才华卓亮,雄气壮节,文武胆志,实乃徐州之英,天下之杰,是以,想嫁个贤女给你。”
陈登愕然:“嫁个……,给我?”
“是啊,荀广陵说他族中有一女,按辈分是他的族妹,素有贤淑之名,可为汝之良配。”
“可我早已娶妻。”
“荀广陵愿把她以小妻配汝。”
荀贞此举,却是和曹宏建言陶谦拉拢薛礼的办法不谋而合。
对陈家来说,如能与荀贞结为姻族,一旦荀贞取胜,那么他们陈家在徐州的地位自是牢不可破,这要比封官行赏的许诺更令人心动。而对荀贞来说,陈登之才,他前世就知,如能得陈登为自己的“族妹夫”,那就不但有利争徐,而且有利日后发展,实实在在地是赚了一大笔。
“父亲答应他了?”
“颍阴荀氏乃豫州望族,且与我家同为‘公族’,与我家门当户对,我为何不答应他?”
荀爽出任过三公,陈球也出任过三公,两家都是“公族”,政治名望上没有差别;而如论族名家声,家在中原的荀氏,事实上还要比偏居徐州的陈氏高出许多。於情於理,陈珪的确是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万一荀广陵落败?”
“你在州府为吏,难道还不如我看得清楚么?荀广陵虽弱,郡中军民一心,外有孙坚为援,陶恭祖虽强,州里各怀心意,袁术实难依靠,战事一开,胜者必荀广陵是也。”
陈登其实也是这个判断,见陈珪意思已决,遂不复多言,只是从天而降一个“荀家贤女”,转眼他就要成为荀贞的“族妹夫”,这感觉总有点古怪,心中不由想道:“我幼弟尚未婚娶,荀广陵既有意与我家结为婚姻,却为何不选我幼弟,反而选我?”
他却哪里知道,荀贞对他的才干实是垂涎已久了也。
便不说前世所知,只说今世所闻,陈登为州典农校尉才多长时间?州中农事已大有改观,黄巾乱徐时留下的破坏已被修复得七七八八,数年间,州府已从贫乏变成到充盈。
这等实干之才,荀贞岂会放过?
陈登收起心头的古怪异感,对陈珪说道:“父亲所言甚是,登亦以为荀广陵虽弱,未尝不能胜也。”
“陶恭祖以霸道治州,任人唯亲,行刚强之举,却又色厉胆薄,今乱世已至,吾观其能,实非可以安境保民者也!”陈珪喟叹一声,接着说道,“吾州方经黄巾未久,士民的元气还没尽复,我又何忍州中再起烽烟?只是为吾州的长远而计,陶恭祖实不如荀广陵啊。”
陈珪选择支持荀贞,愿和荀贞结为婚姻之家,并非只是因为觉得荀贞会取得胜利,他更多的是为了徐州的未来,换言之,是为了徐州士人的未来,是为了能在乱世中保住徐州士人的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