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两千兵足灭獠寇 智浅何如相国高
四月初三,得来军报,胡轸部那南下的五千步骑到了梁县附近。[]
已至阳城、轮氏驻防的乐进部也传来军报,说是轘辕关外的那三千董军仍按兵不动。
荀贞帐中,孙坚诸人齐至,议论军事。
孙坚说道:“贞之,胡轸部南下,已至梁县西,而轘辕关董军却仍按兵不动,董卓的意图很明显了,他这就是想用轘辕关的董军吸引、牵制我颍川义军,然后以胡轸部击鲁阳。”
荀贞问戏志才、荀攸等人:“卿等以为呢?”
荀攸说道:“应是如此。”问道,“河内附近的董军可有动静?”
荀贞答道:“尚无最新军报。”
目前为止,最后一道有关河内董军的军报是前天晚上传来的,那时黄河南岸的董军还没有动静。
戏志才说道:“梁县离鲁阳不远,距父城、郏县也近。好有一比,南下的那五千胡轸部兵马就好像是一张弓,已然拉开,可是弓上的箭究竟要射向何处,不等箭矢出弦,终难知也。……君侯,纵是有九成把握,他们要攻击的可能是鲁阳,我军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啊。”
为将者,行事当重。
这个重,也可以理解慎重。
兵事常被人以下棋来做比喻,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可真实的战争到底与下棋不同。下棋输了,也就是输掉几个棋子,输掉一盘棋,可打仗如果输了,输掉的就不是棋子,而是成千上万兵士的性命,而且一旦大输,便是想翻盘恐怕也会再无机会。
所以,能带兵打仗、且能打胜仗的将军们,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常人比不上的,那就是他们的胆略和心理素质,逢变不惊,遇事稳重。
有的人纸上谈兵,滔滔不绝,一上战场,却就手忙脚乱,还没怎么着就慌了,稍有风声鹤唳便忙着下军令,进退失据,左右不是,心理素质不行,那肯定是要打败仗的。
故而,眼下虽有九成把握断定胡轸部的那五千步骑,很有可能是去攻击鲁阳的,荀贞这边却也不能放松。
荀贞点头说道:“志才所言甚是。”召来帐外典韦,令道,“即刻遣人,赶去父城,告诉陈午,命他务必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之前,荀贞已经给陈午传过一道命令了,现下胡轸部开始了异动,需得给陈午再传一道军令,以示事态之严肃性。
典韦接令,自出帐遣人去父城传令。
由阳翟到郏县八十里地,到父城百余里,传令的兵士快马兼程,次日一早到了父城县中。
荀贞刚到颍川不久就把陈午、臧洪两人分别派去了郡南的父城一带和郡北的鄢陵一带。
陈午在父城已经待了好几个月。
他带的多是新卒,这几个月里,他日日操练不息,虽然没有参加上次的讨董之战,可却也过得十分充实,最主要的是经过这几个月的操练,他麾下的部曲将士已有了一个不小的变化,尽管还远不能与荀贞帐下的精锐义从相比,可至少也已有了一点“成形军队”的样子。
闻得荀贞军令传到,他忙叫传令兵士进来。
“君侯有何军令?”
“伊阙关胡轸部五千步骑已至梁县西,君侯令:命陈午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陈午接过军令,叫这个传来兵下去休息,召来左右,先是出示了荀贞的命令,然后说道:“胡轸部五千步骑到了梁县西,梁县距我父城不远,百数十里而已,离郏县更近,只有百余里。君侯叫我等谨守城池,不得妄动,父城这里有我亲自坐镇,郏县那里谁愿代我去守?”
陈午部下五千人,主力在父城,在郏县的兵马不多,以眼下形势而言,需要再派部分兵卒过去。
陈午帐下的兵士虽多新卒,但左右的军官却多是久从荀贞、征战沙场的宿将。这几个月在父城,这些军官看着荀贞带兵击董,数战取胜,斩获甚多,跟从在荀贞帐中的诸将皆多立功劳,早就手痒难耐,这时闻得陈午询问,顿时争先恐后,都抢着去郏县。
陈午因出身寒微之故,昔年在赵国时,虽有能力、也有政绩,是个有手段、能做事的“干吏”,可转来转去,却也只能在亭长的位置上打转,历任了三个亭的亭长,从来没能更进一步,可以说也算是“饱经蹉跎”了的,凡久受蹉跎之人,常深沉内敛,故此,临敌交战时他虽不惜死,是个敢於蹈危赴险的勇猛悍将,可在战前,他却是个谨慎持重、不争功抢名的将领。
他心道:“君侯军令的意思很明白,是要我谨慎守城。这遣去郏县之人,不能是个急躁求战的,而应是个踏实稳重的。”
他环顾帐中,选了一人,却是他当年在赵国为亭长时的“故人旧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荀贞位高身尊之后,早年在繁阳亭跟着他的那些人遂跟着相继发达,陈午亦不例外,他当年投到荀贞手下时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跟了一些他当时的“下吏”和朋友,现而今,这些人在他的帐下也都各拥兵马,分掌部曲,最低的也早已成了一队之长。
被他点名的那人得令,大声说道:“校尉放心,吾必保郏县万全无失。”
这边荀贞传令陈午,陈午点兵派将,加强郏县守御,那边鲁阳城中,袁术也得了胡轸部五千步骑进至梁县西的消息。
袁术帐下谋士、武将,聚於他的帐中。
袁术高踞座上,说道:“胡轸部五千步骑,在新城待了好几天没动,韩融刚走,他们就开拔南下,现已到了梁县西,……哼哼,董卓老贼这分明是先礼后兵啊。”
座上一人起身说道:“区区五千兵马,也想来攻我鲁阳?董卓匹夫,太过小觑将军!”
袁术看去,说话者是他帐下的一员上/将,名叫张勋。
又一人起身说道:“末将愿请三千精卒,出城进袭,为将军破此小敌。”
袁术看去,说话者乃是他帐下的另一员上/将,名叫桥蕤。
又一人起身说道:“何用三千精卒?两千足矣!只需两千人马,末将就能为将军灭此獠寇。”
袁术看去,这回说话的却是他帐下有名的一员猛将,名为雷簿。
见得诸将踊跃请战,士气高昂,袁术心中自得,抚须而笑,笑道:“前数日荀贞之、孙文台遣使而来,与我相约,请求与我联兵共击此敌,不过少少的五千人马,就把他两人吓成这样,真不知他两人上次击董的那一仗是怎么打胜的!……如论胆略,他两人何能与诸君相比啊。”
张勋、桥蕤、雷簿虽然口出大言,性亦骄傲,可如比之骄傲的程度,却还是比不上袁术的。他三人是具体领兵的,皆知兵法,却是深知荀贞、孙坚上次击董之胜实为不易,见得袁术小瞧荀、孙,他三人心中虽不赞同,却因知袁术脾性之故,口中俱无话出。
“将军,荀侯、孙侯固然胆怯,难称勇壮,那南下的五千董军亦固然兵少,不足为惧,可以在下之见,将军似也用不着遣兵出城,主动迎击。”
袁术看去,说话者是他的长史杨弘。
他说道:“噢?长史有何高见?”
“董军多骑,善野战,将军如逆击之,便是取胜,恐亦会颇有伤亡,以在下之见,不如以守为主。将军不妨勒兵候之,同时遣使往去颍川,令荀侯、孙侯出兵,待董军至,将军以坚城为固,外以荀、孙夹击,胜之易也。”
袁术又岂会不知董军骑兵多,善於野战?他刚才那些话,只是一为了壮自己士气,二也是顺便发泄一下对荀贞、孙坚的衔恨不满,究其本意,他才没有蠢到主动派兵出城,舍己之长,反以己军之短,去击董军之长的地步。因而,在听了杨弘的话,他哈哈一笑,说道:“长史所言甚是,此正吾之意也。”即令道,“遣使去阳翟,叫荀、孙派兵来助。”
杨弘接令,当即便出了帐外,唤人去阳翟请荀贞、孙坚出兵。
梁县西,胡轸部五千步骑军中。
此次带兵出击的主将不是胡轸的部将,而是董卓特地调来的一个帐下都督,名唤华雄。
华雄带兵出了伊阙关后,先行军到了新城,然后暂时驻军,以为韩融、阴修等人的“后盾”,换言之,也就是说,暂时作为一种“武力威吓”,来当成是对韩融、阴修等人劝降的支持。
老实说,华雄是懒得扮演这个角色的。
在他看来,关东有人不服,那就打到他们服气就是。什么袁本初,什么公族子弟,什么士族清流,他们如果真有能耐,黄巾乱时他们怎么不去平定?边章、韩遂乱时他们怎么不去平定?到最后靠的不还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武人?那帮士人,除了清谈高会,还有什么本事?
至於上次胡轸被荀贞、孙坚连败几场,华雄则认为,那是出於两个缘故。
一个是:孙坚不是士人,他本来就是个武人,能打仗、会打仗一点儿不奇怪。
再一个是:守卫伊阙诸关的不是他,是胡轸,胡轸没本事,打了败仗,可如换成是他,却肯定不会打败,只会取胜,说不定不但取胜,还早就把荀贞、孙坚给消灭了。
所以,他对董卓命他“先屯驻新城,以待韩融等劝降结果”的这道军令是很不以为然的。只是,这既然是董卓的军令,他不以为然也好,不理解也罢,他都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在新城无聊至极地待了好几天,总算得到了消息:荀贞、孙坚、袁术都拒绝了董卓的招降,孙坚还把董卓安插在阴修身边的人给杀了个干干净净,董卓因之传令,命他开拔进击。
华雄接到这道军令,大喜,当天就带兵离营,继续南下,很快便到了梁县西。
就在袁术军议后的次日,华雄在梁县西也召集了一次军议。
他召来斥候,问道:“颍川、鲁阳的贼军可有何新的动静?”
斥候禀道:“父城贼军新近分了千许人马去郏县驻扎;鲁阳贼军无有异动,唯锁城自守。”
“阳翟的贼军呢?”
“没有任何动静。”
“可有往父城、郏县增兵?”
“无有。”
“鲁阳与阳翟间可有使者来往?”
“昨天有一使出了鲁阳,往阳翟去了。”
华雄笑对诸将说道:“鲁阳遣使去阳翟,此必是为求援而去,而阳翟贼军按兵不动,没有增援父城、郏县,哈哈,哈哈,果如相国所料,荀贼、孙贼、袁贼,皆以为我部是要进攻鲁阳。”
左右诸将也皆大笑,都说道:“荀贼、孙贼、袁贼,智浅识陋,又哪里能有相国高明?”
正说话间,外边有人急匆匆进来。
华雄看去,见是他军中的文史,遂问道:“何事如此慌乱?”
“都督听说了么?王匡把胡毋班、吴修、王瑰等人给杀了!”
“杀了?”
“正是啊!听说是袁绍下的令。”
华雄心道:“这必是胡毋班等人劝降不成,故而被杀。……这王匡倒也真能下得去手,吴修、王瑰几个倒也罢了,那胡毋班可是他妹夫,他竟也说杀就杀了。”嘿然说道,“王公节可真是袁本初的一条忠狗啊!”他向来对胡毋班这等士人没甚兴趣,听了这个消息,也就是随口发了一句评价,便不再当回事儿,说道,“相国在河南早有部署,既然王公节不肯投降,那他就等死便是。……诸君,兵贵神速,趁此荀、孙、袁诸贼中计之时,我等兵发父城去也!”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
已至阳城、轮氏驻防的乐进部也传来军报,说是轘辕关外的那三千董军仍按兵不动。
荀贞帐中,孙坚诸人齐至,议论军事。
孙坚说道:“贞之,胡轸部南下,已至梁县西,而轘辕关董军却仍按兵不动,董卓的意图很明显了,他这就是想用轘辕关的董军吸引、牵制我颍川义军,然后以胡轸部击鲁阳。”
荀贞问戏志才、荀攸等人:“卿等以为呢?”
荀攸说道:“应是如此。”问道,“河内附近的董军可有动静?”
荀贞答道:“尚无最新军报。”
目前为止,最后一道有关河内董军的军报是前天晚上传来的,那时黄河南岸的董军还没有动静。
戏志才说道:“梁县离鲁阳不远,距父城、郏县也近。好有一比,南下的那五千胡轸部兵马就好像是一张弓,已然拉开,可是弓上的箭究竟要射向何处,不等箭矢出弦,终难知也。……君侯,纵是有九成把握,他们要攻击的可能是鲁阳,我军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啊。”
为将者,行事当重。
这个重,也可以理解慎重。
兵事常被人以下棋来做比喻,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可真实的战争到底与下棋不同。下棋输了,也就是输掉几个棋子,输掉一盘棋,可打仗如果输了,输掉的就不是棋子,而是成千上万兵士的性命,而且一旦大输,便是想翻盘恐怕也会再无机会。
所以,能带兵打仗、且能打胜仗的将军们,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常人比不上的,那就是他们的胆略和心理素质,逢变不惊,遇事稳重。
有的人纸上谈兵,滔滔不绝,一上战场,却就手忙脚乱,还没怎么着就慌了,稍有风声鹤唳便忙着下军令,进退失据,左右不是,心理素质不行,那肯定是要打败仗的。
故而,眼下虽有九成把握断定胡轸部的那五千步骑,很有可能是去攻击鲁阳的,荀贞这边却也不能放松。
荀贞点头说道:“志才所言甚是。”召来帐外典韦,令道,“即刻遣人,赶去父城,告诉陈午,命他务必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之前,荀贞已经给陈午传过一道命令了,现下胡轸部开始了异动,需得给陈午再传一道军令,以示事态之严肃性。
典韦接令,自出帐遣人去父城传令。
由阳翟到郏县八十里地,到父城百余里,传令的兵士快马兼程,次日一早到了父城县中。
荀贞刚到颍川不久就把陈午、臧洪两人分别派去了郡南的父城一带和郡北的鄢陵一带。
陈午在父城已经待了好几个月。
他带的多是新卒,这几个月里,他日日操练不息,虽然没有参加上次的讨董之战,可却也过得十分充实,最主要的是经过这几个月的操练,他麾下的部曲将士已有了一个不小的变化,尽管还远不能与荀贞帐下的精锐义从相比,可至少也已有了一点“成形军队”的样子。
闻得荀贞军令传到,他忙叫传令兵士进来。
“君侯有何军令?”
“伊阙关胡轸部五千步骑已至梁县西,君侯令:命陈午谨守城池,不得妄动。”
陈午接过军令,叫这个传来兵下去休息,召来左右,先是出示了荀贞的命令,然后说道:“胡轸部五千步骑到了梁县西,梁县距我父城不远,百数十里而已,离郏县更近,只有百余里。君侯叫我等谨守城池,不得妄动,父城这里有我亲自坐镇,郏县那里谁愿代我去守?”
陈午部下五千人,主力在父城,在郏县的兵马不多,以眼下形势而言,需要再派部分兵卒过去。
陈午帐下的兵士虽多新卒,但左右的军官却多是久从荀贞、征战沙场的宿将。这几个月在父城,这些军官看着荀贞带兵击董,数战取胜,斩获甚多,跟从在荀贞帐中的诸将皆多立功劳,早就手痒难耐,这时闻得陈午询问,顿时争先恐后,都抢着去郏县。
陈午因出身寒微之故,昔年在赵国时,虽有能力、也有政绩,是个有手段、能做事的“干吏”,可转来转去,却也只能在亭长的位置上打转,历任了三个亭的亭长,从来没能更进一步,可以说也算是“饱经蹉跎”了的,凡久受蹉跎之人,常深沉内敛,故此,临敌交战时他虽不惜死,是个敢於蹈危赴险的勇猛悍将,可在战前,他却是个谨慎持重、不争功抢名的将领。
他心道:“君侯军令的意思很明白,是要我谨慎守城。这遣去郏县之人,不能是个急躁求战的,而应是个踏实稳重的。”
他环顾帐中,选了一人,却是他当年在赵国为亭长时的“故人旧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荀贞位高身尊之后,早年在繁阳亭跟着他的那些人遂跟着相继发达,陈午亦不例外,他当年投到荀贞手下时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跟了一些他当时的“下吏”和朋友,现而今,这些人在他的帐下也都各拥兵马,分掌部曲,最低的也早已成了一队之长。
被他点名的那人得令,大声说道:“校尉放心,吾必保郏县万全无失。”
这边荀贞传令陈午,陈午点兵派将,加强郏县守御,那边鲁阳城中,袁术也得了胡轸部五千步骑进至梁县西的消息。
袁术帐下谋士、武将,聚於他的帐中。
袁术高踞座上,说道:“胡轸部五千步骑,在新城待了好几天没动,韩融刚走,他们就开拔南下,现已到了梁县西,……哼哼,董卓老贼这分明是先礼后兵啊。”
座上一人起身说道:“区区五千兵马,也想来攻我鲁阳?董卓匹夫,太过小觑将军!”
袁术看去,说话者是他帐下的一员上/将,名叫张勋。
又一人起身说道:“末将愿请三千精卒,出城进袭,为将军破此小敌。”
袁术看去,说话者乃是他帐下的另一员上/将,名叫桥蕤。
又一人起身说道:“何用三千精卒?两千足矣!只需两千人马,末将就能为将军灭此獠寇。”
袁术看去,这回说话的却是他帐下有名的一员猛将,名为雷簿。
见得诸将踊跃请战,士气高昂,袁术心中自得,抚须而笑,笑道:“前数日荀贞之、孙文台遣使而来,与我相约,请求与我联兵共击此敌,不过少少的五千人马,就把他两人吓成这样,真不知他两人上次击董的那一仗是怎么打胜的!……如论胆略,他两人何能与诸君相比啊。”
张勋、桥蕤、雷簿虽然口出大言,性亦骄傲,可如比之骄傲的程度,却还是比不上袁术的。他三人是具体领兵的,皆知兵法,却是深知荀贞、孙坚上次击董之胜实为不易,见得袁术小瞧荀、孙,他三人心中虽不赞同,却因知袁术脾性之故,口中俱无话出。
“将军,荀侯、孙侯固然胆怯,难称勇壮,那南下的五千董军亦固然兵少,不足为惧,可以在下之见,将军似也用不着遣兵出城,主动迎击。”
袁术看去,说话者是他的长史杨弘。
他说道:“噢?长史有何高见?”
“董军多骑,善野战,将军如逆击之,便是取胜,恐亦会颇有伤亡,以在下之见,不如以守为主。将军不妨勒兵候之,同时遣使往去颍川,令荀侯、孙侯出兵,待董军至,将军以坚城为固,外以荀、孙夹击,胜之易也。”
袁术又岂会不知董军骑兵多,善於野战?他刚才那些话,只是一为了壮自己士气,二也是顺便发泄一下对荀贞、孙坚的衔恨不满,究其本意,他才没有蠢到主动派兵出城,舍己之长,反以己军之短,去击董军之长的地步。因而,在听了杨弘的话,他哈哈一笑,说道:“长史所言甚是,此正吾之意也。”即令道,“遣使去阳翟,叫荀、孙派兵来助。”
杨弘接令,当即便出了帐外,唤人去阳翟请荀贞、孙坚出兵。
梁县西,胡轸部五千步骑军中。
此次带兵出击的主将不是胡轸的部将,而是董卓特地调来的一个帐下都督,名唤华雄。
华雄带兵出了伊阙关后,先行军到了新城,然后暂时驻军,以为韩融、阴修等人的“后盾”,换言之,也就是说,暂时作为一种“武力威吓”,来当成是对韩融、阴修等人劝降的支持。
老实说,华雄是懒得扮演这个角色的。
在他看来,关东有人不服,那就打到他们服气就是。什么袁本初,什么公族子弟,什么士族清流,他们如果真有能耐,黄巾乱时他们怎么不去平定?边章、韩遂乱时他们怎么不去平定?到最后靠的不还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武人?那帮士人,除了清谈高会,还有什么本事?
至於上次胡轸被荀贞、孙坚连败几场,华雄则认为,那是出於两个缘故。
一个是:孙坚不是士人,他本来就是个武人,能打仗、会打仗一点儿不奇怪。
再一个是:守卫伊阙诸关的不是他,是胡轸,胡轸没本事,打了败仗,可如换成是他,却肯定不会打败,只会取胜,说不定不但取胜,还早就把荀贞、孙坚给消灭了。
所以,他对董卓命他“先屯驻新城,以待韩融等劝降结果”的这道军令是很不以为然的。只是,这既然是董卓的军令,他不以为然也好,不理解也罢,他都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在新城无聊至极地待了好几天,总算得到了消息:荀贞、孙坚、袁术都拒绝了董卓的招降,孙坚还把董卓安插在阴修身边的人给杀了个干干净净,董卓因之传令,命他开拔进击。
华雄接到这道军令,大喜,当天就带兵离营,继续南下,很快便到了梁县西。
就在袁术军议后的次日,华雄在梁县西也召集了一次军议。
他召来斥候,问道:“颍川、鲁阳的贼军可有何新的动静?”
斥候禀道:“父城贼军新近分了千许人马去郏县驻扎;鲁阳贼军无有异动,唯锁城自守。”
“阳翟的贼军呢?”
“没有任何动静。”
“可有往父城、郏县增兵?”
“无有。”
“鲁阳与阳翟间可有使者来往?”
“昨天有一使出了鲁阳,往阳翟去了。”
华雄笑对诸将说道:“鲁阳遣使去阳翟,此必是为求援而去,而阳翟贼军按兵不动,没有增援父城、郏县,哈哈,哈哈,果如相国所料,荀贼、孙贼、袁贼,皆以为我部是要进攻鲁阳。”
左右诸将也皆大笑,都说道:“荀贼、孙贼、袁贼,智浅识陋,又哪里能有相国高明?”
正说话间,外边有人急匆匆进来。
华雄看去,见是他军中的文史,遂问道:“何事如此慌乱?”
“都督听说了么?王匡把胡毋班、吴修、王瑰等人给杀了!”
“杀了?”
“正是啊!听说是袁绍下的令。”
华雄心道:“这必是胡毋班等人劝降不成,故而被杀。……这王匡倒也真能下得去手,吴修、王瑰几个倒也罢了,那胡毋班可是他妹夫,他竟也说杀就杀了。”嘿然说道,“王公节可真是袁本初的一条忠狗啊!”他向来对胡毋班这等士人没甚兴趣,听了这个消息,也就是随口发了一句评价,便不再当回事儿,说道,“相国在河南早有部署,既然王公节不肯投降,那他就等死便是。……诸君,兵贵神速,趁此荀、孙、袁诸贼中计之时,我等兵发父城去也!”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