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为政之要宣文德 轻车简从访张纮
张纮和陈琳年轻时曾经一起游学洛阳,两人的关系不错。〖微书网 www.103shu.com〗
这次荀贞来广陵,既然在袁绍的府中见到了陈琳,那么肯定是会问一问他广陵的人物如何。
陈琳第一个对他提及的就是张纮。
“吾郡人文荟萃,或擅於经,或长於文、或精於书,或以德闻,然如论四者并具,独步广陵,则无出子纲之右者。”
这是陈琳的原话。
子纲,是张纮的字。
所谓经、文、书、德,陈琳说的自分别是经术、文采、书法和德行了。
张纮年轻时游学洛阳,跟着博士韩宗学过《京氏易》和《欧阳尚书》,后又到外黄师从濮阳闿学过《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当下之世,不少儒生都是专研一经,像张纮这样,尽通“五经”的“通儒”并不多见,夸赞他一句“经学大儒”是名副其实。
广陵为故楚旧地,受楚文化的影响很深,一直以来都盛行辞赋,陈琳是其中的佼佼者,张纮亦精擅此道,称得上文采飞扬。
非但精擅经、文,张纮还擅常长书法,尤擅篆书,很有名气。
经、文、书都很在行,德望方面,张纮也很高。
早年,他学成归郡,不久即被举为茂才,郡举孝廉、州举茂材,茂材的人数远比孝廉稀少,含金量也更高,由此一点,就可见张纮其人在徐州、在广陵的德望了。
在听到“张纮”这个名字的时候,荀贞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在知道了张纮二字是怎么写的、“纮”字是哪个“纮”后,他却对这个名字有了印象,记起在原本的历史中,孙吴有两个家在徐州的姓张的大谋士,号为“二张”,一个是张昭,再一个似乎就是这个张纮。
只是若非陈琳提起,荀贞还真不知道这个张纮原来是徐州广陵人。
不管是张纮留在在历史上的名声,还是他现今在徐州的名望,荀贞既然来了广陵来做太守,於情於理都是应该来造访他一下的。
荀贞轻车简从,来至张纮家中。
荀贞多年前去过典韦的家里,那时他宝车盛服,甲士步骑随行,声势很大,这次来见张纮却是轻车简从,这其中自是有他的道理的:典韦是个豪侠之士,其家在陈留当地又不出众,只是寒门,那么荀贞这么做,便是给足了典韦面子,让他感激涕零;张纮则就不然了,张纮是儒生,而且其人在广陵本来就很有名气了,其家又是广陵的冠族右姓,完全不需要通过荀贞的“声势浩大”来给他添什么光彩,反而荀贞如车驾、随从的声势太大,还很有可能会让张纮觉得他不谦虚,好像要以势压人似的,故而他轻车简从,以此来显出他低调、谦虚的态度。
荀贞随行只带了荀攸、戏志才两人,只带荀攸、戏志才,而不带臧洪、袁绥等郡吏,这却是表示荀贞这是以私人的身份来造谒张纮的。
到得张纮家外,荀贞没有摆出新任太守的架子,而是命荀攸上到门外,投刺求见。
“刺”也就是名片了。
汉之名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谒”,此之於下级见上级、晚辈见长辈,再一个就是“剌”,用之於亲朋同僚间。以荀贞太守的身份,其实他是大可不必“投剌求见”的,但他此次既是以“私人”而非“太守”的身份而来,这个“投剌”自就是不可少的一步了。
“剌”长约一尺,其质为竹,上边是可以写上官职的,但荀贞没有写,只是依照没有入仕的士人的习惯,写上了乡里、姓、名、字等这些东西,内容简单,态度谦逊。
张纮名声在外,荀贞也是名声在外,就不说他的战功,只他诛灭邺赵、挂印亡命和复起家为中郎将、道诛阳翟张氏这两件事,即便他是以私人的身份来访,也足能使任何一个同辈的海内名士出门来迎接他了。
张纮今年未到四十,虽比荀贞长了好几岁,却也可算是同辈,果不多时,就见张纮出门来迎。
荀贞已下车多时,正在门外阶下相候,当下奉上礼物,张纮收下,两下见礼。
张纮说道:“不知明府驾临,未能远迎,此我之罪也。”
荀贞答道:“我虽侥幸被朝廷选为了贵郡太守,然君为广陵之望,岂有郡望而迎太守之理的?”
张纮微微一笑,请荀贞入内。
张氏是广陵的冠族右姓,虽然不是富甲郡县,但衣食不愁,其家宅占地颇大,院落打扫得很干净,入到院中,由张纮前引,登堂入室。
到了室中,两边分宾主落座,荀攸、戏志才坐在了荀贞的席下,张纮自坐主席,——这也说明张纮理解了荀贞的意思,没有把他当太守来对待,而是把他当作了来访的同道士人。
坐下之后,少不了先寒暄几句,继而张纮道声路上辛苦,说有荀贞来任太守实为广陵之幸,云云。荀贞当然也少不了奉承张纮几句。
客套一番。
而今时局甚乱,尤其洛阳政局,先是灵帝崩、继而何进死、继而袁绍诛宦、继而董卓入京,可谓是月旬数变、诡谲潮涌、人心不安,客套毕了,张纮难免又会问起洛阳形势。
荀贞早就在等张纮此问了,虽然前世时对张纮只是略有所知,不太了解其人其事,但能在汉末三国留名於后世的,没几个不是人才,如今到了广陵,郡中有如此人物,荀贞又何尝不会想着试试看能不能将之召入自家的手下,——即使不能,也是一定要试试看的。
所以,等到张纮一问及洛阳的情况,荀贞就长叹了一声。
他说道:“董卓带兵入京,胁朝中诸公,我看啊,这洛阳怕是要生乱了。”
张纮是个有眼光、见识的人,他又名声在外,在洛阳颇有友人,实际上一直和洛阳都是有书信来往的,所以对洛阳的情况他大致了解,也有他自己的判断,却是和荀贞的观点近乎一致。
只是,在听了荀贞的话后,他却一时默然无语。
交浅言深,此君子大忌。
荀贞刚从洛阳到来,可能会知道一些新近才发生的事情,张纮的本意是想问一下“新闻”的,可却没想到荀贞直接就来了句“洛阳怕是要生乱”,荀贞虽美名在外,可与张纮毕竟只是初见,所以张纮就不想接着荀贞的话题继续往下谈了。
他不谈,荀贞谈。
荀贞诚恳地说道:“以我之见,今不但洛阳要生乱,广陵恐怕也危矣!”
张纮听了他这话,事关广陵,不能不回应了,遂问道:“明府此话怎讲?”
“青、兖黄巾掠乱不息,而我闻青州刺史焦和虽盛名在外,却唯清谈高论,实无兵略之能,至今所能苟延者,不过是赖朝廷天威,一旦洛阳生乱,则地方民心亦必大乱,待到那时,青州、兖州定是黄巾盛起,青、兖一乱,我徐州恐亦将难全,而我广陵恐亦将危矣!”
“明府此话未免耸人听闻。”
“噢?”
“方伯陶公精於兵事,去年一战,破贼数万,纵青、兖黄巾来犯,亦无所惧也。”
戏志才笑了起来,笑道:“方伯虽久居军旅,可要说擅兵事,并不见得。”
张纮问道:“足下此话怎讲?”
“去年之战,足下应比在下清楚,绝非‘破贼’,而仅仅是把贼众赶出了徐州而已,——以我观之,这与其说是‘破贼’,不如说是‘以邻为壑’。”
张纮无可反驳。
戏志才顿了下,正了正颜色,又正色说道:“明府适才说‘青、兖一乱,我徐州恐亦将难全,而我广陵恐亦将危矣’,事实上,如归其缘故,这正是因为去年方伯没能‘破贼’!”
“足下此话怎讲?”
“我闻去年十月,徐州黄巾大起,众至十万,此事可真?”
张纮点了点头,说道:“去年生乱之贼,纵无十万,也有七八万。”
“彼辈七八万之众,为方伯所击杀者,十仅其一,余下之众皆被赶到了青州、兖州,也就是说,现在至少有六七万的徐州黄巾分布於青、兖之地,青、兖本州不起大乱则罢,一旦它们本州生起大乱,则到得那时,青、兖又有何力再来压制这数万徐州黄巾?请先生料之:等到那个时候,这数万因兵败而不得不客居异乡徐州黄巾难道不会想着趁机杀回徐州么?”
张纮默然。
陶谦去年如能把这七八万、或十来万的徐州黄巾悉数剿灭、招降,那么就等同是彻底断掉了徐州黄巾,可陶谦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他只是击败了徐州黄巾,把他们的主力赶出了徐州而已,这么一来,青、兖一旦大乱,这数万客居在外的徐州黄巾肯定是会想要趁机杀回家乡的。
戏志才转眼看了看荀攸,荀攸适时出声,笑道:“《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明府、志才兄,现今洛阳虽有乱兆,然毕竟尚未生乱,赖方伯之威能,我徐州境内目前也至少没有大股的贼寇了,至於将来之事,只要我等齐心并力,未雨绸缪,想来也应不致会坏乱到‘坐视数万徐州黄巾杀回徐州’这等局面的。”
荀贞连连点头,看向张纮,出席下拜,说道:“董卓威行於朝廷,黄巾或乱於青、兖,此风雨之秋也,而我来任贵郡,我本乡野鄙人,才疏德浅,深恐不能胜任,害怕会上负朝廷、下愧广陵郡民,君为郡望,高名播远,我冒昧唐突,欲请君入仕郡中,请以五官掾屈之。”
荀贞不打算换掉臧洪、袁绥,因此功曹、主簿给不了张纮,而以张纮的名望,他连故大将军何进的征辟都没有应,想来大概也是不屑於去当一个功曹、主簿的,五官掾在郡吏中是最为清贵之职,地位最高,又不必每日忙碌於案牍,所以在荀贞看来,此职应该是最适合张纮的。
张纮推辞过何进的征辟,张超在郡时也征辟过他,他也推辞了,“居家养望”已久,又岂会在这会儿接受荀贞的征辟?
就算真如荀贞、戏志才、荀攸所言,“广陵恐将危矣”,为了数十万广陵郡人,张纮不得不出仕,可也至少要在出仕前看一看荀贞的施政,看看他是不是一个“明君”才行。
所以说,不出荀贞的意料,他得到了张纮的婉拒。
张纮说道:“州郡之名,皆虚传也,我实空劣,并无实才,恐难当明府之辟。”
荀贞坚持邀请,张纮执意不肯。
末了,张纮说道:“功曹臧洪、主簿袁绥、上计吏秦松、贼曹陈容、吕岱,皆广陵高俊,有这些君子能士在朝,明府又何必再要我这样一个无能虚名之辈充数其间呢?”
荀贞本也就没有奢求一次就能辟请张纮出山,这次就是打个前站,见他执意不肯,遂退了一步,问道:“君既怀隐世之志,我亦不能强求,但希望君能多举荐几个郡中英杰给我。”
张纮这次没有拒绝,痛痛快快地说道:“郡之英俊,多已在府,唯惜乎海陵陈端遗珠在野。此子奇才隽逸,美有令志。”
荀贞记下了这个名字。
这日在张纮家中,对谈至暮,荀贞方才告辞。
张纮又亲把他送出门外。
辞别张纮、归到郡府,次日一早,荀贞就立刻叫荀攸去海陵请陈端出仕。
荀贞已经和陶谦闹不愉快了,为了能在广陵尽早地立住足、打开局面,那本郡的士人是一定要尽快、尽多地拉拢住的。
如此这般,荀贞连着半个多月,郡府里的政务悉数托付给臧洪、袁绥,而他自己则四处造访郡中的名士,征辟郡中的俊杰。
除了张纮没有接受他的征辟,别的那些人倒是大多接受了他的辟用,毕竟荀贞出身名族,又美名在外,而且他造访、征辟人时的态度也很好,故此,辟用俊杰这方面还算挺顺利。
除了海陵陈端,荀贞陆陆续续地又辟请到了十余人,这些人多是出自广陵各县的冠族大姓。其中不但有年长的儒士,也有年轻的人才,如海西徐宣、东阳陈矫、江都皇象等等,都是才二十多岁。
(.)U
S
这次荀贞来广陵,既然在袁绍的府中见到了陈琳,那么肯定是会问一问他广陵的人物如何。
陈琳第一个对他提及的就是张纮。
“吾郡人文荟萃,或擅於经,或长於文、或精於书,或以德闻,然如论四者并具,独步广陵,则无出子纲之右者。”
这是陈琳的原话。
子纲,是张纮的字。
所谓经、文、书、德,陈琳说的自分别是经术、文采、书法和德行了。
张纮年轻时游学洛阳,跟着博士韩宗学过《京氏易》和《欧阳尚书》,后又到外黄师从濮阳闿学过《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当下之世,不少儒生都是专研一经,像张纮这样,尽通“五经”的“通儒”并不多见,夸赞他一句“经学大儒”是名副其实。
广陵为故楚旧地,受楚文化的影响很深,一直以来都盛行辞赋,陈琳是其中的佼佼者,张纮亦精擅此道,称得上文采飞扬。
非但精擅经、文,张纮还擅常长书法,尤擅篆书,很有名气。
经、文、书都很在行,德望方面,张纮也很高。
早年,他学成归郡,不久即被举为茂才,郡举孝廉、州举茂材,茂材的人数远比孝廉稀少,含金量也更高,由此一点,就可见张纮其人在徐州、在广陵的德望了。
在听到“张纮”这个名字的时候,荀贞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在知道了张纮二字是怎么写的、“纮”字是哪个“纮”后,他却对这个名字有了印象,记起在原本的历史中,孙吴有两个家在徐州的姓张的大谋士,号为“二张”,一个是张昭,再一个似乎就是这个张纮。
只是若非陈琳提起,荀贞还真不知道这个张纮原来是徐州广陵人。
不管是张纮留在在历史上的名声,还是他现今在徐州的名望,荀贞既然来了广陵来做太守,於情於理都是应该来造访他一下的。
荀贞轻车简从,来至张纮家中。
荀贞多年前去过典韦的家里,那时他宝车盛服,甲士步骑随行,声势很大,这次来见张纮却是轻车简从,这其中自是有他的道理的:典韦是个豪侠之士,其家在陈留当地又不出众,只是寒门,那么荀贞这么做,便是给足了典韦面子,让他感激涕零;张纮则就不然了,张纮是儒生,而且其人在广陵本来就很有名气了,其家又是广陵的冠族右姓,完全不需要通过荀贞的“声势浩大”来给他添什么光彩,反而荀贞如车驾、随从的声势太大,还很有可能会让张纮觉得他不谦虚,好像要以势压人似的,故而他轻车简从,以此来显出他低调、谦虚的态度。
荀贞随行只带了荀攸、戏志才两人,只带荀攸、戏志才,而不带臧洪、袁绥等郡吏,这却是表示荀贞这是以私人的身份来造谒张纮的。
到得张纮家外,荀贞没有摆出新任太守的架子,而是命荀攸上到门外,投刺求见。
“刺”也就是名片了。
汉之名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谒”,此之於下级见上级、晚辈见长辈,再一个就是“剌”,用之於亲朋同僚间。以荀贞太守的身份,其实他是大可不必“投剌求见”的,但他此次既是以“私人”而非“太守”的身份而来,这个“投剌”自就是不可少的一步了。
“剌”长约一尺,其质为竹,上边是可以写上官职的,但荀贞没有写,只是依照没有入仕的士人的习惯,写上了乡里、姓、名、字等这些东西,内容简单,态度谦逊。
张纮名声在外,荀贞也是名声在外,就不说他的战功,只他诛灭邺赵、挂印亡命和复起家为中郎将、道诛阳翟张氏这两件事,即便他是以私人的身份来访,也足能使任何一个同辈的海内名士出门来迎接他了。
张纮今年未到四十,虽比荀贞长了好几岁,却也可算是同辈,果不多时,就见张纮出门来迎。
荀贞已下车多时,正在门外阶下相候,当下奉上礼物,张纮收下,两下见礼。
张纮说道:“不知明府驾临,未能远迎,此我之罪也。”
荀贞答道:“我虽侥幸被朝廷选为了贵郡太守,然君为广陵之望,岂有郡望而迎太守之理的?”
张纮微微一笑,请荀贞入内。
张氏是广陵的冠族右姓,虽然不是富甲郡县,但衣食不愁,其家宅占地颇大,院落打扫得很干净,入到院中,由张纮前引,登堂入室。
到了室中,两边分宾主落座,荀攸、戏志才坐在了荀贞的席下,张纮自坐主席,——这也说明张纮理解了荀贞的意思,没有把他当太守来对待,而是把他当作了来访的同道士人。
坐下之后,少不了先寒暄几句,继而张纮道声路上辛苦,说有荀贞来任太守实为广陵之幸,云云。荀贞当然也少不了奉承张纮几句。
客套一番。
而今时局甚乱,尤其洛阳政局,先是灵帝崩、继而何进死、继而袁绍诛宦、继而董卓入京,可谓是月旬数变、诡谲潮涌、人心不安,客套毕了,张纮难免又会问起洛阳形势。
荀贞早就在等张纮此问了,虽然前世时对张纮只是略有所知,不太了解其人其事,但能在汉末三国留名於后世的,没几个不是人才,如今到了广陵,郡中有如此人物,荀贞又何尝不会想着试试看能不能将之召入自家的手下,——即使不能,也是一定要试试看的。
所以,等到张纮一问及洛阳的情况,荀贞就长叹了一声。
他说道:“董卓带兵入京,胁朝中诸公,我看啊,这洛阳怕是要生乱了。”
张纮是个有眼光、见识的人,他又名声在外,在洛阳颇有友人,实际上一直和洛阳都是有书信来往的,所以对洛阳的情况他大致了解,也有他自己的判断,却是和荀贞的观点近乎一致。
只是,在听了荀贞的话后,他却一时默然无语。
交浅言深,此君子大忌。
荀贞刚从洛阳到来,可能会知道一些新近才发生的事情,张纮的本意是想问一下“新闻”的,可却没想到荀贞直接就来了句“洛阳怕是要生乱”,荀贞虽美名在外,可与张纮毕竟只是初见,所以张纮就不想接着荀贞的话题继续往下谈了。
他不谈,荀贞谈。
荀贞诚恳地说道:“以我之见,今不但洛阳要生乱,广陵恐怕也危矣!”
张纮听了他这话,事关广陵,不能不回应了,遂问道:“明府此话怎讲?”
“青、兖黄巾掠乱不息,而我闻青州刺史焦和虽盛名在外,却唯清谈高论,实无兵略之能,至今所能苟延者,不过是赖朝廷天威,一旦洛阳生乱,则地方民心亦必大乱,待到那时,青州、兖州定是黄巾盛起,青、兖一乱,我徐州恐亦将难全,而我广陵恐亦将危矣!”
“明府此话未免耸人听闻。”
“噢?”
“方伯陶公精於兵事,去年一战,破贼数万,纵青、兖黄巾来犯,亦无所惧也。”
戏志才笑了起来,笑道:“方伯虽久居军旅,可要说擅兵事,并不见得。”
张纮问道:“足下此话怎讲?”
“去年之战,足下应比在下清楚,绝非‘破贼’,而仅仅是把贼众赶出了徐州而已,——以我观之,这与其说是‘破贼’,不如说是‘以邻为壑’。”
张纮无可反驳。
戏志才顿了下,正了正颜色,又正色说道:“明府适才说‘青、兖一乱,我徐州恐亦将难全,而我广陵恐亦将危矣’,事实上,如归其缘故,这正是因为去年方伯没能‘破贼’!”
“足下此话怎讲?”
“我闻去年十月,徐州黄巾大起,众至十万,此事可真?”
张纮点了点头,说道:“去年生乱之贼,纵无十万,也有七八万。”
“彼辈七八万之众,为方伯所击杀者,十仅其一,余下之众皆被赶到了青州、兖州,也就是说,现在至少有六七万的徐州黄巾分布於青、兖之地,青、兖本州不起大乱则罢,一旦它们本州生起大乱,则到得那时,青、兖又有何力再来压制这数万徐州黄巾?请先生料之:等到那个时候,这数万因兵败而不得不客居异乡徐州黄巾难道不会想着趁机杀回徐州么?”
张纮默然。
陶谦去年如能把这七八万、或十来万的徐州黄巾悉数剿灭、招降,那么就等同是彻底断掉了徐州黄巾,可陶谦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他只是击败了徐州黄巾,把他们的主力赶出了徐州而已,这么一来,青、兖一旦大乱,这数万客居在外的徐州黄巾肯定是会想要趁机杀回家乡的。
戏志才转眼看了看荀攸,荀攸适时出声,笑道:“《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明府、志才兄,现今洛阳虽有乱兆,然毕竟尚未生乱,赖方伯之威能,我徐州境内目前也至少没有大股的贼寇了,至於将来之事,只要我等齐心并力,未雨绸缪,想来也应不致会坏乱到‘坐视数万徐州黄巾杀回徐州’这等局面的。”
荀贞连连点头,看向张纮,出席下拜,说道:“董卓威行於朝廷,黄巾或乱於青、兖,此风雨之秋也,而我来任贵郡,我本乡野鄙人,才疏德浅,深恐不能胜任,害怕会上负朝廷、下愧广陵郡民,君为郡望,高名播远,我冒昧唐突,欲请君入仕郡中,请以五官掾屈之。”
荀贞不打算换掉臧洪、袁绥,因此功曹、主簿给不了张纮,而以张纮的名望,他连故大将军何进的征辟都没有应,想来大概也是不屑於去当一个功曹、主簿的,五官掾在郡吏中是最为清贵之职,地位最高,又不必每日忙碌於案牍,所以在荀贞看来,此职应该是最适合张纮的。
张纮推辞过何进的征辟,张超在郡时也征辟过他,他也推辞了,“居家养望”已久,又岂会在这会儿接受荀贞的征辟?
就算真如荀贞、戏志才、荀攸所言,“广陵恐将危矣”,为了数十万广陵郡人,张纮不得不出仕,可也至少要在出仕前看一看荀贞的施政,看看他是不是一个“明君”才行。
所以说,不出荀贞的意料,他得到了张纮的婉拒。
张纮说道:“州郡之名,皆虚传也,我实空劣,并无实才,恐难当明府之辟。”
荀贞坚持邀请,张纮执意不肯。
末了,张纮说道:“功曹臧洪、主簿袁绥、上计吏秦松、贼曹陈容、吕岱,皆广陵高俊,有这些君子能士在朝,明府又何必再要我这样一个无能虚名之辈充数其间呢?”
荀贞本也就没有奢求一次就能辟请张纮出山,这次就是打个前站,见他执意不肯,遂退了一步,问道:“君既怀隐世之志,我亦不能强求,但希望君能多举荐几个郡中英杰给我。”
张纮这次没有拒绝,痛痛快快地说道:“郡之英俊,多已在府,唯惜乎海陵陈端遗珠在野。此子奇才隽逸,美有令志。”
荀贞记下了这个名字。
这日在张纮家中,对谈至暮,荀贞方才告辞。
张纮又亲把他送出门外。
辞别张纮、归到郡府,次日一早,荀贞就立刻叫荀攸去海陵请陈端出仕。
荀贞已经和陶谦闹不愉快了,为了能在广陵尽早地立住足、打开局面,那本郡的士人是一定要尽快、尽多地拉拢住的。
如此这般,荀贞连着半个多月,郡府里的政务悉数托付给臧洪、袁绥,而他自己则四处造访郡中的名士,征辟郡中的俊杰。
除了张纮没有接受他的征辟,别的那些人倒是大多接受了他的辟用,毕竟荀贞出身名族,又美名在外,而且他造访、征辟人时的态度也很好,故此,辟用俊杰这方面还算挺顺利。
除了海陵陈端,荀贞陆陆续续地又辟请到了十余人,这些人多是出自广陵各县的冠族大姓。其中不但有年长的儒士,也有年轻的人才,如海西徐宣、东阳陈矫、江都皇象等等,都是才二十多岁。
(.)U
S